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制药技术不断提升,惟香港沿用港英时期的西药注册制度,令一些内地研发药物或欧美以外地区研发药物在港注册困难重重,导致香港药物来源十分狭窄,甚至出现被垄断的情况。香港文汇报将剖析现行制度导致日常药物及癌症等「救命药」的樽颈,令病人的药物选择少、无药可医,今年初患上足底疣的罗先生就深受其害。为治病,他曾向公立医院求诊,却因疫情预约无期,遂向私家医生求医,被建议接受收费7万元的手术,而医生更明言未必可以「断尾」。其后,他得悉内地研发的一款数十元人民币专利药膏能治此症,惟药厂早年申请来港注册不果,罗先生只得经朋友从内地带药来港,服后只花2.5个月即痊愈,「真神奇,几十蚊搞掂,效果可能好过几万蚊的手术,香港唔畀佢注册系走宝!」◆文/图:香港文汇报专题组
目前,在港注册的处方或非处方西药必须获得最少两个「认可国家」注册才能在港出售。该「认可国家」名单包括32个欧美等国家及地区,但未包括内地或亚洲一些新崛起的制药强国,令香港市面的药物多为欧美进口,导致选择少、医疗成本高,一些情况下更令治病市民白走「冤枉路」。
罗先生今年初患上足底疣(又称跖疣、病毒疣),是一种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所引起的疾病。他近日在接受香港文汇报访问时坦言,自己最初见到其脚趾下方长出貌似茧的东西时,还以为只是「鸡眼」,故不以为意,「过了两个月脚板底突然痛,几天后发现脚底几处都痛,个茧带有水泡,先知唔系鸡眼,上网查怀疑系足底疣。」从事户外工作的他每天要走动和站立数小时,其工作饱受足底疣的困扰,「企住唔郁都痛,行路就完全唔掂。」
他遂预约公立医院门诊,惟当时遭逢新冠肺炎第五波疫情最严重的时期,「根本预约唔到期,我就效法网民的经验,用白醋泡脚、水杨酸去死皮。」然而,这些方法治标不治本,更延误治疗,导致足底疣扩散,由最初单脚受感染恶化至双脚都有患处,最严重时多达数十个患处,「阵时已经痛到无法企,行路就好似踩铁钉上面,但工作时需要走动,试过忍痛行一个钟左右双脚就麻木。」
难耐每天受脚痛折磨,向公立医院求医不果的罗先生唯有向一名私家皮肤科医生求医,对方一看就诊断为足底疣,表示目前香港常用手术方法治疗,包括液氮冷冻、激光及电灼刮除手术,「医生话我脚底疣大大小小接近50粒,数量太多,冷冻同激光都不合适,唯有用电灼。」
医生明言手术未必可「断尾」
然而,电灼手术价格之高昂令罗先生却步:5次手术费共花7万多元,每次相隔半个月,金钱及时间成本不菲,却不一定能根治,「医生讲明手术完成后,仍有两成机会复发。唔系畀唔起,而系觉得唔值。」
足底疣是常见的皮肤病,但由于香港皮肤科医疗资源紧缺,通常只能依靠手术治疗或普通药物缓解不适,而在内地这样的常见皮肤病病人众多,因此有丰富的治疗经验,内地更研制了一款专利外用药物。罗先生在内地亲戚的帮助下,谘询了内地一名公立医院皮肤科医生,经推荐该药后由亲戚带来香港。这款不起眼的药膏在内地售价仅数十元人民币一支,但罗先生使用近两个月后,足底的疣已完全脱落,痊愈至今半年都未有复发。
有关药物为香港李氏大药厂在内地的子公司兆科药业(合肥)自主研发的产品,除可治疗人类乳头瘤病毒等引起的皮肤疾病外,对新冠病毒也有预防作用。2020年,该药更被安徽省和国家工信部列为新冠疫情下的紧缺战略物资。早年,该公司尝试申请该药在港注册,但现行制度充满保护主义,这些内地药难获欧美等「认可国家」注册,故无缘在港合法发售,造福更多病人。
药厂批港审批制度落后
李氏大药厂创办人李小羿早前向传媒表示,香港新药审批制度落后、态度保守。在这种制度下,香港对内地研发的药物有所保留,但欧美药厂又不会专门研发适用于亚洲市场的新药(如鼻咽癌药物),令香港出现「两头不到岸」的尴尬情况。
西药在港注册两途径
途径一:在任何两个「认可国家」注册
「认可国家」包括:澳洲、日本、美国、英国、保加利亚、塞浦路斯、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马耳他、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等32个国家
途径二(上月新增):巴西、中国内地、韩国或新加坡注册的药物,再加一个「认可国家」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