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25日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下称「行动计划」),提出经过三年努力,粤港澳大湾区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营商环境制度体系基本建立,共商共建共享体制机制运作更加顺畅,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达到世界一流水平。「行动计划」提到,研究进一步取消或放宽对港澳投资者的资质要求、持股比例、行业准入等限制;清理对企业跨区域经营、迁移等设置的不合理条件,促进要素资源畅通流动。同时,稳定推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推动债券市场双向开放。
「行动计划」明确,研究进一步取消或放宽对港澳投资者的资质要求、持股比例、行业准入等限制,将有关开放措施纳入内地与香港、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框架下实施。同时,推动大湾区内地九市深入实施公平竞争政策,在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之外的领域清理取消港澳企业在招标投标、政府采购、权益保护等方面存在的差别化待遇。
专家:利企业拓业务 增湾区经济活力
「通过放宽对港澳投资者的限制,这一计划为港澳企业提供了新的机遇。港澳资本可以更放心地投资内地,参与到湾区的建设和产业体系中,包括产业链和创新链。」暨南大学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教授谢宝剑认为,这不仅有利于港澳企业拓展业务,也有助于为大湾区的市场主体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这种环境将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国内外的企业落户湾区,进一步增强大湾区的经济活力。」
与港澳规则衔接 广州经验有望推广
目前南沙在推动对港澳在金融、教育、法律及争议解决、航运、物流、铁路运输、电信、中医药、建筑及相关工程等领域实施特别开放措施,提升投资便利化水平。在CEPA框架下研究推出进一步开放措施,使港澳专业人士与企业在内地更多领域从业投资营商享受国民待遇。
广州市大湾区办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南沙推进香港科技大学科技成果内地转移转化总部基地等项目建设;并强化「钱过境、人往来、税平衡」等政策创新,促进创新要素跨境流动。同时,广州向港澳有序开放在穗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广州超算中心打通全国首个将超级算力直达香港的网络专线,已服务港澳地区用户近300家。此外,规则衔接机制对接「软联通」深入推进,广州率先实施两批72项与港澳规则衔接事项清单,出台57项境外职业资格便利执业认可清单,在内地城市中率先制定支持港澳机构独立办展工作指引;全面推行采用简化版香港公证文书。这些措施对港澳合作进行试验探索,形成的经验有望在大湾区进行复制推广。
缩小粤港澳三地营商环境差距
粤港澳大湾区创新智库主席庄守堃接受香港文汇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行动计划」主要是通过系列措施进一步缩小粤港澳三地营商环境的差距,提升大湾区市场一体化水平,让来自不同地方的企业都可以在大湾区更简单便利地实现发展壮大,让各种生产要素在湾区内实现更顺畅的流动,让港澳及国际人才在湾区得到更广阔发展空间及更便利地生活。他说:「优化港澳专业人士在大湾区内地的职称申报评审机制,研究在部分重点领域率先推动港澳专业人才在大湾区内地便利执业,以及探索在大湾区内符合条件的区域试点开展跨境征信合作,建立粤港澳征信产品互认机制,都是对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港青北上发展非常有利且及时的措施。」
推动债券市场双向开放
「行动计划」还提出,稳步推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扩大金融业对港澳开放,支持深圳证券交易所、广州期货交易所与香港交易所深化务实合作。做好「债券通」之「南向通」,推动债券市场双向开放提速。探索在大湾区内符合条件的区域试点开展跨境征信合作,建立粤港澳征信产品互认机制,提升跨境融资信用服务能力。支持港澳金融机构在大湾区内地依法依规展业,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保险服务中心建设。支持符合条件的港澳金融机构和非金融企业在内地发行金融债券和公司信用类债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