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 Are United

劲爆关注

薄荷具有刺激性的物质会激发我们的凉感神经,使我们感到一种奇特的辣凉感,也因此经常作为提神药剂。一项新的研究则证明它的“醒脑”效果对阿兹海默症(失智症)也有效。在小鼠实验中,失智症小鼠吸入薄荷醇时,它们的认知能力会提高。
科学警告(Science Alert)报导,研究人员还注意到,失智症小鼠在用过薄荷醇时,白血球介素1-β(IL-1β)也会有所下降,这有助于调节身体的发炎反应,不致于因免疫系统过激而伤害身体组织。
研究团队表示,目前原理还不清楚,但是实验显示特定气味用来治疗失智症的潜力。如果我们能弄清楚哪些气味会引起哪些大脑和免疫系统反应,我们就可以利用它们来改善健康。
西班牙应用医学研究中心(CIMA)的免疫学家 拉萨尔说:“我们发现嗅觉系统在免疫和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作用,也证实薄荷醇是动物模型中的一种免疫刺激气味。”
“真正让我们惊讶的是薄荷醇的效果,即使只是短时间接触(6个月),已患有失知症的小鼠认知能力下降速度变慢;而且更好的消息是,健康年轻小鼠吸过薄荷醇,它们认知能力有所增进。”
失智症小鼠经过6个月的薄荷醇疗程,阻止小鼠的认知能力和记忆能力恶化,同时,薄荷醇也将IL-1β蛋白,退回到大脑中的安全标准。也就是说,小鼠的不正常发炎反应出现消退。
CIMA的神经科学家盖尔西塔奥斯塔说:“使用薄荷醇和调节T胞(T Treg)都会使得IL-1β减少,而IL-1β这种蛋白质,很可能是认知能力下降的原因。”
这种结论与先前几年的失智症假说相似,一项假说认为,至少有一部分的失智症,与自体免疫系统失常有关,身体长期处于发炎反应,对神经系统会出现伤害。
事实上,与中枢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比如阿兹海默症、帕金森氏症,和精神分裂症,也通常会与嗅觉丧失有关。这项新研究增加了一些有希望的数据,但还需要累积更多的实验数据。

蝙蝠体内一种蛋白质,竟能延缓人类老化,还可对抗新冠肺炎、心脏病、关节炎等疾患!国际权威期刊《细胞》(Cell)在上周四刊登的一项研究报告揭露这项令人惊讶的发现。研究团队表示,这项研究成果已申请专利,将朝研发药物方向发展,盼能找到挽救几百万人性命的方法。
英国《每日邮报》报导,蝙蝠平均寿命约20年,接触伊波拉(Ebola)、新冠(Covid)这类会致人于死的病原体却不受损伤。如此优异的抗病力能否适用于人类,让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科学家决定探究一番。研究发现,蝙蝠体内有一种蛋白质让免疫系统展现不可思议的防御力,实验室老鼠接受基因工程带有这种蛋白质后,抗病力明显增强。
研究报告指,这种蛋白质经稍微改动后称为“蝙蝠ASC2”(bat ASC2)。ASC2让蝙蝠体内的发炎反应停止,面对病毒也能产生复原力。这项成果呈现蝙蝠拥有一项重要的机制,能限阻由病毒诱发、与压力有关的过度发炎症状,遏止并发症,延续寿命。
研究团队利用基因工程让实验鼠带有ASC2蛋白质,老鼠因此展现与蝙蝠同样的抗发炎特性。科学家进一步用人类细胞测试“蝙蝠ASC2”,受试细胞抗病力的确提升,显示这种蛋白质有其“治疗潜力”。人体感染病原体时,免疫系统的发炎体(inflammasome)负责产生发炎反应,ASC2能发挥“泼冷水”效果,让发炎体活跃程度下降。
老鼠实验显示,感染致命流感病毒的死亡率原为100%,在带有ASC2蛋白质的情况下,死亡率减半为50%;对于发现于非洲经由蚊子传播的兹卡病毒(Zika),ASC2也展现明显的抑制效果。
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新兴传染病学教授王林发(译音)向英国《电讯报》表示,ASC2可能握有人类长寿、减少病毒致死情况的奥秘。他说:“ASC2也许不是唯一关键,生物学不可能只牵涉到一个分子、一次化学反应那么单纯。不过,从整体来看,蝙蝠以健康的方式老化,降低发炎极可能扮演要角。”
他表示,这项新发现意味人类医学也许能模仿ASC2的能耐,藉此治疗多种病毒在人体激起的发炎反应,“研究成果已注册专利,我们持续探究药物领域的商业合作,期盼能针对发炎体引起的人类疾病研发出新一级的抗发炎药物”。
人类与蝙蝠均有这种蛋白质,但研究人员推论,ASC2在蝙蝠体内更为强大。蝙蝠会飞,这让它们的身体承受巨大的生理压力,蝙蝠也许由此发展出一种压制发炎免疫反应的方式,让自己生存下去。报告指,哺乳类动物唯一具有飞行能力的就是蝙蝠,飞行的新陈代谢量很大,这也许是蝙蝠发展出压抑发炎反应的关键因素之一。

天文学家发现观测史上“最大”宇宙爆炸,3年多前被观测到在距地球80亿光年处燃烧起来,所形成火球规模为太阳系100倍,亮度更达太阳2兆倍。
这个被称做AT2021lwx的爆炸,并不是观测史上宇宙最亮的一次闪光。这个纪录是由去年10月一次伽玛射线爆炸所保持,那次爆炸被称为BOAT,即史上最亮的意思。
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天文物理学家魏斯曼周五表示,AT2021lwx被认为是最大的爆炸,是因为它在过去3年释放的能量,远超过BOAT短暂发光所产生的能量。
据估计这次爆炸在这3年中所释放出的能量,约是太阳100亿年生命周期中所释放出能量总合的100倍。
魏斯曼说,AT2021lwx是个“意外收获”。加州的“兹威基瞬变探测器”2020年在自动扫描天空的过程中,首次发现AT2021lwx。
不过,魏斯曼表示,AT2021lwx被发现的当下,“基本上只是被存在资料库中”,直到第2年才被人注意到。
包括魏斯曼在内的天文学家透过性能更强大的望远镜观察时,才意识到他们发现了什么。透过分析不同波长的光,他们计算出,爆炸是发生在80亿光年远的地方。这比天际其它任何新的闪光都来得远,这意味着那次爆炸的规模一定也大上许多。
魏斯曼表示,据估计,AT2021lwx的亮度约是太阳的2兆倍。
天文学家对此研究了几种可能的解释,其中一种是,AT2021lwx是颗正在爆炸的恒星,但闪光的亮度是之前其它超新星的10倍。
另一种可能是所谓的“潮汐瓦解事件”(tidal disruption event),那是指恒星被吸进“超大质量黑洞”时被撕裂的现象,但AT2021lwx还比那些潮汐瓦解事件亮3倍。

单手比心是时下最夯的手势,无论年轻老少,比心是现时大家拍照片最爱的手势。不过,近日有位心脏科日本医生向网民展示了最贴切的“比心手势”。
推特一名为“本物の外科医”的日本网友,平时会在各大社群平台分享许多工作趣闻及专业知识。由于本身是位专业的心脏外科医生,近日在社媒上上传一张“比心”照片,并在照片留言:“让心脏外科医生,教你展示如何比真正的比心手势。”
医生教你如何正确比心。(取自推特)
根据照片,他将自己的双手张开后,保持该形状相互贴合,并在照片左下角放上一颗人体心脏的图案,完全是正确的“比心手势”。此贴文发出后,立即在网上掀起模仿与讨论,同时也有不少网友笑称,这名医生在亲自用手比心手势示范时,他一脸工时过长导致的浓厚厌世表情,让整体画面显得异常逗趣。
照片曝光后,立即引起不少网友争相模仿,更纷纷表示,“过于真实的心”、“原来玛琦玛比的是心脏?”、“对医学系告白用的手势”、“下次拍照比心就比这个”、“是有没有包括血管的差别”、“确定不是伏黑惠的‘术式展开’!?”、“懂解剖的人才懂,专业就是不一样””、“不知道为什麽,配上他厌世的表情特别喜欢”。

人类在死亡前,真的会看到“人生跑马灯”吗?
澳洲一名男子以亲身经验告诉大家,他并没有看到人生跑马灯,也没有见到白光。反而,感觉自己的灵魂漂浮在半空中,看着众人在自己身旁抢救他。
根据《每日邮报》报导,来自澳洲维多利亚第二大城吉朗(Geelong)的男子兹迪贝尔(Phill Zdybel,57岁),去年11月与儿子约书亚(Joshua Zdybel)在一起打篮球的过程中,突然心脏病发倒地失去生命迹象。
儿子与其他球友见状后,第一时间立即通报救护单位,从身亡到复活这段28分钟内,兹迪贝尔除了奇迹生还,更见到人死亡后会看见的事物。
兹迪贝尔近日接受当地日报《吉朗广告商》(Geelong Advertiser)访问时,分享了自己死后复生的经历。他坦言,当下的心里是感到蛮混乱的,但并没有见到大家所说的“人生跑马灯”或者曝光,反而相似灵魂出窍,整个人悬在半空中,以第一视角看见自己躺在地上,身旁的人急忙在抢救。
“我很庆幸自己不是在睡梦中或开车时心脏骤停,而且在事发的当下,周遭还有这么多人及时发现并提供援助,我能活下来真的是奇迹。”
他说,这次的经历让他对人生改观,以前为了许多事情在操心,现在看来健康和处事态度才是最重要的。
“想做什么就去做,别让其他人左右你的人生。”
本身是名跆拳道教练的他,原本在经历过死亡事件后,有考虑就此退休。但是,目前他还是活跃在跆拳道场上,时常在脸书分享自己带学生去比赛的照片。

美国纽约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通过动物实验发现,毛发变白是因为黑色素干细胞“卡住不动”,无法移动到正确的位置接收相关分子信号,因而不能再分化成黑色素细胞。
新华社24日报导,这项研究显示,小鼠的黑色素干细胞具有一种与其他成体干细胞截然不同的能力:它们会在毛囊的不同区室之间来回移动,在此过程中反复分化和去分化,即回到未分化的状态。随着毛囊老化,越来越多的干细胞卡在未分化区室无法脱离。
研究人员推测,人类的黑色素干细胞也是通过这种独特机制维持再生和分化能力,让卡住的干细胞动起来有可能让白发自然变黑。相关论文日前发表在英国《自然》杂志上。
黑色素干细胞位于毛囊上部的隆突区域,移动到稍下的毛芽区域并分化成中间状态的“过渡放大细胞”,然后继续下行,在底部毛球区域变为成熟的黑色素细胞。
此前人们认为,这个过程与其他成体干细胞分化一样是单向的,不会自行逆转。
研究人员反复去除小鼠的毛,以迫使毛发再生,加快毛囊老化。活体细胞成像和基因测序显示,黑色素干细胞移动到毛芽区域变成“过渡放大细胞”后,还能回到隆突区域,“逆生长”成为未分化的干细胞。
在实验进行的两年期间,保有移动能力的黑色素干细胞持续分化和去分化,显示该机制是长期持续的。小鼠几次被去毛之后,卡在隆突区域的干细胞超过了50%。隆突区域几乎接触不到分化信号分子,因此卡在该区域的黑色素干细胞无法再分化。
研究人员说,黑色素干细胞在正常生理状态下有如此之强的可塑性,可能是黑色素瘤难以治疗的原因之一。

日本研究发现,低抗压力的小鼠脑中的“Fos蛋白”比抗压性强的小鼠来得低。
日本京都大学研究员在小鼠脑中发现与抗压性相关的脑内蛋白质,有望开发治疗抑郁症和焦虑症药物。
《日经新闻》周日报道,研究员将逾10只小鼠与体格更为硕大、更具攻击性的老鼠放在同一笼子5天,时长约5分钟。
研究结果显示,抗压能力弱的小鼠进入笼子后,会持续维持静止状态,这一举动与人类的抑郁状态相似。
此外,小鼠脑中某一特定部位的神经活动明显下降,负责调节各种基因的“Fos蛋白”含量也大幅减少。
由于人脑中有着和小鼠一样的Fos蛋白,当人类出现抑郁情绪时,脑中的Fos蛋白也会大幅减少,因此研究团队认为,这一研究成果将有助开发治疗抑郁症和焦虑症的新疗法。
这项研究由日本京都大学神经科学教授内田周作领导,并刊登在美国科学杂志。

研究员发现,从一些水母中提取的黏液可在水中“捕获”微小颗粒并加速其沉淀,从而较为高效地去除微塑料等污染物质。
研究发现,水母粘液可在水中去除65%至90%的微塑料等污染物质,为解决塑料污染增添助力。
新华社报道,这项于4月15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整体环境科学》杂志上的研究,是由以色列布劳德工程学院研究团队领导。
研究员发现,从一些水母中提取的黏液可在水中“捕获”微小颗粒并加速其沉淀,从而较为高效地去除微塑料等污染物质。
此外,水母粘液去除微塑料的效果比水处理剂氯化铁(FeCl3)和活性炭过滤器(PAC)来得好。
领衔研究的以色列布劳德工程学院教授萨巴赫发声明说,研究表明一些水母黏液中含有一种糖蛋白,这种糖蛋白可吸附大小为100纳米至2000纳米的颗粒,使微小的纳米级颗粒立即沉降,从而去除水体中的微塑料成分。
根据声明,研究为欧盟GoJelly海洋微塑料研究项目的一部分,这一项目旨在寻找针对塑料污染的解决方案,利用胶质成分来攻克微塑料污染问题。
研究人员计划将最新研究结果投入实际应用,如研发用于废水处理的生物过滤器,以减少进入土壤和海洋的纳米级微塑料。
微塑料指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它们在海洋中的累积会污染生态系统。
美国研究人员综合多年观测数据发现,自2005年以来,全球海洋中的微塑料污染物数量快速增长,目前可能共有超过230万吨微塑料漂浮在海洋的表层中。

智利南部森林一棵智利柏(Fitzroya cupressoides)正在接受鉴定,科学家相信它的树龄超过5000岁,可能是地球上现存最古老的树。
法新社报道,这棵被称为“曾祖父”的树高28米,树干直径长达四米,位于南部河大区的一个峡谷边缘,距离首都圣地亚哥以南800公里处。
科学家认为,这棵树包含的科学信息将可揭示地球如何适应气候变化。
“曾祖父”的树龄若被证实超过5000岁,将取代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名为“Methuselah”4850岁的古树,成为全球最老古树。
近年来,不少旅客会步行一个多小时,穿越森林来与这个新“最老古树”合照。

这是一只注定不平凡的鸡,它从头到脚、从内之外都黑漆漆,就连产下的鸡蛋也是黑色。它就是鸡界中的“兰博基尼鸡”。有此称号,可想而知这只鸡的价值不菲,绝对不是“无名小鸡”。
“西马尼乌鸡”(Ayam Cemani)来自于印尼,也称“印尼金属鸡”,印尼人把西马尼乌鸡当成祥瑞的象徵。
这乌鸡最大的特色是除了血液为暗红色以外,全身包括鸡冠、舌头、内脏、鸡蛋都黑到发亮,乌黑的羽毛在某些角度下还会呈现出耀眼的金属光泽。
西马尼乌鸡全身包括鸡冠、舌头、内脏、鸡蛋都黑到发亮。(取自网络)
西马尼乌鸡饲养起来不容易,就因如此而价值连城,小乌鸡每只可达200美元(约887令吉),成年乌鸡每只可达600美元(约2662令吉)以上。曾有富豪相中品相最好的乌鸡,砸下90万美元(约400万令吉)购入当观赏鸡。
尊爵不凡的身价犹如鸡界的兰博基尼,因此又被称为“兰博基尼鸡”。
西马尼乌鸡为何全身黑漆漆?原因是体内带有“Fibromelanosis”基因,这是一种黑肉变种基因,影响色素生成细胞,且比普通的鸡多了10倍,导致其他色素细胞极少,只显现出黑色。
西马尼乌鸡因受体内的“Fibromelanosis”基因影响,因而全身发黑。(取自网络)
云林县北港养殖业者陈炳炎曾分析,若将西马尼乌鸡跟乌骨鸡作比较,前者个头不大,但野性较强、外型像斗鸡;乌骨鸡则来自大陆,羽毛蓬松可爱。
然而,在肉质方面,西马尼乌鸡的肉质鲜嫩,乌骨鸡则是很受欢迎的炖补鸡肉。

官方社交媒体
×
×

既然您巳经来了...请您坚持看下去。

新闻事业是一份艰巨又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但往往在我们的社会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我们 选择了一个全新的方向走下去。 现在我们开启了一个开放式的《全民记者》资讯平台让您加入我们的新闻工作 行例。注册加入我们的朋友圈、您可以直接上载信息分享。 我们相信这个平台是属于我们的用户群。我们也相信我们用户群的独立性、理 智性及真实性。 资讯爆炸的年代、我们需要真实的信息、我们的平台也需要您的支持来保护我 们宝贵的独立性。 希望您加入我们的好友圈、成为《全民记者》的一员、您的参与对我们是如此 宝贵。 您每月仅仅的3.90令吉月费、可以让我们一起共建一个开放式的新闻资讯平台 。谢谢 加入 点击了解我们的《自助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