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讯 江风徐徐,珠江之畔,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新馆宛如一朵“水中盛放的英雄花”在广州新中轴线上盛装亮相。记者从馆方获悉,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新馆将于2023年11月30日(星期四)正式面向社会公众开放。
11月26日下午,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新馆面向媒体提前开展探馆活动。另外,新馆将于11月29日晚举办开馆仪式,同时举办以“千年瑰宝,岭南芳华”为主题的开馆系列展览。
作为广州市重点文化项目之一,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新馆以国家重点美术馆、国家一级博物馆为基础,全力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又一重要文化地标、广州市的门户艺术平台和广州培育世界文化名城的重要名片。
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新馆位于广州城市新中轴线的核心地带,以“水中盛放的英雄花”为题,突出反映岭南风格和广州地域特色,同时强化新时代美术馆建筑应有的风韵和美感,建筑既拥有收藏、研究、保护、陈列、展览交流等功能,也是现代建筑材料和建筑工艺与当代艺术结合的崭新岭南风格建筑,更是展示广州城市文化形象的重要城市地标。美术馆中央圆形大厅设置采光天窗,为内部公共空间提供充足的自然光线,随着阳光照射角度的变化,光影在美术馆里演奏一首又一首绝美的变奏曲。
新馆由德国赫尔佐格与合伙人建筑设计事务所与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形成联合设计,在节约能源的同时,兼顾建筑科技与美学的完美融合。它是全球首个五个立面均采用光伏技术的公共建筑,新型光伏发电技术、空调区域供冷技术、电气照明节能技术、海绵城市及雨水回用技术四大绿色建筑技术的运用,让艺术与科技实现了完美的融合。
新馆开启系列展览
1100余件院藏精品、200余件借展精品和500余件文献
据了解,新馆将于11月29日晚举办开馆仪式,同时举办开馆系列展览,以“千年瑰宝,岭南芳华”为主题,秉承“高质量收藏、高水平利用、高品质服务”的宗旨,采取实物展陈和数字化展示相结合的方式,在18个展区、近两万平方米的广阔空间,依序分为“传承经典”“重读岭南”“美美与共”“数字赋能”四部分,将1100余件院藏精品、200余件借展精品和500余件文献奉献给观众。
“趁着此次新馆开馆之际,我们把馆藏的珍贵文物拿出来展示,奉献回馈市民观众。”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院长罗奇表示,此次开馆系列展览作品的时间范围从北宋一直延伸到现代,历代精品都包含其中,“基本上包含了一部完整的中国美术史,是一次非常难得的观展机会。”
据介绍,本次展览无论作品数量还是质量,均世所罕见。开馆系列展览包含6个展览,分别为“万壑争流——广州艺术博物院藏中国古代画派艺术展”“风自南来——广州艺术博物院藏近现代广东美术精品展”“时代新章——当代广东美术探索”“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简史陈列”“塔高水长——中国美术馆藏美术精品展之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融合之路——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上海中国画院藏中国近现代美术作品特展”。
其中,“万壑争流——广州艺术博物院藏中国古代画派艺术展”从院藏历代绘画作品中选出400多件珍品,梳理出中国美术史中各地域画派的发展脉络,揭示各画派对广东画家的影响,以及岭南风格的生成与演进。
作为该展览的策展人,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陈列研究部的陈志云告诉记者,展览“万壑争流”以中国古代画派为主题,将分三期呈现12个中国主流画派精品,每期展示4个主流画派精品。“这样的藏品规模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这些作品也会在本次展览中与观众见面。”
文同《墨竹图》。
“风自南来——广州艺术博物院藏近现代广东美术精品展”遴选约300件院藏精品,分“岭南艺脉——晚清广东绘画”“守正与革新:20世纪上半叶的广东国画”“激扬岁月:20世纪50至70年代的广东国画”“时代新篇: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的广东中国画”“中西融汇:近现代广东西洋画”“时代号角:近现代广东漫画与版画”六个部分,呈现近代至当代广东美术家对传统绘画的传承与创新、对新画种的学习与发扬。
高剑父《东战场的烈焰》。
尹积昌、陈本宗、孔繁伟《五羊石像(标准稿)》。
“时代新章——当代广东美术探索”集结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深圳关山月美术馆的馆藏力量,以“风·华”“逸·韵”“境·界”为关键词,展出一批对当代广东美术史产生影响的艺术名家,及在探索路上的新一代广东美术工作者的精品力作,呈现当前广东美术百花齐放的艺术生态。
“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简史陈列”通过大量文献资料展现广州艺术博物院66 年以来的建设和发展进程。
罗中立《父亲》。
在新馆开馆之际,中国美术馆特别推出重要馆藏精品专题展览“塔高水长——中国美术馆藏美术精品展之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至艺博院展出,祝贺新馆开幕。展览从中国美术馆藏品中精选百余件长征主题、延安主题的油画、中国画、版画、雕塑佳作,重现峥嵘岁月,弘扬和赓续长征精神、延安精神。
林风眠《猫头鹰》。
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上海中国画院特送来“融合之路——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上海中国画院藏中国近现代美术作品特展”,恭贺开馆。展览梳理20世纪在“融合”观念影响下的现代艺术名家的探索之路,通过展出18位近现代优秀艺术家的美术精品,向观众呈现以“融合”为发展方向的丰富多彩的中国艺术独特面貌。
六十六载累积发展
谱写广州文化艺术产业的新篇章
广州美术馆成立于1957年,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批美术馆之一,馆址位于广州越秀山上的仲元图书馆。仲元图书馆始建于1928年,是为纪念辛亥革命著名将领邓仲元而建,整座建筑物仿照北京故宫文华殿样式,青砖绿瓦,庄重典雅,占地总面积近8000平方米。
后来,广州美术馆扩建。2000年9月23日,广州美术馆从越秀山迁至白云山下麓湖之滨,正式对外开放,并更名为“广州艺术博物院”,进入“麓湖时代”。广州艺术博物院占地面积203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300平方米,共设19个展览厅,以收藏、研究、展示和宣传历代书画作品以及古今艺术品为主,先后被评为“国家重点美术馆”和“国家一级博物馆”,是迄今为止全国惟一兼有这两个称号的艺术机构,馆藏丰富,珍品荟萃,集多位艺术名人馆、专题展览馆、交流展览馆于一体。
2023年3月31日下午,随着最后一批观众离去,有着23年历史的广州艺术博物院结束了“麓湖时代”,8个月后,新馆搬迁至广州城市新中轴线核心位置——海珠区艺苑路198号。新馆地上5层、地下2层,占地面积3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新馆开放后将恢复旧称,全称是“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
据此前媒体报道,广州市政府于2013年发布消息,推进文化设施“四大馆”(广州博物馆、广州美术馆、广州科学馆、广州文化馆) 的规划建设,举办“四大馆”设计国际竞赛。广州美术馆的设计竞赛最先完成,不过最先对外开放的是海珠湖畔的广州市文化馆新馆。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新馆正式开放后,将与广州市文化馆新馆遥相呼应,共同演绎动人的文化乐章。
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的藏品以中国历代书画为基础,以岭南书画为重点,同时兼顾其他各类艺术品,其中以来自社会各界的捐赠为大宗。多年来,艺博院所组织的展览、收藏项目多次获评国家级奖项。
经过66年的积累和发展,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累计接受多达近250位鉴藏家、艺术家及其家属、港澳同胞、外国友人、一般公众等捐赠近200次,现有藏品已达3.3万余件(套),珍贵文物4533件(套),其中一级文物118件(套),二级文物1845件(套)和三级文物2570件(套)。
今年年初,广州艺术博物院面向社会各界发布征集美术作品公告,得到众多艺术家的积极响应与慷慨捐赠,共接收陈金章、梁世雄、许钦松、李劲堃、林蓝、陈永锵、方土、方楚雄等名家作品60余件(套)。此外,收到来自北京、上海、广东、山东、陕西、四川等20多个省市近300位艺术家积极投送,经多次专家研讨与评选,最终甄选出73件(套)作品,极大丰富了作品门类和地域特色。据悉,不管是馆藏珍品还是最新征集的美术作品,都有望在新馆开馆之际面向公众展出。
历经六十六载,从越秀山上到麓湖之滨、再到如今的珠江水畔,广州艺术博物院又将以新的形象在广州新中轴线上盛装亮相,开启新的征程。
广州美术馆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广州艺术博物院将以新址开放为新的起点,继续谱写广州文化艺术产业的新篇章,以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彰显岭南地域特色,讲述广东创新精神为己任。“我们将继续创造新的辉煌,将之建设成为广州城市新名片,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文化地标,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的艺术展示高地。”
参观指南:
参观地点:广州市海珠区艺苑路198号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16:30停止入场),寒暑假及节假日开放时间如有调整,请留意官方公众号通知。
预约注意:
新馆将于11月27日9时起正式开放观众预约,凭有效身份证件免费参观。个人观众可点击官方公众号主页底部菜单栏,或微信搜索“广州艺术博物院 广州美术馆”小程序进入预约系统。
团体预约请致电020-39061000或020-39061009。进馆参观当日,凭预约形成的入馆检票码或直接刷个人身份证入馆。
另外,馆方不提供停车服务,市民游客请合理安排出行方式。
记者 周存 郭昊奇 通讯员 李偲毓 部分图片由通讯员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