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日报HENG

联合日报HENG

港生福建開趴館賺到首桶金

拟留内地拓事业 学业创业两不误 「这次的轰趴high翻天,我们都很满意。」又一次收获华侨大学校友们在朋友圈的留言点赞后,就读于福建泉州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的大二港生林润东,觉得自己离成功更近了一步,「内地鼓励年轻人创业的氛围十分浓厚,在这里我实现了创业的梦想,只有亲历内地的发展速度,才能体会到不进则退,未来我会好好装备自己,面对挑战和机遇。」 ■香港文汇报记者 苏榕蓉 泉州报道 祖籍在福建晋江深沪镇的林润东,对香港和内地有着更为特殊的情感,作为新一代移民,他身上带着内地和香港的双重印记。「小时候我随父母回福建探过亲,一直对内地心驰向往。高中从St. Stephen's Church College(圣士提反堂中学)毕业后,我就如愿来到了华侨大学。」 餐馆打工积累经验 从中三开始,课余时间林润东就到香港餐饮店里勤工俭学,「一开始是在麦当劳,后去了韩式、泰式、越南餐厅和五星级酒店的中西餐部。」因为有了这段丰富的经历,大一下学期,林润东觉得学校附近聚会玩乐的场地太单调,于是和其他五个校友合伙开了一间名叫派屋(party room)的轰趴馆(Home Party音译,即私人举办的家庭聚会),「轰趴馆除了有自助厨房、KTV、私人影院等传统聚会活动设施外,个别场地也会提供电竞间等特色房间,主要服务于学生团建,初衷是想丰富学生生活。」 创业是艰辛的。「创业前的我们是焦虑的,就像高考一样,彻夜难眠,创业又怕失败,不创业又怕错失机会。」林润东说,考虑到学校街边店面需要高昂的转让费与店租,所以就把轰趴馆租在另一处偏僻但安静的三楼,「酒香不怕巷子深,我们相信只要我们用心,未来前景可期。」 融入港式运营思维 「我们接手店面后,为节省租金,腾出了一块地方,做我一直想做的汉堡店,于是就变为一块场地两间店。开店第一个月我们赚了9,000元人民币,马上又花在购置新设备上。」提及彼时赚到第一桶金时,林润东难掩兴奋,「虽然很累但值得,和团队伙伴们讨论策划活动时,我可以尽情地融入自己的港式运营思维。」 经过逾一年的发展,队友们走走留留,现在剩下林润东和一个来自澳门的校友一起经营着轰趴馆。林润东经常想起《中国合伙人》中的那种激烈和热血,剧中人意气风发地说道:「我们追求的不是成功,而是自己的尊严!」林润东感同身受,「身兼数职」的他很享受当下这种既是老板又是员工的状态。「我读的市场营销专业助我成长,比如开汉堡店前需要和总部协商加盟费、进行数据分析等等,就用到了专业知识。」 「团建活动需求较大的学生团体是我的主要服务对象,目前计划再做半年,这半年真实有效的店面经营数据将作为参考,我会按照计划,寻找新地段开设新的分店。我想把它慢慢做成一个品牌,细分自己想要服务的客户,提供更精细化的服务才是王道。」林润东笑言,如果发展好,再过两年毕业他会留在内地继续创业,「商业思维、品牌意识,这些是香港教给青年人的东西。香港有着更成熟的制度,而内地则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我相信,两地的未来会更美好,我的未来也会更美好。」

拟与马祖联合申遗 连江最大石头村要“点石成金”

在海的这头,黄岐大谷村藏在深闺,保留了闽东沿海建筑的独特风格,吸引了文创企业开发,有望获新生。   在海的那头,马祖芹壁村宛若石头城,石厝变身精品民宿或文创空间,以“马祖地中海”的浪漫风情,吸引了游客的目光。   “以石为媒,我们将联手马祖有关方面,联合申报马祖澳两岸石头聚落世界文化遗产。”前日,在大谷村,连江县黄岐镇党委书记黄端明望着一水之隔的芹壁村,兴奋地告诉记者。 “大谷村有两个特色:一是枕山靠海,开门可见海,举步可登山,与马祖芹壁隔海相望;二是石头村落,现存130栋保存完好的石厝,拥有近百年历史,也是连江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石头村落。”黄端明介绍说。   从远处望,石厝依山而建,顺着山势成梯形罗列,少则单栋分布,多则7栋成排,俨然一座石头城堡;往近处瞅,石块粗犷,取材于花岗岩与大理石,夹有青白、黄褐、砖红等色泽,像方正的印章,又有几分精巧。   “这里保留了闽东沿海建筑的独特风格,与海有关,因海而兴。”黄端明说,为了防抗大风,村民就地取材,筑石为屋,屋顶整齐地压着一块块“压瓦石”;为了防抗湿冷海风,窗户多设在高处,窗口内大外小,又有冬暖夏凉的效果;青石小路蜿蜒而上,转角处可望见海,颇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可是,这样一块“宝地”,也面临着“消失”的风险。   “因为地处偏僻,越来越多的村民搬走了,原本有560多人,现在只剩下30多人,石头屋也日渐破败,大谷村慢慢被人遗忘。”该村村委会主任高艳玉告诉记者,保住石头村落成了不少村民的夙愿。   “小时候,这里十分热闹,我还记得和小伙伴们爬到屋顶看星星的日子。可现在,这里十分冷清,连我的孩子对这里也不感兴趣了,让我有点难过。”村民王秀好已经搬离了大谷村,但对这里念念不忘。   “大谷村,该何去何从?”像王秀好一样心存忧虑的村民不在少数,他们或有一种危机感——怕村子没了,或有一种耻辱感——怕被人看不起。   点石成金,   打造“海洋版三落厝”   直到去年底,一次特别的参观,让村民们找到了方向。去年12月,黄端明带领大谷村村民参观了丹阳三落厝。   曾经,三落厝无人问津,日渐衰败,与大谷村的命运十分相似,而现在,该厝游人如织、焕然一新。看到三落厝的变迁,大谷村村民蓦然有了信心。“太美了,这就是大谷村未来的样子。”王秀好赞叹道。   之后,大谷村村委会、黄岐镇政府和一家企业三方代表签订了《连江黄岐镇大谷村谷西自然村旅游综合开发项目框架协议》。根据协议,企业拟投资3亿元,对大谷村进行保护开发。   “村民都十分支持,到现在仅剩一两户还未签订搬离协议。”黄端明告诉记者。   那么,大谷村如何“点石成金”呢?据悉,大谷村将保留石屋聚落这一特色,建设集石屋聚落、住宿、餐饮、休闲农业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旅游度假项目,打造“海洋版三落厝”。   “未来,大谷村石厝将与三落厝串联起来,实现“山海互动”——赏田园、看大海,“木石之约”——逛木厝、游石屋。还可举办开渔节活动,开发文创产品,挖掘农耕文化,并推出大谷‘三宝’——地瓜、萝卜、芋头,通过乡村旅游带来人气,再通过人气带来财气,吸引村民返乡就业,发展民宿、销售农产品,实现乡村振兴,力争将大谷村打造成全省古村落创意开发精品示范村。”黄端明说。   以石为媒,   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敦煌魅力感動港生

走进「沙漠中的美术馆」感受中华文化色彩 2019年的夏天,无论对于学生还是社会其他阶层的人来说,都比过往几年不一样。今年的暑假,社会上出现了纷争,香港市民多了一点情绪、一点愤怒、一点叹息。有人「无悔青春」虚度光阴,甚至肆意上街破坏、发泄不满、破坏社会安宁,却也有另一部分的年轻人把握青春,用最美好的时光追逐梦想,将目光投向神州大地,远赴甘肃省敦煌市,深入窥探拥有「沙漠中的美术馆」美誉的莫高窟,感受它承载千多年历史的传奇色彩。■文、摄 香港文汇报记者 陈仪雯 抛开一贯的生活方式、离开丰富的物质生活,十六位本地大学生参与由青年广场举办的第二届「香港青年敦煌实习计划」。学生六月中旬到达敦煌,并用六周的时间体会敦煌文化和人文地理、亲身向敦煌研究院的专家学习,从艺术、文化、历史和信仰等多角度探讨莫高窟,最后当上当地的导赏员。学生每天领着来自世界不同角落的游客,用普通话给他们讲述不同风格、建于不同朝代以及大小不一的洞窟故事,将敦煌文化的一点一滴渗透在游客的记忆当中。 修读中国语文教育学系的佘思维、主修理学副修佛学的宋佩怡、主修中国语言及文学,副修历史和日文的陈柔李以及修读比较及公众历史学文学硕士的陈雪儿这四位学员,分享到计划中收获洞窟壁画的临摹和修复过程、石窟数码化、数据采集以及保育等方面的知识,探索了更多莫高窟的过去、将来以及可能性。更重要的是计划让她们遇见对文化执着的人,坚定在中华文化、传承上的信念,甚至将「莫高精神」带回香港。 被石窟背后的故事吸引 敦煌作为丝绸之路的咽喉,它记录了中西方古代频繁的互动交流,汇聚了多元文化,奠定了佛教的基础,从壁画中散发出佛教的艺术气息,也可以从中了解到当时的历史和故事。「我一直从政治和经济层面去认识莫高窟,因为那就是我们教科书所规定的面向。但是这次来到莫高窟就从艺术层面了解到不同朝代不同的特色。」陈柔李忆述在敦煌下飞机的时候就已经被壁画中著名的飞天雕塑迷倒。「我觉得很惊讶,整个莫高窟在敦煌有强大的生命力。」 「之前来过莫高窟三天,只是走马看花,但感觉它在我心里面种了一颗种子。」纵使对莫高窟只是肤浅的认识,宋佩怡随即被它的魅力所吸引。当时她随着香港大学的一位博士来到莫高窟,因为学生对莫高窟的认识不多,博士特意讲得比较简单。「那次让我想进一步了解到底石窟背后的秘密,例如当时壁画背后的意思、佛教变迁等问题,充满好奇。」宋佩怡那次回香港后就展开了对佛教建筑和艺术的课程,开始了对敦煌文化的追溯。 「以前看照片,我觉得敦煌是一个沙洲,很多沙漠、很多沙的地方......」曾经去过西藏,对于西北充满憧憬的佘思维,本来只想一睹敦煌的风景,这次的计划除了让她亲眼目睹莫高窟的壮丽,也对敦煌本地居民多了一份敬重之心。「通过这个计划我身心感受到这里的人很有素养,素养来自于他们对本土的生活充分了解,还很有历史基础,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他们都可以详细给人讲述有关莫高窟的故事。」 在真正踏入莫高窟之前,大部分游客都会先到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游客可以从中对莫高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也是敦煌人过去致力将莫高窟数码化的成果。佘思维觉得莫高窟有别于其他旅游景点,它不但让人去旅游和拍照,还是一个能够深切体会文化瑰宝的地方。当地的导赏员会将莫高窟塑像的结构、经变画的故事、佛教史迹等资讯带给游客,让他们能够感染本土气息,懂得尊重当地的文化。 因为日本作家井上靖写的小说《敦煌》提到一段儿女私情,而对敦煌留下浪漫和凄美的印象,但亲自来到敦煌以后,却打破了陈柔李的想像。在学习的过程中,得知藏经洞是敦煌学的起源,它承载了敦煌古代的日常、变迁的轨迹,却因为被美国的东方研究学家发现了它的价值,就带走了经变,破坏了莫高窟的完整性。「自己来了以后才发现藏经洞经历过一段惨痛的历史,这件事让我印象非常深刻。」从此颠覆了陈柔李对敦煌的认知。 佩服当地人文化保育的毅力 陈柔李还记得有一次坐计程车的时候与司机聊天,得知三十年前敦煌的旅游业还没有兴起,司机曾经每一天都出入洞窟,帮忙修建莫高窟,而每天离开之前也会在塑像面前跪拜、叩头,表示尊重。仅仅在车上的一席话,彷佛改变了她的一些价值观,也让她有了深刻的反思。「这个亲身经历的过程,并不是你在房间里对着电脑就可以得到的生活体验。」而对于自己也可以亲身将莫高窟的故事在游客当中传承,她坦言相比起论文拿A更要开心。 在大沙漠中仍然能够闪耀光芒、展现魅力,敦煌从四世纪到十四世纪除了享受过繁华盛世,也经历过兴衰、没落,它的灵魂得以延续至今,背后全靠对敦煌文化有热诚的人,愿意放下身段,坚持付出时间和心力将千年历史保存下来。修复一个中小型洞窟的壁画至少需要十几个人,而且需时五至七年才可以临摹到一个洞窟。宋佩怡提到在计划中认识了一些老师和讲解员,他们至少有十年、甚至三十年的资历,在这些年间他们几乎没有放假。有一次她经过研究所的实验室,看见有专门的实验室是去研究洞窟里面的病变,当中会有专职人员采集样本拿回研究所,研究所会以科学的角度去应对壁画起甲、酥盐等问题,协助修复。「敦煌让我感动的地方是当地人对于文化保育的毅力,他们对莫高窟的贡献令人肃然起敬,我相信真的要很爱莫高窟的心才可以坚持下来。」宋佩怡忆述。 除了修复壁画,地仗层的根基也需要打好。即使壁画画得再生动,要是工匠没有把地仗层建好,壁画的保质期就没有办法保证,同时难以预防壁画的病变以及坍塌。「这份努力一点也不显眼,甚至没有人看得见。」陈雪儿觉得地仗层与壁画背后的关系和鲜为人知的付出,是比壁画上的故事更让人感动。

福清:城乡巨变绘就“幸福画卷”

华灯初上,新建串珠公园里曲声悠扬,市民们舞步欢快,愉悦舒畅;环城而行,全城近百条“断头路”陆续打通,人车无阻,倍感畅快;放眼乡村,特色资源得到深挖,村民荷包鼓鼓,幸福满满…… 这一幅幅图景,是福清打造宜业宜居城市的最佳注脚,更是70年砥砺前行结出的累累硕果。 “舒筋展骨” 城市扩容蝶变 今年81岁的施忠清是原福清县建设局副局长、总工程师。他介绍说:“70年前,龙江两岸一片荒凉,在很多老人的印象里,昔日的城区只有融城镇,最热闹的只有后埔街。” 福清“舒筋展骨”始于2006年。当年,福清中心城区行政区划重新调整,玉屏、音西、宏路、阳下、龙山、龙江、石竹7个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全新亮相,不仅拓展了中心城区空间,也加快了福清城市化建设进程。此后,逐步形成了西部城区、老城区、东部新城、福清火车站片区等城市组团,一个“东拓、西进、南跨、北联、中优”的城市格局日渐清晰。 2017年,福清启动重点项目征迁行动,大力实施城市道路畅通工程,打通“断头路”,实施老旧片区改造,为城市发展腾出空间。此外,福清还全面加快观溪片区、城北组团建设发展,稳步推进东部新城开发建设,增强城市辐射带动能力。 在此基础上,一系列民生改造也在推进。仅今年,福清便计划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20所,目前已动建项目15个;福清妇幼保健院、福清医院新院先后建成投入使用,镜洋镇、海口镇、阳下街道等镇街基层卫生所医疗基础设施和医疗水平稳步提升;通过推广无现金支付、线上预约等“互联网+”服务,群众就医体验得到改善。 厚植生态 城市颜值提升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福清不仅街多了、路宽了、楼高了,景也更美了。 2008年后,福清依托“一江、三溪、四山”的城市绿化框架,以建设生态宜居城市为目标,大力建设城市公园,呈现出“一带串珠,六溪凝翠;一环围城,多园星布”的格局。龙江两岸,已陆续建成融侨园、福耀园、天宝陂、龙江公园等14个公园。集花海公园和雕塑园、风情园、游乐园、艺术谷等为一体的城市中央公园建设正稳步推进。今年,城北片区虎溪两岸再添两处新公园,虎溪正成为福清新的“城市绿肺”和“能量氧吧”。 围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福清深入开展“湖库水系连通”建设、“百村万人”清渠、“污水零排河”百日攻坚等专项行动,仅2018年便完成清渠清河703公里,整治各类污染源1569处,实施18处23.9公里渠道环境美化提升工程。 突出特色 城乡融合发展 在城市搭建水光山色大格局的同时,福清各大镇区的面貌也日新月异。 2011年开始,福清坚持产港城融合,扎实抓好江阴“小城市”培育试点工作,加快推进龙田、高山、渔溪试点小城镇建设,培育发展一批各具特色的工业强镇、商贸重镇、旅游旺镇和现代农业大镇。2017年,福清按照全域开发、城乡一体的理念,加快实施文明城市创建、美丽乡村建设两大工程,进一步提升宜居宜业水平。 今年,福清进一步夯实乡村振兴基础,投入2.2亿元升级美丽乡村建设,重点整治农村突出存在的污水治理、垃圾处置、公厕改造、道路提升及环境绿化等问题,通过“清沟、扫地、摆整齐”,让乡村的水活起来、环境美起来、档次高起来,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逐步提升。

趙紅佳:中醫藥助力健康扶貧

十九大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强调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福建省政协委员,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暨福建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赵红佳日前接受香港文汇报记者访问时表示,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是决胜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中医药人应勇于担当,再接再厉,继续扎实推进中医药扶贫工作,让中医药在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发挥更大作用。■香港文汇报‧人民政协专刊记者 苏榕蓉 福州报道 在赵红佳看来,向政府建言献策,为实施健康扶贫工程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出可落地的建议是每一位委员的责任和担当。 不忘初心认真履职 香港文汇报记者采访当日看到,赵红佳忙碌工作之外还在事无巨细地落实本月15日福建省人民医院赴三明建宁县客坊乡水尾村开展「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为主题的红色文化教育暨健康扶贫活动。「我会带着党支部成员、民主党派人士、义诊专家大概20人左右的团队,为当地群众提供健康医疗服务,让苏区人民在家门口享受省级医疗服务。」此前,作为组长,她多次带领福建中医药大学省政协委员小组深入基层一线调研,集思广益,就加快福建省「健康扶贫」力度提出可行性建议。 健康扶贫的路上,福建中医药人从未缺位。围绕提升闽省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加快健康扶贫力度,助力脱贫攻坚,过去两年,福建中医药大学省政协委员小组分别深入南平市政和县、松溪县,宁德市寿宁县、周宁县和三明市尤溪县三市五县调研,行程逾2,000公里,考察了县医院和县中医院各5家、2家乡镇卫生院、2家村卫生所,与地市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召开座谈会4场,走访、慰问因病致贫困难户9户,提交了《福建省基层中医药服务现状及其对策措施建议》、《关于加快福建省健康扶贫力度的建议》2篇调研报告,既有真诚的建议,也有务实的计划,无不透露着中医药人真扶贫、扶真贫的执着信念。 多措并举助推攻坚健康扶贫 「在过去,村医『一把草药一根银针』,满足了广大农村地区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曾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赞誉。新时期,中医药服务应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展。」她建议进一步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促中医药服务在基层落地,用中医药特色帮助摘掉贫困「帽子」。 她表示,高精尖的手术在基层开展难度高,但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在农村非常管用且可行性高。要用好针灸、艾灸、中医外科等「简便验廉」的中医适宜技术,让民族瑰宝真正走到百姓身边。 「没有一支能够有效运用中医药适宜技术的人才队伍,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就是空谈。」赵红佳指出,基层开展中医药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参差不齐,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这是中医药服务在基层落地的重要短板。她建议启动健康扶贫中医药人才培训补短板措施,福建省的医学院校可共同来参与健康扶贫中医药人才培训项目的细则,联合培养符合当地产业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另外,还可以吸纳当地贫困家庭青年,通过学习简便、易学、实用的中医推拿技术及养生保健知识技能等适宜技术,服务百姓健康,带动家庭脱贫等。

“居民价格”让居家养老更有温度

 一次专题询问,促进了发改、民政等部门通力协作;一张清单,水电部门全面落实养老服务机构用电、用水价格优惠政策有了依据;一次用水用电性质变更,养老服务机构收获了真金白银的实惠。   今年6月,市人大常委会召开养老事业发展工作专题询问会议。根据会议要求,市发改委、市民政局、市自来水公司、市供电公司等部门相互配合、积极行动。   “我委高度重视养老事业工作发展,为确保我市养老服务机构用电、用水价格优惠政策得到贯彻落实,7月4日就发出通知,要求福州供电公司、市自来水公司等对照价格政策,对营业范围内的养老服务机构用电、用水价格进行全面排查,发现价格优惠政策未执行到位的及时落实。”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   电费降价   今年7月起,东街街道军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开始执行居民合表电价,用电价格从0.5954元/千瓦时下调至0.533元/千瓦时。7月~8月,该中心的用电量为12080千瓦时,共节省了753.79元。   “优惠的电价让我们节约了成本,可以将资金用于完善、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功能和内涵,让老人享受到更好的居家养老服务。”军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负责人陈少霞说。   军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并不是唯一受益的养老服务机构。福州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市民政局提供的68家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名单,市供电公司逐户对接,现场核实,对20家已独立装表单独计量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进行了电价更改。截至8月,已有39家独立装表单独计量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按居民生活类价格执行,14家还未正式申请用电,1家现场已拆迁,1家已经申请办理分表手续,13家养老机构未独立装表计量。“我们将继续逐户对接,并协助产权方制定改造方案,采取安装独立结算分表等方式,解决电价执行问题。”市供电公司方面表示。   水价下调   6月末,安泰街道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从机关社团部队分类转为养老院、托管机构分类,用水性质也从执行其他行业用水价格转为居民生活用水合表水价。水价调整后,安泰街道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每月可节约水费开支约150元。   “我们用水需求很大,这次调整也是给我们减负了。”安泰街道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副主任翁彩凤说。她告诉记者,中心是福建省五星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辐射鼓楼四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占地2016平方米。目前,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常住老人有20人,每日上午来活动中心参加活动的有七八十人。未来预计将会有更多老人入住,用水量也会增加。   市自来水公司营管部经理郑仲鋆表示,公司高度重视、严格落实我市对养老机构执行居民生活用水合表价格,第一时间安排专人开展现场办公,对鼓楼、台江、仓山、晋安四城区共45家养老机构用水情况进行现场复核,对用水性质进行了修正,已及时调整为养老院、托养机构。“我们也与市民政局建立了常态机制,及时更新养老服务机构清单,保证新增的养老机构能及时享受优惠水价。”郑仲鋆说。

景頗山寨日新 三代住房見證

帮扶政策改善环境 人民生活节节变好 见到客人来访,11岁的石宽晶从妈妈怀里抱起两岁的弟弟、牵上8岁的妹妹,回到他们自己的房间,愉快地玩耍起来,让妈妈与客人安静地交谈。这是云南省陇川县陇把镇吕良村委会新寨村民小组一个五口之家的景颇族家庭,男主人石干朋出外打工,主妇孔伞在照顾石宽晶三姐弟的同时,盘田种地、种桑养蚕,经营着自家的小日子。 陇川是景颇族人口最多的县。长期以来,景颇族居住于山区,自然条件恶劣、居住条件差。近年实施的帮扶政策,极大改善了人居环境,一座座景颇新寨拔地而起,令景颇人民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走进边境线上的曼崩村,家家户户通水泥路,有犀鸟头装饰的太阳能路灯照亮全村,外墙色彩统一的新房错落有致,路旁的鲜花与亮丽的民居相得益彰。■文/图:香港文汇报记者丁树勇、谭旻煦 云南陇川报道 吕良村委会新寨村民小组的孔伞家坐落于一片不大的平地上,三幢新旧不一、用料各异、面积相差的房屋依次排列,令人恍惚进入了景颇村寨的不同时期,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孔伞一家目前居住的簇新民居。结婚12年,两女一子先后出生,却巧合地各自生于孔家的三代住房,令孔伞感叹不已:仅从居住条件的一次次改善,就能看出我们的日子一天天变好。 三代房诞三子女 12年前,孔伞嫁入吕良新寨,为了迎娶新娘,丈夫石干朋一家几乎是倾尽全力,建盖了一座小小的新房。虽是新房却十分简陋,框架由山间砍来的树木搭建、外墙以竹子剖开围建,屋顶则以山草覆盖,及至后来才换成铁皮瓦屋顶,如今看去已显破败。小屋并无窗户,通风采光全靠外墙顶部留出的缝隙。孔伞说,那就是大女儿出生时的居住条件。 二女儿出生时的条件稍有改善。9年前,孔伞一家省吃俭用,在旧房一侧建起了面积约30余平方米的三间住房,以空心砖为墙,开有钢窗的住房通风采光不错,当地政府以实物形式补助了建房所需的石棉瓦,基本解决了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的难题。 2016年,孔家开始建设自家的第三代房,与前两次不同的是,这次的建房与全村的民居改造同步进行。孔伞家新建的是88平方米、三室一厅的砖混结构住房,既保留了景颇民居风格,又颇具现代感,外观亮丽、窗明几净、水电齐全,与城里的住房并无两样。新房建好后,儿子出生,孔伞连称:儿子最有福气,一出生就住上了最好的新房。 盖新房有底气 孔伞新建的民居耗资12万元(人民币,下同),所用花费,除了这些年一家人勤奋劳作、省吃俭用的积蓄,还有来自政府和企业的帮扶。 孔伞介绍,建房的经费来源,一方面得到来自政府帮扶的民房建设补助资金6万元,另一方面,政府的各项政策,也让自家的产业发展有了积蓄。在政府主导下,孔家发展养牛、甘蔗种植和栽桑养蚕等产业,2015年和2016年,申请到小额贷款8万元,用于产业发展,增加了收入渠道。2017年起,享受到来自政府和企业的产业补助资金13,260元。 在建房时,当地政府统一设计了4套建房图纸,由自家选定其中一套建盖。建房也由政府遴选数家施工队,由自家选定并与其洽商价格。建房质量则由政府聘请监理公司统一监督。建盖新房时,孔伞与丈夫商量,打下了伏笔,对地基进行了强化和加固。对目前的住房条件已感满足的他们,其实还有自己的远景打算:待孩子长大成人后,在现房基础上加盖楼层,满足他们的住房需求。

李志起:中國農業需更多創新變革

最近中美之间的贸易战,农业成为其中特别引人关注的领域。「因为农业是中美之间互补性很强的领域,美国的农产品急需往全世界扩张,把更多的农产品卖到中国。但是中国能够卖到美国的农产品却屈指可数、寥寥无几。」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工商联副主席李志起近日对香港文汇报人民政协专刊记者表示,中国的农业现在迫切需要更多的创新和变革,不能只停留在大国小农状态,传统农业经济的这套做法在今天显然已经走不通了。「不过,中国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这个机遇跟国民经济发展和消费升级的浪潮相匹配。」■文/图:香港文汇报‧人民政协专刊记者 马晓芳、任芳颉 北京报道 谈到自己深耕多年的农业,李志起如数家珍。以美国的农业品牌举例 :美国ADM、邦吉和嘉吉,「ABC」这三家企业垄断了全球粮食贸易粮食生产的绝大部分份额,控制了全球的供应链;美国华盛顿苹果产量占全美75%以上,出口量占美国苹果的95%,而且售价比中国苹果最贵的高出五倍以上;爱达荷州一年的土豆销售额高达25亿美金,占全州GDP50%以上。李志起认为,这才是美国真正的品牌农业强国的体现。 李志起接着说到邻国日本,日本大米是一个国家的品牌,每个县又都有自己的品牌:福岛县的大米品牌「一见钟情」,这个品牌非常强调生产过程当中是全程使用有机肥料;佐贺县的「水滴大米」,这个品牌强调是在海拔两百米以上的半山腰种植的;滋贺县的「晴大米」,特别适合做寿司,也就是凉了之后口感更好。 「这些大米不仅仅是知名度高,而且背后的技术、细分市场的研究、加工能力也都具备。日本大米在全世界都享有盛誉。」李志起表示,而中国农业典型特点是大国小农,体量很大,品牌太少,有世界级实力的企业太少。我们经常会讲两个现象:中国千家茶企抵不过英国「立顿」一家;「五常大米」甲天下,天下大米假「五常」。 中国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 通过这些国际比较,李志起认为,中国的农业现在迫切需要更多的创新和变革。在发展思维上一定要跟这些大国去取经借鉴。而不是停留在大国小农状态,传统农业经济的这套做法在今天显然已经走不通了。 「不过,中国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这个机遇跟国民经济发展和消费升级的浪潮相匹配。」李志起表示,从世界经济发展的规律来讲,一个国家的崛起,首先应该是企业和品牌的崛起。从工业1.0、2.0到工业3.0,每一个阶段都诞生了一些世界级的品牌,这些国家及地区分别是美国、欧洲、日本和韩国。而到了工业4.0时代,中国已然成为全世界崛起最快的一个国家,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国家机遇。 「我们从农业生产大国往品牌强国转型,确实面临很大的挑战,需要更多的新方法、新思维、新战术,我们才能够在互联网带来的浪潮当中抓住属于自己的机遇。」李志起说。 升级「农超对接」助力扶贫 「农超对接」提了很多年,虽取得一定成绩,但仍存在对接规模不够大、对接面不够广、对接关系不够稳等问题,「丰产」却难「丰收」成为全国包括京津冀地区在内的农民脱贫和农业发展的最大阻碍。在李志起看来,目前北京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不够健全,流通主体专业化程度低,产销组织化水平也偏低的问题仍很突出。 李志起建议,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商超直接对农户的模式也应该有「升级版」,让诸如电商这类专业供应链平台「一肩挑两头」,建立起更加便捷高效的流通方式。 他建议,可以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带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建设,鼓励本市一些龙头农业商业企业与产地,以品牌、投资、并购、合作等多种形式,组建新型品牌农业产销经营主体。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脱贫攻坚的大背景下,此举还能进一步使北京周边张家口、承德等一些地区的农产品进入北京市场,带动当地脱贫。

鄉愁旺旅遊 村民住別墅

游子回流空心村 唤醒辽宁锡伯乡 中国两大锡伯族聚集地之一的辽宁腰长河村,依辽河湿地而生,自然风光优美。「过去老百姓是捧着『金饭碗』在讨饭。」村党支部书记苏振宇对这些年的变化如数家珍,「土地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现在我们都实现了。」2016年至今,这里从严重空心化、人均年收入不足8,000元(人民币,下同),到如今村民住进联排别墅、全村共有年保底分红50万元、乡二代三代陆续回归,通过村庄整治、宅基地整理唤醒沉睡的锡伯故土,留住了这一古老民族的百年乡愁。■香港文汇报记者 于珈琳 沈阳报道 湿地河滩、古树丛林、无垠草原,距辽宁沈阳市区约50公里的辽河七星国家湿地公园中的原始风貌正是苏振宇口中的「金饭碗」。河岸一侧,散布着的锡伯族村落,较好保留了农耕文明,延续了供奉该族女神「喜利妈妈」、举办祈丰仪式等民族传统,腰长河村便是其中的自然村之一。作为这里的新乡贤,苏振宇的另一重身份是旅游管理公司的总经理,同时也是乡村振兴项目「锡伯故里」的发起人和负责人。 迁居别墅 圆创业梦 2015年,苏振宇刚到这里时,「青壮年都出去打工,村子萎缩严重。我是做规划出身的,眼看着老百姓守着这么好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却出去『讨饭』。」他决定扎根后的第一项工作,就是要留住一大批拿了拆迁补偿款打算彻底离开的村民。「全部飞去陕西袁家村学习!」苏振宇自掏腰包买飞机票、请村民住民宿,安排参观当地近千个农文旅项目,终于全部原村民决定留下,并成为此后项目发展运营的主体。 今年刚满20岁的费岐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放弃了退伍后在城市的工作安排,回到故土的锡伯族「农三代」。「父母让我回来跟着苏书记学习,我也想创业。」刚跑完项目手续的小费脸上还挂着汗珠,他告诉香港文汇报记者,祖辈几代人都没想过能够住进130多平方米、集体供暖、光纤入户的居所,更别提如今已是村集体经济合作社首任理事长的他,愈发清晰感到自己的创业梦想正在实现。 苏振宇的多重身份,也投射出腰长河的改革路径:2016年率先实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立经济合作社,整理宅基地以土地入股,与投资企业合资组建旅游公司,共挖锡伯族文化、开发锡伯古镇。社员代表表决通过核资分股量化方案,出台村民安置办法,开创性地提出了村企合作模式下全村共有每年50万元的保底分红......一系列改革举措,对应着辽宁省第一张《乡村规划建设许可证》、第一张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入股后的《不动产权登记证书》、第一张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证书等一系列制度突破。 村企发力 收入暴增 乡村振兴最受益的当属村民。村委副书记张宝文向香港文汇报记者介绍,「以前我们在村子里的老人只会种地,除去自己家吃用,每年就剩3,000多块钱。」这个他生活了30多年的村庄,村集体资产一度只有几百元。如今「村企合营」新模式下,合资公司通过整理村民宅基地、道路、广场、闲置土地,有效优化盘活农村存量和低效建设用地100亩,村集体资产猛增到900万元。 如今,总投资3.5亿元、占地100亩、建设中的锡伯族特色古镇正成为这里农民致富乃至创业的新平台。小小村落的翻天巨变也将带来锡伯文化的又一次繁荣繁盛,到2020年,锡伯家宴、图伯特纪念馆、《大西迁》盛典、贝伦舞、萨满舞等涉及锡伯族风物、民俗、音乐、舞蹈的历史文化都将在这里呈现,成为锡伯人的精神原乡。

南京土壤豐 播種文創夢

台青携岛内乡建经验登陆创业就业 「惠台31条」及各地配套政策的相继落实鼓舞了更多台青在陆创业就业的热情。在对台交流最频密的省份之一江苏,从城市到乡村,随处可见台青创业就业足迹,且范围较以往更广泛、更深入。位于江苏省南京的观音殿村已成为南京乡村振兴的一处成功案例。2018年7月,大陆首个青创种子村在观音殿村正式开村,这是初来大陆的台青们实习、就业、创业的综合实践平台。■香港文汇报记者 贺鹏飞 南京报道 据江宁区秣陵街道小镇办主任孙静介绍,青创种子村为创业青年提供了11个完整的圆梦小店空间及10个共创工位,有创业梦想的台青可以提交创业提案,分享自己的创业想法,提案获选后就可以进驻青创种子村。 村庄「空心化」 振兴靠青年 孙静指出,当前大陆很多乡村都存在严重的空心化、老龄化问题,年轻人大量流失到城市工作,乡村振兴亟需大量年轻人才加入。台湾在乡建方面比大陆起步更早,青创种子村希望把台湾先进的乡建和文创经验带到大陆来,帮助更多的乡村实现振兴。 她表示,未来,站在乡村振兴与两岸青创交流一线,观音殿青创种子村将进一步发挥平台优势,增进两岸交流合作,为两岸青年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增进两岸互学互鉴,推动产业融合升级,扶持具有当地特色的餐饮、民宿、展览等业态发展,最终实现产业兴旺、富民增收。 台湾知名文创品牌「薰衣草森林」是首家入驻青创种子村的台湾品牌。品牌负责人颜景慧表示:「作为来自台湾的品牌,刚落地时需要多跟当地居民接触。」通过和当地居民的接触,可以快速融入当地生活,也能了解当地消费者的需求,及时调整品牌发展方向。 目前,「薰衣草森林」已在观音殿村周边开设两家乡村产品店,营业收入增长迅速。这里还成为青创种子村的实训基地,为台湾大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一年来已接待前来实习和创业的台青20多批次。颜景慧说:「有很多台青来这里实习结束以后,还在问可不可以来这边上班。」 来自台湾花莲的「90后」赵苡甯去年通过微信公众号了解到青创种子村,并经熟悉情况的朋友介绍后,毅然加入青创种子村。目前,赵苡甯主要负责青创种子村的活动策划,以及为前来创业就业的台青提供服务。 青创种子村 食住行俱全 据悉,青创种子村为入驻台青提供了一系列的优惠,如场地免租、可免费参加南京台湾青年创业学院举办的培训活动,还有不定期的导师创业指导。同时,青创种子村还专门设立了青创驿站,能够解决台青的食宿问题,每天还有往返专车接送。 「青创种子村的成立让年轻人更有机会走入美丽乡村,体验乡村生活,参与乡村振兴。」赵苡甯表示,自己很荣幸有机会来到这里工作,希望透过年轻人的创意想法,将「新星」的创意带到美丽乡村落实。她说:「这份工作给了我很大的动力,我不仅能做自己喜欢的事,还能帮助更多台湾人实现梦想,觉得非常有意义。」 今年1月,青创种子村举办了以「乡村.文化.创业」为主题的「2019宁台乡创冬令营」,吸引了十几名台青参加。他们针对青创种子村的现状分别提出了创业计划书,这些计划书有机会在今年暑假期间落地实施。

Page 2739 of 2743 1 2,738 2,739 2,740 2,743

广州Direct

广东民间艺术精品展在印度尼西亚成功举办

粤韵潮生,擘画新篇!6月24日,“粤韵潮生·广东民间艺术精品展”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成功举办。来自广府、客家、潮汕三大民系的百余件艺术精品,通过展示、展演和互动交流体验等形式集中呈现,为当地民众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岭南文化盛宴。 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佛山木版年画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刘钟萍,与参加活动的印尼民众现场互动交流 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广绣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王新元,与参加活动的印尼民众现场互动交流 万象广东,文化岭南。粤地璀璨,民艺富集。本次展览以广府、客家、潮汕三大民系为逻辑起点,设置“广府·向海而生”“客家·山海之间”“潮汕·迎潮起航”三大展陈篇章,每个篇章又以多个项目组合成独立的叙事单元,并结合实物、影像、文献、文创等多种载体,立体展示了广彩、广绣、佛山年画、阳江漆器、光德陶瓷、客家泥塑、龙门农民画、手拉朱泥壶、潮州工夫茶、枫溪通花瓷、陶瓷微书等百余件岭南艺术精品。 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广彩瓷烧制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周承杰,与参加活动的印尼民众现场互动交流 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潮州工夫茶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龙素芳,与参加活动的印尼民众现场互动交流 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枫溪手拉朱泥壶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吴锦全,与参加活动的印尼民众现场互动交流 除静态展示外,展览现场还设置了互动体验区。绘瓷、刺绣、拓印、拉壶、泡茶,新奇有趣的动手体验受到了到场参加活动的印尼民众的热烈欢迎。 星海音乐学院国乐系副主任、副教授,胡琴演奏家孟晓旭,现场演奏《茉莉花》《彩云追月》 著名笛箫演奏家,中国民族管弦乐竹笛学会副会长,星海音乐学院教授张帆,现场用葫芦丝演奏印度尼西亚传统民歌《星星索》 广东省杂技家协会会员,国家三级演员唐哲和广东省杂技家协会会员,国家三级演员谢宗彬,现场表演杂技对手顶《男子力量》 本次活动,还特地邀请了民乐和杂技艺术家进行现场表演。优美动听的旋律和惊险刺激的杂技动作,给印尼民众带来了全方位的立体感受,获得连连喝彩。 “粤韵潮生·广东民间艺术精品展”展览现场 本次活动是“2024魅力中国(广东)——文化亚洲行”重要组成部分,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承办,广东省杂技家协会、印尼和谐文化基金会协办。活动旨在增进印尼人民对广东的全面了解,进一步提升广东与印尼在文化、旅游方面的交流合作热度,推动中国与亚洲国家文明交流互鉴。 来源:省文联组联部、省民间文艺家协会

“活力广东 时尚湾区”亮相印度尼西亚——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推介会在雅加达举办

震撼人心的潮阳英歌舞,欢腾全场的舞龙表演,中国传统乐器演奏的中国民乐《茉莉花》《彩云追月》和印度尼西亚传统民歌《星星索》,50余幅精美图片组成的“魅力广东”图片展,展示广东三大民系文化的“广东民间艺术精品展”……当地时间6月24日的印尼首都雅加达粤韵飞扬。 一场“魅力中国(广东)——文化亚洲行”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推介会在雅加达举行。该活动由中国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承办,旨在增进印尼人民对广东的全面了解,进一步提升广东与印尼的文旅交流合作热度,推动中国与亚洲国家文明交流互鉴。 200余名中外嘉宾出席活动,中国广东省相关文旅机构代表、印尼文旅业界代表和中印尼两国近30家媒体记者参加活动。 印尼旅游与创意经济部副部长威森索斯·哲马度(Vinsensius Jemadu)在接受南方日报、GDToday采访时指出,“魅力中国(广东)——文化亚洲行”活动值得印尼学习和借鉴,做推广是非常重要的,印尼的旅游目的地、投资机会以及创意经济潜力也是印尼吸引中国游客、尤其是广东省游客的绝佳机会。威森索斯·哲马度说:“鉴于我们有从广州和深圳直飞雅加达和巴厘岛的航班,所以我认为我们需要加强两国之间的合作,中国和印尼的文化交流,即城市之间的交流以及旅游目的地之间的交流。” 尽享粤港澳大湾区旅游线路 广东省地处中国大陆最南端,毗邻港澳,四季如春,拥有中国最长的大陆海岸线,是国际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岭南文化重要传承地,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省份,中国经济第一大省。 广东也是中国最重要的航空、铁路、公路和航运枢纽之一,全省有10个民用机场,国内外的游客可轻松抵达广东各个城市。广东发达的港口、高铁、城际轻轨、地铁和高速公路,让旅客们可以方便快捷地到达你想去的任何地方。 本次推介会通过精美视频、图文展示、达人推介等生动有趣的形式开展,以绿、蓝、古、红“粤游四色”为主题,重点介绍广东优质多元的文化旅游资源,以及休闲美食游、人文历史游为主题的“一程多站”粤港澳大湾区旅游线路,呈现广东之美、大湾区之美,让在场嘉宾了解到粤港澳大湾区核心旅游魅力。广州市、深圳市代表分别对“文化+创意”“文化+科技”“文化+旅游”等产业发展新模式进行宣介,广东艺术团为现场观众带来龙狮、武术、英歌、民乐等精彩纷呈的文艺表演,白天鹅宾馆的星级大厨现场展示广式点心技艺。 印尼Versi Hub媒体公司主任Indah Warsetio告诉GDToday记者,这是一个非常棒的活动,她来到这里很开心,通过活动学到了很多关于广东的文化知识,对中国也有了新的了解。Indah说她的工作是对接印尼本地媒体和企业,她非常愿意组织她的媒体和企业合作伙伴去中国参观,比如深圳或广州。她本人则表示想参观腾讯、比亚迪,“我可能很快就会去(广东)一趟,这是非常重要的,我认为我们有很多地方需要向中国学习。” 印尼当地学生参观“魅力广东”图片展。 图片展一览多姿多彩广东 为了让与会者更直观了解广东,活动现场同步举办了“魅力广东”图片展,展出50余幅作品。该作品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和广东省摄影家协会的摄影记者和摄影师共同完成,通过镜头捕捉的画面展示一个多姿多彩、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广东。 在摄影展中,观众可以欣赏到广东省各个地区的美丽风光和人文风土,从广州的繁华都市景象,到深圳的现代化城市风光,再到汕头、江门、梅州等地的历史文化名胜,以及粤语、粤剧、醒狮、龙舟、英歌舞、咏春拳等“广东名片”。摄影展还展示了广东最新的发展成果,通过对港珠澳大桥、广交会等不同主题的拍摄,展现了广东在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飞速发展。 印尼当地民众参观“魅力广东”图片展。 此外,这次图片展还展示了广东省的文化与生态,将生活的细节与自然的韵味一一呈现,生动反映高质量发展下的绿美广东以及人民幸福生活。 来自印度尼西亚的黄世玉(Intan)被图片展中的百岁老人照片深深感动了,在向GDToday记者讲述她的感受时热泪盈眶,“我的爷爷奶奶是从中国来的,那个(百岁)奶奶的照片,让我看着很感动,想哭又不知道为什么。好像是她的照片告诉了我,要好好的活着,然后什么事都会过去的、会好的。” 图片展中的代表作还被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旗下媒体GDToday制作成精美明信片,赠送给所有与会嘉宾。该图片展在活动结束后,还将在印尼其他地方继续展出。...

港故事Ⅱ|港科大(广州)校长倪明选:不能与时俱进者,一定会被淘汰

在粤港澳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的广州南沙,一座占地面积约1.1平方公里的崭新校园格外亮眼。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以来建成的首家粤港合作办学高校,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以下简称“港科大(广州)”)2022年招收硕博士学生,2023年招收本科生,都备受关注。   一所新的粤港合作办学高校应当是什么样子?科技人才培养的要义是什么?近日,港科大(广州)校长倪明选接受GDToday记者独家专访时对这些外界关注的热点一一回答:“不能与时俱进者,一定会被淘汰”,港科大(广州)希望做到的是,“家长能放心把孩子交给我们,四年后,学校将还给家长一个不同的孩子,让孩子能解放思想,有创新和探索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只会做高考模拟题”,未来也能随时切换赛道,以实现更长远的发展。   压力很大   第一年的成绩线决定了学校的“江湖地位”   香港、澳门、广州……倪明选在粤港澳三地高校中都担任过高级管理职位,对中国高等教育的优势和短板都有着深入的观察。他认为,自2021年6月获委任为港科大(广州)创校校长以来,“在粤港澳大湾区办好一所新的大学”成了他的重要使命。   2022年9月,港科大(广州)正式开学。2024年,该校将在内地11个省、市招收约300名本科生,比起去年,在招生省份和招生计划上有显著增加。其中,在广东省招生名额也将大幅增长。   创办一所新学校,需要逐步积累口碑和声望。对于目前的发展态势,倪明选说,港科大(广州)正在通过全新的教育改革为国家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港科大(广州)学生在校内做实验   记者:从2022年开学以来,您印象最深刻的事是什么呢?   倪明选:印象深的事情太多了。不过最深刻的,应该是去年本科生招生。我不是在内地长大的,也从来没招过生。我怎么能够让家长愿意把孩子送到我们学校来?我压力很大,因为第一年的成绩线决定了学校的“江湖地位”。直到高考成绩一出来,学生来报考以后,我才如释重负。   记者:您觉得港科大(广州)对学生和家长来说,它的吸引点在哪里?   倪明选:港科大(广州)希望家长能放心地把孩子交给我们,四年后,学校将还给家长一个不同的孩子,让孩子能解放思想,有创新和探索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只会做高考模拟题。   大学四年是一个孩子变成大人的过程。这四年,学生会发现自己是适合当教授、创业、还是到产业界打拼,学校应该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我希望同学们在四年里收获不同的能力,从而能自主规划未来,也能随时切换赛道,以实现更长远的发展。   记者:在这个过程中,港科大(广州)的一大亮点就是交叉学科设置。您是如何考虑把不同专业的人“凑”在一起学习呢?   倪明选:首先,我希望我们的学生学东西的时候,不只是专注于某一个领域,也希望他在不同领域涉猎更多知识。   但怎样让学生在不同领域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谁来培养学生?这些都是教育领域亟待探讨的关键问题。现在,大部分老师们还是传统学科教育训练出来的,要老师们去改变并非易事。所以港科大(广州)开展项目式教学,比如红鸟硕士班的项目,都会安排很多不同领域的老师一起来带学生。书是读不完的,我们希望培养出来的学生都拥有终生学习的能力。   记者:这种新的交叉学科教学方式已经实行有一段时间了,您现在观察到哪些困难?   倪明选:年轻人比较容易接受这种新的教学方式。然而,老师大部分都是接受传统学科教育,所以他们仍然想用传统的方法训练学生。我常常会和老师们开会,告诉他们必须要改变。科技在改变,产业在改变,教育也需要改变。我们目前在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从老师到学生都在接受新观念。   记者:您会让老师们怎么改革教学呢?   倪明选:每个学生的领悟能力是不一样的。教学的改革方式有很多种,例如:老师上课前可以把内容先录好,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上课时老师就可以先提问,看看学生们能不能回答出来,再让学生们互相提问,鼓励学生互相竞争。出题会帮助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知识的吸收效果更好。...

“2024魅力中国(广东)——文化亚洲行”即将亮相雅加达

“2024魅力中国(广东)——文化亚洲行”活动将于6月24日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举行。此次活动由中国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广东省文联和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承办。 本次活动包括“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推介会”、“魅力广东”图片展和广东民间艺术精品展等精彩活动。其中,推介会将通过精美视频、达人推介等生动有趣的形式开展,重点介绍广东优质多元的文化旅游资源,以及“一程多站”粤港澳大湾区旅游线路,并将带来舞龙、舞狮、英歌舞、武术、民乐等丰富多彩的文艺表演,呈现广东之美、大湾区之美、岭南传统文化之美,让在场嘉宾了解到广东优秀传统文化的风采以及粤港澳大湾区核心旅游魅力。 “魅力广东”图片展是此次活动的一大亮点。图片展将呈现50多幅优秀摄影作品,分为“山城江海相融 万物和谐共生”“经贸连接全球 创新创业热土”“岭南风情荟萃 美好富庶福地”三个部分,向印度尼西亚观众展现广东的经贸发展、人文风情、文化底蕴、自然风光、生态环境等,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增进相互理解和尊重。 “魅力广东”图片展海报 此外,活动期间还将展出广东民间艺术精品,展示独具特色的广东非遗艺术。精品展将集中呈现广府、客家、潮汕三大区域的民间艺术精华。广府文化里的广绣、广彩、佛山木版年画、阳江漆器和广州榄雕,客家文化里的光德陶瓷、客家泥塑、龙门农民画、千角灯和瑶绣,潮汕文化里的手拉朱泥壶、潮州工夫茶、陶瓷微书、嵌瓷、潮州木雕和潮绣等艺术品将亮相雅加达,不仅展示岭南地区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承,还将体现中原移民与原住民长期融合的文化结晶。 广东民间艺术精品展海报

中比动漫友谊之花在“世界漫画之都”绽放

当地时间6月12日下午,“中比动漫文化周”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正式开幕。中国驻比利时使馆公使衔参赞吴刚、比中经贸委员会主席德威特(Bernard Dewit),以及广东动画电影交流团,中比动漫行业多位专家、漫画家代表出席开幕式,并进行了深入友好的交流,展望了中比动漫艺术合作发展的美好前景。 今年是中国与比利时建交53周年,比利时拥有“世界漫画之都”的美誉,拥有《丁丁历险记》《蓝精灵》等经典动漫名作,其中《丁丁历险记之蓝莲花》,见证了比利时漫画家埃尔热和中国艺术家张充仁携手合作的友谊。《蓝精灵》的中文版歌曲《可爱的蓝精灵》,由广东音乐家进行创作。去年的蓝精灵65周年全球庆典活动,在广州、东莞分别举办了三场主题展览,搭建了中比两国动漫行业友好合作的桥梁,也连接了两国民众的友好情感。 为更加系统、立体呈现中比动漫行业连绵不断的友谊,2024“中比动漫文化周”特展出中国经典与现代动漫作品50余部,既有“中国动画学派”扛鼎之作、水墨动画《山水情》的美术设计稿和动态电影,亦罕见地展出了万籁鸣先生独立创作的漫画《猴子捞月》,还包括丰子恺的《昏昏灯火话平生》,赵宏本、钱笑呆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蔡志忠的《封神榜》,姚逸之的《玉女传》等作品。 除了作品展外,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美术学院前院长米歇尔(Michel Baudson)、广东省动漫艺术家协会主席金城、比利时漫画艺术中心前馆长费里(Ferry Van Vosselen)、旅比艺术家姚逸之等嘉宾,分享了他们在中比动漫交流中的独特经历与感悟。 金城认为,我们来到漫画之都展示中国的动漫文化,传播友谊,用漫画来加强两国青年人之间的相互认知和相互了解。希望能把埃尔热先生和张充仁先生在上个世纪30年代结下的漫画友谊传递下去。 开幕式也吸引了不少热爱艺术、热爱中国文化的比利时民众慕名前来观展。比利时新鲁汶大学中文教师普泉熙(Patricia Giot)与儿子夏阳(Edouard Xia)就是其中的“粉丝”。普泉熙告诉GDToday记者,她从14岁时起就对中文和中国产生兴趣,开始学习中文。现在,她的学生中既有中学生,也有大学生。她也曾以《三毛流浪记》入手,让学生们对中国文化进行讨论,以及练习书法。“这是一种非常愉快的学习中文和了解中国文化的方式。” 夏阳对以漫画为纽带促进中比青年相互了解也十分赞同。他说,漫画可以很容易地把年轻人联系到一起,我们的价值观和想法可以通过这种形式更好地传达出来。 德威特在接受GDToday记者采访时表示,年轻人要拓宽思路,进一步了解中国漫画。中国漫画在世界上有很多读者,这是一个可以挖掘新的艺术家、艺术品的源泉。希望这样的展览能够促进中欧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 据介绍,“中比动漫文化周”由广东广播电视台、广州市动漫艺术家协会主办,南方报业传媒集团GDToday承办。除了展出经典动漫作品外,还特设文献区,展示了自1934年至今,中比两国以动漫为桥梁互动交流的美好故事。

精美绝伦!GDToday和China Daily合作推出龙舟文化跨版“吸睛”

6月18日,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今日广东国际传播中心(以下简称“GDToday”)在China Daily“Guangdong Special@GBA”版上,刊发了广东龙舟文化主题跨版,以简洁的版式配以精美的手绘插图,生动呈现了广东龙舟文化所蕴含的团结、奋进精神,在外国友人中竞相传阅,收获众多点赞。 插画以憨态可掬的吉祥龙为主角,目光聚焦两个彰显端午时节的大粽子,并以吉祥龙的形象巧妙串联起整幅画面的各种元素。中心视觉则展示了大小不一的龙舟奋勇夺标的龙舟赛场景,体现广东人团结协作、勇于拼搏、永不服输的龙舟精神。飞向版面中心的鸟象征着祝福和美好;画面左侧女子挂香囊的场景以及右侧阖家团圆包粽子等场景,则展现出广东人民满满的获得感和持续的幸福感。 跨版专版由四篇英文文章构成。主文章综述今年广东“最长龙舟月”的盛况,展现广东人对龙舟文化的深厚感情和对龙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以及年轻一代的文化自信。文章引用专业人士的观点,为广东进一步打造龙舟文化IP建言献策。其他几篇文章分别介绍广东龙舟文化的国际交流、广东龙舟文化的由来和创新发展以及GDToday举办“欢朋满粤·中外友人同游龙舟盛会”活动筹备的最新进展。点击以下链接可直接下载版面:https://nfassetoss.southcn.com/__asset/d399a9aa84/5e74548faa.pdf 正在广州出差的美国人Douglas Dueno对广东龙舟文化主题跨版赞不绝口。他说:“我喜欢这个版面!手绘插画非常吸睛!龙是插画的最主要元素,而围绕龙展开的龙舟比赛布局极具创意,色彩也十分独特。我还看到了广东的一些地标性建筑,这为画面增添了一抹亮色。” 他补充说:“作为外国人,我非常欣赏这幅插画,其中家庭团聚的场景展现了分享爱和传统的时刻。更重要的是,当特色文化被捕捉在一幅插画中时,它真正反映出中国故事和中国文化的魅力。” “Guangdong Special@GBA”是GDToday与中国日报社合作运营的系列版面,以国际化的语言和版面设计,与中外读者分享精彩不断的粤港澳大湾区故事和广东故事。

Welcome Back!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Add New Play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