联合日报HENG

联合日报HENG

奮力肅貪半世紀 廉署廣授反貪術

奮力肅貪半世紀 廉署廣授反貪術

今年是香港廉政公署成立50周年。廉政专员胡英明在接受香港文汇报访问时,回顾了廉署在半个世纪反贪路上,一步一脚印将香港打造成为全球最廉洁地方之一。在新时代「反贪树廉」的道路上,他强调廉署将继续砥砺奋进,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向参与的国家分享及交流香港的防贪经验,又透露将于下周三(21日)正式成立香港国际廉政学院,为各地执法部门及机构提供该署度身订做的反贪课程,向全世界推广香港廉洁文化和分享反贪经验,搭建「说好香港故事、说好中国故事」的桥梁,让海外学员切身体会香港的法治愈来愈好。◆香港文汇报记者 曾立本、李芷珊 胡英明在接受访问时表示,香港回归祖国后,特区政府大力支持防贪打贪工作,千禧年后,廉署工作更揭开新篇章。 组国际反贪「铁三角」设学院 他出任廉政专员后,落实由香港廉政公署、有170名会员的国际反贪局联合会和香港国际廉政学院组成的「铁三角」合作发展计划,大幅拓展反贪工作未来发展空间,其中「亮点」之一是成立香港国际廉政学院。 逾40国家或地区望取经 学院第一个「标志性」课程,是与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合办为期9日的财务调查专业课程,约40个名额迅即额满,包括约20个国家,以及内地、澳门及本地一些执法机构人员参加课程。 「为什么叫标志性,是因为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第一次在香港开办海外课程,亦是廉署多年来所举办课程报名最踊跃一次。」胡英明笑言,最初有超过40个国家/地区报名,但基于希望课程做得更精品化,「不想课程太多人而兼顾唔到,所以这次只接纳20个国家(或地区)参加。」 为检视成立学院的概念是否获广泛接受及学院开办课程的能力,廉署已于去年开办多个先导课程作测试,「结果成绩令人非常鼓舞,因为在筹备过程中,见到报名非常踊跃。」 胡英明介绍,学院设计的课程有别于以往,会为个别学员度身订做、实用性强,学员参加课程后给予的反应非常正面,「学员不约而同要求举办更多(课程),印证我们成立香港国际廉政学院的理念是正确。」 被问到香港国际廉政学院会如何为学员度身订做课程,胡英明解释,香港今时今日的廉洁情况及社会氛围,是经过50年一步一步打造出来,但不少国家或地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面对的问题可能是香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面对过的问题,甚至部分国家地区可能更加落后,「若不理会实际情况,只是提供整套课程,他们可能会消化不到,出现消化不良。」所以,廉署人员会先与学员了解其所属地区的现况,以确定最适合的课程设计。 循「一带一路」分享防贪「秘笈」 胡英明坦言,香港经历2019年的修例风波后,外国人或机构不了解香港实际情况,甚至产生误解。成立香港国际廉政学院,可透过提供不同课程输出香港廉洁文化,发挥桥梁作用,通过与世界各地不同机构交流,反映香港的实际情况,让海外人士及机构到香港参与课程期间,对香港有真实的体验,香港法治愈来愈好;「眼见好过口讲……很多学员返回自己国家后, 会在社交媒体上讲述自己所见所闻,其实香港没有问题。」 同时,廉署人员未来还会分批到中亚及非洲地区分享反贪经验,或者邀请他们来港受训,形式可以千变万化。 胡英明又提到,廉署一直配合国家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即使过去数年受疫情影响,廉署也在线上为「一带一路」国家举办50多个训练课程,累计超过60个国家共2,000名人员参与。回顾过去一年复常后,他与廉署同僚马不停蹄举办课程及交流,包括去年「一带一路」国家在香港举办大型基建防贪实体课程,其间廉政公署更安排学员往大湾区内地城市分享防贪工作,反应非常好。 胡英明形容,廉署这方面的工作收获丰富,效果超出预期,有同事更开玩笑说:「我们好像做旅游大使。」他强调,今年廉署除继续到「一带一路」国家进行访问及培训外,还会在香港继续举办相关课程,继续说好香港故事、说好中国故事。

西部綠電外送 基建機制先行

西部綠電外送 基建機制先行

「20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不毛之地。想种田,没水,想放牧,没草。而现在我们却因为光伏发了『羊』财。」3月以来,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南部的塔拉滩,迎来了一连多日的好天气。看着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一眼望不到头的太阳能光伏矩阵,以及光伏板下悠闲「散步」的羊群,当地牧民索南太感慨不已。在广袤的中国西部,很多像塔拉滩这样的荒滩荒地,如今都成了「聚宝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且蕴藏丰富的风、光、水资源,为中东部省份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绿电。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和外送通道建设。根据2023年全国31省区市发电量和全社会用电量统计结果显示,去年有17个省份电力供应不足,其中大部分均为中东部省份,最高缺口达到2,049.9亿度。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新疆、宁夏、陕西、甘肃、青海等西部省份则电力富余,其中青海光伏弃光率更是高达10%左右。代表委员及专业人士提出,能加大西部绿电外送建设和能力,让更多的西部绿电成为中东部可持续发展的强大支撑。◆文:香港文汇报记者 李阳波 两会报道 图:香港文汇报两会传真 雄踞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东南部的青海省,水丰、光富、风好、地广。不仅拥有包括长江、黄河、澜沧江在内的3,518条江河,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达2,187万千瓦,同时高原光照时间长、光照强度高,太阳能可开发量超过35亿千瓦,风能可开发量超过7,500万千瓦,新能源综合开发条件居全国首位。 发电放牧两不误 「光伏羊」成「工程师」 在牧民索南太的眼里,「光伏羊」就是全家的钱袋子,而在当地光伏人的眼里,「光伏羊」可是光伏发电天然的「工程师」。据了解,青海塔拉滩海拔近3,000米,阳光强烈,具有建设光伏电站得天独厚的优势。但由于这里风沙大,光伏板很容易被大风卷起的沙石损坏。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当地在实践中逐渐摸索出在光伏板下种草、放羊的新模式。草固沙,消除了光伏板的隐患,羊吃草,又避免了因牧草遮挡而影响光伏板发电量,还能防范火灾隐患。 「现在塔拉滩不仅有8,000万千瓦时的年均发电量,还实现了风速降低50%、土壤水分蒸发减少30%,植被覆盖率恢复到80%。」在全国人大代表、青海省省长吴晓军看来,「光伏羊」已成为青海清洁能源产业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们不仅有效增加了光伏发电的转化率,更让往日很多的荒漠戈壁,再现了「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好景象。 据悉,截至2023年底,青海清洁能源装机规模达到5,107.94万千瓦,其中新能源装机规模达到3,803.43万千瓦,新能源最大日发电量突破2亿千瓦时,而到2030年全省新能源装机总量将达到1.4亿千瓦。 绿色电力算力金融「三绿」统筹 「近两三年来,我们建成了全球首条绿电大通道『青豫特高压』,累计向全国14个省份送出绿电500亿千瓦时,相当于替代原煤1,5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4,100万吨以上,为实现『双碳』目标作出重要贡献。」全国人大代表、青海省省长吴晓军表示,青海目前正在规划建设绿电特高压的第二和第三通道,希望能把更多的绿电送出去。 自「青豫特高压」绿电通道建成以来,青海一直也是电力「缺口」大省的强大「外援」。「我们可用于光伏发电和风电场建设的荒漠化土地更是达10万平方公里,清洁能源发展大有可为。」全国人大代表、青海省委书记陈刚希望有关部门统一谋划绿电通道建设布局,在绿电输送通道方面适度超前谋划,支持青海在内的西部风力、光电资源丰富的地区,能够把清洁能源更好地发出来、送出去。同时,青海也将绿色电力、绿色算力、绿色金融三绿统筹,更好地支持西部地区发挥本土优势,带动西部高质量发展。 未来西部新能源将成主力电源 西部绿电的外送和消纳,也是全国政协委员张萍关注的重点。今年她提交的提案,全面分析了西部省份绿电发展的机遇和存在的问题,并就目前绿电上网电价高、外输有困难、内消纳政策不足等现实问题给出参考建议,希望从国家层面切实解决这一问题,为清洁能源发展打开更大的通道和更广阔的市场。 甘肃是风光资源大省,在「双碳」机遇下,甘肃作为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加速崛起。然而在新能源开发利用持续提速的同时,近年来,甘肃也一直在为将绿电「发得出、用得了、送得走」而不懈努力。在张萍看来,以甘肃等为代表的西部省份清洁能源储能丰富,用好清洁绿电不仅节能环保,更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实质性飞跃,造福一方百姓。 「考虑到未来几年西部区域新能源将成为主力电源,需要合理调整新能源上网基准电价。」在提案中,张萍建议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新能源上网基准电价与火电上网基准电价脱钩,加快建立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形成机制,利用新能源边际成本低的优势,推动新能源成本降低效益向用户侧有效传导,将西部综合上网电价控制在0.30元内,通过市场化方式降低用户到户电价。 均衡配置 打通绿电「发输用」政策 同时,为满足新能源并网发电要求,电网企业需要大量投资建设相应的输配电工程,而西部各省区域无法消纳富余绿电又需要大量外送,就会造成送省外的电量越多,省内电力用户分摊的输配电成本也会相应越多。由于省级区域输配电价分摊机制不够健全,西部新能源大量接入而产生的新增输配电成本无法通过跨省方式进行分摊,尤其甘肃低输配电价长期维持在不合理水平,导致省内用户电价成本过高。...

上班族為群所困 離線休息待確權

上班族為群所困 離線休息待確權

「手机里跟工作相关的群组有46个,最开始我还尝试重要群组置顶,最后因为数量庞大而放弃了。」小可是杭州一家摄影工作室的修图师,自去年4月入职以来,她就养成了「电脑随身携带」的习惯,以便随时回应客户需求。至于加班工资,小可苦笑称「想都没想过」。「现在的AI制图那么厉害,能保住饭碗就不错了,所以无论客户几点发来修改意见,我都要及时处理完成。」 收工了,工作群消息还响个不停;周末了,老板却发来一项新任务……互联网时代,数字信息技术使劳动突破了时空界限,提供了灵活的工作方式,但也模糊了工作与生活的边界,上班族为「群」所困、隐形加班的现象十分普遍。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如何保障劳动者的离线休息权,成为了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也引发了上班族的关注与共鸣。 ◆香港文汇报记者 俞昼 两会报道 小可的现状并非孤例。根据中国权威的人力资源服务商前程无忧发布的《职场人加班现状调查报告2022》,84.7%的职场人在下班后仍会关注工作相关信息,40.5%的职场人加班后得不到任何形式的补偿。为此,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总工会办公厅主任吕国泉在今年全国两会前夕提交了一份《关于保障劳动者离线休息权的提案》,呼吁从立法、执法等多方面入手,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离线休息权」如何界定?又如何保障? 「离线休息权本身依然是劳动者权利的一个组成部分,只不过是互联网发展情况下一种新的表现形式而已。」因此,吕国泉在提案的开头便开宗明义地阐述了「离线休息权」的定义:劳动者在法定或约定工作时间之外,拒绝通过数字工具进行工作联络或处理工作事宜的权利。「在法定工作时间之外,劳动者有理由、有权利摆脱工作的约束,过好自己的生活。」 「离职退600多个工作群」上热搜 「过去休息场、工作场有很明确的边界。」吕国泉解释道,在传统的工作方式和劳动环境中,劳动者虽然也需要加班,但有一套相应的补偿标准。「然而,伴随着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一些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加入工作群,下班后依然通过微信等方式安排工作,劳动者『休而不息』,却又没有相应的手段来限制、规范。」 在提案中,吕国泉举了一个案例:四川一名店铺设计师从业两年多,累积了600多个工作群,每天「24小时待命」,离职后花了3个半小时退群,才感到轻松许多,此事一度冲上热搜。「这个案例虽然有些极端,但很有代表性。」吕国泉表示,他特意去翻看了那条热搜下的评论,不少网友都表示遇到过类似的情况,感慨自己「敢怒而不敢言」。 「我认为这是大家的共性问题,是一种社会性的隐痛。」伴随隐形加班的常态化,无论是用人单位还是上班族,似乎都默许了这种无偿加班的现状——与正式加班能获取加班费不同,隐形加班因难界定,故得不到相应的补偿。「数字化应该是有助于减轻而不是加重对劳动者的约束,我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有义务将这个问题提出来。」 对隐形加班应加大监管和惩罚 在吕国泉看来,保障劳动者的离线休息权,首先要加强顶层设计,从国家层面确立保护离线休息权的法律规定,为劳动者维权提供法律支撑;其次需修订标准工时,对线上加班和工时补偿作出明确界定;再次是对用人单位的隐形加班行为,执法部门要加大监管和惩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最后,引导用人单位履行社会责任,维护劳动者身心健康。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依托网络工作时间不固定、工作强度大的岗位,吕国泉也强调了「作出相应工作时限的制度性安排」的必要性。「对平台经济下的用工,现在工会在推动集体协商,内容包括工资和休息时间。劳动者通过平台承担订单,也应当得到充足的休息,不能透支身体。」 定义寻求平衡点切莫极端化 与「996」(编者注:指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一周工作6天的工作制度)相比,现代人的手机常常是24小时开机,如何界定「离线」与「在线」显得尤为不易。对此,吕国泉认为,首先不能因为它的标准难以界定就不去谈它,或是对这种现象熟视无睹、默不作声。「这是一个新的社会问题,需要理论部门、政策部门、法务部门、企业部门包括媒体共同参与进来讨论。」 「在探讨中,切莫将离线休息权的定义极端化。比如下班之后,领导或同事跟你沟通交流点事情,你说这就是加班,侵犯了自己的离线休息权,那就属于泛化了,也就是将劳动者的休息权利扩大化了。」吕国泉坦言,「我们应该心平气和地、理性地去探讨这个问题,把握工作与生活的平衡点、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利益的平衡点等。」 因此,在吕国泉看来,想要保障劳动者的离线休息权,首先要做的是正视它的存在,引起社会的关注,但真正解决起来不会那么快。「用人单位也好,劳动者也好,大家都有一个达成共识的过程,」吕国泉强调,社会各方要互相理解、尊重,「但前提是,承认有这么一个离线休息的权利!」

粵港協同發力 厚積科創家底

粵港協同發力 厚積科創家底

在充满活力的巴西,以「广东造」为代表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已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全国人大代表、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冯兴亚表示,「广东是新能源汽车大省,全国每4辆新能源汽车,就有1辆是『广东造』。」 力箭一号遥三商业运载火箭1月底发射升空,广东商业航天在年初迎来「开门红」。目前,由广东商业航天独角兽企业中科宇航参与研制的「力箭一号」系列运载火箭已将37颗卫星精准送入预定轨道。 新一代破冰科考船「极地」号新年出坞下水。「梦想」号是全球唯一一艘具备11,000米钻探能力的科考钻探船。广船国际副总经理周旭辉说,「新订单排到了2028年。60%以上的订单是高技术、高附加值的LNG双燃料、甲醇双燃料动力的新型绿色船型。」 从陆地到空天,从内陆到海洋,这是大湾区高端制造业的底气。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明确要求。要在新质生产力探索的新赛道上赢得先机,提升科创实力是关键。「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连续四年在《全球创新指数》排第二,大湾区城市如何进一步协同积累科创「家底」,也是不少代表、委员和专业人士的思考重点。 ◆香港文汇报记者 黄宝仪 两会报道 「新型工业化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但科技创新主体作用发挥还不够。」全国政协委员、佛山市政协副主席、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唐冬生指出,目前存在企业自主研发投入不足、原始创新动力缺乏。此外,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总体不高,数字化、智能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仍比较缺乏。 港创科力量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 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东莞研究部(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中子科学部副主任孙志嘉看来,「新质生产力是一个大命题,把这个命题分解下来,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发展好基础研究。建设有国际竞争力的大科学装置集群至关重要。」因此,他建议在粤港澳大湾区加快布局建设更多大科学装置,尽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科学装置集群,可以对基础研发、技术突破、产业应用等创新全链条进行赋能。 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在此过程中香港创科力量不可或缺。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科技大学校长叶玉如表示,香港有五所大学位列全球百强,多所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汇聚了世界顶尖的科研人才,与国际科研网络保持紧密合作,这些都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提供强有力支撑。同时,特区政府也在布局并推进包括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科技等新兴和未来产业,相信有助打造出更多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制造」品牌。 借港国际化优势引进外国科技 「香港作为国际创科中心,最大的贡献就是我们可以运用自己科技能力,在人工智能、机器人、智能化方面提供自己的贡献,帮助产业利用新的技术形成新的工业或者完成传统产业的升级。」香港生产力促进局首席数码总监黎少斌接受香港文汇报记者采访时这样分析。 黎少斌认为,对于新质生产力而言,大数据的应用至关重要,既可以创造更多新的科技和生产力,同时也可以帮助传统产业升级转型,「这和过往的发展模式以需求或投资为导向完全不同,是用科技创新作为驱动模式来增加经济发展。」香港的国际化优势,可以更便捷将外国一些适当科技引进来,「正如在香港工业4.0时代,连续十年和德国的工业大学和研究院合作,将技术带来香港产业,这种模式也可帮助湾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自主可控能力成产业发展关键因素 人员和资金等要素资源向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是激活新生产要素的关键因素之一。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政协主席林克庆在《关于鼓励创新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建议》中提出,加快建设人才高地,提升人才出入境「白名单」制度,探索在广东与港澳口岸实行特殊人才「无痕」自由通行。在发挥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作用上,林克庆建议发展科技金融,建立覆盖创新链全环节的科创投资基金体系,打造符合科技企业特点的信贷产品体系。 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在于科技创新,驱动力在于推动产业和科技互促双强,离不开科研人才、科创成果应用、产业链布局构建等多方面因素协同发力。然而,以正在积极布局海外市场的新能源汽车为例,关键技术领域芯片产业仍旧存在「卡脖子」难题,产业自主可控能力已成为影响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如今,中国要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产业链的安全、自主、可控,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吁供应链立法 保护内地产业安全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香港)有限公司供应链总监林至頴告诉香港文汇报记者,每个领域都有自己的产业链、供应链,大致可以分为前期研发、产品设计,到寻找原材料再到生产,之后还有品质控制、检测认证等环节,且分布在不同地方甚至区域,每个环节都有风险存在。林至頴认为控制供应链风险至关重要,「最理想的状态是成为供应链链主,具有影响上下游结构的能力,拥有标准制定权、价格话语权。」...

低空經濟振翅 灣區聯動起飛

低空經濟振翅 灣區聯動起飛

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新质生产力成为会场热词。在粤港澳大湾区,新质生产力正成为驱动这片年轻活力的土地,在新赛道上飞驰前行的重要引擎。「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香港文汇报记者在两会进行过程中,与代表、委员及专业人士,探讨大湾区「新」赛道的着力点。 包裹和外卖「从天而至」,常态化运营的城市低空游览航线,急救医疗用品药品的无人机运输……数年前还在构想中的生活,正在大湾区逐渐变成现实。我们可以乐观预期,打「飞的」通勤,为高价值货品或紧急货物下一个无人机配送订单,通过「直升机+船+客机」的新型多式联运方案欣赏湾区风光……都将成为湾区人的未来生活场景。 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政府工作任务」中,第一条就是「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其中重点提到了「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这是低空经济第一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未来产业代表,中国的低空经济市场正在起飞,仅粤港澳大湾区就有望催生万亿元(人民币,下同)规模的经济新形态。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香港有丰富场景能够为低空经济产业创造应用空间,特区政府需要前瞻考虑包括配套基础设施、法律法规衔接等方面细节,以期在新赛道上赢得主动。 ◆香港文汇报记者 黄宝仪 两会报道 「香港向来是盛事之都,具备发展盛事经济的良好基础,积极推广应用各种新兴技术,既能确保各种项目的活力和新鲜感,也可以通过技术合作,加强与大湾区内地城市的联动。」在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中山社团总会荣誉会长孙伟勇看来,低空经济应用就是一个很好的赛道,可以通过结合香港独特的维港夜景,设计不同的灯光秀+无人机主题演出,让每月烟花表演玩出更多花样,避免游客审美疲劳。 深珠「飞的」成本低 跨境观光有「钱景」 无人机表演是很多城市低空经济的起点,但低空经济应用远不止此。低空空域,通常是指距正下方地平面垂直距离在1,000米以内的空域。低空经济是以低空空域为依托,以各种有人驾驶或无人驾驶航空器的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 相关研究表明,2022年全球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已超百亿美元,到「十四五」末,我国低空经济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值将达到3万亿至5万亿元,其中大湾区低空经济的市场约在万亿左右。 庞大的市场让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都深感香港不能缺席。「低空经济虽然是一个崭新领域,不过内地在场景应用方面已经有不少成功案例,值得香港借鉴。」孙伟勇如是说。就在刚刚过去的2月底,峰飞航空科技eVTOL(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完成深圳至珠海的跨海跨城首次演示飞行,将两地约2小时的地面行驶时间缩短至20分钟。eVTOL航空器使用和维护成本低于直升机,这条航线未来投入商业化运营,价格预计为每位乘客200至300元。孙伟勇表示,「香港和澳门之间已经有直升机通航,未来还可以增加各种有人驾驶或无人驾驶航空器的低空飞行观光项目,提升旅客的多元体验。」 北都区或先起飞 「一地两检」可借鉴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立法会议员陈仲尼同样关注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在文旅领域的拓展。「相比传统地面交通,低空资源利用率低,发展和探索无人机、短途运输、低空游览等应用方式,在香港都大有可为。」在陈仲尼设想中,未来商务客可以打「飞的」在湾区往返,游客通过多式联运、「一程多站」串游湾区景点等。 这同样是港区全国政协委员、立法会议员吴杰庄期待实现的目标。他表示,香港可以先在人员密度较低的地方如「北部都会区」开发城市、自然等不同主题的观光线路,下一步还可以与深圳等湾区内地城市合作,针对商务客、旅客等不同客户的需求,开通对应的跨境交通线路及旅游观光线路,就可以形成一个大湾区全新的低空交通网络。 目前我国低空经济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强化配套措施、拓展应用领域等方面仍需要进一步发力。吴杰庄认为香港不能缺席,特区政府首先要明确管理部门,同时与湾区内地城市沟通,紧密参与规则制定和法律法规对接,让低空经济产业在大湾区更快更好地发展。 陈仲尼指出,低空经济在大湾区有很多跨境应用场景,因此在便利通关方面,可以参考目前的客流、物流管理措施,如借鉴高铁的「一地两检」让未来的跨境观光项目得以快速顺利通关,又或者参考在东莞等地设立物流中心,通过海关检验检疫后货物可以直接到香港机场再运往世界各地。 发挥港教育优势 合作育低空人才...

政府民間同心搭建平台 善用文藝輻射力 將優質節目引進來帶出去創雙贏

政府民間同心搭建平台 善用文藝輻射力 將優質節目引進來帶出去創雙贏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支持香港发展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近年香港已积极以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为定位铺展蓝图,展开推广文化艺术活动,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并引入专才,培养年轻人才。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何超琼、郑志刚、刘智鹏,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霍启刚、邝美云等都提出关注,香港有责任落实好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定位,支持国家增强在世界上的文化影响力。 而随着硬件资源增强,戏曲中心、M+博物馆、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相继落成,东九文化中心、启德体育园等更多国际级场地也将陆续启用,软硬件渐渐成熟将会更配得上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定位。香港文汇报记者找来业界人士听他们的意见,香港要担当起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角色实力在哪里?短板又在哪里? ◆香港文汇报记者 尉玮、依江、小凡、雨竹、陈艺、张岳悦 现代文化艺术范畴较广阔,单是表演艺术便包含音乐剧、舞台剧、舞蹈、戏曲等,而书画、陶艺、雕塑、流行文化和时尚设计也是其中的重要部分。首先从表演艺术方面讲,香港的表演艺术平台,氛围其实挺不错,对外地表演团体是很有吸引力。香港应积极引入优质节目,打造演出平台,而本地艺团就提出要聚焦的是打造具本地特色的精品内容,让世界看到香港的文化软实力。 增世界级场馆 拓表演艺术市场 香港天籁敦煌乐团发起人纪文凤认为香港应该发挥枢纽作用,输出内地和香港本土制作去海外巡演,又或将更多海外制作输入内地。她建议香港可以建立如美国纽约百老汇剧院群和音乐厅,并引入外国和内地优质的制作来港演出,保持香港国际文化地标和推广平台的地位:「像之前的《只此青绿》《咏春》,以及即将在香港演出的敦煌《千手千眼》舞台剧,均是制作精良、编排手法新颖、雅俗共赏的作品,打破语言界限,令人赏心悦目。若能长期在香港演出,招徕全球观众欣赏及顺道旅游,将能成为不错的资源。」 她又说:「香港本地制作《大状王》获得好评如潮,香港芭蕾舞团近年出品也十分优秀,应该更多出外巡演,让更多人欣赏到。」她透露天籁敦煌乐团已收到内地很多城市邀请前去表演,排期已排至明年。「伦敦和纽约那边也在和我们商讨明年的演出时间,我们非常乐于作为文化使者去全世界弘扬中华文化和艺术,亦会秉持传承、保护、创新的理念,保持我们的创作水平,助力香港的文化软实力被世界看到。」 她建议两地政府对演出的资助大部分只包括演出费用和开支,若能包括乐团的行政管理支出,会更为理想。 香港话剧团行政总监梁子麒认为,艺团最应聚焦的是打造精品内容。「要交流就要给好东西别人看,我们会花全力去做艺术上的精品。交流也需要很多方面的配套,不论是人家来还是我们出去,都需要很多配合,比如场地的配套、演出安排的配合等等。例如由西九与香港话剧团联合制作的原创粤语音乐剧《大状王》,正是剧团近年来全力打造的精品之作,作品于2022年及2023年演出后横扫十个本地舞台剧大奖,叫好又叫座,现在确定将于2025年首次冲出香港展开内地巡演。」梁子麒认为《大状王》正体现了香港地中西合璧的创作特色,作品既有西方音乐剧独特的模式印记,又打破了这种框框,融入了非常东方的元素,加入了很多中国文化的特色。早前百老汇音乐剧制作人Simone Genatt来港,亦曾专程前往观赏过后大赞作品。 他指香港艺团最为渴望的资源支持一直是场地。「我们往往需要提前两年开始安排才能确保能租到场地,要加场也经常加不到,很多限制。而在内地,北上广各大院团都有自己的剧院,很容易安排,我们不行,这是香港现在的限制。而且香港没有私营剧院,缺少这一环就差了很远。」 令香港成为全民爱文艺的智慧城市 钱秀莲舞蹈团艺术总监钱秀莲指香港多元文化交汇,在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这一目标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仍需多方合作,长久努力。「生活在香港很幸福,可以常常看到世界各地的顶尖艺术演出。除了请别人来演出,我们的艺团能不能更多地走出去?香港要担得起交流中心的角色,一定要『以香港为本』,大力培养本地艺术家和艺团,给青年成长的机会,加强香港文化艺术软实力。」 她说:「作为交流中心,只有输入不行,一定要有文化艺术的输出。文化艺术交流实际上是不同地域之间的整体交流,涉及到宣传、执行、沟通等多个环节。建议政府考虑怎样才能以一个部门或者系统整体地来布局,在具体环节的支持上加大力度,让我们的艺术团走出去时更有底气。」她建议,艺术工作者要做好自己的本分,要以创意为主、以中华文化为根,创作更多优质的文艺作品,加之政府在市场、媒介、经费方面加强支持,要注重民众艺术素养的培养,将艺术融入生活。「希望以后的香港成为全民爱文化、爱艺术、爱生活的智慧城市。」 需重视艺术教育 香港舞蹈团艺术总监杨云涛见证了本地舞蹈艺术20几年来的变化发展,《凝》和《山水》便是他和舞蹈团近年在探索将中国舞和中华传统武术结合的尝试。生根于传统文化,又不拘泥于传统文化,杨云涛希望香港舞蹈创作在发扬传统中不断创新,以优秀的作品唤起人类共同的审美体验,更多地走向世界。「我觉得文化艺术最重要就是要代表自己的民族、自己的国家去和别人交流,因为艺术本身是一种国际通用语言。」 「推动香港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艺术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杨云涛提到,香港的各大艺术团体也有责任多走出去和年轻一代交流,培养下一代的艺术兴趣和质素,政府也可组织相应的交流活动。 来港演出可吸引国际观众关注...

培育博士級人才 促戲曲守正創新

培育博士級人才 促戲曲守正創新

「哪怕是像梅兰芳、梅葆玖、张君秋这样的国宝级表演艺术家,都只能在海外获得荣誉博士学位,这是令人非常遗憾的事。」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戏曲学院院长尹晓东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接受香港文汇报采访,谈到当前戏曲艺术人才培养的「痛点」。他建议,应重点加强戏曲专业学位博士人才培养,将造就戏曲拔尖创新人才纳入到培养体系中,让杰出人才脱颖而出,使其在秉承守正与创新相统一、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基础上,以戏曲美学形态的新创造,开拓中国戏曲的新境界。◆香港文汇报记者 刘凝哲 两会报道 中国戏曲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新时代,戏曲艺术在激发中华文明新活力、构筑中国文化新形象、打开中外艺术交流新局面等方面必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当前戏曲人才培养方面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尹晓东表示,当前中国戏曲艺术急需一批既有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又有跨学科的知识结构和人文素养的戏曲高精尖人才。 重点壮大编导演音美领域 尹晓东坦言,一方面戏曲人才培养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戏曲人才培养体系还不健全,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培养格局尚未建立。戏曲是一门集合了文学、音乐、表演、美术等多种形式的综合艺术,尤其是表演人才的培养要从小开始。戏曲在形成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相当丰厚的实践成果,但理论总结相对匮乏,戏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构建需要大批理论研究人才。同时,发掘创作题材、创新艺术形式、拓展传播方式,需要大批高素质专业化的创作、表演和传播人才。 尹晓东说,另一方面戏曲行业的特殊性没有受到足够重视。无论是学科建设还是人才培养,以往都采取统一标准,一把尺子丈量,没有充分考虑特殊领域的行业特点。全国拥有戏曲学科博士授予权的单位多为综合性院校或研究机构,多侧重于戏曲史或戏曲文学研究,个别具有博士授予权的艺术院校,虽然增加了一些戏曲舞台艺术研究方向的学术性人才培养,但编、导、演、音、美等专业创作方向几乎不涉及,更缺乏剧种覆盖面,这显然不利于培养更加专业化的戏曲拔尖创新人才。 侧重专业学位博士培养 2022年9月,国家颁布了新版《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戏曲与曲艺」成为与一级学科并列的专业学位,并设置博士专业学位。「这对戏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戏曲艺术传承发展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尹晓东建议,应以新一轮学科专业目录调整为契机,以培养戏曲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大力促进戏曲艺术传承发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新版学科专业目录调整旨在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尹晓东建议,在博士授权单位申报中,应突出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给予戏曲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更多政策支持,让杰出人才脱颖而出。对于真正在研究、传承、发展、创新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在行业贡献方面具有不可替代性的专业院校,可优先考虑给予其博士学位授予权。 在戏曲专业学位博士人才培养方面,尹晓东建议,应充分遵循戏曲艺术特性和戏曲教育规律,把培养造就具有艺术想像力、创造力、表现力的艺术家作为工作重点,在兼顾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博士人才培养的基础上,适当侧重专业学位博士人才培养,提高戏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以新的人才培养成果让中华文化绽放出新的时代光彩。

一根網線直通全球 「村播」越走路越寬

一根網線直通全球 「村播」越走路越寬

「每年的春天,我们这边山上都是漫天遍野的槐花,连空气都是甜的……」春节刚过,来自甘肃陇南的全国人大代表梁倩娟便马不停蹄地回到了直播间,在年味的余温和初春的气息中,热情地向直播间的众多网友介绍家乡的特产槐花蜜。「梁掌柜,我下单了。」梁倩娟话音刚落,网友们下单的留言便刷满了屏,而几天后,这份带着「甘甜」的陇南好物,便会出现在全国各地网友的餐桌上。 一根网线,一头牵着家乡,一头通往全球。近年来,随着乡村电商的悄然兴起,越来越多农村居民变身「田间村播」,让家乡好物成功走出大山,带动一方致富,成为中国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引擎。然而随着「村播」迅猛「出圈」,人才短板和一些不规范操作亦随之浮出水面,成为阻碍「村播」发展的绊路石。今年两会,梁倩娟带来的议案正是聚焦于此,她希望通过规范健全乡村直播体系,引进高质量人才,让「村播」越播路越宽,越播村越美人越富。◆香港文汇报记者 李阳波 两会报道 图:香港文汇报北京传真 梁倩娟的家乡陇南徽县石滩村是位于大山里的一个小村庄,这里气候温和、山川秀丽、物产丰富。「我们这里盛产花椒、核桃、蜂蜜,但却因山大沟深、信息闭塞,藏在深山人未识。」也正是因为落后和贫穷,2006年,梁倩娟选择外出打工,后来当上广东一家企业的高管。几年后的一次回乡之旅,让她毅然放弃南方优渥的工作和生活,重回「农门」。 那一年,回家过年的梁倩娟惊诧地发现,有些乡亲们家里的核桃、松子因为没有销路,很多都坏掉了,一位老奶奶一边从一堆发霉的核桃中挑拣着好果一边偷偷抹着泪。「这种现象不改变,不仅大家一年又一年的辛苦付诸东流,增收致富更是无从谈起。」2013年,梁倩娟辞职回乡投身电商创业,创办了「陇上庄园」网店,从一根网线、一台电脑做起,最终成为「村播」带货达人。而在她的带动下,当地不少青年返乡创业,甘肃陇南徽县各类电商达到1,592家,仅2023年一年销售额就超6亿元(人民币,下同)。 避免内容同质 打造优质品牌 虽然成功地扭转了家乡的贫困面貌,成为全网知名的「梁掌柜」,但梁倩娟的脚步并未停下。在多年创业和直播带货过程中,她敏锐地觉察到,虽然当下返乡投身「村播」创业就业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选择,但不是人人都能成功,都能在乡村走出一条自己的职业道路。人才短板、培训短板,以及一些不规范的操作,也给「村播」这个新兴的领域带来潜在危机。 有直播平台表示,农产品销售也不是一播就灵。「村播」的优势是提高了产销对接效率,入门虽易但持久带货也难,还存在直播内容同质化、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等不足,很多「村播」流量少、有效粉丝少,都会影响到「村播」发展和助农效果。 「如何通过『村播』打造更多优质农产品品牌,如何精细化运作,如何把『村播』打造成跨境电商,将我们的产品推向世界,都需要高质量的人才助力才能实现。」在梁倩娟看来,破题的「关键」除了完善体系,还有就是人才保障。 教授短片制作 学习直播营销 「短视频和直播带货可以吸引并留住更多返乡创业青年,而他们带来的先进生产经营理念,又会带动『村播』产业链上下游发展。」因此,她建议进一步支持和鼓励农村电商专业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规范直播电商生态,同时支持和引进农村电商高质量人才,培养一批掌握短视频和直播「新农技」的「农村青年主播」,让「村播」健康持续火下去。 与梁倩娟同为「村播」带货达人的全国人大代表鲁曼,今年也聚焦农村电商直播运营人才培养建言。鲁曼是返乡大学生,她和丈夫共同创办的公司目前拥有1,000亩养殖基地、年产值近亿元,是当地的龙头涉农企业。多年来,农产品直播一直是她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长期调研中,我发现农村电商直播专业人才和技术人才缺乏,目前主播更多的是来自农产品生产方一线的农户,多为非专业的营销人员,缺少直播带货的专业技术技能。」鲁曼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农村电商直播在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帮助县区级农民增收致富、促进返乡创业就业、助力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受基础条件、人才支撑方面的影响,农村电商直播发展存在着缺乏特色品牌、平台设施落后和农村主播不专业等问题。 根据农村特点 升级软件硬件 为了让农产品更好地搭上「村播」这列「快车」,鲁曼建议,不仅要大力培养直播运营人才,同时根据农村电商直播的特点,以及直播平台对配套设施的不同配置要求,提升软件硬件建设,构建农村电商直播保障体系。加强《电子商务法》《网络直播营销活动行为规范》及其他法律法规的普及与宣传,促进农产品电商直播走向规范化、品牌化。 数看「村播」...

傳說稻米回家 復育變大變甜

傳說稻米回家 復育變大變甜

农业曾是香港开埠后的主要产业之一,但随着上世纪七十年代新界发展新市镇和经济起飞,加上内地农产品输港,香港的农业到八十年代后日渐式微,不少耕地荒废,不少香港以往生产的稻米亦已消失。特区政府去年推出《渔农业可持续发展蓝图》,以推动渔农业可持续发展,而由本地农夫及环境教育工作者等组成的团队,近年在菲律宾及美国寻找到上世纪香港种植的33个传统稻米品种,更成功复育,包括曾远销至海外的元朗丝苗米。有关的团队希望本地农民可耕种已失传的稻米,更计划建立本地传统米资料库,让公众了解本地传统米历史。 ◆香港文汇报记者 张弦 香港农业项目「大地予我」团队2019年在菲律宾的国际稻米研究所以及美国的种子库中,找回上世纪在香港种植的33个传统稻米品种的种子,并在大埔林村的农地成功复育,指出所有品种仍然适合在香港种植。 前身元朗丝苗 曾为贡米 驰名海外 团队经过提纯和育种,挑选出三款较有潜力的品种,包括「老鼠牙」、「迟花丝苗」及变异的「矮种丝苗」,其中的矮种丝苗其实是传说中的元朗丝苗米。该丝苗米米身修长,两头尖,入口软滑,明清时代一度成为上呈皇帝的贡米,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更驰名海外,远销至海外华侨。 不过,这款元朗丝苗米已失传多年,最后的纪录已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大地予我」本地稻米纪录计划记录主任王韶昀昨日介绍,该丝苗的种子在本地复育,在培育后期出现了变异。2021年,他们发现其中一株早茬丝苗的米粒变大,谷壳变白,同年晚茬再出现迟开花特征的植株,到第二年晚茬发现矮化植株,至今矮化特征稳定维持。 丝苗变异 再生力强 嚼出甜味 他认为,变异的矮化丝苗再生能力很强,并会长出很多新的分支,且新分支亦会成功开花再重新结米,因此认为作为再生稻是十分好的品种,「口感类似现在吃的泰国香米,三个品种都比较甜,好容易咀嚼出甜味,矮化丝苗米粒口感则接近现代米。」 「大地予我」本地稻米纪录计划计划经理方韵芝表示,整个团队都非常重视文字纪录以及发布工作,希望借由这个项目,可以书写香港的稻米历史和纪录,让日后有兴趣的人士能够找到相关的资料,而米亦与社会大众有密切关系,希望公众可以了解更多资讯,包括农夫是如何拣出米给巿民食用,以建立米与人之间的关系。 她表示,参与这个农业项目的团队虽有不少意见和问题,但反而有助推动工作,「每个人面对和负责的事情都有不同,每次开会时也会有好多问题会提出,但这样反而帮助团队推进工作,想清楚这件事是为什么而做,亦令团队成员之间更加磨合。」 「大地予我」本地稻米纪录计划农场经理袁易天表示,未来将会建立本地传统米资料库,令公众了解本地传统米历史,了解这些品种的相关资讯,而想要种植稻米的农民亦可以挑选适合自己种植的品种。 王韶昀表示,未来工作是主要尝试稳定「矮种丝苗」和其他品种稻米,以及填补这些传统稻米的空白,至于如何宣传和推广,他则表示欢迎与其他机构及农夫合作,或拿米种试种,团队亦考虑寻找食肆以及食品开发业界人士,帮忙思考如何加工稻米,让其口感更佳。

藉AI技術修復菲林 還原影像之美 再續時光 助經典港片重煥生機

藉AI技術修復菲林 還原影像之美 再續時光 助經典港片重煥生機

「今天看那段历史,像褪色午夜残片……」你是否也有观看「粤语残片」的经历?以菲林拍摄的电影别有一番风味,但清晰度却会随着保存时间而退化。香港电影的黄金年代诞生了不少优秀的电影人和经典作品,使得香港文化被全世界熟知。中国电影资料馆、抖音、火山引擎三方去年8月宣布启动「再续时光—经典香港电影修复计划」,计划一年内将100部经典香港电影修复至4K版本。此次计划内香港电影制作时间集中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涵盖徐克、成龙、周星驰等多位知名导演、演员作品,包括《地下情》《富贵逼人》《笑傲江湖》《喋血双雄》等。一部部经典电影的修复,不仅让经典画面重现,更为当今观众提供深度了解香港电影和文化的机会。◆文、摄:香港文汇报记者 小凡 中国电影资料馆日前携修复版《地下情》和《富贵逼人》来港与观众见面,并邀请两位导演亲临现场,与观众分享幕后故事。在《地下情》修复版的首映礼上,中国电影资料馆馆长、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孙向辉表示:「修复一部影片,和故宫博物院修复一件文物,敦煌莫高窟修复一幅壁画一样,有着同等重要的文化抢救价值。」她又称赞香港是一个影像资料丰饶的地方,香港「东方荷里活」的传奇,就像「东方之珠」发出的一道耀眼光华,照亮了几代人的青春,装点着这座城市的梦想。 艺术与科技结合的成功实践 胶片,又称「菲林」,作为电影最初的载体,记录了不少优秀作品。遗憾的是,胶片的脆弱也成为电影传播的一道难题。花痕、药膜脱落、影像褪色……胶片保存不当所带来的「副作用」,预示着它的寿命会随着时间而逐渐衰减,也意味着胶片总有一天会消失在历史的进程中。为了留住经典影像的魅力,电影修复便成为一项重要课题。此次「经典香港电影修复计划」集中选择了港片黄金时代的一系列电影,对香港电影的传承有着重要意义。 早期的光学修复是透过菲林的剪接和黑房技术,在冲印新拷贝时调整颜色和减退部分花痕,能够改善的空间有限;而现代的数码修复技术则先把菲林数码化,然后透过高效能影音工作软件,以状态较好的部分为基础去重建有破损的地方,能大幅度改善各种问题。 面对胶片不可逆的磨损以及时代审美的变化,如何在不破坏原有美学特色的基础上,恢复影像原貌,成为横亘在老片修复课题前的最大阻力。究其根本,老片用户观感不佳,主要源于画面模糊、闪烁卡顿、色彩失真等问题。主办方表示,此次电影修复以「修旧如旧」为原则,进行了精细化分工。在影像修复方面有丰富经验的中国电影资料馆负责传统修复和艺术修复两个环节,从光影、色彩、美学等角度出发,还原经典影像之美。 据中国电影资料馆事业发展部主任黎涛介绍,影片修复主要分为物理修复、数字修复和艺术修复三个阶段。一位经验丰富的修复师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才可以修复完成一部影片。近些年,通过深度学习等AI技术,大幅提升老片修复的质量和效率成为可能。「利用AI可以不断学习艺术家的电影观念,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将导演请到修复室里面去,再执导筒,来告诉AI应该怎么修。」有了艺术家和修复工程师的这些新理念,修复的影片才能重回大荧幕。 关锦鹏:修复版还原主演年轻容貌 《地下情》上映于1986年,由关锦鹏执导,梁朝伟、温碧霞、金燕玲、周润发等主演,影片曾荣获第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剧本及最佳女配角。 关锦鹏说,这次修复让他再次重温了「胶片的质感」,同时他对色彩还原、人物妆容等各方面的修复效果都表示满意。他亦表示,虽然这部片是很早之前的作品,但每每观看都好似刚拍完两个礼拜,而修复版更是还原了23岁梁朝伟的容貌,期待这部修复版《地下情》让观众看到梁朝伟等一众演员「风华正茂」的时代。他以人物妆容的修复举例:「当时蔡琴、温碧霞、金燕玲那几个女生,她们的妆容会让你觉得她们根本没化妆,感觉非常自然,所以我在看修复版的时候会特别注意演员的皮肤质感。修复人员坚持了当年我们这些主创在美学上的判断,这点非常棒。」 关锦鹏坦言,对于菲林电影,自己有一种特别的情怀。上世纪七十年代,他还未做导演时,在无线电视担任场记,职责是用16mm菲林拍摄单元剧,「我有幸能跟几位导演,如许鞍华、谭家明、严浩等,学到了很多东西。甚至这个阶段促成了我将来想当导演的念头,结果真的到1985年,有公司投资拍了我的第一部电影。」1986年,关锦鹏用35mm菲林拍摄了《地下情》,这部戏也成了他的成名作。谈到菲林的特点,他认为:「胶片是粒状的组合,而现在拍摄的视频是以线条来组合的,在展现人物皮肤的真实感上,胶片更胜一筹,是无法被替代的。」 他还透露,除了教学和监制工作,目前自己也有新作品在创作中,该作品将以「阿兹海默」为灵感,讲述一对情人的故事。 高志森:「粤语残片」成为过去式 修复计划的另一部电影系由高志森执导、1987年上映的贺岁片《富贵逼人》。高志森出席4K修复版首映礼时表示,这部电影拍摄于37年前,那个年代电影都是用菲林拍摄,会面临因菲林保存不当变旧而出现残影的问题,「粤语残片」正是由此所得。而今次修复后的电影达到4K高清,令画面更为靓丽,他笑称:「以后都是『靓片』,不再有『残片』,所有美的东西都可以被记录下来。」 映前,高志森提到,每年春节期间,自己拍的这部贺岁片常在电视台重播,这使他很有成就感。他还风趣地对观众说:「1987年的贺岁片,拍这部戏时我26岁,大家可以估下现在我几多岁!」健谈的高志森还讲述了不少拣演员的幕后故事,将主要角色比作「超大马、大马、中马、细马」,称拍戏策划就像拣马一般,要合理搭配才能有好效果。他还分享了自己的创作灵感,正是来自从小在屋邨生活的经历,他由此观察到人们有钱和没钱时的不同表现,因此决定以「贫富差距」为主题讲述一个啼笑皆非的故事。 高志森更与观众分享了一则轶事,当年在《富贵逼人》上映后,港铁公司派了两名职员与自己联络,怀疑他影片中多次出现的港铁片段是「偷拍」而来的。高志森闻言笑道,他只在铁路月台拍摄了空镜头,而影片中凡是演员出现的场景,均是搭棚拍摄。职员不信,直到跟随他到了影棚,看到逼真的月台和车厢,拍了照回去「交差」才作罢。 早前,高志森于社交平台发文透露,在好友、新任区议员梁家玮带队下,他与「经典香港电影修复计划」的修复团队一起到《富贵逼人》的外景拍摄地沙田新翠邨拍摄纪录片,实地回顾,睹物思人,不禁慨叹:「那些拜年截的士、东南西北姑在电梯口打麻雀、雪柜掟落街等的情景,37年后旧地重游,眼前场景依旧,董骠和肥肥都走了,感触良多。」 如今这部承载回忆的影片得以修复,高志森将想对观众说的千言万语化作一句:「希望大家看过电影,体会下37年前和今日的区别。」

Page 67 of 2637 1 66 67 68 2,637

广州Direct

琴澳多面睇|2人成团,7天多次!琴澳多次往返签注正式推出

4月28日,《国家移民管理局关于实施进一步便民利企出入境管理若干政策措施的公告》(2024年第2号)发布,明确“参加‘琴澳旅游团’人员”,入境澳门后7日内可以“团进团出”方式经横琴口岸多次往返横琴与澳门。 同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以下简称“合作区”)出台相关配套文件,明确琴澳旅游团组团、出入境流程以及从事琴澳旅游团经营业务的组团旅行社资质认定的标准、程序等。 内地居民须参加多次往返琴澳旅游团 根据合作区执委会印发的《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关于琴澳旅游团管理实施细则(试行)》(以下简称《实施细则》),参加多次往返琴澳旅游团(以下简称“琴澳旅游团”)的内地居民,须通过由合作区认定的旅行社报名参团旅游。 内地居民向符合资质的旅行社报名参加琴澳旅游团后,可凭确认短信到全国任一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窗口,办理往来港澳通行证及团队旅游签注(标注“琴澳旅游”),在办妥证件后向组团旅行社提供相关资料,即可按旅行社的安排赴澳门与横琴旅游。 琴澳旅游团人数需在2人以上(含2人)40人以下(含40人)。旅游团应当整团出入境,整团在澳门和合作区行政区域内活动,且必须由旅行社领队或导游全程陪同。 相关政策对琴澳旅游团首次出境前往澳门的口岸不作限制,内地旅客于入境澳门后在签注停留期(7天)内可经横琴口岸多次往返澳门与合作区。但要注意的是,期间旅游团旅客经横琴口岸以外的其他口岸从澳门入境内地的,则其所持团队旅游签注即自动失效。 经办旅行社须经合作区认定 为保障合作区旅游市场规范经营,合作区经济发展局配套制定《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关于琴澳旅游团经办旅行社资质认定办法(试行)》(以下简称《认定办法》),进一步明确从事琴澳旅游团经营业务的组团旅行社资质认定的标准、程序及监督管理等事宜。 符合资格的琴澳旅游团,须经认定后方可组团出境。旅行社应当在琴澳旅游团计划出境日前10个工作日,在合作区官方申报平台上统一申报有关旅游团名单。同时,有关部门将对《实施细则》及《认定办法》定期做好评估,对组团旅行社做好业务指导和行业监管。 据了解,横琴和澳门旅游行业主管部门将组织召开政策宣讲会,为两地旅行社和会展业界解读政策的意义、内容及亮点。透过琴澳两地文旅特色融合,加快研究推出“一程多站”旅游路线,提质区域消费吸引力,进一步促进两地在旅游市场拓展、旅游人才培养等方面协同发展,打造合作区文旅新形象,构建琴澳一体旅游发展新格局。

琴澳多面睇|一程多站!横琴企业组团赴澳门旅博会拓商机      

4月26日,第12届澳门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简称:澳门旅博会)在澳门威尼斯人金光会展中心开幕。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简称:合作区)经济发展局作为本届澳门旅博会的协办单位,设置横琴展馆,组织6家横琴企业参会,向海内外展示合作区营商环境、文旅政策及项目。 此次横琴展馆面积达180平方米,场馆主视觉绚烂的彩色飘带宛如一道绚丽的彩虹,寓意澳门与横琴紧密相连。展馆内还设置了户外露营展区,以情景式展示体验和氛围营造方式,让入场观众体验时尚露营的乐趣,推动澳琴旅游产业资源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澳门旅博会期间,文化和旅游部举办了“内地与澳门入境旅游推广活动”,邀请内地各省市、澳门相关领导,以及文旅业界专家、国际展商代表等参加。 合作区经济发展局文旅会展商贸处处长林衍杰在现场作“一程多站”旅游发展计划宣讲,就合作区文旅产业发展目标和未来五大发展方向作了详细介绍。他表示,合作区将继续与澳门文旅产业保持深度合作,携手打造“一程多站”旅游线路,透过壮大文旅市场主体、推动多元文旅业态、升级旅游要素供应品质等举措,支持澳门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建设,提升旅游服务品质。 据了解,为期三天的澳门旅博会将于4月28日结束。展会期间,合作区经济发展局还将安排近150人的国际买家团亲临横琴实地考察景区设施及投资发展环境,体验“一程多站”精品路线及通关便利措施,深入了解横琴文旅产业发展。

洪秀柱参访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黄花岗烈士永远在我们心里,永远值得我们怀念

4月26日上午,中国国民党前主席、中华青雁和平教育基金会董事长洪秀柱前往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瞻仰,敬献花篮。洪秀柱表示,这是她第一次来到黄花岗,此前在课本上就认识了这些革命先烈。洪秀柱被革命先烈勇于牺牲的精神感动,她对GDToday记者说:“黄花岗烈士永远在我们心里,永远值得我们怀念。”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位于广州市越秀区,是为了纪念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在广州黄花岗起义中牺牲的烈士而建。1911年4月27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血战一昼夜,不幸失败,同盟会骨干成员牺牲百余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是广州作为近代革命策源地的重要见证,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澳门律师盼“澳车北上” 增加每月往返次数限制

4月23日,广东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一行前往广州南沙,实地走访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创享湾TIMETABLE粤港澳创新创业基地,在广东南沙基层立法联系点,20余位港澳青年、人大代表及相关部门围绕正在起草的《广东省促进港澳青年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就业创业条例》(下称《条例》),向广东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积极建言献策。“希望可以增加‘澳车北上’每月往返次数。”国智君联(南沙)联营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刘焕君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建议。 据了解,今年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将编制粤港澳大湾区立法专项计划,系统推进大湾区立法工作,并于每年推出2部左右大湾区法规,《条例》即是2024年相关法规之一。《条例》将在港澳青年就业创业,融资、征信,职业资格互认,社保、教育、住房等方面进行规范,为港澳青年在大湾区工作生活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基于南沙的发展前景,刘焕君选择在南沙开律所,但在聘请员工时也遇到难题:“开公司涉及员工社保缴纳,受限于当下政策,很多港澳青年可能需要在内地和港澳各缴一份社保,重复缴纳的问题如何解决?”面对这个现实问题,南沙区人社局回应:“南沙区正在抓紧推进符合条件的港澳青年社保豁免政策实施落地。” 除了社保问题,交通问题也是港澳青年们所关心的。刘焕君和广州玉棉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的黄俊华都对交通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他们希望“澳车北上”“港车北上”政策能在现有基础上增加每月往返内地和港澳的次数,将“每年累计停留时间不超过180天”进一步延长,这将极大方便他们的日常工作,也能带动更多港澳青年前来寻找发展机会。 此次广东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现身南沙,同基层群众代表亲切交流,全过程人民民主在中华大地展示出勃勃生机和强大生命力。 “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刘焕君表示,港澳青年到内地就业创业,有痛点难点。他认为,通过展开座谈会的方式进行民意沟通,是一种很高效的方式,相关部门和基层群众代表将在实际中碰到的问题进行反馈,能够推动立法工作进展。“如果能开通线上反馈的方式就更好了,比如发邮件留言。”刘焕君希望能充分利用网络这个途径,让更多港澳青年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反馈民意,齐心协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促进就业创业看似立法‘小切口’,其实牵涉了许多规则衔接、机制对接问题。”广东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陈永康表示,港澳青年和相关部门的建议诉求举足轻重,《条例》的制定工作仍需广泛吸纳群众意见,才能确保立法精准有效、满载民意。

加强商贸对接!新加坡中华总商会访横琴促合作

4月22日,新加坡中华总商会考察团到访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简称:合作区)开展交流考察。合作区经济发展局相关业务负责人陪同考察团一行实地走访横琴投资环境,就有关产业合作方面展开深入探讨。 政策体系逐步健全引企业青睐 考察期间,合作区经济发展局相关业务负责人详细介绍了合作区总体发展情况、产业空间及政策措施,并分享了合作区分线管理带来的发展机遇。 新加坡中华总商会核心董事何乃全表示,新加坡中华总商会致力发挥推动新加坡、中国企业经贸往来的桥梁作用,希望借此次考察契机,深化合作,推动新加坡优质企业在合作区发展壮大、蓬勃发展。 过去一年交流频密建立良好合作 当天,考察团一行先后参观了合作区展示厅、跨境电商产业园,全面了解合作区区位优势、产业发展情况和琴澳融合发展优势。有企业代表表示,澳琴一体化发展格局融合两地经贸优势,澳门的国际化环境、横琴的发展空间对企业投资十分具有吸引力。 2023年3月,澳琴联合招商推介代表团赴新加坡开展招商,密集举行了系列招商推介活动,向当地企业、机构推介澳琴投资环境和优惠政策。至今,横琴与新加坡龙头企业、机构一直保持密切沟通,并邀请新加坡企业到访横琴参加“2023全球招商推介会”,进一步促成新加坡投资者和澳琴企业的交流合作。

中葡论坛新举措首提横琴,大湾区将在中葡合作发挥更大作用

4月22日,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宣布涉及六大范畴的二十项新举措,以推动中国和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迈上新台阶,其中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首次被提及。大会宣布,将支持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打造中国—葡语国家金融服务平台,支持澳门借助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发展以人民币、澳门元等计价结算的国际债券市场。 大会宣布将深化澳门平台合作,进一步发挥澳门作为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的作用,支持澳门建设中国—葡语国家科技合作平台,推动符合条件的中葡项目优先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落地。粤港澳大湾区将在促进中国和葡语国家经贸合作中发挥更大作用。 此外,新举措还将涵盖促进贸易投资合作,拓展产业合作,加强发展合作,促进人力资源合作和推动医疗卫生合作等其他五大范畴。将支持葡语国家企业参与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重要展会。为葡语国家提供3,000个培训名额。为葡语国家学生来中国学习提供政府奖学金。深化与葡语国家对口医院合作,在葡语国家开展短期医疗项目。为葡语国家培训传统医药人才,在有条件的葡语国家设立中医药海外中心。向亚非葡语国家派遣300人次援外医疗队。 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于2003年10月在澳门创立,由中共中央人民政府(商务部)主办,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承办。安哥拉、巴西、佛得角、几内亚比绍、赤道几内亚、莫桑比克、葡萄牙、圣多美和普林西比、东帝汶9个葡语国家共同参与。 中葡论坛成立以来,中国与葡语国家贸易增长约20倍,中国已成为葡语国家最重要的经贸伙伴之一。中国与葡语国家合作领域不断拓宽,从经贸合作向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旅游等领域不断延伸,在减少贫困、应对气候变化、绿色发展、蓝色经济等领域不断呈现新的合作亮点。 中葡合作已经成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幅员大小国家友好合作的典范,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例证。中国愿与葡语国家一道,推动中葡合作向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迈进,为构建更为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更多强劲动能,为全球和平稳定、持久繁荣注入更多确定性和正能量。

Welcome Back!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Add New Play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