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兴钢三十年从业历程中,与奥运相关的工作占据了三分之一的时长。「奥运建筑是时代的产物。」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鸟巢」中方设计主持人,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总设计师,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李兴钢是名副其实的「双奥设计师」。他领衔设计的北京冬奥延庆赛区多项成果更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李兴钢近日接受香港文汇报记者专访,解密领衔设计延庆赛区的个中巧思。在他看来,赛区最终呈现了自己最初设想的「山林场馆、生态冬奥」理念,即最大限度地保护山林环境,关照村落遗迹,吸纳中国传统建筑精髓,「实现了对环境的最大尊重」。
在李兴钢看来,设计师只有顺应时代发展,才能打造属于时代的经典。
初到李兴钢设计工作室的人,都会被进门处垂直悬挂的数张白色屏风吸引,屏风上是李兴钢不同时期的建筑设计作品。从08年北京奥运会的「鸟巢」到北京冬奥延庆赛区的国家雪车雪橇中心赛道「雪游龙」、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雪飞燕」,这些亲手绘制的建筑草图,是李兴钢在建筑设计行业建树渐丰的写照。
◆李兴钢在延庆赛区建设现场。 受访者供图
参建「鸟巢」积经验 诞赛区设计理念
从33岁到39岁,李兴钢与「鸟巢」建设朝夕相伴六年,这个世界级工程带给他无数熬夜加班记忆的同时,也让他在重压下完成职业生涯的蜕变。「正因为有参与『鸟巢』设计的积淀,我才得以从容面对延庆赛区带来的系列挑战。」李兴钢把这一经历比喻为「登山者爬过了珠穆朗玛峰」。在参与「鸟巢」设计建设过程中,李兴钢从国际著名建筑设计师身上学到了不少经验。正是鸟巢设计经验激发了李兴钢的思考,让他诞生了「胜景几何」理念。「胜景几何」就是充分融合传统文化、建筑创作与当代科技,寻求人工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共融共生的状态,延庆赛区「山林场馆、生态冬奥」的理念正是源于「胜景几何」。
2017年,48岁的李兴钢成为北京冬奥延庆赛区总设计师,与「鸟巢」建造以外方设计师为主不同,北京冬奥延庆赛区完全由中方主导设计建造。他介绍,延庆赛区设计建造过程中的外方人员主要参与体育工艺方面工作,如赛道前期设计等,后期深化设计和工程配合建设都由中方团队完成。「延庆赛区是由『设计联合体』完成的,其中包括德国的雪车雪橇赛道设计团队、加拿大的高山滑雪赛道设计团队,中方是『设计联合体』的领导方。在中外合作方面,延庆赛区和鸟巢一脉相承,区别在于鸟巢由外方主导,延庆赛区则由中方主导。」
出任延庆赛区总设计师后,李兴钢曾赴多个国家考察冬奥场馆项目。在「取经」过程中,李兴钢心中延庆赛区的轮廓也逐渐明晰。历届冬奥会东道国都选择在自然环境非常好的山地打造雪场雪道和场馆设施,但其中部分新建项目对自然环境造成了破坏。「我们走访的一个地方,大片美丽的原生山地因冬奥被推平变成广场。」李兴钢暗暗下定决心,延庆赛区绝对不能重蹈覆辙,一定要最大限度保持山林环境。
集中建设减成本 施工难度超「鸟巢」
2018年举办的韩国平昌冬奥会对应延庆赛区的场馆分布在五个不同城市,而延庆赛区则将这些场馆高度集中在半径3公里范围,大大节约运营成本的同时也让建设难度系数陡增。李兴钢常拿「鸟巢」对比体现延庆赛区建设难度。「『鸟巢』是08年奥运建设难度最大的场馆,延庆赛区比鸟巢建设还要难上加难。」一组数据足以形象说明:「鸟巢」场地范围21公顷左右,70米高,延庆赛区场馆范围达到了800公顷,仅赛道落差最高就超过900米。
◆李兴钢展示延庆赛区设计图纸。香港文汇报记者马晓芳 摄
顺山势架空平台 灵感源于吊脚楼
以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雪飞燕」为例,「雪飞燕」选址海坨山,海拔高达2,198米,建设中却没有填土造地,而是采用钢结构,架空平台以点接触方式打造悬空建筑基础,平台用柱子支撑随山体坡度慢慢爬升,顺着山势一层层立体排列,很好地保持了山坡地形,钢结构平台形成的「梯田」高效实现了场馆对平地的需求。「平台有临时的也有永久的,采用装配式,施工快速,全部可逆,拆解后就是原来的山体地形。从而避免挖山填土对环境造成的不可逆破坏。」
「这其实是从中国传统建筑智慧中学来的。」李兴钢解释,延庆赛区这一系列「装配式点接触」建筑灵感源自中国西南山区的干阑式民居(吊脚楼,记者注)。「干阑式民居依靠多根柱子顺山势搭建平台建房,楼下饲养牲畜,楼上人居,高山滑雪中心正是借鉴了这一生存智慧形成的文化传统,再结合现代建筑材料技术搭建而成,实现了对环境的最大尊重。」
1969年生,河北乐亭人,1991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系,九三学社成员。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李兴钢建筑工作室主持人,天津大学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建筑学设计导师,东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多所大学兼职教授。
主要建筑作品:元上都遗址博物馆、绩溪博物馆、天津大学新校区综合体育馆、唐山「第三空间」、元上都遗址工作站、大院胡同28号院改造及北京2022年冬奥会延庆赛区等
获得的国内外重要建筑奖项:中国青年科技奖(2007)、亚洲建筑师协会建筑金奖(2019)、ArchDaily全球年度建筑大奖(2018)、WA中国建筑奖(2014/2016/2018)、全国优秀工程设计金/银奖(2009/2000/2010)等。作品参加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2008)等国内外重要展览,并于北京举办「胜景几何」个展(2013/2020)
◆早前多国运动员首次体验了延庆赛区中国第一条雪车雪橇赛道。 资料图片
保留遗迹打造公园 冬奥村展人文气息
延庆冬奥村位于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核心区南区东部,地处海坨山脚下一块自然形成、相对平缓的冲积台地,村内建筑依山而建,分为居住区、广场区和运行区三个区域,冬奥会期间将接待近90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余名运动员和随队官员。
高山滑雪中心出发区 受访者供图
国家雪车雪橇中心 受访者供图
冀外国人感受中国文化自信
冬奥村西侧遥望国家雪车雪橇中心,紧邻通往国家高山滑雪中心的索道起点站。站在延庆赛区高点俯瞰,山林遍布冬奥村周围,其间一处村落遗迹将丰富的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气息巧妙衔接,新景观烘托遗址的历史感,「苍古」与「人力」形成强烈对比又相互融合,深度契合了「山林场馆、生态冬奥」主题理念。
2017年3月,设计团队现场勘查时,在延庆赛区发现一个上世纪四十年代废弃的山村遗址。「我们把这个遗址保留下来,转变成冬奥村里一个小遗址公园,可以让外国运动员、教练员亲身体验到中国传统山村文化与我们的『冬奥山村』相映成趣。」李兴钢希望从这种鲜明对比中,外国友人能够从中感受中国自2008奥运到2022奥运不断增强的文化自信。
在李兴钢的设计规划中,冬奥村是一个十几万平米的庞大场馆,奥运会后将变成两间星级酒店。国外考察冬奥场馆时,他看到历届冬奥村大多选择在山林里盖高楼,对此很不认同。「我们在延庆赛区做成了『冬奥山村』,打造依山就势组团而建的山林庭院,形成以『自然』为起点、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为基础,融入中国人文山水意境的诗意居所。」
【特稿】施工不忘保护自然 人在赛区如「入画」
第一次站在延庆赛区海拔两千多米的海坨山顶,李兴钢就被眼前的大美风光折服,并决心一定要把脚下这片山水保护利用好,使冬奥场馆成为可长久良好运营下去的冬奥主题公园。
在李兴钢工作室,摆满了大大小小的设计模型,延庆赛区的设计模型、设计草图、施工图纸更是一摞压一摞,醒目的位置摆着他为延庆赛区手绘的第一张草图,用立轴山水的画法描绘了延庆赛区的构想,与现今建成的场馆分布几无差异。作为创作者的李兴钢,最享受的就是这幅山水草图,历经几度春秋的打磨演化,最终形成大型实景山水画卷的过程。
当香港文汇报记者邀请他再次手绘延庆赛区草图时,他欣然执笔瞬时画就。「延庆赛区项目开始时我就定下目标,不只是单纯设计一处体育场馆,还要把这片美丽山水利用好,将其打造成体现中国文化的一个理想世界。现在任务完成,人们在延庆赛区可以轻松『入画』,既能感受海坨山的大气磅礴,也可体味『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山水胜景,还能享受在大自然中尽情嬉戏的冰雪运动。」
盼未来有机会参建城市居所
两次以不同身份参与冬奥场馆建设,李兴钢感叹中国发展迅速,明显感受到中国日益增强的文化自信,「以『鸟巢』为代表的北京奥运会场馆是宏大而彰显的,以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为代表的北京冬奥会场馆则是低调而消隐的,是新时代中国强大和自信心提高的体现。」李兴钢认为,建筑是时代的产物,设计师只有顺应时代发展,才能打造属于时代的经典作品。
李兴钢感谢奥运带给他的沉淀,期待世界各地健儿在他设计的场馆激情澎湃争金夺银,也希望未来能有机会参与城市普通市民居所的设计。「希望未来能设计经济适用房,帮助城市普通人圆一个小空间的舒适宜居梦。」
延庆赛区核心区集中建设
2个竞赛场馆
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国家雪车雪橇中心
2个非竞赛场馆
延庆冬奥村、山地新闻中心
延庆赛区主要举办高山滑雪、雪车雪橇2个大项,21个小项的比赛,将产生21块冬奥会金牌,约占冬奥会金牌总数的1/5;产生30块冬残奥会金牌,约占冬残奥会金牌总数的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