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日报HENG

联合日报HENG

足球進校園 大山出小將

足球進校園 大山出小將

「前不久我们在2023第二届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中获得了第12名的好成绩。杨教练说,当我们穿着印有『定南三中』的赛服现身时,很多教练问他,定南是在哪里,还相约要打一场比赛。爸爸也在亲朋好友们面前夸我。」江西定南U14女足中后卫陈雨馨是队里的社交达人,笑嘻嘻地向香港文汇报记者道出首次参加国家级赛事的收获。 地处江西最南端的赣州定南县,与广东省相邻,面积1,321平方公里,总人口22万。2017年开始,当地确定以足球项目为龙头的体育「一县一品」发展路径。与业余体校、体育运动学校不同的是,定南县将校园足球作为体教融合的重要路径,推动学习不脱离学校、生活不脱离家庭、交往不脱离社会的校园足球模式,聘请了41名专业足球教练,开发了班本、校本足球课程128个。 如今,在这座山区小县,平均每万人拥有1.91块足球场,长期参与足球运动的人口占7%,其中青少年比例超过三分之一。 ◆香港文汇报记者 王逍 江西报道 定南U14女足目前有30名球员,以定南县第三中学学生居多,球员们大部分在小学二年级就开始踢足球,后经遴选组队,由政府出资,免费接受专业训练。 小学选拔苗子 政府出资组队 陈雨馨第一次接触足球是在10岁,目前球龄不到5年。她回忆道:「学校选拔足球苗子,我抱着玩玩的心态去试了下。球比较软,难以控制,所以我有点慌乱和手足无措,但是全程我很开心。我因为反应速度比较好,就入选了。爸爸妈妈觉得,我可以趁机会好好锻炼身体,也就同意了。」 放学集训2小时 学习亦不松懈 除每周一、过年放假,及极端天气停课之外,陈雨馨和队友们在每个上学日的下午都要参加2小时左右的高效训练,周末训练时间更是延长。「每天早上7点之前出门上学,下午5点之前就要离校,骑单车去基地,训练结束返家。如果训练取消,则留校进行晚自习。」这是小姑娘的日常作息,也坦言要同时保证课程和训练并不容易,「特别是考试之前,老师抓得很紧,训练也不能落下。长期坚持下来,即使是放假,我也很少睡懒觉,做事讲究效率。」 当被问及是否有放弃的时候,陈雨馨想了一会儿,说道:「还真没有。包括我在内的所有队员们,都是发自内心地喜欢足球。我也一直跟家里人说,我非常非常喜欢足球。所以,我有时向他们诉苦,爸爸妈妈就会鼓励我加油,哥哥则说『没办法,这是你的选择』。」 赛场不容情绪化 拚到最后一秒 在2023第二届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第三阶段,这支U14女足以1:1逼平上届冠军苏州U14女足队,成为赛事一大亮点。 采访期间,香港文汇报记者观摩了一场U14男女足对抗赛。对阵男足,这支U14女足同样不怯场,队员已是十分擅长以战术弥补男女生先天体力差距,多次合力将球控制在对方半场,俟机进攻。距比赛结束还有几分钟,比分为1:1,她们仍不放弃,最后踢进一球,以2:1赢得比赛。 陈雨馨说:「也要看到我们失败的时候,之前去广东梅州打比赛,原本我们是有和对手抗衡的能力,但就是输了。比如,战况胶着时,我就心急如焚,会疯狂进攻和直塞,很容易就出现失误。这时杨教练就会围着球场,扯起嗓门喊我的名字,不断强调战术。他总是说,无论是打平还是落后,我们不要有任何的泄气、情绪化。我们要把握细节,保持好心态完成任务。哨声不响,战斗不息,我们不能放弃,要拚到最后一秒。」 教练头痛又感动...

5G爺爺奶奶迷住年輕人

5G爺爺奶奶迷住年輕人

互联网不是年轻人专属!随着越来越多的中老年博主开始进驻到年轻人的主要阵地小红书、抖音上,网红爷爷、网红奶奶也开始走入大众视野。 他们当中, 有人将一些传统文化、传统习俗、传统美食通过新媒介手段传播给年轻人而走红;有人紧随时代步伐,勇于尝试年轻人喜欢的事物,以实际行动力缩小代际鸿沟而收获认可;有的则全力以赴去干自己喜欢的事情被年轻人怒赞「好浪漫」! 在朴实无华的镜头之下,5G爷爷奶奶们不仅成为了互联网的「新生代」,也凭藉多元且年轻的生活姿态吸引了一批年轻人。「想和爷爷奶奶们『云』在一起,把生活过成向往的模样」成为不少年轻人的心声。 ◆香港文汇报记者 李薇 深圳报道 【云食饭】食三餐赏四季 每分秒认真活 「如果生活有味道,那一定是热气腾腾的烟火气。」「日子轻慢,炉火温暖,远方的村落升起袅袅炊烟,顺其自然也是对生活的一种周全。」这是网红「秦巴奶奶灭霸爷爷」发布在抖音上的视频文案。视频里常出镜的,是现年75岁的「秦巴奶奶」陈桂刚和她81岁的老伴「灭霸爷爷」张祥芬。在视频里,他们一个掌勺烧饭,一个添柴烧火;一个摘菜,一个在土灶旁烧水备炉。偶尔,爷爷会悄悄夹起一个饺子,冷不丁地塞到奶奶嘴里,奶奶布满皱纹的脸上会浮现起不知是否为炉火烤红的红晕;经常,爷爷突发奇想说自己想吃韭菜饼,奶奶一边埋怨他想法太多一边默默加快了手下的功夫……在朴实无华的日常对话和互动中,一道道来自陕南大巴山区的地道特色美食悄然出锅。 灶台上热气腾腾的耳朵饺子,汤白似牛奶的牛羊肉泡馍汤,看着就嘎嘎香的猪肉炖粉条子,充满了年味的腊肉腊肠……一道道热气腾腾的美味佳肴被端上和爷爷奶奶一样充满年龄感的小木桌时,那抚慰人心的烟火气也蔓延到了屏幕以外。「想吃奶奶做的炒腊肉,那应该是小时候的味道吧!」「这一日三餐,传递的是幸福的秘诀呀。」「想念老家了,想念爷爷奶奶了。」在评论中,网友们经常会「抱怨」视频太短没看够,这一道道的美食佳肴,撩拨的不仅是大家的味蕾,更勾起了无数人内心深处的乡愁。 一粥一饭抚慰身心疲惫 在置顶视频里,「秦巴奶奶灭霸爷爷」的孙子张万露详述了自己记录老人家生活的初衷。从小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的他在18岁后离家到广东打工,在忙忙碌碌的生活中,他总会想起奶奶做的饭菜。2010年,他辞别大城市回到家乡,每天无论工作有多累,只要能吃上奶奶做的饭菜,一身的疲惫就没了,家的感觉似乎就藏在奶奶的一粥一饭里。 无摆拍、无脚本,爷爷奶奶做什么,张万露就拍什么,居然让「秦巴奶奶灭霸爷爷」这个抖音号在短短三年间积累了269万粉丝。「我一出去,大家都喊我名字,还要和我合影。我就一个家庭妇女农村干活的,你们都这么珍重我,我很快乐。」奶奶说起这话的时候,脸上又泛起朴实的笑意。 像「秦巴奶奶灭霸爷爷」这样,因「饭」而红的老年博主在互联网上还有很多。一对78岁的老夫妻在小红书上有一个名叫「健康真好」的账号,自 2021 年 4 月以来,发布了上千条笔记记录一日三餐。8点、12点、18点,爷爷奶奶的三餐总是准时开始。不仅如此,还尽量做到了荤素搭配、均衡膳食,有鸡鸭鱼肉,也有五谷杂粮。 这样平常却温暖的窸窣日常,吸引了近百万粉丝驻足。有年轻人决定跟着老人的餐单健康饮食,但更多的人是分享自己的生活,将爷爷奶奶的笔记作为情绪的停泊处。网友留言道:自己被爷爷奶奶对待一日三餐、对待生活的认真态度所吸引,也希冀自己去认真、细致地面对当下的生活。「或许,这就是现实版的『向往的生活』吧(内地一档生活类综艺节目,编者注)。」...

百變女王梅艷芳一生獻給舞台 香港的女兒頑強俠義精神永在

百變女王梅艷芳一生獻給舞台 香港的女兒頑強俠義精神永在

2003年对于香港来说,是悲痛的一年,一夜之间「非典」让全香港笼罩在惊慌与恐惧中。梅艳芳(Anita Mui)号召几乎整个香港演艺圈,举办了一场1:99公益演唱会,希望能够尽绵力给香港这个城市带来信心与盼望。对香港人来说,她不仅仅是百变天后、歌手、演员,更是香港精神的化身和希望。但彼时的梅艳芳自己也受病魔缠身。在同一年的9月,她证实患子宫颈癌,更在仅仅三个月后的12月30日离开了人世。然而她用艰辛写下一生的传奇故事,永留在香港演艺界历史上,顽强斗志、侠女形象深深烙印在海内外歌迷的脑海中,是香港精神的最佳代言人!◆文、摄:香港文汇报记者 焯羚、胡茜 讲起梅艳芳三字,浮现在脑海中的不会缺少「百变天后」一词,她在不同阶段的形象与气质有其独特的魅力,而每个阶段恰好又喻指着香港流行文化的价值与变迁。关于梅艳芳的一切,已浓缩为香港上世纪末社会与文化的一个特殊文本。她在舞台上绽放的魅力,阴柔阳刚结合的力量,饱含对社会大众的责任感与关怀,崎岖的身世和过早的消逝,都可以称为全香港最传奇的一个女星。 转眼梅艳芳已离开我们20年,然而这位香港女儿,从未消逝在香港人、歌迷们的心中,她代表着的不仅是绝世的芳华,更是香港人的自傲与顽强!她抱打不平,见义勇为的作风在香港演艺界能赢尽台前幕后、男星女星的赞赏,现实中被称侠女的女星就只有梅艳芳一人,她的大家姐风范,豪气大度胜不少男儿,大是大非面前她表现出对国家民族的感情、对香港的爱护的热心和立场从不动摇。 「香港的女儿」不做二等公民 「香港的女儿」这是香港特区政府在梅艳芳身后给予的官方称号,从短短的40年传奇生涯中展现了一个香港人努力奋斗不懈的精神!她的奋斗象征了那一代香港人精神!香港演艺界一直有爱国爱港的传统,由抗战年代开始,不少粤剧红伶已经是爱国艺人,到八十年代在成龙、曾志伟、梅艳芳、谭咏麟、刘德华这班大哥大姐一呼百应下,香港演艺人在公益慈善筹款、赈灾筹款从不缺席。内地与港澳台每发生疫情或天灾演艺界不少人都率先出钱出力支持救援。而女星中梅艳芳一定会牵头做,有需要演艺界支持的公益慈善事,她永远是第一个站出来,是定海神针之一。梅艳芳热爱国家民族,在中国申办2000年奥运会的口号提出之后,她公开支持北京申办2000年奥运会。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外界悲观论调笼罩下香港一度出现移民潮,作为演艺界「大姐大」的她曾动心移民,但最终撕掉办好的绿卡说出「不做二等公民」的壮语。她觉得每一个香港人都有责任有义务为振兴香港出力,对一个演艺人员来说当然是用自己的歌声激发香港人的自信自强,当年在全球直播的回归晚会上她也高歌《火凤凰之舞》鼓舞香港人的士气。梅艳芳一生对香港演艺行业发展有很大的贡献和影响,为振兴电影业,参与香港电影代表团到北京争取祖国对香港电影放宽入口配额。发起抗击「非典」的义演中,身为香港演艺协会会长的她号召港人「无论年纪老少、职业贵贱、收入高低,都要共同努力、互相支持、共渡难关。她亦自己成立《梅艳芳「四海一心」慈善基金》对香港及海外华人出现困难时都给予支援,其坚毅不屈及为善最乐的精神更令大家敬佩! 市民心目中梅艳芳是胆识过人的女中豪杰。著名电台主持人车淑梅形容梅艳芳的故事,彷佛就是一个侠女的一生,「梅艳芳是个女中豪杰,她最了不起的地方就是对香港整个风气的改变。」「最难忘的便是梅艳芳对艺人朋友的义气、豪爽,我亲眼见过她开了一张没有银码的支票给患病的朋友,真的很难得。」她更回忆梅艳芳透露在小时候会带零钱出门,但并不会一次性赠予乞丐,而是分批,自小便有精明的大家姐风范。 徒弟蔡一杰忆述:「有一晚梅姐叫我去佢屋企食饭,食完饭后她叫两架货车,车上放满棉被同衣物,然后我去唔同地点送畀露宿者,其间去鹅颈桥底派棉被畀一个露宿者时,对方坚持唔要仲推开梅姐,但梅姐坚持要对方收下,推来推去后对方走,梅姐就追上去叫咪走!」可见梅姐是个好有心的人,做善事从不张扬,从心出发。梅姐也助养了十多名第三世界国家的儿童,她谓从相片中见过所助养的儿童,在特别节日也会收到他们的信,但他们却不知她是谁。 草根出身更乐于助人 小时候的梅艳芳大概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一生会过得如此轰轰烈烈,精彩又丰富。因为她出生在一个可谓拮据的家庭,坊间传闻,四岁就开始与胞姊梅爱芳在庙街榕树头附近卖唱及荔园登台表演的她,为的只是生计罢了。六十年代的香港,唱歌并不是高尚的职业,「小歌女」是观众给她最可爱的称呼了。改变命运的是那一场歌唱比赛,18岁的她凭一曲《风的季节》成为第一届新秀歌唱大赛的冠军,正式开启了完全属于舞台的人生!24 岁同时获封影后、歌后! 梅艳芳出生于 1963 年,父亲很早就过世;因此四岁开始就与姊姊梅爱芳一起在母亲创立的歌舞团表演。「从小我就很懂事,下课时间别人可以玩耍,我却都在写功课,因为放学回家后就要开始练歌。同学都觉得我是怪物,因为以前的歌星不叫歌星,叫『歌女』。在他们眼中,歌女是不正当的行业。」她曾在访谈中分享。 不论是同侪的耳语、继父的欺凌,还是经常三餐不继的日子,在她的成长过程都从没少过。但好强的梅艳芳不想妥协、也不喜抱怨,只想靠自己的努力改变。也正因如此,她在小小年纪就见尽人生百态,拥有早熟又超龄的细腻心思,亦为往后的演艺生涯带来不少帮助。也令她明白生活的压力更乐于帮助有需要的人。 上世纪六十年代,香港进入工业化,但仍有大部分的香港人活在社会底层,那是梅艳芳开始讨生活的年纪,她与香港的多数人一样,在艰难的环境中摸爬滚打;辗转到了七十年代,香港社会逐渐繁荣,娱乐生活也趋近高峰,当时的梅艳芳没能兼顾学业,索性成为奔走在各个夜场的歌女,那也是她最初开始练就自己歌唱风格的训练场。由于家境窘迫、从小便登台唱歌,她的身上也因此烙印着香港草根阶级的韧性与亲和力,这也是当时香港大众对于她的一种近距离的沉迷。大众眼中的梅艳芳也是一个承载了岁月的香港故事。 小时便生活在旺角至油麻地一带,庙街榕树头是算命人和卖艺者的集中地,几十年过去,这里每逢夜晚,那周遭还是有卖艺的人唱歌,赋闲的人围着听,还是那样的情景。当年梅艳芳居住于弥敦道,具体在哪里,如今已经不可考究,然而时至今日这里仍然遍布歌厅和夜总会。从荔园到红馆,梅艳芳成就了一代传奇。

大愛媽媽 與罕見病兒並肩18年 「生命長度由天 寬度由己」

大愛媽媽 與罕見病兒並肩18年 「生命長度由天 寬度由己」

在外人眼里,46岁的周朝喜和18岁的罗睿燊是一对「苦命」母子——瘦弱的母亲照顾着身患两种罕见病的儿子,「或许活不到18周岁」的诊断如家庭的悬顶之剑。但勇敢之人不屈服于命运,周朝喜骄傲地告诉香港文汇报记者,儿子现在健康状况良好,虽然身体抱恙,但与同学们一起在备战明年6月的高考。「就算生命的长度短,我们也可以拓展生命的宽度。我和我儿子有很多丰富的生活爱好,他喜欢毛姆的书、喜欢旅游、喜欢藏文化……我们已经游览过27个省市,等明年高考结束,准备去香港和澳门看看。」 十八年来,这对重庆母子并肩前行,成为彼此最坚定的支持。◆香港文汇报记者 张蕊、孟冰 重庆报道 重庆綦江中学高三21班,距离黑板最近的第一排,是罗睿燊的座位。轮椅上的大男孩每日在此背书、复习,与身边的人并无不同。不过当午休铃声响起,周朝喜就会将他推到休息间,给他喝蛋白质粉、准备午餐、按摩腿脚……待一切结束,再将孩子送回教室,罗睿燊又和同学们一样准备下午的课程。 身患双重罕见病 遭诊断「或活不过18岁」 出生第15天,医生便查出罗睿燊患有苯丙酮尿症,这是一种需要严格控制饮食的疾病,肉蛋奶绝不能碰,只能吃水果和蔬菜,还有特制的白米和蛋白粉。当时医生告诉周朝喜,只要细心照料饮食,其他生活与常人无异。随着孩子长大,她发现儿子经常摔跤、腿脚无力,起初以为是苯丙酮尿症的缘故,但5岁那年带着儿子去医院检查时,获知这是另一种更凶险的罕见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此时周朝喜已经与丈夫离婚,一个人抚养儿子。 这对于周朝喜无疑是晴天霹雳。「当时医生告诉我,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患者,一般10岁开始丧失行走能力,我的孩子可能活不过18周岁。」短暂的消沉过后,周朝喜意识到,做母亲没有选择,乐观坚强是唯一的选择。 教委关照亲子同校 工作照护两忙碌双兼顾 周朝喜曾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当地教委得知母子的现状,给予了特别关照。睿燊上小学时,周朝喜便在小学教书,上初中时,又随着孩子调去初中教书;后来睿燊中考出色,考入了綦江中学,周朝喜便进入了该校学生处工作。一边工作, 一边照顾孩子。 周朝喜的手机闹钟有几十次设定响铃:该带儿子上厕所了、该给儿子吃药了、该为儿子按摩了……在和香港文汇报记者交谈期间,周朝喜数次抱歉起身,匆匆跑去儿子所在的教室,片刻后再急匆匆地跑回。「现在已经轻松多了,我学会了很多照顾技巧」,周朝喜说,从前最难的是把儿子从轮椅上抱到马桶上,再从马桶上抱回的这个步骤,身体瘦小的妈妈抱着成年小伙子颇为困难,「但是现在我掌握了角度和方法就已经没问题了。困难都被我克服了,我现在没有困难。」 日复日悉心照料 「要对得起妈妈这个称呼」 日复一日,周朝喜在晨起和睡前,为儿子做全身按摩和拉伸,避免久坐不动容易导致的皮肤溃烂、脊柱侧弯,而罗睿燊也将「爱妈妈」、「妈妈真好」、「我想你开心」这样温暖的话语频繁讲给周朝喜听,丝毫没有青春期男孩的羞涩。 在周朝喜的悉心照料下,罗睿燊刚刚过完自己18岁生日。回想确诊时医生的诊断,第一个「预言」应验了,罗睿燊11岁半开始就渐渐无法走路,终日与轮椅为伴。至于第二个「预言」,周朝喜最初想到也会暗自落泪。不过很快,她就重新满脸笑容:「他喊我一声妈妈,爱我、信任我,我要对得起这个称呼。在孩子有限的生命里,得带他好好看看这个世界,给他一个精彩的人生。」 善心捐款难推却 「借花献佛」助病友...

工聯會邵建波為弱勢奔波18載

工聯會邵建波為弱勢奔波18載

今年60岁的邵建波,即将正式卸下工联会内地中心副总主任兼广州中心主任的职位。回顾他在工联会服务港人的18载岁月,其精彩程度不亚于一部长篇小说——陪同嫌疑人犯赴内地自首、大年夜陪港人到殡仪馆火化亲人遗体、穿着防护服送封控区港人回港…… 「人生总有欢喜,难免亦常有泪,我哋大家在狮子山下相遇上,总算是欢笑多于唏嘘。」若干年来他始终使用这一手机铃声,歌词所唱的恰如他以狮子山精神服务港人的人生写照。在他的无私奉献下,不知有多少港人多了欢笑,少了唏嘘。而邵建波也从最初工联会一名默默无闻的干事,成为今天不少港人口中亲切的「波哥、邵主任」。◆文:香港文汇报记者 帅诚 广州报道 图:香港文汇报广州传真 2006年,刚入职工联会的邵建波,就被分配到香港工联会东莞谘询服务中心(下称「东莞中心」),参与中心成立的相关事宜。谈及在东莞印象最深刻的求助案例,邵建波记忆犹新。 2007年6月,东莞中心接到港人邓女士求助,其丈夫李先生驾驶两地货柜车在东莞发生交通事故,导致一路人遇难。当时李先生已被刑拘三个月,其间邓女士找所谓朋友帮忙「疏通」,却被先后骗走7万元人民币,李先生所在的运输公司亦拒绝垫付律师费,走投无路之下才辗转找到工联会。 「多接一通电话,都是在拯救人命」 「见到邓女士时她已经非常绝望,甚至一度表达出要与运输公司鱼死网破的念头。」邵建波了解情况后,不仅帮邓女士找到愿意免费为李先生出庭辩护的律师,还通过元朗地区服务处为邓女士申请到3,000港元的紧急援助金,最终李先生在律师的辩护下,获刑一年三个月。 李先生刑满出狱那天,一家三口专程赶到东莞中心感谢邵建波,「还一定要让孩子认我作干爹。」邵建波也是在那天才知道,邓女士有天夜晚向老乡借钱被拒后,是带着年幼的孩子在9楼天台给自己打的电话,「如果那天我没接到电话,或者没在电话里安慰她,她可能就带着孩子跳下去了。」从那之后,邵建波的两台手机再也没关过机,「那之后我意识到,有时候多接一通电话,都是在拯救人命。」 鼓励劝说稳定嫌疑人情绪 2008年元旦刚过,东莞中心接到港人吴先生求助,吴先生称其儿子小吴于2006年5月在东莞某镇伙同一内地人入室打劫,当场导致一死一伤。事后小吴劫得部分财物偷渡回港,在藏匿期间,父子二人花光了数十万元积蓄,惶惶不可终日。考虑再三后,吴先生决定劝说儿子回内地向公安自首,争取从宽处理。 「在与吴先生沟通过程中,我了解到小吴虽然决定自首,但内心还有些犹豫,吴先生也希望我能够去他们家里与小吴单独谈一谈。」此时邵建波已在东莞中心工作三年时间,处理过港人求助的大小琐事,辛苦点麻烦点难不倒他,但这次要面对的是「杀人犯」,他心里仍有些犹豫,「要去到他们家里单独见面,如果小吴临时反悔,我可能是唯一的知情人,是不是会有生命危险?」 最终,邵建波说服了自己,「虽然小吴是杀人犯,但他也是港人,自首又是正确的选择,解决港人的求助,是我的责任」。为了稳定小吴的情绪,增强其回内地自首的决心,也为了弄清事情真伪,邵建波专程回港去吴先生父子家里与他们见面详谈。谈话期间,邵建波一再劝说小吴,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犯案后能够主动投案自首、坦白交代的,可获得减刑或从轻处理。 在邵建波的不断劝说和鼓励下,小吴决定在同年2月下旬投案自首,但彼时香港与内地警方尚未有相关条例,也未有先例可借鉴。经多方沟通后,决定由邵建波从香港带着小吴过关入境,再交由在口岸接应的东莞警方接收。「当天我放下东莞的工作,提前返回香港接上吴先生父子,带着他们从罗湖口岸过关入境,在成功过关见到对接的东莞警方那一刻,我才松了口气」。邵建波坦言,整个陪同过程他都精神紧绷,担心会出什么篓子,「好在一切顺利,我也算为香港做了一件好事」。 港团内地遇事故 调解半年用真心换认可 还有一个事件,邵建波印象非常深刻。2017年4月15日,一个三百多人的香港旅行团在井冈山旅游,因景区木板桥塌陷,造成二十多名港人受伤。当时已调往广州中心的邵建波,第一时间赶赴当地医院了解情况,并探访慰问伤者和亲属。「刚到现场时,港人伤者和家属的情绪都非常激动,当了解到我希望帮助他们与当地政府及景区进行调解时,更是指着我破口大骂。」邵建波坦言,自己虽然也十分委屈,但却很理解伤者的心情。背负着不属于自己的骂名,他坚持协助部分伤势较轻者乘坐救护车返港治疗。 在接下来半年多时间里,每当周末空余时间,邵建波就从驻地广州返回香港,召集伤者家属讨论赔偿调解事宜。「我还记得当时是在九龙湾地铁站A出口的天桥过道旁,因为大部分伤者家属都住在那附近。」正是在一次次掏心掏肺的劝说讨论中,伤者家属们也感受到邵建波为他们争取权益的真心。最终在2018年1月26日,「415」井冈山事故中的所有港人伤者均与当地政府达成赔偿协议,事件得到圆满解决。「当初在医院对我破口大骂的那位港人,还专程来向我道歉,我并不责怪他,其实我也很感谢他对我的理解。」

林間斑蘭葉 清香飄海南

林間斑蘭葉 清香飄海南

社交平台小紅書網友「大蔥愛旅行」最近分享自己的海南行程:遊了一趟海南,發現自己竟長了「斑蘭腦袋」,把所有路過的斑蘭製品都嘗了一遍。半夜剛從哈爾濱飛來海口的王小姐一行,無意中在騎樓老街發現有斑蘭食品售賣,開心得趕緊品嘗。王小姐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之前在刷手機短視頻時看到有斑蘭美食,今天能親自品嘗覺得十分美味,準備多打卡嘗試。無疑,斑蘭的清香,也將成為她此次海南之行的美好回憶。 走進海南的大街小巷、尋常食店,常常會看到用斑蘭加工的食品。原產地為東南亞地區的斑蘭,由華僑引入海南種植。在科研力量加持下,班蘭在當地實現穩定高質產出,當地人將斑蘭與椰子、水果等當地美食融合後,讓斑蘭系美味出圈,也帶動了地方經濟的發展。◆香港文匯報記者 何玫 特約通訊員 安莉 海南報道 近年來,海南萬寧、瓊海、儋州、文昌、定安、瓊中等18個市縣均有斑蘭葉種植,共計3萬畝左右。其中,萬寧市共種植了6,000多畝斑蘭,位於萬寧南橋鎮的橋北村是海南種植斑蘭葉面積最多的村莊。走進村裏,空氣中瀰漫着斑蘭獨有的清香。 椰樹下種斑蘭「雜草不生」 村委會幹部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該村有80%的村民種植斑蘭葉,全村種植面積共2,600餘畝,斑蘭葉約佔村裏人均收入的75%左右。 橋北村的「致富帶頭人」王有平剛將300多斤斑蘭葉送去了收購站返回家中。說起種植斑蘭葉,王有平憨厚的臉上浮現出抑制不住的笑容。2019年時,村裏劃出了5畝地試種斑蘭,他當時是貧困戶,就主動請纓,成全村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王有平表示,斑蘭很好種,也很好管理,他家目前已種了30畝斑蘭葉,單這一塊每年的收入約有15萬元人民幣。 一片片斑蘭葉為鄉村發展注入了新動能。萬寧南橋鎮委書記蔡子勁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萬寧市對在「三棵樹」(橡膠樹、檳榔樹和椰子樹,編者註)林下套種斑蘭葉的農戶每畝補貼1,000元人民幣。他說,斑蘭是草本植物,農民不管種哪種樹,樹下都總是要長草的,每年除草也是一筆費用;而如果種了斑蘭葉,則其它的雜草不再生長,也不另外佔用土地,種植三年後就達到豐產期,經濟價值高。 萬寧南橋鎮橋北村斑蘭葉收購商王有光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斑蘭葉種植10-12個月即可收割葉片,每年可採收約6-8次,每畝均產約1,500-2,000公斤,畝產收益5,000元人民幣左右,可連續採收15年以上。 規模種植助百姓增收 目前,南橋鎮附近目前已在建一家斑蘭加工廠,計劃上馬2條生產線,一年大概需要斑蘭鮮葉1,000噸。萬寧還有其它3個斑蘭加工廠在加緊建設,預計明年投產後將帶動斑蘭葉大面積種植。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香料飲料研究所(下稱「香飲所」)研究員魚歡博士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該所從2016年開始結合脫貧攻堅,按照在生產上可推廣幫扶老百姓增收,同時要見效快、易管理等要求,選擇了斑蘭葉作為主攻方向。根據觀察分析,斑蘭葉適合林下種植,在30%-60%的遮陰環境下生長較好。如果要大規模發展生產,就需要標準化。隨後香飲所研究了適合斑蘭葉的種植時間、種植密度、管理方式等技術,制定了《斑蘭葉(香露兜)種苗》等3項海南省地方標準發布。 魚歡表示,從種植端來看,斑蘭葉適宜生長在熱帶或亞熱帶,較耐高溫,海南島得天獨厚的氣候全島均可種植斑蘭,具有好種植、好管理、好採收、好加工、市場前景好、生態效果好等特點。 入股農莊促產業發展 據了解,通過「科技+政府+企業(合作社)+農戶+互聯網」創新聯合體模式,把專業技術轉化為生產力,能助力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助力鄉村振興。文昌市重興斑蘭農莊種植了3,700多畝斑蘭葉,村民以15%的林下土地入股,提供土地、勞動力、初級農產品,農莊負責統一管理、保證品質、執行標準等。農莊還依託斑蘭種植,開發了餐飲、住宿體驗等旅遊相關產品。該農莊總經理劉一磊表示,他們正圍繞斑蘭進行產業創新拓展,嘗試打造一二三產業鏈融合式農莊。

冷凍有機果蔬 激活出口路徑

冷凍有機果蔬 激活出口路徑

東北是早上五點,一車車裝滿了油豆角、草莓以及毛豆的集裝箱貨車從哈爾濱高泰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高泰食品)駛出,經過兩天公路運輸低達海港城市後裝船,最終目的地是大洋彼岸的美國。該公司常務副總經理于永豐說:「公司從2000年成立以來,年加工冷凍果蔬二萬噸以上,產品遠銷歐洲、北美、日韓、東南亞、中東等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構築向北開放新高地,黑龍江在貿易、通道和平台建設等方面持續發力。在綏芬河自貿片區,中藥材產業打開全新通道;在俄羅斯,自貿片區促投中心落戶……打造向北開放之都,黑龍江穩步向前。◆香港文匯報記者 焦紅瑞、于海江、王欣欣、吳千 哈爾濱報道 戴好手套和口罩,套上厚重的棉質工作服,每日早八時,高泰食品的分揀員們走進冷庫,開始了一天的工作。在加工車間色選、X光探測、速凍、包裝等一道道嚴苛的工序下,紅色的樹莓、藍色的藍莓、黃色的南瓜、綠色的毛豆……五彩斑斕的速凍食品被裝進冷藏集裝箱源源不斷地走出國門,漂洋過海。 黑龍江土地適合種植有機農產品 「包裝盒上的歐盟有機認證標識,是對我們出口食品高品質的有力證明。」高泰食品由成立到2008年主要是以貿易貨站為主,隨着國家對民營企業的進出口政策放寬,和市場的需求,高泰食品意識到只有自己有基地才能把市場做起來。「我們做出口逐漸跟國外客戶接觸後,他們對農藥化肥可以說是零容忍。黑龍江有一個漫長的冬季,經過六個月的冷凍期,土地能得到一個長時間的休整,種植有機農產品非常適合。」于永豐說。 如今高泰食品的種植基地已遍布山東、河北及東北三省。「這樣不僅保障了產品質量,更拉長加工期。對企業的長效業務提供有力保障。比如草莓加工期就一個月,而我們在東北三省都有種植,遼寧的草莓每年4月末5月初開始成熟加工,隨後加工吉林白山的草莓,最後是黑龍江的。」 綏芬河口岸打通中藥材進口通道 日前,由綏芬河自貿片區知母藥業有限公司從俄羅斯濱海邊疆區烏蘇里斯克市進口的貨值約200萬元的11噸中藥材,從黑龍江綏芬河口岸入境,為該省中藥材產業發展打通了一條全新的貿易通道。 「這次進口的主要品種為白鮮皮,銷往中國安徽亳州、河北安國等傳統中藥材專業市場。我們還會陸續進口甘草、黃芪、防風、五味子等中藥材。」綏芬河自貿片區知母藥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威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預計到今年年末將進口200噸中藥材。 據了解,今年7月,綏芬河口岸獲批成為中藥材進口邊境口岸,開始邁向集中藥材進口、加工、儲運、銷售於一體的全產業鏈發展之路,着力打造中國規模較大的俄羅斯中藥材進口加工集散地。 到莫斯科搭建「雙向奔赴」園區載體 近日,中國(黑龍江)自由貿易試驗區哈爾濱協同發展先導區向北開放總部基地掛牌,打造了又一沿邊開放的重要窗口。涉及金融、現代物流、現代商貿、科技服務、電子商務、生物醫藥等重點行業的首批37家企業入駐。 而落戶在境外俄羅斯的「自貿試驗區哈爾濱片區駐莫斯科投資服務促進中心」,更是哈爾濱主動出擊、精準服務的重要舉措。該服務中心建在莫斯科格林伍德國際貿易中心園區,重點打造中俄經貿合作展示窗口和交流平台,承接對俄貿易、科技研發、人才服務等方面企業入駐,為中俄兩國企業搭建起「雙向奔赴」的園區載體,在跨境、異地協同審批等服務新模式下,俄羅斯投資人在境外提出企業設立申請,通過大數據遠程審核,在莫斯科格林伍德即可拿到哈爾濱新區的營業執照,大大提升國際貿易便利化。

東北海陸大通道 南貨北上達全球

東北海陸大通道 南貨北上達全球

东北是中国北方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和连接欧亚大陆的重要枢纽,拥有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传统的老工业基地及沿海沿边的区位优势。随着东北振兴国家战略的确立和中国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定位,东北对外开放的步伐越走越快。 海关统计显示,今年前10个月,东北三省进出口1.02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1.9%。对俄、日、韩农业、产业、能源等传统合作转型不断升级,贸易伙伴遍布亚、欧、非、北美、拉美、大洋洲,全方位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的新东北,正在如火如荼发展成为向北开放的新高地。 一标柜来自中国广东的家电产品如何跨越数千里北上到达欧洲消费者的手中?在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京津冀等区域货物北上俄罗斯等欧洲国家的关键节点——位于辽宁沈阳蒲河物流基地的中欧班列(沈阳)集结中心,答案就藏在一柜柜从这里始发跨境的「中国制造」中。 ◆香港文汇报记者 于珈琳 沈阳报道 「从国内到国外,我们为中外企业提供了门到门的便利服务,为我们中国产品安全高效的出口保驾护航。」沈阳中欧班列平台负责人王东告诉香港文汇报记者,铁路干线是东北海陆大通道建设中的核心载体,依托这一通道纵贯东北、联通全球的功能优势,经港口中转再到沈阳始发的中欧班列成为南货北上、西进欧洲的最优选择。「沈阳中欧班列作为东北地区开行规模最大的中欧班列,在国际运输通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单柜成本比内陆铁运降低上千元 「来自广东等粤港澳大湾区的货品经北方口岸北上欧洲的第一站就是沈阳。」参与了沈阳中欧班列从无到有,再到如今发展壮大的全过程,王东对于沈阳中欧班列的功能优势熟稔于心。「海铁联运,对于距离较远的南方货物的北上运输,是兼顾成本效益与时效的最佳方案。」从客户的店门、厂门到欧洲客户的「家门」,王东常常要根据客户不同货品的个性化需求出具定制化的服务方案,「辽宁是东北唯一具有海铁联运优势的省份,通过大连港、营口港转运到沈阳集结中心,再搭乘沈阳中欧班列出境到俄罗斯等欧洲国家。」王东介绍,海铁联运在比海运运输大幅缩短时效的同时,还能比内陆铁运降低上千元的单柜运输成本,「现在东南沿海地区的货物已经形成了在沈阳集散的局面。」 运输时间为海运1/4 价格为空运1/5 历时12天到16天,自沈阳始发的中欧班列就会陆续抵达俄罗斯莫斯科、圣彼得堡以及德国汉堡等主要节点城市。「我们与大连、营口、威海、青岛、虎门等沿海城市开展公海铁多式联运货物集散合作,整体运输时间为海运的1/4,价格为空运的1/5,平均降低企业综合物流成本15%左右。」王东介绍,最近,一批广东生产的牙膏产品就通过直航船到达辽宁的营口港,再通过公路运输到达沈阳集结中心,奔赴欧洲。在节省成本的同时,一批先行先试的创新举措也在这里诞生——全国首创的将海关监管规则嵌入班列场站作业流程,能够显著提高关口作业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全国首创的铁路与海关共享一台货柜安检设备,则能实现安检数据的共享。 目前经沈阳平台的货运品类主要为辽宁本地的汽车零部件、机械零件等,以及来自粤港澳地区的冰柜、电视等家用电器和牙膏等日用品,以及其他南方省份的汽车零部件等。「近年来,面向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粤港澳等地区,沈阳中欧班列平台广泛开展货物集散合作,今年我们已经实现了『三通道六口岸』的全覆盖,成为国内实现全口岸通行用时最短城市。」 王东说。「三通道六口岸」具体指从沈阳出发,分别抵达新疆阿拉山口口岸、霍尔果斯口岸的西通道,抵达内蒙古满洲里口岸、黑龙江绥芬河口岸、同江口岸的东通道,以及抵达内蒙古二连浩特的中通道。 东南亚货物至欧洲节约15至20天 中欧班列沈阳运营部工作人员张立冬至今珍藏着一份韩国客户发来的感谢邮件。「2022年1月,经过积极沟通,我们为这单韩国客户的商品解决了货柜超重、面临甩车的难题,对方的总经理特意发来了这份感谢邮件。」自2019年进入沈阳中欧班列平台工作,张立冬就参与到服务国内外进出口企业的一线工作中,「国际中转业务是一个比较新的物流通道,我们的服务对象也从日、韩、俄等国家的进出口企业拓展到东南亚地区。」 就在上个月,装载着12国际标准柜泰国产轮胎的货车顺利抵达沈阳,准备发往莫斯科。「这是沈阳班列平台开通以来首列以海铁联运方式完成的『泰国—沈阳—莫斯科』国际中转货物的运输。」张立冬告诉香港文汇报记者,该批货物自泰国以海运方式从该国港口起运,到达辽宁大连港,随后在沈阳综合保税区完成中转,最终搭乘沈阳班列前往莫斯科,「这条线路的开通比传统海运方式节约物流时间15天至20天,成功拓展了东南亚国家与欧洲大陆之间的沟通新渠道。」 辽宁省已初步形成海陆通道体系 目前,拥有东北海陆大通道上的多个重要海上、陆上节点,辽宁省已初步形成了自沿海口岸南下、经中欧班列北上西行的海陆通道体系。至今年2月,中欧班列已累计开行2,149列,居东北第一,全国排名第七位,在汉堡、杜伊斯堡、莫斯科等国家地区设立10个境外终到站,货物辐射全球20余个国家、50余个境外城市。2018年至2022年,班列年开行数量由168列增长至627列,重柜率保持100%,居全国第一位,柜均货值7.5万美元。货柜海运航线达到185条,联通160多个国家和地区300多个港口,实现了日韩和东南亚国家核心港口全覆盖。

阿兹曼安南 升任教育总监

阿兹曼安南 升任教育总监

教育部宣布,副教育总监(学校运营)阿兹曼安南即日起升正,受委为新一任的教育总监。 教育部今日发文告说,阿兹曼在教育领域服务超过34年,他考获国立大学(UKM)的马来研究文学学士,以及马来亚大学的领导力硕士学位。 文告指出,阿兹曼曾在各阶级领导教育机构,包括担任昔加末县教育官、柔佛州教育局副主任及主任。 它说,他曾在教育部出任技职教育及培训组主任、课程发展组主任,以及日间学校管理组主任。 “希望阿兹曼在各阶级的经验,能把国家教育推往卓越方向。”

特别车牌GOLD 1 得主是国家元首

特别车牌GOLD 1 得主是国家元首

特别车牌“GOLD 1”已有得主! 国家元首苏丹依布拉欣陛下这次以150万令吉标得“金字一号”(GOLD 1)车牌,再为陛下的车牌库新增一个含金量十足的新成员。 陛下今午在其脸书帖文提到,在以150万令吉创下我国的车牌最高竞标价历史记录后,这笔款项将发给联邦政府财库。 陛下是于周二在国家王宫接见交通部长陆兆福。而后者也象征性地将“金字一号”车牌移交国家元首苏丹依布拉欣陛下。 陆路交通局是配合联邦直辖区成立50周年,推出“GOLD”车牌,已从2月1日1凌晨12时01分开放给民众网上竞标,并持续至2月5日晚上10时,竞标结果在2月6日(周二)公布。 陆兆福在上个月30日召开的记者会上指出,GOLD除了是庆祝直辖区50金禧年庆之外,黄金也为即将庆祝华人农历新年的华裔,也是各族所喜。“我们也希望今年可以在奥运赢获金牌。” 他相信“GOLD 1”,以及寓意金条的“GOLD999”和“GOLD916”车牌会很受欢迎。 去年,柔佛苏丹依布拉欣陛下曾以120万令吉标得“FF 1”车牌号码,一度缔造我国有史以来最高的车牌得标价。

Page 81 of 2637 1 80 81 82 2,637

广州Direct

琴澳多面睇|旅游业大利好!官方解读琴澳“团进团出”新政

4月29日下午,内地居民参与琴澳旅游团便利措施若干条文讲解会在横琴举办,为澳琴旅行社和会展业界解读政策的意义、内容及亮点。 旅游期内可在澳琴多次往返 合作区执委会副主任苏崑表示,2023年,横琴主要景区游客量达1163.58万人次,同比增长341.48%,而随着横琴口岸通关便利不断提高,澳琴两地人员来往更加密切。此次政策的发布,将有利于促进澳琴旅客资源共享和促进澳琴间旅游资源互补、错位发展、互利共赢。接下来,合作区将立足澳琴旅游资源各自优势,加快构建“一程多站、综合运营、联动拓展”跨境旅游产业链,用足用好“团进团出”政策,更好地发挥澳琴叠加效应,推动高水平建设横琴国际休闲旅游岛,支持澳门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建设。 会上,合作区经济发展局文旅会展商贸处处长林衍杰详细介绍政策内容。他提到,《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关于琴澳旅游团管理实施细则(试行)》中明确,内地居民参加“琴澳旅游团”可由内地任何一个口岸启程前往澳门,旅游期间可在澳门与横琴两地多次往返。而配套发布的《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关于琴澳旅游团经办旅行社资质认定办法(试行)》则进一步明确从事“琴澳旅游团”经营业务的组团旅行社资质认定的标准、程序及监督管理等事宜。 有旅行社代表表示,将结合此次政策发布的内容,推出澳琴联游路线。例如,白天在澳门旅游,晚上在横琴酒店过夜,第二天到横琴的景点游玩等等,设计丰富多样的旅游线路,增强旅客们在澳琴旅游的体验感。 多重利好赋能澳琴旅游升级 互动交流环节,合作区经济发展局代表围绕与会企业提问作出回答。合作区经济发展局代表表示,此次便利措施的发布将为澳琴旅游消费带来多重利好。 签注“全国通办”,优化办理流程激发旅游消费活力。该政策明确了内地居民在报名参团成功后,可凭确认短信到全国任一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窗口,办理往来港澳通行证及团队旅游签注(标注“琴澳旅游”),进一步优化了签注办理流程,实现签注“全国通办”。组团旅行社在官方申报平台提交申办材料并通过审核后,系统将自动、及时向参团旅客定向发送确认短信。这一系列创新措施不仅极大地提升了办理签注的效率性和便利性,也有助于激发内地居民赴澳琴旅游的热情,从而提升旅游消费活力。 扩大客源市场,助力打造“琴澳联游”品牌和“一程多站”精品线路。以“团进团出”多次往返琴澳的形式增添旅游便利和频次,为游客提供了更加灵活的旅游选择。“琴澳旅游团”可以根据旅客的喜好和需求,结合两地各具特色的人文历史、自然生态、美食体验、盛事活动等元素,自由制定不同主题的旅游行程和线路。这一举措进一步推动区域内旅游资源的整合和优化,加快打造“琴澳联游”“一程多站”精品旅游产品。 促进旅游及相关产业链发展,推进“一会展两地”创新模式的落地见效。此次政策的发布,进一步便利参展人员往返澳琴两地参与“一会展两地”的会展展览,贯彻落实了《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中关于便利会展工作人员、专业参展人员和持有展会票务证明的境内外旅客多次出入境的要求。有关人员可通过“琴澳旅游团”前往澳门,在规定时间内多次往返澳琴,满足参展企业和人士的需求,充分推进“一会展两地”创新模式有效落地,助力澳琴两地开展商贸交流,促进实现澳琴会展资源互通共享以及文旅产业多元发展。 促进澳琴多行业协同发展,提升对中长线旅客的吸引力。出入境流程的便利,将有助于旅客提升旅游体验感,更深入地探索澳门和横琴的风土人情,参与更多的旅游项目和活动,同时促进旅游业、餐饮业、酒店业、零售业、运输业等多行业高质量协同发展,有利于进一步探索旅游+医疗、旅游+演艺、旅游+会展等产业建设,共同扩大旅游承载力。过去中长线旅客往返珠海及澳门,考虑成本及航班等限制,行程较单一,此次政策的发布,便于旅客在同一次行程上有更灵活的设计空间,进一步提升澳琴两地对旅客的吸引力。 业界热议政策有利旅游业发展 政策发布后,在澳琴旅游业界引起了热烈讨论。 澳门立法会议员、澳门旅游商会理事长张健中表示,便民利企出入境管理六项政策措施,包括允许参加“琴澳旅游团”人员多次往返琴澳,在澳门旅游业界引起了非常积极的反响,业界对政策的实施是充满期待的,有利于澳门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和澳琴同城化旅游的建设,带动澳门旅游业的发展,显著提升澳门旅游活动空间及旅游体验。此次政策的发布,有利于增加澳门的旅游活动空间,提高旅游吸引力,带动客房餐饮景区等众多产品更加丰富多元。例如,在住宿产品方面,有利于增加澳门和横琴的酒店合作,从而让住宿的品类有更多的选择性和创新空间。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会展业协会会长、澳门会展旅游业协会会长何海明表示,今年澳门举办国际会议的数量相当多,例如国际的学术会议,以往都是八九天的学术会议,而便民利企出入境管理六项政策措施的出台,有利于澳门竞投更多的国际会议,政策的出台则有利于内地的学者来澳门参会。 为有效落实相关措施及配套政策,合作区经济发展局局长李子蔚说,有关部门会加强行业管理,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为游客提供更加优质、安全的旅游服务,既充分发挥便利措施的优势,也切实保障游客的合法权益,携手业界共同推动澳琴旅游经济良好、健康、稳定发展。

琴澳多面睇|琴澳融合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标准化试点启动

4月29日,“广东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琴澳融合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标准化试点”启动仪式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下称“横琴合作区”)举行。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将有利于创新性推进琴澳养老服务深度融合发展,打造具有横琴特色的琴澳融合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标准体系。 在活动现场,“广东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琴澳融合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标准化试点”正式揭牌,标志着试点项目正式启动。试点项目计划实行时间为2年,自2024年1月至2025年12月,重点打造健康评估、生活照料、助餐配餐、康复护理、文化娱乐、精神慰藉、安全援助、辅具推广、转介服务、义工服务、护老者支援等核心服务规范;丰富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类型,健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的建设、运营标准,明确服务项目检查和评比要求,完善各项服务、管理、技术等标准规范。 横琴合作区执行委员会副主任吴子健表示,落实试点项目工作,一要认真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养老服务经验和做法。充分利用开展试点工作的契机,学习借鉴境内外先进地区的经验和成熟做法,发挥横琴合作区独一无二的比较优势,大胆探索,稳步推进,务求实效,透过试点工作切实提升横琴合作区长者的获得感。二要突出琴澳融合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标准化试点的特色亮点。以试点工作为抓手,有效促进琴澳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方面的规则衔接。坚持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相结合,探索试点工作在“澳门新街坊”项目落地落实,以点带面促进琴澳民生深度融合,着力为建设便利澳门居民就业生活的新家园增色添彩。三要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养老服务的“横琴样本”。紧紧抓住试点机遇,建设高质量、高水平、高品质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养老服务的“横琴样本”。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对接澳门养老服务标准及规范,构建多元化的长者照顾服务体系,建设医养结合服务设施。”为推进琴澳养老服务标准及规范的融合发展,横琴合作区民生事务局联合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广东办事处、珠海市慈爱社会服务院申报“广东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琴澳融合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并于2024年1月获得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立项,进一步推动探索构建琴澳融合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标准体系。 据了解,横琴合作区现有4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服务站按照“家庭照顾,原居安老;积极参与,跃动耆年”的长者服务理念,为居住在横琴合作区的琴澳长者提供具有鲜明澳门特色的专业化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主要包括康复理疗、个案管理、安全评估、长者赋能、助餐配餐、护老者支援服务等,并根据长者身体能力评估结果,为特殊困难长者精准提供生活照料、个人照料、健康保健、精神慰藉、家庭支持和紧急救援等6类家居照顾及支援服务,积极协助澳门长者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生活。横琴合作区成立以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站为长者提供服务316939人次,其中服务澳门长者12770人次;享受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长者登记人数累计1302人,其中澳门长者110人。

琴澳多面睇|2人成团,7天多次!琴澳多次往返签注正式推出

4月28日,《国家移民管理局关于实施进一步便民利企出入境管理若干政策措施的公告》(2024年第2号)发布,明确“参加‘琴澳旅游团’人员”,入境澳门后7日内可以“团进团出”方式经横琴口岸多次往返横琴与澳门。 同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以下简称“合作区”)出台相关配套文件,明确琴澳旅游团组团、出入境流程以及从事琴澳旅游团经营业务的组团旅行社资质认定的标准、程序等。 内地居民须参加多次往返琴澳旅游团 根据合作区执委会印发的《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关于琴澳旅游团管理实施细则(试行)》(以下简称《实施细则》),参加多次往返琴澳旅游团(以下简称“琴澳旅游团”)的内地居民,须通过由合作区认定的旅行社报名参团旅游。 内地居民向符合资质的旅行社报名参加琴澳旅游团后,可凭确认短信到全国任一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窗口,办理往来港澳通行证及团队旅游签注(标注“琴澳旅游”),在办妥证件后向组团旅行社提供相关资料,即可按旅行社的安排赴澳门与横琴旅游。 琴澳旅游团人数需在2人以上(含2人)40人以下(含40人)。旅游团应当整团出入境,整团在澳门和合作区行政区域内活动,且必须由旅行社领队或导游全程陪同。 相关政策对琴澳旅游团首次出境前往澳门的口岸不作限制,内地旅客于入境澳门后在签注停留期(7天)内可经横琴口岸多次往返澳门与合作区。但要注意的是,期间旅游团旅客经横琴口岸以外的其他口岸从澳门入境内地的,则其所持团队旅游签注即自动失效。 经办旅行社须经合作区认定 为保障合作区旅游市场规范经营,合作区经济发展局配套制定《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关于琴澳旅游团经办旅行社资质认定办法(试行)》(以下简称《认定办法》),进一步明确从事琴澳旅游团经营业务的组团旅行社资质认定的标准、程序及监督管理等事宜。 符合资格的琴澳旅游团,须经认定后方可组团出境。旅行社应当在琴澳旅游团计划出境日前10个工作日,在合作区官方申报平台上统一申报有关旅游团名单。同时,有关部门将对《实施细则》及《认定办法》定期做好评估,对组团旅行社做好业务指导和行业监管。 据了解,横琴和澳门旅游行业主管部门将组织召开政策宣讲会,为两地旅行社和会展业界解读政策的意义、内容及亮点。透过琴澳两地文旅特色融合,加快研究推出“一程多站”旅游路线,提质区域消费吸引力,进一步促进两地在旅游市场拓展、旅游人才培养等方面协同发展,打造合作区文旅新形象,构建琴澳一体旅游发展新格局。

琴澳多面睇|一程多站!横琴企业组团赴澳门旅博会拓商机      

4月26日,第12届澳门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简称:澳门旅博会)在澳门威尼斯人金光会展中心开幕。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简称:合作区)经济发展局作为本届澳门旅博会的协办单位,设置横琴展馆,组织6家横琴企业参会,向海内外展示合作区营商环境、文旅政策及项目。 此次横琴展馆面积达180平方米,场馆主视觉绚烂的彩色飘带宛如一道绚丽的彩虹,寓意澳门与横琴紧密相连。展馆内还设置了户外露营展区,以情景式展示体验和氛围营造方式,让入场观众体验时尚露营的乐趣,推动澳琴旅游产业资源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澳门旅博会期间,文化和旅游部举办了“内地与澳门入境旅游推广活动”,邀请内地各省市、澳门相关领导,以及文旅业界专家、国际展商代表等参加。 合作区经济发展局文旅会展商贸处处长林衍杰在现场作“一程多站”旅游发展计划宣讲,就合作区文旅产业发展目标和未来五大发展方向作了详细介绍。他表示,合作区将继续与澳门文旅产业保持深度合作,携手打造“一程多站”旅游线路,透过壮大文旅市场主体、推动多元文旅业态、升级旅游要素供应品质等举措,支持澳门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建设,提升旅游服务品质。 据了解,为期三天的澳门旅博会将于4月28日结束。展会期间,合作区经济发展局还将安排近150人的国际买家团亲临横琴实地考察景区设施及投资发展环境,体验“一程多站”精品路线及通关便利措施,深入了解横琴文旅产业发展。

洪秀柱参访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黄花岗烈士永远在我们心里,永远值得我们怀念

4月26日上午,中国国民党前主席、中华青雁和平教育基金会董事长洪秀柱前往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瞻仰,敬献花篮。洪秀柱表示,这是她第一次来到黄花岗,此前在课本上就认识了这些革命先烈。洪秀柱被革命先烈勇于牺牲的精神感动,她对GDToday记者说:“黄花岗烈士永远在我们心里,永远值得我们怀念。”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位于广州市越秀区,是为了纪念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在广州黄花岗起义中牺牲的烈士而建。1911年4月27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血战一昼夜,不幸失败,同盟会骨干成员牺牲百余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是广州作为近代革命策源地的重要见证,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澳门律师盼“澳车北上” 增加每月往返次数限制

4月23日,广东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一行前往广州南沙,实地走访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创享湾TIMETABLE粤港澳创新创业基地,在广东南沙基层立法联系点,20余位港澳青年、人大代表及相关部门围绕正在起草的《广东省促进港澳青年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就业创业条例》(下称《条例》),向广东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积极建言献策。“希望可以增加‘澳车北上’每月往返次数。”国智君联(南沙)联营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刘焕君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建议。 据了解,今年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将编制粤港澳大湾区立法专项计划,系统推进大湾区立法工作,并于每年推出2部左右大湾区法规,《条例》即是2024年相关法规之一。《条例》将在港澳青年就业创业,融资、征信,职业资格互认,社保、教育、住房等方面进行规范,为港澳青年在大湾区工作生活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基于南沙的发展前景,刘焕君选择在南沙开律所,但在聘请员工时也遇到难题:“开公司涉及员工社保缴纳,受限于当下政策,很多港澳青年可能需要在内地和港澳各缴一份社保,重复缴纳的问题如何解决?”面对这个现实问题,南沙区人社局回应:“南沙区正在抓紧推进符合条件的港澳青年社保豁免政策实施落地。” 除了社保问题,交通问题也是港澳青年们所关心的。刘焕君和广州玉棉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的黄俊华都对交通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他们希望“澳车北上”“港车北上”政策能在现有基础上增加每月往返内地和港澳的次数,将“每年累计停留时间不超过180天”进一步延长,这将极大方便他们的日常工作,也能带动更多港澳青年前来寻找发展机会。 此次广东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现身南沙,同基层群众代表亲切交流,全过程人民民主在中华大地展示出勃勃生机和强大生命力。 “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刘焕君表示,港澳青年到内地就业创业,有痛点难点。他认为,通过展开座谈会的方式进行民意沟通,是一种很高效的方式,相关部门和基层群众代表将在实际中碰到的问题进行反馈,能够推动立法工作进展。“如果能开通线上反馈的方式就更好了,比如发邮件留言。”刘焕君希望能充分利用网络这个途径,让更多港澳青年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反馈民意,齐心协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促进就业创业看似立法‘小切口’,其实牵涉了许多规则衔接、机制对接问题。”广东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陈永康表示,港澳青年和相关部门的建议诉求举足轻重,《条例》的制定工作仍需广泛吸纳群众意见,才能确保立法精准有效、满载民意。

Welcome Back!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Add New Play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