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作为全球现代服务业发达的城市,在回归祖国后,尤其是近年,许多专业人士北上大湾区内地城市发展,取得了很好的事业成就。香港文汇报记者访问了两位北上的香港专业人士,会计师钟启明及建筑师卢建能,他们分别已在大湾区内地城市工作近27年及18年,亲历内地这些年的发展巨变,内地经济的快速崛起也使他们赶上了发展事业的黄金时代。
◆图/文:香港文汇报记者 李昌鸿
会计师钟启明:做好桥头堡 港前景仍璀璨
毕马威中国华南区审计业务主管合伙人港人钟启明早在27年前,当时仍为青年的他,便北上深圳和广州工作,20多年来利用香港专业服务的优势,助力央企和民企赴港上市,事业发展顺风顺水。他感叹道:「我荣幸身处内地近30年,及时抓住了国家经济发展黄金时代的机遇。」香港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香港又是高端服务业的高地,凭借多方面优势,香港过去和未来仍是内地企业连接国际的桥头堡。
钟启明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经济学专业,1995年,即香港回归前两年,便入职毕马威中国工作。在近30年时间里,他经历了专业会计服务在香港和内地的时代变迁。1997年香港回归之际,内地正处于经济腾飞的前夕,他表示有幸在此时加入毕马威中国,身处这样的周期,现在想起来仍然感慨良多。
繁荣稳定离不开内地支持
「我身处内地近30年,感叹内地经济快速崛起,越发感觉到国家的经济纵深是不可估量的,也越发觉得香港跟随国家大发展、全面复兴的黄金时代,是何等的荣幸!」
钟启明长期在香港及内地两边走,他对两地的比较优势了然于心。在他看来,香港的金融、专业服务和创科等多方面优势,在未来仍可以助力内地发展;而内地的大量发展机会,将继续是港人孵化理想的基地。
他说,香港成功应对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度过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及长时间的大繁荣,均离不开内地的全方位支持。如果香港稳稳地做好内地与世界连接的桥头堡,充分发挥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伴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相信香港的发展是无可限量的。他又称,香港前几年因修例风波已失去了很多,随着香港国安法的实施,香港现正进入由治及兴的新时期,相信香港依然是大湾区璀璨的明珠。
年轻人可在内地大展身手
他表示,内地与香港经贸往来密切,内地市场机遇庞大,长期为香港的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创造了大量的需求。香港从金融、专业服务和创科等多方面在未来仍可以助力内地发展,实现两地双赢。而香港也是成就人才、培育人才的港湾。内地还提供了大量机会,支持香港的年轻人实现创业梦想,因此内地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孵化理想的基地,香港年轻人可以在内地大展身手。
对于未来,钟启明表示,他将持续体验生活,去结识更多不同背景的人,接触更多新事物,去感受我国各地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习俗,同时期望能将前辈传授的行业知识和理念更好地传承给年轻人。
参与大批央企民企来港上市
1997年前后,当时内地高端专业人才非常欠缺,市场还是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尤其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后高速发展,点燃了钟启明对深圳及内地发展的热情。在1997年至2003年期间,钟启明有份参与了协助中石化、中国电信、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等知名央企赴港上市。当时内地企业财务基础较为薄弱,作为会计师,他的工作内容除了协助企业上市融资外,同时还在经营分析、合规管理等方面为企业提供谘询服务。
彼时,钟启明经常往返于深圳和广州,深圳作为新口岸,是内地对外贸易的优先窗口。后期,很多民营企业也开始利用香港高端服务的优势,在香港登陆资本市场,深圳、广州等地不少企业的IPO业务,其中很多他都有参与其中,也见证了它们的发展。
近年积极开拓湾区内地业务
随着国家经济快速发展,自2003年起,央企已经普遍完成上市,不少民企开始加快上市步伐,钟启明迎来新一波业务机遇,那些改革开放后发展较快的制造业企业,在2003年至2007年期间也纷纷进入资本市场,包括福建晋江的运动鞋品牌如安踏、特步、匹克等先后在香港上市,这些民企在上市融资后在管理能力等方面有很大的提升,如安踏上市后发展飞速,通过自身发展和收购合并,业务规模增长明显。
近年来钟启明业务重点是积极开拓大湾区机遇,尤其是深港双城的深入融合,这将进一步激发高端服务业的互联互通。在服务新兴科技企业时,他发现与20多年前做国企的审计相比,现在的审计工作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包括新经济企业广泛地运用IT技术,在对审计工作带来挑战的同时也提供了便利,规模庞大的审计信息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审计工作的透明度,也带动了审计工作与信息化技术的融合,公司审计团队中IT技术能力突出的人员越来越多。
建筑师卢建能:由自己1人发展到120人团队
1997年香港回归之际,从事建筑规划和设计的港青卢建能在LWK+PARTNERS(以下简称LWK)工作,2004年受公司委派,只身北上深圳和广州发展至今已有18个年头,内地经济快速崛起为他的事业发展带来了无限机遇,他从当时一人北上到现在已是120人团队、负责主管内地几个分支公司的董事,他也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奉献给内地。深圳地铁4号线、广州太古汇等大湾区许多工程均有他的贡献。
1996年底,卢建能从澳洲一间大学建筑学毕业,基于个人家庭原因和职业规划的考虑,毕业后打算先回香港发展。1997年6月,也就是在香港回归祖国前一个月便加入了现在的公司LWK,从1997年到2004年,他一直在香港工作,全身心投入在自己热爱的事情中。
参与深圳地铁太古汇规划
2004年LWK的业务开始向内地扩展,卢建能开始有机会接触内地的项目,并且同时兼顾粤港两地的项目,当时香港地铁获得了深圳地铁4号线发展的经营权,公司承接了整条地铁4号线的城市规划及车辆段上盖设计,这成为了他在内地第一个工程项目。当时卢建能担任该项目的建筑师经理,负责统筹各设计顾问,协调各专业综合一体设计。
2011年深圳地铁4号线二期正式全线开通,并与1号线在会展中心交汇,尽管十多年过去了,但4号线仍在深港两地居民心中都有着独特的地位;此后来往深圳和香港之间的出行变得更方便。「我有幸参与4号线项目,记得当时整条地铁沿线都是未开发的土地,如今已发展成繁华的中心城区,见证着深圳从没有一条地铁线的特区,发展成现在多条地铁线路并行、经济发达的国际都市。深圳飞速崛起的发展让我感受到内地人民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开放和包容,大家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幸福感越来越强,在民营企业不断崛起的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外商开始在当地经营,我甚至觉得在深圳的生活、工作节奏与香港并无两样。」
随后卢建能在广州承接了太古汇项目,这是一个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在当时是少有的集休闲娱乐、商贸活动和文化欣赏于一身的新亮点,目前依然是广州最为繁华,购物活动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是广州的地标网红打卡点。他当时作为该项目的总负责人,全面主持项目方案深化、施工图设计、施工管理等各阶段工作。
因为有了深圳和广州两个大型项目的经验,随后卢建能便接触了越来越多的内地工程项目,以去年刚完工的珠海横琴港澳智慧城iCity为例,这个项目结合文化创意及动漫主题,致力打造年轻文化新地标,在先进的技术和设施配合下,发展多元化业务,充分利用空间建设出别具风采的建筑,让人能感受到高科技与大自然融合的环境。
业务由广东扩至多个省市
而随着大湾区发展趋势,卢建能及其团队承接了越来越多的大型商业综合体、公共交通导向型发展(TOD)、高端住宅等项目,如广州星寰国际商业中心、广州霍英东集团南天名苑及越秀·和樾府等。他也从只有单身只影的一人发展成了现在大概120人的大湾区团队,从事的业务也从基本的建筑师专业,逐步扩展到各类环境设计领域,包括规划城市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等。
他感慨地说:「机缘巧合下我与香港共同成长了25年,从建筑师助理做起,并考取了香港注册建筑师执业资格,成为正式建筑师,后来升为建筑经理、助理董事再到内地几个分支公司的董事等。借着内地业务快速发展的东风,我的事业也是蒸蒸日上。」
工作25年来,卢建能的事业从广东省扩大到内地多个省市。为了把握大湾区机遇,两年前,他在广州成立了LWK大湾区工作室,希望以两地融合的经营策略创新模式,组建一个既具备国际视野,又能把项目在内地完美落地的专业建设工程谘询团队。
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是关键
卢建能的事业受惠内地经济崛起,赶上发展的黄金时代。他以过来人身份指出,内地对香港的发展担任的角色和作用不言而喻,内地将一如既往支持香港经济长期稳定、繁荣发展。而香港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及国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关键,香港可聚焦内地市场商机,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为切入点,成为「国内大循环」的积极「参与者」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有力「推动者」双重角色,推动香港经济在「十四五」期间转型升级。
国家坚定不移支持香港
卢建能称,过去几年,香港在各种管治危机和宪制危机中艰难前进,香港特区国家安全风险日益凸显,加上经历了几波疫情的影响,香港面对着史无前例的严峻挑战。依赖「一国两制」的管治及香港国安法的制定实施,香港各种乱象不仅得到有效遏制,第五波疫情井喷式爆发期间更是在内地大力支援下才得以控制,可见国家对香港的支持是长期坚定不移的。
卢建能希望在未来能用自己25年来累积的两地建筑业执业经验,以创新湾区模式作为示范点,把香港国际化、专业化行业知识标准输送到内地,同时也把内地优质的、新兴的行业经验带回香港,为两地青年工程专业人才培训着力,为国家在大湾区实现工程行业「互融」作出一点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