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AreUnited 联合日报
  • 砂州
  • 国内
  • 汶莱
  • 国际
  • 中港
  • 娱乐
  • 福州
  • 视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WeAreUnited 联合日报
  • 砂州
  • 国内
  • 汶莱
  • 国际
  • 中港
  • 娱乐
  • 福州
  • 视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WeAreUnited 联合日报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熱裝甲散熱破百載難題

联合日报HENG by 联合日报HENG
January 27, 2023
in 中港
熱裝甲散熱破百載難題

◆ 王鑽開(左二)與研究團隊研發結構熱裝甲,破解因為「萊頓弗羅斯特效應」而帶來的液體冷卻失效難題。

分享分享

人类文明不断进步,在过去千百年间,在不同科学领域上均取得重大突破。然而,在大自然无尽奥妙面前,纵使一代代科学家倾毕生之力,仍始终遗下不少难以完全解释的谜题与现象,要待后来者在知识探索的跑道上接棒,带来突破。

当前,全球迎来科技热潮,占地虽小但具备深厚科研实力的香港,近年先后有多名科研人员以其科学素养与创新灵感,成功拆解困扰科学界数以百年计的艰深问题,在科学发展的长河中创出惊人成就。香港文汇报由今日开始推出系列报道,带领读者跟随香港科学家走进材料热能、天文宇宙、流体介面的世界,了解他们如何发挥「香港智慧」,破解及进一步探索一个又一个世纪科学谜团。

有没有想过,一滴未被蒸发掉的水珠,竟然可以成为引起核电厂爆炸的「元凶」?这是因为,当液体接触到温度远超其沸点的固体表面时,会在瞬间出现「莱顿弗罗斯特效应(Leidenfrost Effect)」,阻碍水接触高温表面并大幅降低其冷却效能,有机会导致核反应堆过热从而产生爆炸。事实上,这个现象亦严重威胁各项涉及超高温冷却的工业生产流程。

面对这个有逾260年历史、切身却又难缠的科学难题,香港理工大学协理副校长(研究及创新)及机械工程学系讲座教授王钻开领导的研究团队,成功研发出结构热装甲,借快速引导水分吸热蒸发同时疏导排出蒸气,有效将液体冷却的应用温度大幅提升至1,200℃以上,为需要在超高温环境下进行高效液体冷却的领域及行业带来佳音。本集让我们一窥究竟,了解其热装甲如何突破被视为「不可能」的界限,破解困扰物理学界逾两世纪的科学谜题。 ◆香港文汇报记者 钟健文

水,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冷却剂,一块高温烧红了的铁放进水中,「滋」一声就会快速降温。不过,有关的冷却方式原来面对着重大局限。

日常生活中,如把水珠滴在稍高过其沸点(100℃)的滚烫热锅上,水珠会迅速沸腾及蒸发,但若热锅的温度过高,远超水的沸点,如达到350℃以上,刚滴下的水珠与热锅的超高温表面之间会瞬间产生绝热(thermal insulating)的蒸气层,令水珠完好无损地在热锅表面悬浮并四处滚动,同时会因为阻断固液接触(liquid-solid contact)而显著降低传热效能,甚至令液体对高温表面的冷却失效。

1756年,德国医生约翰·戈特洛布·莱顿弗罗斯特首次详细描述有关物理现象,亦因此而被称为「莱顿弗罗斯特效应」。这个冷却失效的问题,在过去266年来一直困扰科学界。今年,王钻开团队的创新发明,终于成功将之破解。

王钻开在接受香港文汇报专访时介绍,其团队建构了一种由多层物料复合而成的结构热装甲(structured thermal armour),整体由贯穿和具高导热性的钢柱体支撑以作快速传热,而中层嵌有以纳米二氧化矽纤维制成的超亲水绝热多孔薄膜,可以抵受1,200℃高温,以快速吸收水分至钢柱受热蒸发,在底层由薄膜与钢柱体构成的U型通道则用作及时排出蒸气。

适用温度无上限 看材料耐热极限

他将热装甲散热原理比喻为疏导交通:「这就像把人群集中起来,然后经地铁送走,既能够保障地面交通畅顺(吸住液体带走热能),又可以有效把人群(蒸气)经地下管道传送,完全解决了地面和地下的交通挤塞(传热散热效能极低)问题。」

王钻开进一步解释,结构热装甲所使用的物料,彼此具有相反的热学特性及多层级拓扑结构,巧妙地实现了无阻碍的快速热传导,透过蒸发将液体中的热能散走,加上液体在极端高温下也发生一般不会出现的超浸润(superwetting)现象,可完全被薄膜所吸收,从而被蒸发。

他续说,是次研究发现,即使在1,200℃极端高温下(理论上没有上限,取决于材料的耐热极限),结构热装甲仍能完全抑制「莱顿弗罗斯特效应」,同时保持高效、可控的冷却性能。

水珠蒸发仅需0.33秒

王钻开的团队又进行了对照实验,把水珠分别滴在同样达1,000℃的结构热装甲及无薄膜或无管道的结构样本上,结果显示,水珠落在既有薄膜又有管道的结构热装甲表面后,将完全被薄膜吸收并于0.33秒内蒸发,而水珠蒸发的所需时间比落在无薄膜或无管道的样本表面上快约50倍,说明热能可以迅速被带走,让表面极速冷却。

王钻开在今年11月加入理大,有关研究为他任职香港城市大学时完成,由他与法国和内地的学者共同领导,城大两名研究人员为第一作者,今年较早时在权威学术期刊《自然》发表,广受国际关注。

Previous Post

藝術設計於 「西貢視覺走廊」 交織 九組作品呼應離島村莊歷史文化

Next Post

客星千載謎 一朝揭面紗

相关新闻

快遞業擴張 深圳增員逾萬人
中港

快遞業擴張 深圳增員逾萬人

...

December 4, 2023
行走南陽 感受文化的力量
中港

行走南陽 感受文化的力量

...

December 4, 2023
勞務信息栓塞 黑中介猥瑣發育
中港

勞務信息栓塞 黑中介猥瑣發育

...

December 4, 2023
竹編果籃變貓窩 老手藝煥 第二春
中港

竹編果籃變貓窩 老手藝煥 第二春

...

November 30, 2023
北上傳藝鑄品牌 箏音裊裊恒久
中港

北上傳藝鑄品牌 箏音裊裊恒久

...

November 30, 2023
排除外部干擾 中日韓可實現「1+1+1>3」
中港

排除外部干擾 中日韓可實現「1+1+1>3」

...

November 28, 2023
中日韓外長會共推合作回正軌
中港

中日韓外長會共推合作回正軌

...

November 28, 2023
搭乘「飛氈」天馬行空 「我城」的西西之敘事於土瓜灣
中港

搭乘「飛氈」天馬行空 「我城」的西西之敘事於土瓜灣

...

November 28, 2023
Next Post
客星千載謎 一朝揭面紗

客星千載謎 一朝揭面紗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IMU脊椎矫正学生在昆士兰中央大学的丰富学习体验
国内新闻

IMU脊椎矫正学生在昆士兰中央大学的丰富学习体验

最近,配合两所大学的合作交流,15名国际医药大学(IMU)脊椎矫正学生访问了昆士兰中央大学(CQU)布里斯班校区。学生们将时间分配在CQU的脊椎按摩诊所进行实践课程,以及在Ann Street校区进行增进技能的实验室学习。 15名国际医药大学(IMU)脊椎矫正学生访问了昆士兰中央大学(CQU)布里斯班校区合影。 CQU脊椎按摩课程主任Dawn Dane表示对这种合作互动的喜悦,并强调了它对于医疗保健专业人士进行跨文化学习的重要性。学生们不仅沉浸于学术研究,还探索了当地文化,并参与了校友会议、网络研讨会和临床角色扮演。 交流中少不了分享有关医疗的硬知识。 此外,他们还参加了CQU的“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化能力”课程,分享了有关医疗实践的见解。IMU脊椎按摩课程主任Wong Yi Kai强调了此次访问的目标,即提供一个多元文化学习环境,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 实践交流,让学生获益良多。 IMU的脊椎矫正学士学位课程是马来西亚和东南亚的第一个完整课程,由澳大利亚脊椎按摩教育委员会(CCEA)认证。该认证极大地惠及毕业生,为他们提供了全球职业机会。 该课程的下一批学生将于2024年4月入学,对于没有预科资格的学生,IMU的理科基础课程为各种本地学位课程提供了直接途径,2024年的入学期为4月、7月和9月。 有关更多详细信息,请浏览 www.imu.edu.my,发送电子邮件至 [email protected],或致电IMU 03-2731 7272。

November 15, 2023
We Are United

《联合日报》是《美里日报》和《中华日报》合并组成、分别創刊于1957年及1945年。

《联合日报》电子报

Android下载 iOS下载 阅读 订阅

官方社交媒体

联系我们

© 2023 联合日报 WeAreUnited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砂州
  • 国内
  • 汶莱
  • 国际
  • 中港
  • 娱乐
  • 福州
  • 视频

© 2023 联合日报 WeAreUnited

Welcome Back!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

Add New Play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