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至今,已走过10年历程。美国库恩基金会主席、中国问题专家罗伯特·劳伦斯·库恩接受香港文汇报专访时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是世界多极化的典范,体现了中国在国际合作中谋求互利共赢,坚持与所有国家平等相待的方针。他指出,10年来,中国利用自身优势,为解决世界难题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比如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无与伦比的经验和在减贫上取得的堪称奇迹的成果等。「中国通过分享成功经验,为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作出了不可忽略的贡献。」 ◆香港文汇报记者 朱烨 北京报道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出访中亚,首次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同年10月,在出访东南亚期间又提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由此共同构成「一带一路」重大倡议。
解决基建是扶贫首步
在倡议提出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个重点中,库恩认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优势是「中国拥有且发展中国家需要的」,这是互利共赢的精髓,也是共建 「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他指出,基础设施建设是解决巨大的全球不平等和看似棘手的全球贫困问题不可避免的第一步,而中国在此方面有无与伦比的经验和竞争优势,包括铁路、公路、港口、机场、发电厂、电信等诸多领域。「中方认为, 『共商共建』可以确保『一带一路』沿线项目的质量,只有通过详细的讨论和精深的协作,才能实现最优的项目结构和运营体系,这对基础设施建设尤为重要。」
方案因地制宜重环保
库恩称,中国的开放精神和对外开放系列政策不仅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也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注入了活力。不过,他提醒,在中国奏效的办法,最好不好全盘移植,而如何活学活用,制定出一套适合本国国情的方案,或许是其他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
此外,他还提醒,必须摒弃建设环境污染型产业的短视做法。「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至关重要,这也是『一带一路』实现可持续、长远发展的关键之一。」
这一观点,在上月国新办举行的《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倡议与行动》白皮书发布会上,也曾被中方官员提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丛亮当时称,坚持把绿色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底色,并出台了系列政策文件,其中包括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等。
或重新平衡全球经济
库恩认为,世界多极化一直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基石,而「一带一路」倡议涉及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正是世界多极化的典范。「而且倡议内的项目不分大小、强弱,都是基于相互合作、共同发展、共商共建的原则。」他指出,「命运共同体」是各国人民追求和平与发展的共同梦想,而古丝绸之路在过去2,000年的交流历史,恰恰为不同国家、种族、宗教、信仰、政治制度、文化背景的人们提供了先例。「只要坚持追求共同目标,相互信任、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就可以实现和平,分享互动成果,」他说,「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
「正如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正在改变中国社会、重新平衡中国经济一样, 『一带一路』倡议也可以改变发展中国家,重新平衡全球经济。」
基建回报需放长衡量
西方舆论中,向来不乏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指控声音,主要的火力集中在「为东道国带来过多债务」,有的甚至直接声称,中国的战略是建立「准附庸国」,「以实现永久的经济剥削和潜在的军事扩张」。对于此种声音,库恩驳斥称,「一带一路」项目采用商业贷款的形式进行融资,「这是中国的功劳,而不该是被指责的原因。」
他强调,他们(持有上述反对声音的人)需要认识到,对于基础设施建设而言,经济回报当以几十年来论,而非用短短几年去衡量。「相反,不切实际的期望,可能会破坏其实际拥有的价值。」
亚投行就是重大创新
库恩指出,大型基础设施项目需要结构性创新,特别在融资和投资稳健性方面。「由中国发起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为项目提供便利,本身就是一项重大创新。」
在他的观察中,中国通常喜欢「以史为鉴」,而后改善未来。「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大型基础设施项目投融资方面可能缺乏经验,因此,经验丰富的中国恰好能提供建议,为项目带来 『最佳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