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综合文化站和超九成博物馆免费开放;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中国国家版本馆、《复兴文库》等一系列重大项目工程彰显中国特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人心,内地携手港澳共同弘扬中华文化;核心文化产品和服务千帆出海,2021年对外文化贸易额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欢乐春节」「美丽中国」等品牌活动全球影响广泛……一系列「成绩单」表明,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文化事业实现普遍繁荣,国人文化自信进一步提升,文化「走出去」步伐更加稳健,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实现了质的飞跃。
去年夏天,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开馆。一年多来,参观者络绎不绝,人们在这里读懂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今年7月底,新时代的国家文化殿堂——中国国家版本馆正式开馆,护文明之火种、传永续之文脉。近日,《复兴文库》大型历史丛书面世,以史为鉴,察往知来。此外,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亦得到高标准建设。
传承中华文明 推进探源考古
同时,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开展中华文明探源,推进「考古中国」等重大项目。文化遗产进一步「活起来」,考古热、博物馆热、非遗热、古籍热、国潮崛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了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日常生活。
过去十年,从城市到乡村,丰富的文化活动让每个人的平凡生活变得有滋味、有质感、有温度。在不少民众看来,高质量的文化活动越来越多,参与方式愈加便捷,足见政府在文化建设方面的投入力度之大,潜移默化间提升了很多人对中华文化的认知,也增强了国人的文化自信。
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成为很多人表达文化认同的方式。特别是年轻一代,从热衷洋品牌到追捧国潮国货,从霹雳舞风靡到《只此青绿》红遍南北,背后是文化自信的自觉呈现。
海外交流合作 共享传统节日
与此同时,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大幅提升。十年来,中国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与合作,建立了丝绸之路国际剧院、博物馆、艺术节、图书馆、美术馆联盟。「欢乐春节」活动连续举办,年均在130余个国家举办约2,000场活动,成为中国与世界人民共享传统节日的重要桥梁。
中国以文传声,向世界表达文化主张。推动金砖国家文化部长会议等16个多边交流合作机制和25个双边合作机制不断发展,形成覆盖全球的政府间合作网络。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和驻外旅游办事处总数分别达到45个和20个,每年联动举办「天涯共此时——中秋节」「云·游中国」等活动,成为全方位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的重要窗口。
【微观点】文化强国 未来可期
(香港文汇报记者 江鑫娴)「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十年来,中国文化之美好已生发于人们内心深处,文化的繁荣发展让国人以更加自信的姿态面向新征程。
在国内,优秀传统文化已从高雅之堂走入了寻常百姓家。从丰富的博物馆、图书馆滋养着城市生活的文化底蕴和诗意,到红火的乡村文化大院拓展着农民生活的视野和品味;从《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中国诗词大会》《我是你的瓷儿》等引发收视热潮,到戏曲、瓷器、茶道等非遗文化「圈粉」年轻人……越来越多的人们,通过学习传统文化重塑价值观,筑牢文化自信。
在国外,中国对外文化传播愈加「接地气」,「人气」聚集。中国的传统节庆活动、优秀文学影视作品、网络游戏和工艺美术品等在海外「战绩」喜人,学习汉语、研究中国文化在国外蔚然成风。
当然,文化复兴非一时之功。比如,中国民众文化需求和文化供给之间还存在结构性矛盾,「缺不缺、够不够」问题总体得到解决,「好不好、精不精」的问题日益凸显。文化产品「走出去」的品质和效果仍需提升。这对文化事业和产业的繁荣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也创造了新空间。
一个国家的真正崛起,归根结底应是文化的崛起。而文化的崛起,离不开文化自知和自信。中国文化十年来的发展历程见证了润物无声的效力,随着久久为功的扎实推进,中国文化强国未来可期。
文化建设这十年
中国文化部分领域发展数据
◆2021年,全国文化和旅游事业费1,132.88亿元,占国家财政支出比重达0.46%;2012年480.1亿元,占国家财政支出比重0.381%。
◆2020年,中国文化产业增加值是44,945亿元,占GDP比重4.43%;2012年18,071亿元,占GDP比重3.36%。
◆2021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企业6.5万家,年营业收入11.9万亿元;2012年3.6万家,年营业收入5.6万亿元。
◆2021年,全国公共图书馆总藏量126,178万册(件),134.4万个阅览座席数;2012年,总藏量68,827万册(件),阅览座席数73.5万个。
◆2021年,全国艺术表演团体18,370个,演出233万次;2012年为7,321个,演出135万次。
◆2021年,全国群众文化机构文化服务惠及83,289万人次,2012年惠及44,035万人次。
◆2021年,全国博物馆机构数为5,772个,藏品4,665万件/套;2012年为3,069个,藏品数量2,318万件/套。
◆2021年,全国博物馆陈列展览31,931个,参观人次74,850.45万;2012年展览20,115个,参观人次56,401万。
◆2021年,网络音乐市场规模626.9亿元,2012年为45.43亿元。
◆2021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058处,2012年为2,352处。
中国文化「走出去」部分成果
◆在93个国家派驻文化和旅游机构,与157个国家签订政府间文化和旅游合作协定。
◆建立丝绸之路国际剧院、博物馆、艺术节、图书馆、美术馆联盟,成员单位539家。
◆「欢乐春节」年均在130余个国家举办约2,000场活动。
◆2021年,中国对外文化贸易额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
货币单位:除注明外均为人民币
两地同根同源 文化同心传承
建设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统筹推进「艺海流金」内地与港澳文化和旅游界交流活动、举办「根与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打造「港澳青少年知行计划」、国家艺术基金全面对港澳开放一般项目申报……十年来,内地携手港澳共同弘扬中华文化,深度广度不断增进,呈现出机制建设成熟稳健、业界交流繁荣有序、青少年培育务实有效等局面。
国家艺术基金对港开放
内地与香港的文化交流合作硕果累累。文旅部与香港特区政府相关部门通过人员互访、定期会商,加强对话、整合资源,确保交流合作稳步推进。
国家从多方入手支持香港发展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国家艺术基金自2021年起全面对港澳开放一般项目申报。12个香港非遗项目、3位香港非遗传承人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及传承人名单。支持香港举办亚洲文化合作论坛、香港艺术节、中国戏曲节等重要文化活动,建设香港西九文化区戏曲中心、M+博物馆等重要文化设施。
加深港青正确认识祖国
在青少年培育方面,「港澳青少年知行计划」通过邀请香港青年文化艺术人才到内地参与采风创作、文化惠民活动,组织香港青少年深入内地民族地区开展民俗文化田野考察,到国家级文博机构、旅游机构和文化企业实习,组派内地优秀艺术家和团体进香港校园开展中华文化普及等方式,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和理解祖国历史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
在文博领域,馆际交流不断增多,故宫博物院与香港特区政府康文署签订长期合作计划,定期在港办展,开展业务交流和培训。今年6月,中央政府支持香港建设的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开幕,是香港与内地共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赓续传承中华文明的创新性实践。
另外,内地与港澳中学生文化遗产暑期课堂、文物活化再利用研讨会均已举办4届。国家文物局还与香港合作完成了7场打击文物非法贩运主题讲座。
弘扬优秀传统 八方聚力圈粉
从曲阜孔府、敦煌研究院、大同云冈石窟,到福建三坊七巷、武夷山朱熹园,再到承德避暑山庄、眉州三苏祠……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地方视察中调研传统文化保护传承,阐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性。领导人深厚的中华文化情结和底蕴在全国上下产生了广泛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戏曲文物登国际盛事
十年来,中国举办诸多重要国际会议与各方共襄全球发展盛举的同时,向世界打开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展示窗。北京冬奥会便是中国社会向世界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派对;「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文艺演出《千年之约》中,飞天仙女、京剧昆曲、民族乐器轮番出场,深化了外国友人对中国文化的认识;美食、服饰、表演、文物……丰富多彩的文化元素成为北京APEC会议的一抹亮色。
近年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体制机制不断完善。2015年召开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延续城市历史文脉」;2017年,中办、国办发文,专题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2020年中央政治局举行集体学习强调「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等。
「非遗」工坊开遍各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课程在中小学落地生根,大学开设了优秀传统文化相关专业。同时,全国各地设立2,500多家「非遗」工坊,《诗画中国》《中国诗词大会》《故事里的中国》《国家宝藏》等一批精品力作让传统文化面貌一新,圈粉无数。
【专家解读】产业水平不断提升 「走出去」步伐更稳健
过去十年,中国文化影响力和竞争力有了质的飞跃,文化事业实现普遍繁荣。展望未来,全国政协委员、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郭媛媛在接受香港文汇报访问时表示,相信中国文化事业发展不论是在体制改革,还是在公共服务方面都会不断提升,文化「走出去」步伐将更加稳健,国际影响力也会迈上新台阶。
郭媛媛表示,十年来,中国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以「文化大院」为代表的「微粒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进行开发、利用、弘扬,以自觉创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文化产业加速转型,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显著提高。
同时,越来越多的文化精品走出国门,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年轻人开始热衷于国学、文物、非遗等,这是对自己国家文化的注重和欣赏。
讲好中国故事 让受众主动传播
至于未来,郭媛媛提出,在提升文化自信的同时,要有更多、更贴近中华民族优秀本质的阐发,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当代化、产品化、生态化。
郭媛媛表示,「中国人、中国事,中国思想、中国道路……我们有足够丰富的故事元素,也有太多可供表达、讲述的情愫。」她建议,在坚守中国立场的前提下,有方法、有针对性、有力量地讲好中国故事,使国际国内受众乐于接受并主动传播,以至形成有生长力的文化软实力、社会影响力。
影视网游出口畅旺 参与制订国际标准
十年来,伴随着「国潮」崛起、华流「出海」,懂得品味中国文化的人越来越多。「一马当先」的中国对外文化贸易额可以印证这份热爱。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对外文化贸易额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大量优质影视剧、网络文学、游戏、动漫、文创产品乃至设计服务、广告服务等出口迅速发展。
据介绍,文化贸易是指国际文化产品与服务的进出口,涉及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及知识产权。对外文化贸易可以通过交易额、所占的国际市场份额等指标直观展现国家文化软实力。
中国文化产品出口额已持续多年位居全球前列,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企业、产品和品牌。其中,网络游戏等数字文化领域已具备一定的全球竞争力,中国主导制定的手机(移动终端)动漫标准、数字艺术显示标准等也被确立为国际标准。
支持网络文学电竞等出口
中国对外文化贸易额首次迈上2,000亿美元的台阶后,志在登高望远。中国商务部等27个部门此前联合发文,推进对外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将支持数字艺术、云展览和沉浸体验等新型业态发展,积极培育网络文学、数字出版、线上演播、电子竞技等领域出口竞争优势,鼓励企业为境外生产的影视、动漫、游戏等提供洗印、译制、配音、编辑、后期制作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