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回流空心村 唤醒辽宁锡伯乡
中国两大锡伯族聚集地之一的辽宁腰长河村,依辽河湿地而生,自然风光优美。「过去老百姓是捧着『金饭碗』在讨饭。」村党支部书记苏振宇对这些年的变化如数家珍,「土地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现在我们都实现了。」2016年至今,这里从严重空心化、人均年收入不足8,000元(人民币,下同),到如今村民住进联排别墅、全村共有年保底分红50万元、乡二代三代陆续回归,通过村庄整治、宅基地整理唤醒沉睡的锡伯故土,留住了这一古老民族的百年乡愁。■香港文汇报记者 于珈琳 沈阳报道
湿地河滩、古树丛林、无垠草原,距辽宁沈阳市区约50公里的辽河七星国家湿地公园中的原始风貌正是苏振宇口中的「金饭碗」。河岸一侧,散布着的锡伯族村落,较好保留了农耕文明,延续了供奉该族女神「喜利妈妈」、举办祈丰仪式等民族传统,腰长河村便是其中的自然村之一。作为这里的新乡贤,苏振宇的另一重身份是旅游管理公司的总经理,同时也是乡村振兴项目「锡伯故里」的发起人和负责人。
迁居别墅 圆创业梦
2015年,苏振宇刚到这里时,「青壮年都出去打工,村子萎缩严重。我是做规划出身的,眼看着老百姓守着这么好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却出去『讨饭』。」他决定扎根后的第一项工作,就是要留住一大批拿了拆迁补偿款打算彻底离开的村民。「全部飞去陕西袁家村学习!」苏振宇自掏腰包买飞机票、请村民住民宿,安排参观当地近千个农文旅项目,终于全部原村民决定留下,并成为此后项目发展运营的主体。
今年刚满20岁的费岐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放弃了退伍后在城市的工作安排,回到故土的锡伯族「农三代」。「父母让我回来跟着苏书记学习,我也想创业。」刚跑完项目手续的小费脸上还挂着汗珠,他告诉香港文汇报记者,祖辈几代人都没想过能够住进130多平方米、集体供暖、光纤入户的居所,更别提如今已是村集体经济合作社首任理事长的他,愈发清晰感到自己的创业梦想正在实现。
苏振宇的多重身份,也投射出腰长河的改革路径:2016年率先实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立经济合作社,整理宅基地以土地入股,与投资企业合资组建旅游公司,共挖锡伯族文化、开发锡伯古镇。社员代表表决通过核资分股量化方案,出台村民安置办法,开创性地提出了村企合作模式下全村共有每年50万元的保底分红……一系列改革举措,对应着辽宁省第一张《乡村规划建设许可证》、第一张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入股后的《不动产权登记证书》、第一张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证书等一系列制度突破。
村企发力 收入暴增
乡村振兴最受益的当属村民。村委副书记张宝文向香港文汇报记者介绍,「以前我们在村子里的老人只会种地,除去自己家吃用,每年就剩3,000多块钱。」这个他生活了30多年的村庄,村集体资产一度只有几百元。如今「村企合营」新模式下,合资公司通过整理村民宅基地、道路、广场、闲置土地,有效优化盘活农村存量和低效建设用地100亩,村集体资产猛增到900万元。
如今,总投资3.5亿元、占地100亩、建设中的锡伯族特色古镇正成为这里农民致富乃至创业的新平台。小小村落的翻天巨变也将带来锡伯文化的又一次繁荣繁盛,到2020年,锡伯家宴、图伯特纪念馆、《大西迁》盛典、贝伦舞、萨满舞等涉及锡伯族风物、民俗、音乐、舞蹈的历史文化都将在这里呈现,成为锡伯人的精神原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