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 Are United
联合日报KHE
联合日报KHE 室编

30 January, 2023 10:06 AM

你知道福州谐音梗吗?

冬日的午后最容易犯困,虽然一会儿还要做小组课题报告,我却已半瘫在椅子上决定向周公妥协了。我转头拜托朋友帮我放风:“我‘困眠’一会,如果课题组书记来了记得提醒我下。”“昆明?昆明在云南呀!”在福州话里,“困眠”和“昆明”刚好谐音。朋友抛出了这个老套的谐音梗调侃昏昏欲睡的我。“拜托,这也太无聊了吧。下次想点有新意的梗吧。”我笑了几声,便闭眼睡去。

睡得正香的时候,一声福州话的“注意!”让我赶忙抬起了头,果然看到书记正走过来。而这声“注意”让我恍然大悟。在福州话里“注意”和“书记”同音,一方面朋友是在提醒我“注意”有人来了,另一方面对于组长来说,这声“书记”不过是朋友对他的问好,自然不会引起怀疑。朋友眼里的得意就像在说:“怎么样,这个福州话谐音梗暗号还好用吧?”

确实,以前从没发现福州话里竟会有这么凑巧的发音。这次谐音梗“救了我一命”后,我突然找到了福州话的一个趣味点。留心观察,我发现福州话中的谐音梗其实并不少见,而这些谐音梗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

其中一类谐音现象,成为福州人在日常聊天中用来相互打趣和找乐子的工具。要知道充满幽默细胞的福州人可不会错失用上谐音梗的时机,只要心中有谐音,生活处处都是梗。奶奶知道我爱吃腐竹,所以每次回奶奶家,她都会提前准备好腐竹炖肉汤。“奶奶,腐竹煮好了吗?”我满怀期待。“护士啊?护士在医院里啊。”厨房里飘出奶奶的回答。奶奶的幽默感总是让我摸不着头脑又莫名好笑。

小时候自己每次遇到困难朝奶奶求助,稀里糊涂地问道:“蒋做?”奶奶总会先说:“蒋做?米磨,眉毛做的。”小时候的我总是觉得奇怪,心想:“这跟眉毛有什么关系啊?”还以为是奶奶故意气我,憋得小脸通红。现在想来这也是福州话里的谐音梗,“蒋做”和“米浆做的”中的“浆做”谐音。而“米浆”是怎么做的呢——当然是“米磨”出来的。而“米磨”又和“眉毛”谐音。这转了两个弯的谐音梗体现了福州人爱调侃的性格——面对“蒋做”的问题不慌不忙,咧嘴一笑,先奉上个谐音梗。像这类谐音梗玩笑还有许多,比如迟到的人被调侃成“尾梨”(普通话里的“荸荠”),福州话“梨”和“来”谐音,“尾梨”便是调侃姗姗来迟的人……它们都是藏在福州话里的幽默感。

另一类谐音现象,寄托着福州人对幸福和平安的向往,而这类谐音梗往往和节日传统有着密切的联结。清明节里,福州人少不了做“菠菠粿”。这里的“菠”和“褒”同音,“菠菠粿”承载着我们对先人的褒扬和尊敬;“荷叶包(好食包)”是福州端午节的传统贡品之一,“荷叶”与“好食”发音较接近,寓意着今后会过上甜蜜美满的生活。中元节的福州人在祭祀之后,手里总会揣着“甜包、苹果、香干”三样食品回家,这个谐音是福州话“包平安”的意思。而每逢重要的日子,福州人总是少不了吃一枚鸭蛋,生日的长寿面里有,节日的太平燕里也有。那是因为“鸭卵”在福州话里和“压浪”同音,也就意味着“压”过未来的“大风大浪”,从此一帆风顺,大路坦荡。

其实,每一个谐音梗都能让人感受到福州人对生活的热爱和用心。如果你也有许多的福州话谐音梗,一起来分享吧!

真鸟囝天团
专栏作者:均南
一位在福州城区成长的00后,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本科在读,对语言表达和方言文化小有兴趣。

Related links

联合日报KHE

联合日报KHE

...

官方社交媒体
×
×

既然您巳经来了...请您坚持看下去。

新闻事业是一份艰巨又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但往往在我们的社会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我们 选择了一个全新的方向走下去。 现在我们开启了一个开放式的《全民记者》资讯平台让您加入我们的新闻工作 行例。注册加入我们的朋友圈、您可以直接上载信息分享。 我们相信这个平台是属于我们的用户群。我们也相信我们用户群的独立性、理 智性及真实性。 资讯爆炸的年代、我们需要真实的信息、我们的平台也需要您的支持来保护我 们宝贵的独立性。 希望您加入我们的好友圈、成为《全民记者》的一员、您的参与对我们是如此 宝贵。 您每月仅仅的3.90令吉月费、可以让我们一起共建一个开放式的新闻资讯平台 。谢谢 加入 点击了解我们的《自助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