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dmin

sadmin

桑莲献瑞 ——连江定海黄氏宗祠

桑莲献瑞 ——连江定海黄氏宗祠

在福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定海,黄姓是这里两千余户居民中的第一大姓,人口约1500人,占全村总人口的五分之一。定海姓氏繁杂,有姓氏百余个,是个“百姓村”。 黄姓作为定海第一大姓,乡人有“一黄二赵三高四蔡”之说。定海黄氏宗祠坐落于双髻峰山麓,依山面海,为当地保存较为完好的宗祠之一。 桑树长垂开千代 黄姓入闽的历史,与汉民族开拓福建的历史同步。据文献和民间族谱记载及传说,东汉时期的固始人黄道隆,是目前可知最早的黄氏入闽者。北宋咸平榜眼黄宗旦续修的《锦田黄氏大宗族谱》中记载:“道隆公,河南光州固始人,黄舜夫之幼子,任官东郡会稽市令。东汉建安年间(196-220),因见世乱不已,弃官避地入闽。初居仙游大、小尖山之间(即今之平朋山,俗称双阳山),后改迁桐城(今泉州市)西郊。”定海黄姓分为“光州黄氏”和“四安黄氏”。 作为定海第一大姓的“四安黄氏”,乃因江夏紫云派黄氏开宗始祖黄守恭,生四子分居南安、惠安、安溪、同安四地而得名。相传黄守恭乐善好施,济贫扶危,名闻遐迩。他生有经、纪、纲、纶四子。唐垂拱三年(687年),桑莲献瑞,黄守恭舍宅建开元寺,匡护禅师为感公德,遂为其四个儿子择地而居,各展宏图。 一日,黄守恭唤齐诸子,禅师为其祈祷祝福,并拿出铙钹打成五片,黄守恭执一片,四子各赠一片,骏马各一匹,叮嘱“此乃吾传家之宝,勿忘紫云之祖泽”,并再三强调马停时即为开基之地。后来,长子黄经居住南安芦溪,次子黄纪居住惠安锦田,三子黄纲居住安溪葛盘,四子黄纶居住同安金柄。当时,黄守恭的次配司马氏有孕在身,负气回绥安(今漳州)娘家居住,后生一子名纬,开基立业,故又有“五安”之称。 黄守恭遣子分派“五安”时,作《示儿诗》:“骏马登程往异方,任从随处立纲常。汝居外境犹吾 境,身在他乡即故乡。朝夕勿忘亲命语,晨昏须荐祖宗香。苍天有眼长垂祐,俾我儿孙总炽昌。”教诲子孙后代须常常念诵,互识紫云黄氏乃一脉之源。 白莲远荫衍四安 定海的“紫云黄”,大约于明中叶自闽南泉州迁来,定海黄氏复回祖为黄氏八世祖黄有齐。黄有齐,字荣西,号建德,生于明崇祯六年(1634 年)。清初因“迁界”,二十多岁的黄有齐随黄氏举族内迁,迨至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他率先回迁定海。之后,大批黄氏族人陆续回迁,繁衍生息,竟成定海一大望族。迄今,“四安黄氏”在定海已传22世,全村黄姓三百余户,占总户数的七分之一。 除了“四安黄”之外,定海黄姓还有一支“光州黄”,始迁祖系宋末黄宗兴从长乐古槐镇青山村迁入。 定海村中的两座祠堂都是黄氏族人的宗祠。一座位于定海衙门前街,土改时被征为公产,由县民政局管辖,曾作为定海小学的教学楼,现已废弃。另一座位于定海泗洲路100号,始建于清康熙后期,建祠始祖为黄有齐。因祠堂高于周邻,建造中发生争执,祠堂未曾修竣而半途而止。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黄化龙、黄光涛等诸公相继为官,后返乡提议续建祠堂,由黄有齐后裔修缮完工。 1934年日军入侵定海时,祠堂遭日军炸弹重创。 不久,族贤黄和琮、黄和挺、黄和椒等再次组织众人重修。新中国成立后,该祠堂被充公使用,曾被部队借用作食堂和仓库。20世纪80年代初,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祠堂才归还给黄氏族人。经过多年的风雨侵袭,祠堂渗漏破损严重,岌岌可危。 1993年,黄氏族人出资出力,对祠堂进行大规模修缮,历经半年的扩修、装饰,终成今状。它翘角飞檐、金碧辉煌,是目前村内唯一保存完整的宗祠。 修葺后的黄氏宗祠基本保持原来木结构、单檐歇山屋顶的样貌,周墙由花岗石砌造。宗祠坐北朝南,总建筑面积200平方米,分墙门、一进、二进、正堂,共三进,雨天不用打伞即可沿着廊檐直至正堂。 敦宗睦族扬遗风 走近祠堂,正门额上书“黄氏宗祠”,门额下原嵌刻楹联“桑树长垂开千代;白莲远荫衍四安”,经重修后新楹联为“江夏衣冠绵世泽;紫云文武振家声”。 推开大门,一进为走廊,中进为天井,三进正堂为供奉先祖牌位神殿。堂正前方悬挂一块新制的“溯源归根”大牌匾。堂中有块题刻有“海涌潮来”的古老木匾格外引人注目。据说此匾是用整块樟木制成,左款题:双峰黄元奕;右款则题:乾隆戊寅。字为阳刻体,手书清秀遒劲。这是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祠堂重修落成时,黄氏九世祖黄元奕献的大匾。堂后还悬挂有一块“四安黄氏”堂号“紫云堂”的木匾。...

沈葆桢为船政工匠题“大夫第”

沈葆桢为船政工匠题“大夫第”

出于对“船政匠首”黄文禧的好奇,笔者驱车前往黄文禧的出生地一探究竟。 黄文禧,谱名黄孔春,别号珩臣,又名黄礼基,1828年生于永泰县锦安村。1866年,黄文禧进入船厂,一边工作,一边在中国最早的技工学校船政艺圃学习且成绩优异,后来成为船政十三厂中的匠首,带领工匠参与制造军舰。1869年,黄文禧参与制造了中国第一艘千吨级舰船“万年清”;1872年,参与制造了当时远东最大的兵舰“扬武”舰,这艘军舰后来成为福建水师旗舰。此后,他还陆续参与制造了“飞云”“振威”“济安”等炮舰。因为表现突出,黄文禧累功不断,先升额外外委,再升外委,尔后再升把总(从五品)。 经族人指引,我们来到黄家祠堂。在黄家祠堂,我们看到了似乎不应该出现在祠堂,而应该出现在黄文禧宅邸的一块匾——船政大臣沈葆桢书写的“大夫第”。 这一方牌匾不仅出现的地方“反常”,而且款识的形式亦“反常”。 上款为题匾者,下款为受匾者,这种款识的形式一般是题匾人有名望、有地位,或是受匾者的长辈、上司等,然而身为头品顶戴的沈葆桢却反其道而行之。他题写的上款为受匾者“文禧清光绪元年钦赐五品顶戴”,下款为题匾者“船政大臣沈葆桢书”,匾文为“大夫第”。 我们认为,这种“反常规”的款识,抑或是沈大人有意而为之。通过认识这一方牌匾的款识,我们仿佛看到了船政工匠在他心目中的重要地位。福建自古就有民谣云:“工字不出头”,要破“君子不器”的定势,知易行难。眼前这一块“大夫第”使我们三人眼睛一亮,让一名靠手艺吃饭的工匠享用“大夫第”,是我们平生第一遭所见。这让我们想起在林则徐专祠内,看见三位刻在石上的工匠大名:土匠汪德沛;木匠方堃懋;石匠林三和。 顺着黄家祠堂边步行不远便可见黄文禧的老宅故厝。厝内黄氏后人进城打工,不遇。 在厝内我们看到一张不足半米长的“船政请给奖奏片”。在奏片中,沈葆桢联合另外四名清廷大臣(钦差大臣左宗棠、福州将军文煜、闽浙总督李鹤年和福建巡抚王凯泰),向清廷举荐船政匠首黄文禧。这封“船政请给奖奏片”写道:“黄文禧在厂精熟西法制造,不负所学,请以千总留闽尽先补用。”文中的“千总”为正五品。朝廷很快准奏。后来,黄文禧还积功加守备衔(从四品)。 沈葆桢除了联手四位大臣向清廷举荐船政工匠黄文禧,还亲手为黄文禧家题了反常规的“大夫第”,这可谓为“工字出头天”,为“倕巧班工”讨功名。我们不由为沈葆桢独到的眼光和“能得其实”的做派所折服。(林榕平沈蕾李纾文/图)

纸短情长 侨心似海

纸短情长 侨心似海

“视波涛为阡陌,倚帆樯为耒耜”。千百年来,福清人辟港通津,以海为田、以舟为马,打开了通往世界的大门,造就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繁盛。 “凡有华人处,就有福清人”,走进福清侨乡博物馆,斑驳的行李箱、停摆的挂钟、陈旧的油灯、泛黄的侨批……记录着华侨艰辛历程的老物件,扑眼而来。移步换景,时空之门次递开启。宁静的展灯下,这些老物件仿佛一张张鲜活的面容,讲述着岁月风雨中的传奇故事。 缘起侨批 见证侨乡记忆 作为中国著名的侨乡,福清有着数量庞大的海外移民群体及其后代。自古以来,一代代的福清人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远渡重洋,移居海外。 南洋是多数福清人走向世界的第一站。鸦片战争后,一批又一批民众沿着海上丝绸之路移民东南亚。这也是近代中国史上波澜壮阔的一波移民潮——“下南洋”。当越来越多漂洋过海的人们与家乡的亲人相望不相闻时。亦汇亦信的侨批,便在这种历史背景下诞生。 福清侨乡博物馆馆长毛胤云说,实际上,最初海外乡亲的家书与钱款不是通过邮局、银行往来,而是由经常往来海上的水手、商人或同乡互相之间帮忙递送,并收取一定报酬,而这些帮乡亲递送侨批的人,被称为“水客”。 随着业务扩大,原来的“水客”和兼营收解侨款的商户开始联合起来,成立专门为侨胞递送侨汇、信件的侨批局。通俗地说,侨批兼有家书、汇款单功能,是海外侨胞的一种信汇通信方式。有的华侨为了与家属通信,只汇一块钱,也能达到寄一封家书的目的,在当时较为普遍。 清末民初,福清侨汇有两种渠道:一是通过汇丰银行,侨胞在侨居地汇兑,由设在福州的汇丰分行递解银元给侨眷属;二是通过民信局,侨胞在侨居地汇兑,由各民信局在福清的分庄解送。 1904年,福清第一家侨汇庄福泰汇庄开办,至民国年间先后有侨汇庄30家,侨汇业务主要面向印尼华侨。《福清金融志》记载,设在福清的侨批机构,城关有捷远局、振声局、乾春局、集大庄、联丰庄等;渔溪有厚经号、泰顺布店代理振声局;龙田有龙文布店兼理侨汇;高山有瑞余、友华;港头有源太庄、耀辉局;东张有永宁庄、大东庄。 现位于利桥古街入口北侧的荷园,曾是集大侨汇庄福清分行。作为当时最大的一家侨汇庄,其全年经营的侨汇占全县45%左右。荷园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与集大侨汇庄业务不断扩展有关。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私营侨汇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集大、振声、联丰、南华、侨声等几家侨批局合并成立福清县侨汇派送站,后发展合并到中国银行。 纸短情长 诉尽家国情怀 “燕寻旧垒年年至,独有斯人在未回”“岁暮江空信莫通,孝思宁不念吾翁”……里美《俞氏族谱》记载,南宋末年流寓交趾(越南)经商的俞定则,曾分别以春、夏、秋、冬为题,作七言绝句四首,总名为《四景诗》托人带回,抒发思乡之情,这也是福清有文字可考的首封海外“家书”。 一封封泛黄的家书、一张张薄薄的汇票和一枚枚斑斓的邮戳…… 侨批,留下了海外游子与亲人相通相思的点滴痕迹,见证了两地华人 隔海相望的拳拳真情,承载着旧时侨胞沉甸甸的家国记忆。 那么,侨批里讲述了什么样的故事?侨批纸短,家国情长。在福清侨乡博物馆,展陈了数十件从民国到20世纪90年代的福清侨批,叙述海外游子对祖国的热爱以及对家乡亲人的眷念之情。 细读品味侨批里的文字,仿佛身临其境,感受着海外亲人的心境。文字中,他们描述着异国生活的点滴,分享着他们的成长和收获,也表达着对家人的牵挂。每一封侨批,都是一段珍贵的家书,蕴含着浓浓的爱意和牵挂,仿佛把远方的亲人拉进了心间。...

余劼:28 年专注做“一枚好蛋”

余劼:28 年专注做“一枚好蛋”

小小的蛋品,在国际市场闯出了名堂;千年不变的工艺,如今有了现代化生产线;从传统的人工养殖,到机器人养殖……在福建光阳蛋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余劼的手中,小小的蛋品做成了大大的产业。 余劼专注做“一枚好蛋”,将一个小作坊发展成为禽蛋出口量居中国首位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带领中国蛋品产业实现数智化高质量发展。 小小蛋品 做成大产业 1989年大学毕业后,余劼成了一家国企的员工。1992年,他放弃“铁饭碗”下海创业,并于1995年创办了光阳蛋业。 “光阳蛋业当时只是一个小小的作坊。我们沿用老祖宗的工艺和经验配方,用水缸腌制咸鸭蛋。”余劼说。 当时,生咸鸭蛋出口要先在工厂腌制完成后再装柜上船。这样做不但成本高,在运输过程中咸鸭蛋的品质还会下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余劼想到了在船上腌制咸鸭蛋,“在途腌制咸鸭蛋”新工艺应运而生:把鲜鸭蛋加盐加水后直接包装出口,在海运路上完成腌制。这样,客户收到的产品就是“新鲜出炉”的生咸鸭蛋,品质正处于最佳状态。 这个小小的工艺创新,不仅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蛋品品质,还带动企业的其他蛋制品一口气冲到出口量中国第一。光阳蛋业出口的品类逐渐扩大到松花皮蛋、熟咸鸭蛋、茶叶蛋、卤蛋、咸蛋黄、鲜鸡蛋等,出口量年年上升。 “一枚好蛋”需要建立从农场到餐桌的完善的系统。为此,余劼向上游延伸产业链,建成了集蛋禽养殖、育雏育成、饲料生产、鲜蛋产地初加工和数智化管理于一体的原料蛋保障体系,在保障原料鲜蛋安全优质的同时,实现养殖过程的蛋禽疫病可防可控和粪污资源化利用。 光阳蛋业还不断研制和引进自动化加工设备,实现“机器换工”,实现了规模化和自动化生产的目标。 此外,光阳蛋业作为主要起草单位,参与制定了《蛋制品生产管理规范》等6项国家标准。 “经过28年的深耕勤种,光阳蛋业率先结束了中国传统蛋品千年手工制作的历史,实现了现代化。”余劼说,光阳蛋业蛋品的规模化、机械化和标准化,为中国蛋品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树立了典范。 蛋禽养殖业 长出“数智化”翅膀 近日,在福清市光阳蛋业蛋鸡养殖场,一款外观呆萌的机器人正沿着预定轨道,对每一排鸡笼里的母鸡进行可视化巡检。 这款养殖机器人名为“木鸡郎”,它拥有“火眼金睛”,不仅能找到死鸡,还能揪出不下蛋的弱鸡和绝产鸡。 以前,一名饲养员每天寻找病死鸡至少要花3小时,而集成了人工智能技术的“木鸡郎”,通过图像处理、数字分析,能快速准确地找出病死鸡,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一名饲养员在“木鸡郎”的协助下,能管理15万羽蛋鸡。 “‘木鸡郎’通过智能巡检,自动采集、分析、呈现全场数据,实现科学养殖、指标追踪、产品溯源,为蛋禽数字化养殖提供了科学决策,让光阳蛋业拥有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余劼说,“木鸡郎”的批量化生产和推广使用,将帮助中国蛋禽养殖产业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并走在世界前列。 光阳蛋业还承担了“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福州综合试验站”任务,并建有“国家蛋品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和“院士工作站”,专注于蛋品加工和装备、蛋鸭笼养和育种等研究。...

王德星:专注茉莉花茶40余年

王德星:专注茉莉花茶40余年

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业农村部近日表彰全国农业农村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其中,闽榕茶业有限公司技术总监王德星获评全国农业农村劳动模范。 专注制茶技艺 掌握核心技术 1905年,王德星的曾祖父王仲串在福州中亭街60 号创立“大经茶庄”,这便是闽榕茶业的前身。 1980年,王德星进入福州市城门花茶总厂学习花茶窨制技术。 1982年,他成立福州市城门敖峰闽榕茶厂(即现闽榕茶业有限公司),专注制售特色福州茉莉花茶。 王德星形成了独特的“闽榕118道茉莉花茶制作工艺”,还创新发明了“一种单瓣醇香茉莉花茶的窨制方法”,增加了茉莉花茶的表面香度。该方法申请了中国国家发明专利并获福州市发明专利奖。 专注福州茉莉花茶40 余年,王德星相继获得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世界茉莉花茶传承大师、国茶工匠·制茶大师、福州茉莉花茶传统工艺传承大师等称号,并带领闽榕茶业蝉联十届福州茉莉花茶茶王。 王德星还不忘挖掘优秀的制茶人才,培养出陈光富、严锦华等9名福州茉莉花茶传承大师及传承人。 获得政府扶持 企业稳步发展 闽榕茶叶在业内率先提出“安全到每一泡茶叶”的质量和工艺理念,对92道工序进行层层把关,并让人们可以通过手机即时监控生产基地的实况。通过努力,闽榕茶业的产品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福建馆茉莉花茶指定用茶。 “在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的政策引导帮扶下,去年闽榕茶叶一二三产业总产值约5 亿元。”王德星说,2016年,在长乐区政府的引导下,闽榕茶叶将生产厂区迁至长乐,面积达近万平方米,比仓山城门胪雷旧厂大了近一倍;2020年,福州实施《关于支持福州茉莉花茶产业发展九条措施》,闽榕茶叶获得鼓励扶持资金近300万元,得以进行生产线设备升级改造,实现从半自动化到全自动化生产的蜕变。 此外,政府还在一二三产业融合、科技创新、品牌宣传等方面给予支持,为闽榕茶叶布局全国市场、打响企业品牌提供了帮助。 布局海外市场 打造行业标杆 上下杭街区有一处由闽榕茶叶打造的福州茉莉花美学馆,展示了福州茉莉花茶的千年历史。这也是王德星弘扬福州茉莉花茶文化的重要场所。...

创建茉莉花茶庄园一次性奖励10万元

创建茉莉花茶庄园一次性奖励10万元

记者4日从福州市农业农村局获悉,新修订的《关于支持福州茉莉花茶产业发展九条措施》(下文简称《新九条措施》)已印发。 《新九条措施》从茉莉花基地建设、茶园建设等9个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支持茉莉花基地建设。对面积达5亩以上的新植茉莉花基地,给予一次性补助3000元/亩;支持茉莉花种植分级保护基地地力提升,给予一次性补助500元/亩;鼓励业主申报茉莉花种植分级保护基地。 支持绿色生态茶园建设。对按照《福建茶叶绿色发展技术规程》进行建设且面积达到100亩以上的绿色生态茶园,给予一次性补助1000元/亩,单个主体补助金额最高不超过50万元。 支持茉莉花茶加工提升。大力培育福州茉莉花茶龙头企业,推广“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合作模式,带动发展茉莉花茶加工。对福州茉莉花茶生产企业当年度新购置并投入使用的茉莉花茶生产加工等先进设备,按新增投资额的30%给予补助,单个企业当年度补助金额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支持茉莉花茶产业园建设。支持县(市)区茉莉花茶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以先建后补的方式,按实际投资额的30%给予补助,单个园区补助金额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 支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鼓励茶旅融合发展,对创建国家3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的福州茉莉花茶生产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30万元;支持福州茉莉花茶生产经营主体创建茉莉花茶庄园,对符合标准的给予一次性奖励10万元。 支持茉莉花茶品牌宣传及标准化建设。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实施福州茉莉花和茉莉花茶整体品牌形象塑造工程,编制福州茉莉花茶品牌提升专项规划,支持开展福州茉莉花茶神州行、文化节等活动;安排专项资金支持福州茉莉花茶产业标准化建设。 支持茉莉花茶科技创新。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福州茉莉花茶生产企业开展产业基础研究和新产品(茉莉花及茉莉花茶衍生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对项目新获得国内发明专利并实施转化的,给予一次性奖励5万元;支持获得中国国内市级及以上认定的茉莉花茶有关新技术、新工艺等在福州市推广运用,给予一次性奖励5万元。 支持设立茉莉花茶专营店。支持福州茉莉花茶生产企业在三坊七巷、鼓岭、上下杭、烟台山景区内开设福州茉莉花茶专营店,按店面租金的30%给予补助,单个店面补助金额最高不超过20万元/年。 支持茉莉花茶生产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发挥福州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政府基础风险金”作用和各级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增信功能,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福州茉莉花茶生产企业的信贷支持,提高贷款授信额度。引导“绿色生态基金”对接优质福州茉莉花茶生产企业,持续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陈木易/文石美祥/图)

永泰嵩口:千年古镇“重生记”

永泰嵩口:千年古镇“重生记”

供销社里喝咖啡、宗庙里看电影、古厝里开民宿……传统与现代的邂逅,在永泰嵩口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不仅让昔日破败的千年古镇“满血复活”,广迎八方来客,还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可推广的乡村振兴“嵩口模式”。 变化的开始,来自十年前的相逢。2014年,台湾“打开联合”团队创办人刘国沧带领同事进驻嵩口,以“针灸式”疗法“问诊”乡村,活化古镇。在这批年轻人里,既有对古镇“一见倾心”的他乡客,也有期冀雁归兴乡的本地人。他们带着满腔热情和一身才艺措身田野,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 他乡客: “这里是我向往的生活” 2014年,谢方玲加入台湾“打开联合”团队,参与松口气客栈的设计、运营,没想到“一见嵩口情难了”,这一待,就是近十年。 松口气客栈是嵩口镇的第一家民宿,前身是中山村委办公地。嵩口镇在此投资了200万元,希望它能承担起古镇建筑改造和业态运营的示范作用。政府提供支持,团队出谋划策,旅游规划专业出身的谢方玲把大学同学唐维莹和高中好友颜琳都“忽悠”过来,一起参与客栈的规划改造。 客栈以“归家”为运营理念,一楼打造公共空间和吧台,乡间的木箱、皮鼓、箩筐等旧物在这里经由搭配设计,“化身”各式桌椅,二楼、三楼建设古朴雅致的客房。 2016年投入营业的松口气客栈发展蒸蒸日上,几年来先后接待了《三国演义》导演张绍林、《世界都市iLOOK》杂志出版人洪晃和演员姚晨等知名大咖,顺利“红”出圈,成为古镇旅游的网红打卡点。 从就业到创业,谢方玲越发喜欢在古镇的生活。2016年,远在北京工作的男朋友石浩男也被谢方玲“骗”来嵩口,扎根乡村建设一线。两人共同改造运营黎照居民宿、李梅文化体验中心等业态空间。 “很满意这样的生活状态,和喜欢的人一起做有趣的事,还能在工作中实现人生价值和追求,这里就是我向往的生活。”谢方玲说。 伴随着嵩口的复兴,谢方玲和石浩男在古镇里结婚安家,如今,他们的儿子“小石头”已经6岁了。 在谢方玲夫妇的带动下,松口气客栈所在的中山村新增了5家民宿。 “为吸引更多人扎根古镇创业就业,嵩口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奖扶措施,支持青年创客开设创意咖啡屋、书吧、工艺品店等。”嵩口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本地人: “参与并见证家乡的变化” 不同于外来定居嵩口的谢方玲,从小就在嵩口长大的林露露,以参与者的身份,全程见证了家乡的变化。 2014年,还在读大学的林露露放假回家期间,认识了台湾“打开联合”团队。“你想不想看看,未来我们会把你的家乡改造成什么样?”“打开联合”团队派驻大陆前执行长、台湾建筑师邓海的发问,引起了林露露的好奇。她决定加入团队,参与到古镇建设、业态规划、民宿运营等工作中,参与并见证家乡的变化。 嵩口供销社坐落在古镇横街之中,在退出历史舞台后,这座百年古厝已有20多年没有修缮,杂草丛生。2017年,大学毕业的林露露带领当地6名扶贫户加入嵩口供销社运营,打造农特产销售平台,实现产品线上线下销售。2022年,林露露引进设计团队,对嵩口供销社从餐饮、酿酒、文创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改造提升。 餐饮方面,针对永泰当地的新鲜食材展开研究,推出有地方特色的食养炖品、小吃;酿酒方面,提升李梅附加值,依托专业团队打造李梅果酒酿酒研发中心;文创方面,藤编、柿染等当地特色伴手礼纷纷上架柜台,向游客展示地方文化。 面积419平方米的嵩口供销新社以崭新的面貌亮相古镇,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游憩、消费。...

“两国双园”纳税企业逾千家

“两国双园”纳税企业逾千家

中印尼“两国双园”中方园区发展迅速,1月至7 月产生税收的企业达1042家。为了促进园区建设及高质量发展,福州市税务系统按照“一项目、一团队”服务模式,发挥“一企一策”、问题快反、政策储备等机制作用,全力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年初,中国国务院批复同意在福州设立中国—印度尼西亚经贸创新发展示范园区。中印尼“两国双园”是中国同东盟国家间首个经贸创新发展示范园区,中方园区以福州元洪投资区为核心,规划面积61 平方公里。在中国和印尼的大力推动下,园区建设快速推进,一批企业落地生根。 “项目初期,我们亟须了解相关涉税政策,‘项目管家’让我们在税收重难点问题上没有后顾之忧,确保项目有序推进。”福清万业港口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庄秀珍说,福州港松下港区元洪作业区项目建设启动时,税收服务团队就上门为建设单位万业公司提供政策包、办税包、资源包等服务套餐。 “项目管家”税收服务团队还持续走进园区企业,送上宣传手册,开展政策辅导。税收服务团队与经纬科技、胜田食品等9家重点民营企业开展面对面交流座谈会,现场收集问题建议10多条,解决问题5项。 目前,税务部门已与园区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推出27 项税收服务措施清单,分类梳理编制海洋渔业、热带农业、轻工纺织、机械电子、绿色矿业等园区重点行业税收政策指引,24 小时受理重大项目纳税人诉求;建立政税协作机制,与福州市商务局、元洪功能区管委会等部门联合推动园区信息交换、数据共享、服务互助;联合厦大科技园、均和云谷等科创平台,引导“两国双园”项目企业创新研发。 (欧阳进权黄小菊文/图)

三江口文化高地呼之欲出

三江口文化高地呼之欲出

七夕夜幕下,闽都文化志愿者在梁厝172号的喜舍里分享着福州“七夕分豆结缘”的历史由来;源于梁厝科举文化的文昌宫拜魁星活动,吸引四面八方慕名而来的学生族;思乡亭里“街头新星”们一展歌喉,为底蕴深厚的梁厝带来时代的气息;春伦大众茶馆里的一壶茉莉花茶、一段地道的评话乡音仿佛又让人回到老福州的旧时光……位于三江口片区的梁厝特色历史文化街区自开放以来,以“都市最美村落”“福州艺术门户”“三江口第一村”的定位,一直备受市民、游客青睐。 修缮活化并举,古厝才能真正焕发新生。目前,梁厝街区二期项目已进入收尾加速阶段,力争10月初完工,拥有千年历史底蕴的三江口文化高地呼之欲出。 古厝活化 彰显梁厝人文之魅 远处的三江口碧波荡漾,近处的梁厝黛瓦绵延,入眼满是锦绣茉莉,花瓣如绸如缎,在阳光下泛着荧荧的光。水绕聚落、阡陌巷弄,汇成一幅淡雅的田园水墨画卷。暑期的梁厝特色历史文化街区,不仅承载着三江口片区的人流,也吸引着各地慕名而来的游客。 梁厝以梁氏宗族聚居而得名。 梁氏宗族以耕读传家继世,家学源远流长,是梁厝历史文化的标识,更是梁厝修缮改造的定位。 梁厝的古建筑里,有许多被修缮活化后作为展示馆。建于清雍正七年的得辉梁公家庙现开辟为梁厝特色历史文化展示馆。展示馆从梁厝发展历史、古建筑回溯、梁厝名人荟萃、梁厝特色文化等方面介绍了梁厝千百年来的人文风采。 “看完展览,我终于明白了‘无梁不开榜’的盛况由何而来。从宋至清,这里共走出了27位进士,到了近代走出了‘一村两院士’——中国导弹总设计师梁守槃、物理化学家梁敬魁。真是文教发达的人文宝地!”带着一家人,乘坐地铁4号线然后换乘6号线来梁厝游玩的郑秋慧说。 从福州出发,想要半小时内游遍中国现有的56处世界遗产是不是觉得不可思议?但在梁厝就可以办到。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6月10日),修缮后的梁厝街区梁敬玖宅成为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展示馆,通过“时空之门”,游客可以在元宇宙的漫游体验中,通过VR全景欣赏中国、福建的代表性世界遗产,重温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在福州举办的“福州印记”。梁厝的世遗展示馆已成为福州呈现世遗精彩、展现中国形象、弘扬闽都文化的重要窗口。 古厝修缮 还原田园儒士之宅 “这座建筑是梁守槃的祖居,虽然属于福州地区比较常见的清代建筑,但又略微不同于三坊七巷里的官绅大厝,如这里没有高大的封火墙,建筑相对低矮方正,主座两侧还开辟有小门,说明宗亲邻里关系亲厚,屋主们多向往宁静平和的田园生活。” 福州名城保护开发有限公司项目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梁守槃祖居和梁训绩宅已修缮完毕,其他6处古建院落也处在修缮收尾阶段。 据了解,梁厝34.24公顷的保护范围中,保留着64处古建筑,目前已完成40处保留古建院落修缮。 仓山区三江口征迁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继项目一期全面完成后,项目二期征迁工作按照规划进度,强力推进,保质保量完成了“最美区域”征迁交地。项目二期涉及8处古建院落的修缮,包括梁训绩宅、梁守槃祖居、梁厝梁春生宅(宗光宅)、发财厝、梁祖勋宅、梁祖纲(梁文元)宅、旧门厝、梁厝梁珪汉宅(宗参厝)。 记者在二期现场看到,目前,梁守槃祖居和梁训绩宅已完成修缮,其他6处古建院落外墙的脚手架大多已落架,露出修缮后的外观全貌,与梁厝已展现的田园风光融为一体。 水元素是梁厝特色历史文化街区的一大亮点。从古至今,梁厝一带,山水形胜、河浦交错、阡陌纵横,滋养着梁氏一族。所以,梁厝街区二期的提升中,引水工程也是重要一环。福州名城保护开发有限公司项目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引水配套工程的钢坝闸已完成结构施工,可以通过此闸来调节梁厝内水系的水位。水位低时,可以从外面的梁厝河甚至是闽江引水进梁厝,实现水循环。 据了解,梁厝街区二期计划于国庆节前完工,二期紧邻地铁口,届时市民、游客可乘坐地铁1号、6号线到达梁厝站从B1出口出站,直接进入梁厝街区。 (管澍/文林双伟/图)

福州多举措助民企招才引智

福州多举措助民企招才引智

开辟劳务协作基地,促进劳企双方联姻;健全职业培训制度,提升民企员工技能;构建人才政策体系,助力民企引才引智……福州人社部门贯彻落实福州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精神,多措并举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引人: 开辟劳务协作基地 近年来,春节前后劳动密集型企业出现结构性用工短缺已成常态。 “为进一步做好福州企业用工服务保障,我们经过探索,决定建立多渠道、常态化引工工作机制,在中西部省份建设面向福州输转劳动力的劳务协作基地。”福州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福州将通过3年时间,在中西部等10个左右的省份,建立120个面向福州的劳务协作基地。其中,福州市本级建设20个,各县(市)区、高新区建立100个。 福州市人社局通过三方面保障劳务协作基地高效运转:每个劳务协作基地在建立当年,给予一次性建站补助8万元;建立劳务协作基地年度任务考核机制,完成任务的给予每个基地6万元运行补助;劳务协作基地每年度输转劳动力首次来榕稳定就业3个月以上的,组织50人以上给予2万元输转奖励,每超过50人再增加1万元奖励。 目前,福州已在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甘肃、宁夏、陕西、湖南、湖北、吉林等10 个省份建立73 个劳务协作基地,其中福州市本级22个、县级51个。 “福州通过在中西部省份布点建设劳务协作基地,让基地成为岗位信息发布的‘桥头堡’、政策宣传的‘ 主阵地’、就业意愿的‘ 汇集站’,为企业招聘一线生产工人发挥了积极作用。”福建飞毛腿集团党委书记钱坤表示。 据不完全统计,自2022年中西部劳务协作基地建设以来,每年为福州新增引进中西部劳动力2万人以上。 引工: 搭建校企对接平台 “招工难,招技术工人更难”,是当前人力资源市场的真实写照。 不少受访的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表示,随着产业的升级,制造业对技工的需求呈逐年上升趋势。培养技工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以及资金,但培养出来之后却有流失的风险,因为互联网直播、快递等行业对年轻人有着比制造业更大的吸引力。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健全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大力支持技工院校和企业通过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开展订单(冠名)培养等方式,推动产教融合。”福州市人社局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 福建捷联电子有限公司人事总监翁忠萍介绍,这些年,人社部门加大职业技能的提升补贴力度,吸引工人通过培训成长;搭建校企对接平台,让企业有了更多招聘技工的渠道,给企业提供了很大帮助。 考虑到职业院校是技工的重要来源,福州市人社局还牵头常态化开展校企合作洽谈会,强化福州市重点企业与福建省内外职业、技工院校合作。合作上普遍有这样的课程设置,即让毕业季的技工院校学生到企业实习,与工人同工同酬,让学生在就业前对企业和自身定位等形成比较清晰的认识,做好衔接过渡。...

Page 7 of 2069 1 6 7 8 2,069

广州Direct

献礼国庆!GDToday联手香港电台9月28日重磅推出《香港寻踪》

2024年10月,新中国将迎来75周年华诞。 这纵横起伏的75年,也谱就了香港与新中国风雨同行的伟大史诗。为此,GDToday联合香港电台推出六集专题片《香港寻踪》。 在这片繁华与历史交织的土地上,每一砖一瓦都承载着故事。这里是国父孙中山“知识之诞生地,思想之发源地”,东江纵队的香港子弟兵们更在这片土地上,写下了英勇抗战的光辉篇章。 从广九铁路见证两地紧密相连的历史变迁,到古老灯塔为海上丝绸之路指引方向;从百年老店传承不息的粤菜精髓,再到粤港两地中医携手共进,探索健康与医学发展的新路径……每一次对过往的深情回望,也是对未来的一份坚定承诺。 一衣带水,粤港同心,让我们跟随镜头,沿着相连血脉,一同走进这段充满传奇色彩的旅程,探寻共和国征程中的香港印记。《香港寻踪》高燃预告来袭!9月28日下午6时20分,《香港寻踪》正片将在港台电视31台,以及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旗下GDToday今日香港地、GDToday视频号、南方+、南方网、粤学习等平台重磅推出。

让世界听见清远声音,GDToday清远频道上线

9月23日,“GDToday清远频道”上线暨“新清远”客户端发布仪式举行。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党委书记、社长刘启宇,清远市委副书记、市长温文星,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党委副书记、副社长王更辉,清远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谭仕龙出席活动并共同启动频道上线。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深化主流媒体国际传播机制改革创新,加快构建多渠道、立体式对外传播格局”。在全省上下正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工作部署之际,清远与南方报业携手,推动两大传播平台正式上线,是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部署的具体举措,将为宣传好新时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清远实践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当前,南方报业正以省委部署的“两端一云”[南方+、GDToday(今日广东)、南方智媒云]建设为抓手,努力探索以融合促转型、促发展的有效路径,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凝心聚力、加油鼓劲。其中,GDToday是南方报业旗下专门从事国际传播工作的媒体机构,是广东对外传播主平台、世界了解广东第一端,旨在用英、葡、法等外文和粤语等方言为全球受众提供准确、及时的新闻报道和丰富的视听服务,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对外讲好中国故事、粤港澳大湾区故事和广东故事,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传播旗舰媒体、连接中外的重要桥梁。目前,GDToday已经构建起覆盖全球的采编和传播网络,吸引近2000万海外用户。 GDToday清远频道作为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与粤东西北城市合作共建的第二个GDToday城市频道,将紧紧围绕清远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紧扣清远重大活动、重大项目、重大平台等方面展开国际传播,助力清远对外传播能力建设,打造成为向世界传播清远好声音、展示清远新形象的重要窗口,让新时代清远经验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 GDToday清远频道上线期间,一批世界各地清远侨领乡亲、友好人士、优秀青年通过视频送来祝贺。 活动当天,“新清远”客户端同步上线发布,标志着清远市级媒体融合发展开启了崭新的篇章,八个县(市、区)政务号正式进驻清远号,市直有关单位政务号第一批入驻清远号。“新清远”客户端还与广州日报、广州广播电视台进行相关合作项目签约。

2024年“天涯共此时——中秋诗会”在雅典隆重举办

当地时间9月17日,由中国驻希腊大使馆支持,中国银行战略合作,雅典中国文化中心、雅典国际艺术中心、希腊汉语朗读者俱乐部、中希时报联合主办的“天涯共此时——中秋诗会”在雅典国际艺术中心隆重举办。 中国驻希腊使馆参赞王滢、雅典中国文化中心主任王江涛、雅典阿里莫斯市长代表、文化艺术总监阿波斯托利亚·斯克拉沃(Apostolia Sklavou)、雅典阿吉安纳吉里市副市长伯里克利斯·帕帕乔治乌(Periklis Papageorgiou)、希腊国家文化基金会代表乔治娅·皮斯帕(Georgia Pispa),雅典马拉松组委会中国区代表迪米特里·基里亚基德斯(Dimitri Kyriakides),希腊多家中资企业和侨领代表、旅希华人文化艺术界人士和新闻媒体,以及热爱中国文化的希腊朋友们近百人参加了当天活动。 王滢在致辞中表示,中秋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不仅是团圆与和谐的象征,也是文化的传承、情感的寄托。中秋诗会为中国和希腊朋友更多了解彼此的文化和传统提供了难得的交流机会。她引用唐代诗人张九龄的千古名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表达了对中希友谊的美好祝愿。她强调,诗会为两国人民的心灵架起了一座友谊的桥梁,必将推动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与合作。 王江涛表示,中秋节是中国最具诗意的节日之一,明月寄托了千百年来人们对团圆与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在希腊,诗歌是古老而光辉的艺术,承载着希腊人民对智慧与美的追求。从荷马史诗到索福克勒斯的戏剧,希腊的文学璀璨如星,与中国的古典诗词遥相辉映。借助中秋圆月的光辉,我们将通过诗歌,连接两种伟大的文化传统,分享彼此的灵感与智慧。 阿波斯托利亚·斯克拉沃表示,阿里莫斯是文化之城,非常高兴本次“天涯共此时——中秋诗会”在本市举办。中秋节是一个团圆的节日,很高兴与大家欢聚在此,这也正是希腊和中国同为一家人的真实体现。期待以后有更多的中希文化交流活动在这里举办。 伯里克利斯·帕帕乔治乌在致辞中表示,希腊和中国一样,都有庆祝月圆的传统,圆月在两国的文化中都象征着团圆和丰收。历史长河中,希中文化一直用各种方式交流、交融。阿吉安纳吉里市也将继续促进两国文化的更多交流。 活动期间,来自华欣教育的希腊中文学生共同演绎了中国民歌《茉莉花》,并朗诵中国古诗《古朗月行》《月下独酌》和希腊诗《ΘΑΛΑΣΣΙΝΟ ΦΕΓΓΑΡΙ》和《ΒΓΑΙΝΕΙ ΤΟ ΦΕΓΓΑΡΙ》。中希儿童共同演绎了《在和平年代》《维瓦尔第a小调协奏曲 第一乐章》等名曲。最后,全场齐声合唱《明月几时有》,将整场活动推向高潮。

横琴思想家|葡中中小企业商会会长周一平:横琴可成葡语系国家企业进入中国的门户

编者按: 在迎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成立三周年之际,GDToday推出“横琴思想家Hengqin Thinkers”访谈系列,汇聚政商学术领域的杰出人士,回顾横琴的显著进展,力图全面展现横琴的发展历程。通过对话呈现突出横琴在促进粤澳产业协同、加强与葡语系国家的联系以及体现中国现代化发展道路中的重要影响和未来潜力。 “我非常看好横琴未来的发展。”对于葡中中小企业商会会长周一平而言,迎来挂牌三周年“生日”的合作区机遇满满,未来可期。过去三年,横琴不仅实现了自身蜕变,而且逐步成为推动中葡两国企业紧密合作、互利共赢的重要力量。 9月12日,在中国-葡语系国家科技交流合作成果展上,葡中中小企业商会与“中国-葡语系国家科技交流合作中心”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设立“葡中中小企业商会驻珠琴联络处”,旨在紧抓合作区发展的重大机遇,进一步开拓中国与葡语系国家的科技交流合作通道,在科技交流与信息共享、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人才培养与交流等方面深入合作、互帮互助。 作为中国与葡语系国家企业合作的积极推动者,周一平出席并见证了这一协议的签署。他认为,“横琴有望成为葡语系国家企业进入中国的重要门户,为旅游、高新科技及贸易等领域合作带来崭新机遇。” 横琴“四新”产业兴起为全球企业提供前所未有发展机遇 从昔日的荒芜之地到如今的繁华都市,周一平亲眼见证了横琴这一巨大转变。回忆起初次探访横琴时的情景,周一平感叹道:“在横琴还是一片荒地的时候,我曾经来过。现在,横琴到处都是高楼大厦,跟当时是完全不一样的,基础设施建设得非常完善。” 尤其令周一平赞赏的是粤澳之间所采取的创新管理模式。横琴,不仅背靠粤港澳大湾区的广阔市场,而且享受着与澳门趋同的国际化营商环境,这为葡语系国家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了便捷的通道。在他看来,“澳门平台+国际资源+横琴空间+成果共享”的琴澳联动发展模式可谓是“强强联合”,对于葡语系国家企业而言颇具吸引力。 在粤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体制的运行下,横琴政府的务实作风以及合作热情也令周一平印象深刻。他坦言:“在谈话当中,我们会感觉到当地政府是真心期盼我们能一起做一些实事,就像朋友对朋友一样。” 被合作区管委会的满满诚意打动,并看好横琴的发展潜力,周一平所在的葡中中小企业商会在2023年接受了横琴政府的聘请,成为“合作区全球招商合伙人”。目前,商会已成功在横琴成立了七家咨询公司,分别对接巴西、安哥拉、莫桑比克、几内亚比绍等七个葡语系国家,不仅希望帮助葡语系国家的企业更好地了解中国市场和横琴的投资环境,而且协助中国企业拓展葡语系国家市场,推动双方在经贸、科技、文化等多领域的友好合作。 横琴“四新”产业的蓬勃兴起,也为全球企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周一平及其商会敏锐地捕捉到这一发展机会,希望通过实质性行动深化中国与葡语系国家之间的科技交流与合作。 周一平透露,他们将协助中国—葡语系国际科技交流合作中心在葡萄牙波尔图设立联络点,促进双方科技界的紧密对接,并计划在葡萄牙成立新的研发单位,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拓展国际市场。 横琴可成为中国和葡语系国家多元合作首选地 今年4月,横琴印发《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促进与葡语系国家科技交流合作的扶持办法》,从税收优惠、支持葡语系国家外商投资科技企业发展、支持交流合作、支持平台建设等方面,推出25条扶持措施,提供全方位、全链条、大力度的政策支持。 在周一平看来,葡萄牙的中小企业虽然规模较小,但灵活性高、创新能力强,在高新技术领域具有一定的研发能力,而横琴先进的产业基础和完善的政策支持,正好契合葡萄牙中小企业对外合作的需求。 同时,周一平也认为中医药是双方合作的一个新兴且富有潜力的方向。周一平介绍,目前,中医药在葡语系国家具有一定的市场基础和影响力,双方在中医药文化传承、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等方面存在广泛的合作空间和潜力。 近年来,横琴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布局,推动中医药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拥有丰富的产业资源和创新动力,并且吸引了国内外知名中医药院校和科研机构入驻,具备提供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的实力。“葡萄牙有很多个体户中医药诊所,我们希望能和横琴的机构合作成立一个中医管理平台,可以为这些小的中医药诊所做一个整体配套,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 他也建议,横琴可以举办中医药产业论坛,并邀请葡语系国家相关领域从业人员前来参加,实地感受横琴的中医药发展氛围。 此外,周一平还特别指出,会展业也是推动双方深入交流与合作的关键领域之一。“我们也希望可以推动葡语系国家来横琴举办国际性展会,并在开会之余,组织他们在横琴当地考察产业基础和市场机会,建立初步联系,以便之后达成实质性合作。”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成立三周年,中外嘉宾共同祝福横琴美好未来

2021年9月,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挂牌成立,掀开了“琴澳一体化”发展的新篇章。在过去的三年,合作区澳人澳企快速增长、创新要素加快集聚、“四新”产业加快发展、琴澳一体化发展格局初步建立,合作区开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支撑作用正在逐步显现。 近日,澳门贸易投资促进局主席余雨生、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常设秘书处原副秘书长姗桃丝、空中客车直升机中国公司董事总经理柯霖、葡中中小企业商会主席周一平等中外各界嘉宾纷纷送上祝福,期待合作区未来更美好。 2023年起,澳琴联合组织招商推介代表团走出国门,“路演”足迹遍布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葡萄牙、西班牙等地,余雨生更是身体力行走在一线。余雨生通过视频送上祝福:“让我们继续努力,共同为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建设携起手来,按照澳门平台、国际资源、横琴空间、成果共享,共创更好的明天。” 世界500强公司法国“空客直升机”中国总部入驻横琴,是今年联手招商最显著的成果之一。该企业是全球领先的直升机制造商,其中国公司董事总经理柯霖在视频中说:“期待成为这片充满活力区域的一部分,相信我们携手在横琴和粤港澳大湾区取得的成就,将会成为中国和世界的发展范例。” 澳门澳大利亚商会主席Billy Chan表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对商会成员非常重要,是他们进入粤港澳大湾区内地的跳板,从而加强在贸易、文化交流、教育和科研等方面的合作。法国澳门商会主席、雅辰酒店集团澳门区副总裁温诚睿也认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这三年的发展,让他清晰感受到,横琴成为文化交流与国际合作的标杆,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世界成功做出了贡献。

勇夺13金!广东选手里昂世赛再创辉煌

当地时间9月15日晚,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在法国里昂圆满落幕。盛大的闭幕式上庆祝了来自世界各地青年技能人才的卓越成就。对于中国选手而言,这一夜充满了自豪与激动。中国代表队在全部59个比赛项目中获得36枚金牌、9枚银牌、4枚铜牌以及8个优胜奖,荣登奖牌榜榜首。今年,中国再创佳绩,金牌数和奖牌总数均位列第一。 广东省的选手取得了显著突破,共斩获13枚金牌、5枚银牌和1枚铜牌,涵盖了数控铣、木工、CAD机械设计、自主移动机器人、制造团队挑战赛、制冷与空调、时装技术、商品展示技术、工业设计技术、光电技术等多个技能类别。在商品展示技术项目中,选手姚妮君赢得了中国首枚金牌,也为该领域树立了新的标杆。广东省在数控铣项目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连续五次夺冠。而在CAD机械设计比赛中,自中国首次参赛以来,广东一直是该领域的佼佼者,此次夺金更是意义重大。 时装技术金牌得主、广州市白云工商技师学院教师周芹妃分享了她的成就感。她表示:“今天站在领奖台上,我感到无比的荣幸和自豪。我们的团队工作和我的努力得到了认可,我认为这是一件非常值得高兴的事情。”她补充道:“能够让法国人都注意到我们的设计,体现了中国设计的水平,并且证明中国设计在不断进步。” 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学生、数控铣金牌得主龙伟杰在整个比赛过程中保持了冷静和专注的态度。他分享道:“也许一开始,人们并不太看重职业教育。但只有真正走过这条路的人才知道,这其实是充满收获与回报的。既然你选择了自己热爱的领域,就应该深入钻研,追求完美。” 深圳技师学院学生卓嘉鹏在工业设计技术比赛中获得金牌,他将自己的胜利归功于坚持不懈和灵感。他说:“一切在于坚持,我在每个细节和整个过程中发挥都很稳定。最后,我获得了这来之不易的金牌。”卓嘉鹏的创作过程受到里昂之行的启发,在那里他看到了影响他设计的鹅卵石。他指出:“设计源于自然,并从自然中获得灵感。比赛当天我得到了题目,我灵光一现,把那些鹅卵石的形状融入了我的设计中。”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光电技术金牌得主陈骏安表达了他深深的民族自豪感。他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迎来75周年华诞,能够将这枚金牌作为礼物献给祖国,我感到无比荣幸和自豪。”陈骏安补充道:“首先,我是一名教师,我参加这次比赛是为了给我的学生树立榜样。我希望我的经历能够激励他们在技能上更上一层楼,并为国效力。” 当晚的另一个高潮是赛事举办权交接仪式,现场气氛热烈非凡。世界技能大赛的会旗从当前主办城市里昂传递到未来的东道主上海,标志着赛事进入了新的篇章,同时也是中国的一个骄傲时刻。上海将主办2026年世界技能大赛,在今年赛事所取得的成就基础上,进一步在全球舞台上推动职业技能的卓越发展。此次交接象征着中国在国际技能运动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及其提升职业教育的坚定承诺。 闭幕式不仅是本届赛事的一个终点,更是对已取得成就的庆祝和对未来的期许。对于广东选手来说,当晚的荣誉是他们职业生涯中的一个里程碑,也是对未来几代人的激励。当他们带着奖牌和宝贵的经历返回家乡时,一同带回的还有世界技能大赛的精神——创新、奉献以及技能改变生活的力量。中国代表队此次取得的突破,离不开广东代表队的杰出表现,未来中国技能人才也定能在国际舞台上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Welcome Back!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Add New Play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