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将会改国名?综合外媒报道,印度总统府向二十国集团(G20)峰会嘉宾发出的晚宴邀请函,以“巴拉特”(Bharat)一词取代“印度”(India),事件传开后在其国内掀起一场争论。而当地媒体更引述消息报导,印度政府将在9月向国会正式提出更改国名的决议案。印度总统办公室未有就事件发表评论。
印度总统由执政党推选诞生,虽然是象征性虚衔(总理掌实权),但名义上是印度的国家元首和三军总司令,代表着整个国家。印度在野党阵营国会议员查德哈在社群平台X(前称推特)“爆料”,指印度总统府在G20晚宴邀请函中,将发函人的称谓写为“巴拉特总统”,而非一般常见的“印度总统”。
查德哈批评总理莫迪领导的“印度人民党”(BJP)私自废除“印度”国名,十分不当,因为印度并不属于任何单一政党,而是属于13亿5000万印度人,执政党无权私自更改。
另一位反对派政党人士塔鲁尔亦在X唱和:“我希望政府不要愚蠢到完全放弃印度,印度几个世纪以来积累了难以估量的品牌价值。”
在野党阵营最高领导人玛玛塔班纳吉质疑:“印度这个名字是全世界都知道的……突然发生了什么事?政府不得不更改国家名称?”
改国名事件在印度国内引起激烈争论,支持者认为,英国殖民统治者创造了“印度”这个名字,目的是为了掩盖“巴拉特”并打造英国的遗产。
与印度人民党有联系的印度教团体表示,G20峰会为印度摆脱殖民包袱提供了最佳的机会。
隶属BJP的阿萨姆邦首长沙尔马支持更改国名,周二他在X发文时直称印度为“巴拉特共和国”。
印度现行英文版宪法第1章第1条列明:“印度,亦即巴拉特,是一个联邦(Union of States)。”而印地文版宪法则是:“巴拉特,亦即印度,是一个联邦。”巴拉特一词源自于婆罗多,是印度教神话中印度第1位君王的名字,充满印度教民族主义色彩。而在许多人心中,印度一词残留着英国殖民地时代的味道。
印度总理莫迪近年似有意推动“去殖化”,包括去年9月把位于新德里地标“印度门”前方、纪念英王乔治5世的“国王大道”改名,以“责任大道”代替。改名似乎成了印度去殖化支持者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