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茶文化源远流长,汉代以来,福州人种茶、制茶、饮茶,已经持续了两千多年。晋安茶文化,是福州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各种不同的形式,融入福州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晋安区内平原山区各占一半,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为茶树生长提供了理想的环境。因此,晋安茶文化历史悠久。
晋安区是福州传统的茶叶主产区与销售区,茶叶也是晋安区重要的经济收入和地区名片。唐时,晋安已有柏岩菜茶茶树地方品种,柏岩茶又称半岩茶。唐末五代,闽王王审知治闽期间,为发展福建经济,鼓励农民和僧人种茶。鼓山成为继金鸡山茶园后又一著名茶叶产地,半岩茶也逐渐发展为名茶。
王审知还鼓励农民开办制茶厂。据记载,当时官焙有38处,民焙1336处,茶叶产量多,质量高。
晋安的茶会地名就是由焙茶场演变而来。每年清明前后,茶农会把采摘的茶叶挑到茶会村集中烘制加工制茶再外运,称茶会。作为茶叶加工作坊区,俗称“茶焙”或“茶焙村”。后因福州话“焙”“会”谐音,故称“茶会”。
晋安自古盛产佳茗,鼓山半岩茶,历宋、元、明、清,千年而不衰,为朝廷贡茶。经过千年积淀,福州成为煎茶胜地。民族英雄林则徐盛赞福州,在贡院题词:“攀桂天高,忆八百孤寒,到此莫忘修士苦;煎茶胜地,看五千文字,个中谁是谪仙才。”
明清以前,福州茶树主要种在江边第一重山及城市周边,即鼓山、金鸡山茶园、北峰、怀安凤岗、五虎山等地,以方便运输。后随人口的聚集、交通的变迁,逐渐改为种植到离城市较远、交通较便利的人口聚集区。
1949 年,福州境内有茶园2016亩,总产茶叶265吨,主要分布于600~700 米以上的鼓山、鼓岭、北峰山区地带。2010年,晋安区实有茶园面积13150亩,迈入万亩茶园。
福州作为世界茉莉花茶的发源地,是两千年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见证。
历史上晋安的新店、鼓山等镇,为福州茉莉主要种植地,所产茉莉花品质优异,给花农带来过滚滚财源。
茶叶还通过佛教交流远播日本等域外地区,禅宗的普茶仪式流传到日本,形成了日本的茶道。20世纪80年代,普雨老和尚还在世时,日本某宗派主持专门在大年三十率领一班僧众到涌泉寺观摩普茶。传教士进入中国后,对茶叶也表示出了浓厚兴趣,他们是最早把茶叶介绍给西方人的来华人士之一。1870年,英国摄影家约翰·汤姆逊进入北峰鹅峰寺茶场拍摄茶园环境及种植管理,并在西方展示。晋安茶叶成为对外交流的媒介,向世界传播中国茶文化。
茶与晋安生生相息,共生共荣。茶文化的发展深深烙印在晋安这片土地上,成为晋安区地名印迹的有鼓山镇的“茶会村”、茶园街道的“茶园村”、新店镇的“茶亭口”、宦溪镇的“茶山”、鼓岭的“茶洋山”等,具有独特的乡土韵味。
(李善旺)
2023 年第10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