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dmin

sadmin

陈建龙:不断创新的“化纤大王”

陈建龙:不断创新的“化纤大王”

长乐的民营企业恒申控股集团,从做“一根尼龙绳”起步,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己内酰胺生产商,并在业内率先打通上下游8个环节的完整产业链,惠及全国同行业。 恒申控股集团的董事长,是远近闻名的“化纤大王”陈建龙,最近,他受邀出席福州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并发言。 用34年发展成 行业“全球最大”企业 恒申控股集团始建于1984年,从做“一根尼龙绳”起步,在陈建龙的带领下发展成集化工、化纤及新材料为一体的先进制造业企业集团。 1987年,陈建龙办起了蚊帐厂。 2005年,陈建龙进军科技化纤市场,8年间先后创建了力源、力恒、恒申、申远等公司,引进海外先进生产设备和成熟生产工艺,全力打造生态化纤产品,部分产品填补了中国国内空白。 2013年,陈建龙领导恒申控股集团成立了申远新材料有限公司,引进海外高水平己内酰胺生产技术,建设年产100万吨己内酰胺一体化项目。 2017年,申远年产40万吨聚酰胺一体化项目第一条20万吨己内酰胺装置一次开车成功,标志着恒申控股集团实现了锦纶产业链的全贯通,极大地降低福建省化纤纺织业的生产成本,改变了中国国内下游化纤纺织产业格局。 2018年,恒申成功完成与福邦特(原帝斯曼)的己内酰胺业务股权交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己内酰胺及硫酸铵供应商,并率先打通环己酮、己内酰胺、聚合、纺丝、加弹、整经、织造、染整这8个环节的完整产业链。 至此,恒申控股集团成为全球最大的合纤科技生产基地和己内酰胺生产集团。 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恒申控股居第153位 恒申控股集团是中国化纤行业的头部企业,也是全球锦纶行业的领头羊。2022年,集团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345位、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153位。 目前,集团拥有申远新材料、恒申合纤、荷兰福邦特、南京福邦特、合盛气体等10多家实体企业,已建立起以福建福州为中心,辐射江苏南京、荷兰马斯特里赫特的三大锦纶六条产业链生产基地。 此外,集团在连江县可门港区建设申远新材料公司,年产100万吨己内酰胺;通过延伸上下游产业链,衍生出锂电池新能源原材料等多种新型材料项目,并计划向工程塑料等新材料领域延伸。 不断创新 推进智能制造 陈建龙认为,企业的发展需要不断创新。 智能化设备高速运转、AGV无人搬运车有序穿梭、摇臂机器人协调作业……在恒申控股集团的智能车间里,数字应用场景已全面渗透。在数字化浪潮下,恒申控股集团积极探索传统纺织制造迈向数字“智”造的新模式、新路径,实现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

古厝社会“认养”博物馆“科技+”

古厝社会“认养”博物馆“科技+”

不久前,位于闽侯昙石山特色历史文化街区的程由灿厝,经改造升级,成为闽侯县崇贤馆。 作为闽侯开展文物古建筑活化利用的3处试点古厝之一,馆内展厅不仅图文并茂地展示林则徐、严复、林觉民等侯官历史名人家风家训的故事,还开设“闽侯好人”单元,以展示闽侯当代道德模范先进事迹为主,吸引许多来街区游玩的群众驻足参观。 关键词:社会“认养” 3处试点古厝有新身份 近年来,为了更好地推进文物活化利用,闽侯县探索推出一批文物供社会“认养”保护。目前,已收集整理了有意向推出“认养”的30处文物古建筑基本信息。除了程由灿厝,闽侯开展文物古建筑活化利用的另外两处试点古厝分别是:位于白沙镇林柄村的李宅、位于荆溪镇的徐家村十三厝。 李宅始建于清朝晚期,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是一座四合院式民居。从20世纪90年代起,老宅里的住户就相继搬离,昔日繁华的老宅日渐衰败。 2019年,在闽侯县委、县政府的推动下,以社会“认养”的方式进行保护。 所谓“古厝认养”,是指社会组织、企业及个人通过一定程序对特定文物建筑实施保护、利用、管理的行为。认养主体拥有被认养古建筑的使用权或经营权,但不得转让。 经过重新修缮后的李宅,不仅布置了多个书架,还摆放着用以举办国学课堂的桌椅。原来,通过活化利用,这里已作为一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学展示推广基地,并曾多次开展根雕技艺展示、闽剧表演、角梳工艺演示等非遗系列体验活动,为林柄村乡村游增加了书香、颜值和乡愁。 徐家村十三厝始建于清末,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110平方米,建筑面积1539.44 平方米。因原主人在堂兄弟间排行十三,故称为“十三厝”。徐家村十三厝不论是建筑结构,还是石木雕刻内容等,都极具闽侯地方特色,蕴含深厚的人文历史底蕴。在尊重古建筑原有风格、手法、历史风貌的原则下,徐家村十三厝被打造成集艺术展览馆、乡村艺术会客厅、公共图书馆等于一体的高品质当代艺术馆,于今年4月开馆。接下来,这里将不定期举办艺术家个展、群展,全国雕塑名家论坛,艺术介入乡村振兴论坛,高校艺术茶话会,艺术家公益课堂等活动。 据了解,自2020年8月起,闽侯县委托福州市规划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启动古厝全域普查核查登记专项行动,最终形成了重要历史建筑、一般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三类的预保护名录,共1200多处。 值得一提的是,极少数隶属于预保护名录的古厝通过“搬家”(异地迁建),重新“活”起来。比如,位于上街镇旗山湖公园的蔗洲村27号古民居,业态规划为中餐厅;三橄榄一号则计划建成以路演大厅、展示中心、招商洽谈中心等功能于一体的共享区域,打造“没有围墙”的旗山湖青春创客天地。据统计,闽侯县已完成或正在开展迁建的老厝共有7座,分别位于荆溪、上街旗山湖、甘蔗、青口等地。 关键词:科技应用 博物馆“生动”话侯官 为了让文物“活”起来,闽侯县还以文物为媒,通过“沉浸式+互动性”的方式,打造具有侯官特色和厚重历史感的奇妙夜活动。 互动地彩屏、裸眼3D、全息投影、VR体验区、5K沉浸室、虚拟讲解员……走进闽侯县博物馆,一个个高科技应用让人目不暇接,为观众提供了解闽侯历史文化的全新体验。 “用先进的科技展示历史文化,是闽侯县博物馆的最大特色。”闽侯县博物馆馆长周丕铧说。 在周丕铧的引导下,以及VR、AR等数字化技术加持下,记者身临其境地体验了闽剧表演和咏春拳体感互动项目。 在“八姓入闽”裸眼3D沉浸室,全息投影的立体化场景再现了“八姓入闽”的历史。在参观过程中,记者发现,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闽侯县博物馆摒弃了单一陈列的展陈形式,增设了闽侯历史延展互动地踩屏、闽剧幻影成像、考古挖掘小游戏等互动项目,不断进行展览形式的创新与丰富,不断加强与到馆观众的互动性。...

100 多万条“健身大黄鱼”上市

100 多万条“健身大黄鱼”上市

眼下,连江渔民利用智能化设施平台在深远海养殖的大黄鱼丰收上市,总数量达100 多万条,总产量可达1000 多吨。 在筱埕镇定海湾海域,距离岸边3公里以外的海面上屹立着“定海湾1号”和“定海湾2号”两座智能化钢铁巨笼。渔民卢统锋、吴传清等人忙着捕捞一条条活蹦乱跳的成品大黄鱼。 “大丰收啦!我们两个平台差不多有20多万条,每条鱼均1.5公斤左右。”卢统锋拿着一条超1.5公斤重、70厘米长的大黄鱼,兴奋地说道,“像这么大的一条,可卖1000多元。”卢统锋介绍,近岸渔排养殖的大黄鱼易出现“臃肿肥胖”现象,口感比较松;深远海养殖平台所处海域的水质更好、水流更急、空间更大,生活在这里的大黄鱼就像住进健身房,肉质更鲜美,更受市场欢迎。吴传清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前用木头渔排养鱼,一年只赚几万元,碰到台风等灾害还亏了;现在通过深远海养殖平台养鱼,去年分红就有20多万元。 近年来,借着海上福州建设的东风,福州大黄鱼实现“三跃龙门”。 一跃:开展深远海养殖,上市“健身鱼”。从2018年开始,福州在全中国率先开展深远海养殖,在连江投放了“振渔1号”“闽投1号” 等11台深远海养殖平台,推动大黄鱼等海水养殖业从内湾向深远海、规模化、智能化转变。以大黄鱼为例,深远海养殖平台单位产量是传统养殖的5倍,单位产值是传统养殖方式的10倍。 二跃:引进优质种苗,打造“黄鱼芯”。“定海湾”系列平台上市的是“岱衢族”大黄鱼,属于大黄鱼里的“高富帅”。种苗是水产业的“芯片”,为培育新一代“黄鱼芯”,连江在全省率先从浙江宁波引进“岱衢族”鱼苗。当地渔民将其投放到“定海湾1号”上养殖,之后培育了2000多万尾本土化的“岱衢族”鱼苗。至此,福州“岱衢族”大黄鱼从育苗到养殖、销售形成了产业链完整闭环。 三跃:游进福马“同城生活圈”,培育“乡愁鱼”。《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提出,打造福马“同城生活圈”。大黄鱼是连江、马祖共同的“乡愁鱼”。 2015年以来,连江马祖合作开展增殖放流活动,总放流大黄鱼等水生生物达2.5亿尾。 接下来,连江将继续以工业化思维打造“海上粮仓”,争创环马祖澳国家级滨海旅游度假区,加快黄岐马祖海峡文化交流中心等标志性项目建设,让大黄鱼游进福马“同城生活圈”。(郑瑞洋文/图)

小渔村如何长成千万吨级大港?

小渔村如何长成千万吨级大港?

投资5.1亿元的福州“丝路海港城”重点项目——福州港松下港区山前作业区17号泊位正在建设中,预计2025年建成。从2003年福州松下码头公司正式启动港口建设工程以来,松下港区从默默无闻的小渔村转变成海运大港,创造了一个奇迹,书写了一段传奇。 加速建设 新泊位2025年投用 松下港区是中国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中国商务部、中国海关总署审定的第二批对台小额贸易试点口岸,也是中国首批通过的对台直航港口之一,主要经营粮油、铁矿石、煤炭、钢材、砂石等散杂货的装卸、仓储、中转、运输、船代等业务,形成了功能齐全的港口综合物流服务体系。 目前正在建设的福州港松下港区山前作业区17号泊位工程,是2023年福州“丝路海港城”重点项目,投资5.1亿元,新建1个5万吨级通用泊位以及相应的配套设施,岸线总长248米,陆域面积约204余亩,是集散杂货、集装箱业务为一体的通用泊位。该泊位年设计通过能力为175 万吨,预计2025年初建成投产。 该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松下港区港口基础设施条件,优化区域物流运输交通结构,较大程度满足福州港松下港区山前作业区后方临港产业发展对散杂货水路运输的需求,降低企业物流运输成本。 另外,本月松下港区牛头湾作业区13#泊位预留散杂货堆场建设工程顺利通过交工质量核验。13#泊位规划场地总面积约25.18万平方米,本次建设的预留散杂货堆场总面积约60560平方米,主要为散杂货堆场59902平方米和流机停车场658平方米。该堆场建成后,能有效提升松下港区货物吞吐能力。 劈波斩浪 铸就千万吨级大港 松下港区年吞吐量多年前就已超过1000万吨,成为千万吨级综合性大港。而在20年前,这里只是一个偏僻的海边渔村。 2003年,福州松下码头公司正式启动港口建设工程。当时的牛头湾唯有一望无际的大海,吹不尽的海风,以及“靠海吃海”的渔民。 当年的第一批码头建设者已经远离曾经的“战场”。他们回忆说,牛头湾开港建设时,周边环境十分恶劣,物资匮乏,生活用品只能从几公里外的镇上定期运过来。 工程师们集思广益,请教当地有经验的渔民,最后利用1个多小时的潮差,算准时间,以沙滩为路,硬是把一套套十几吨重的机械设备运进去。 面对工期紧、任务重、条件差等问题,松下港区的建设者们没有抱怨,他们以诚信为本、凝聚智慧、不畏艰辛、不惧困苦,十几年如一日,克服诸多困难,为港区奉上了一个个精品工程,在汹涌澎拜的大海边扬起了胜利的风帆,铸就千万吨级大港。 港口助力 “港产城”融合发展 在松下港区,散粮中转库项目是中国粮食现代化物流体系的重要节点和福州港的重点建设与开发项目,承担“北粮南运”“外粮进口”的重要任务,对中国粮食安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今年8月,中国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福建省重点工程中央储备粮长乐直属库有限公司粮食仓储物流项目完工,预计今年秋季投入使用,届时库区总仓容可达36.2万吨,成为福建省最大的储备粮库。 松下港区的建设,打通了“北粮南运”的海运通道,解决了粮食装卸中转能力不足及设施落后等问题,进一步完善了航空、公路与港口共同组成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整个港区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在港区后方落户的元成豆业、福州面粉公司、福建省粮食储备库、中储粮一期等粮食生产加工项目,均已竣工并投入使用。...

看“丰”景品“山海”绘宏图

看“丰”景品“山海”绘宏图

23日,福州各县(市)区的“丰收民歌”依次唱响,拉开福州市2023年农业丰收的序幕。作为今年福州市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的罗源县起步镇庭洋坂村·畲族主题公园,23日迎来八方嘉宾,共赴这场一年一度的丰收之约。 庆丰收 菇农跳起原创舞蹈“村DA”战队秀舞姿 “丰收啦!丰收啦!”23日上午,随着罗源当地的种粮大户叶玉冰、菌菇种植大户钟则銮、水产养殖户翁迪登上丰收节主舞台时的热情吆喝,拉开了本次主会场活动的帷幕。 两年前,54岁的叶玉冰响应国家粮食生产政策,建起农场,成为一名“新农人”。 她流转了当地14个村3000多亩的土地,采用专业化、规模化种植方式,年产量可达900吨,产值约270万元,既解决村里抛荒地整治及50多户农民就业问题,又辐射带动周边农户种植粮食800多亩,被村民称为“种粮女状元”…… 舞台上,叶玉冰、钟则銮、翁迪相继用质朴的语言,生动讲述亲身经历的农业生产故事,瞬间拉近与观众的距离。 有别于以往让明星作为节庆表演的流量担当,此次罗源丰收节主会场活动则呈现一场以农民为主角的丰收盛会。舞台上表演的节目,不少是由农民自发编排的。比如,原创舞蹈《小城菇事》,是由罗源菇农参与创作的,只见12名表演者用翩翩曼妙的舞姿,诉说小城“菇”事。 此外,农民代表还带着分别装有稻谷(米袋子)、龙眼(果盘子)、秀珍菇(菜篮子)、芋头、玉米等各种果蔬的簸箕上台,并在主持人的倒数声中,与在场领导共同将簸箕里的农产品导入丰收桶,寓意“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肉案子”“油瓶子”,“五子登科”共庆丰年。 为了让丰收节更接地气,刚刚获得2023年福州市和美乡村广场舞大赛一等奖的“村DA”战队——连江县凤城镇东方红舞蹈队受邀前来表演。只见队员们身着别具一格的服装,在《大丰收》音乐中,用一场魅力四射的广场舞视觉盛宴,展现新时代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奋发向上、乐观进取的精神风貌,并表达对丰收的礼赞。 享丰收 集市土味琳琅满目 百米长桌品“山海” 丰收节不仅是农民庆丰收、晒丰收的节日,也是全社会享丰收、乐丰收的节日。 23日上午,由福州各地农民自发组织的福州丰收集市(1.0版),正式开张。来自长乐、马尾、仓山、连江、永泰、福清、高新等县(市)区农业农村部门及企业的31个摊位一字排开。闽侯的大米、琅岐的水果、连江的紫菜、仓山的茉莉花茶、永泰的李梅……游客们挎着菜篮子,迈着欢快的步伐,游走于琳琅满目的时令土味商品之中。 11时30分,百米丰收长桌宴压轴登场。作为此次丰收节东道主的罗源,特地将本地的三道名菜——菌菇、鲍鱼和下廪羊搬上餐桌,与到场游客共品“山海”盛宴。乡厨用新鲜的食材、充足的火力、精湛的刀功、迅捷的速度,赢得游客褒奖。 “原来这就是‘食神’蔡澜爆赞的碧里下廪羊呀!虽然这汤是由多种药材熬出的,但一点药味也没有。”对菜品赞不绝口的林依伯,是23日长桌宴上最年长的食客,已92岁高龄。 林依伯告诉记者,20世纪60年代,他曾在罗源工作过一段时间。不久前,他看到《福州晚报》报道了要在罗源举办丰收节一事,第一时间就让老伴报名预定了长桌宴。23日,他们祖孙三代一同自驾前来。 他坦言,这道让“食神”蔡澜为之倾倒的佳肴,汤鲜而不腥、奶味醇厚、肉紧致口感滑腴,全无一点膻味。同时,还有央视点赞的鲍鱼,以及种出全国第一的秀珍菇等,满满的“山海”味。此外,现场还有畲民的竹制烹煮用具和身着畲族服装的服务员,可谓细节感满满。(陈木易/文石美祥/图)

福州首个无障碍放映爱心影院揭牌

福州首个无障碍放映爱心影院揭牌

23日是第十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的第一天。一大早,南后街的中瑞国际影城三坊七巷店就来了100多名盲人和聋人,他们在志愿者的帮助下,参加榕城首个无障碍放映爱心影院揭牌仪式并欣赏无障碍电影。 据悉,这是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首次针对残疾人开展无障碍爱心放映活动,为残疾人提供电影交流平台,提高社会的包容性和平等性。该活动在福建省残联指导下进行。 福州市盲人协会主席、著名音乐人陈君恩说:“作为一名盲人,我以前只能进影院听电影。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出现了无障碍电影。目前我们欣赏的无障碍电影主要是由中国传媒大学的文化志愿者制作的。它在原有影片的基础上增补了配音解说,让视力障碍者能了解整部影片的内容。影片右下方增设了手语解说,让聋人也能看懂电影。在爱心人士的关爱下,福州市盲校目前就有一批无障碍电影移动硬盘,福州市图书馆也购买了一批无障碍电影移动硬盘,都具有放映的条件。” 23日在中瑞国际影城三坊七巷店放映的无障碍影片是《夏洛特烦恼》。电影放映结束后,走出影院的不少残疾人意犹未尽,他们感谢主办方通过无障碍电影给自己提供了很好的娱乐方式,构筑了“文化盲道”,希望此类活动能够延续。 (顾伟/文原浩/图)

“电影之城”嘉年华来了

“电影之城”嘉年华来了

23日,一场盛大的“电影之城”嘉年华在主会场海峡奥体中心北广场启动。这场嘉年华,还通过多个分会场,以丰富多样的体验形式,向市民传递电影的魅力,和市民一同畅享电影带来的快乐。 穿梭“电影步道”回味经典23日,来到海峡奥体中心北广场的市民会发现,这里已变作一座处处可以发现电影元素的“电影之城”。 来到现场,入口处专门打造的电影拍摄常用器材——一块巨大的场记板,瞬间让电影节的氛围扑面而来。当日,最为吸引市民眼球的,无疑是现场那条电影步道。 《漫长的告白》《流浪地球》《喜欢高兴爱》……电影步道其实是一个电影艺术海报展览,近百张电影海报组成一个个立体的海报箱,吸引着市民穿梭其中,驻足观看,品鉴电影海报的设计艺术之美,回味一部部经典电影。 除了电影步道,现场还设置了不少电影元素打卡点。到场记板前来一张合照,到观影达人区看剧照猜电影,或是到配音体验点感受一把配音的乐趣…… 丰富多彩的打卡活动,带领市民沉浸在光影的世界中。市民可参与集章打卡活动,完成4个活动点的打卡,就有机会兑换一份礼品。 另外,现场市集上各式各样的美食和舞台上青年乐队的歌声,都让这场“电影之城”嘉年华变得更加美妙。 “超级江景影院”亮相闽江边 户外露天电影放映,是此次电影嘉年华的重要活动形式。南江滨沙滩排球场是嘉年华的分会场之一,当晚一场露天电影在这里放映。 这部电影名为《小小港湾》,是一部曾斩获柏林电影节水晶熊奖的影片,也是一部童真动人、爱意深沉的斯洛伐克人文电影。“小女孩亚拉是电影的主人公,她的成长虽然缺少父母的爱,但她却竭尽所能,给予陌生婴儿一份关爱。孩子纯真的善良打动人心。”市民林先生认真观看了《小小港湾》,并谈了他的观影体会。 南江滨沙滩排球场观景平台,是我市“两江四岸”精品景观带重要节点项目之一。提升后的沙滩排球场四周看台座位区以缤纷的彩虹色为主色调,与一旁的闽江相映成趣,更显轻松和活力。 23日晚,市民或坐在沙滩区增设的座位上,或坐在看台座位上,在夜色里惬意地享受一段江边的电影时光。 工作人员介绍,现场的电影大屏幕长约13米、高约7米。和在影院观影不同,在南江滨沙滩排球场,面对的是闽江无遮挡的一线江景,“也就是说,为了办好此次嘉年华,主办方在闽江边打造了一座‘超级江景影院’”。 “吹着江风看电影,体验很特别,希后这样的观影活动今后能更多举办。”观众小刘说。 精彩活动 让市民感受电影氛围 电影元素打卡点、星光市集、音乐狂欢、户外电影放映会……正在开展的电影嘉年华,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带领市民在生活中寻找电影记忆、感受电影快乐。 9月24日至30日,三坊七巷、上下杭、梁厝、南江滨沙滩排球场,还将举办不同主题的电影节相关活动,让市民感受福州浓厚的电影氛围。 (李锦清/文林双伟/图)

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在福州开幕

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在福州开幕

23 日,第十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在福建福州拉开帷幕。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十周年,也是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举办十周年。中国央视电影频道特别推出“十年之约——第十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融媒体直播活动”,连续5 天全方位、多视角、沉浸式直播。 甄子丹任国际评委会主席 第十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金丝路奖”国际评委会阵容日前公布,7名评委分别是:国际著名动作巨星甄子丹、中国演员梅婷、导演霍建起、摄影指导穆德远、俄罗斯导演谢尔盖·德瓦茨沃伊、菲律宾导演卡文和美国动画导演道尔顿·格兰特。甄子丹担任国际评委会主席。 30部短片入围青年电影盛典“一带一路”青年电影盛典是本届丝路国际电影节的重磅环节。此项活动通过评选海内外优质短片电影作品,在全球范围内挖掘有潜力的青年电影创作人。 据悉,经过初审,来自海内外的30部短片作品入围此次青年电影盛典,将逐鹿最终的12个奖项:最佳剧情短片、最佳创意短片、最具潜力短片、最佳纪录短片、最具突破短片、最佳短片导演、最佳短片编剧、最佳短片摄影、最佳短片美术、最佳短片表演、最佳短片动画和东南亚最佳短片。 据了解,青年电影盛典短片单元初审评委团队由来自亚洲知名艺术高校的专业青年教师组成;终审评委团队则由知名导演、演员徐峥,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教授、影评人张献民,以及多位来自亚洲知名艺术高校的教授组成。 青年电影盛典短片单元获奖者及其主创团队将受邀出席9月26日在福州举办的颁奖典礼。 展映85部优秀影片 本届丝路国际电影节持续5天、超过200场次的展映活动,将放映来自世界各国和地区的85部优秀影片。影迷朋友在这趟光影之旅中,既能感受到数字技术重塑经典影片的独特魅力,也能看到在其他国际影展收获诸多奖项的热门佳作。 展映活动举办场地涉及福州市区10家影城,福建其他八个设区市以及陕西西安也设置展映点。 (管澍)

2023 福州国际友城文化节 暨第十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国别展开幕

2023 福州国际友城文化节 暨第十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国别展开幕

海丝风起,福迎万里。24日,2023福州国际友城文化节暨第十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国别展开幕。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林宝金致辞并宣布开幕,柬埔寨文化艺术部副国务秘书艾克本塔出席。意大利佩斯卡拉市市长卡罗·马斯基,阿根廷马德林港市市长古斯塔沃·拉斐尔·萨斯特,巴拿马圣地亚哥市市长萨米德·丹·桑多瓦尔·西斯内罗斯,尼泊尔丹库塔市市长钦坦·塔芒,波兰科沙林市市长彼得·杰德林斯基,马来西亚国家电影发展局主席、拿督卡米尔·奥斯曼致辞,福州市领导陈云水、陆菁、黄建雄、吴一参加。 林宝金代表福州市委、福州市政府向远道而来的嘉宾表示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福州发展、致力推动国际友城交流合作的各界朋友表示感谢。他说,今年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在习近平主席的重视推动下,共建“一带一路”已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福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发祥地,拥有2200多年建城史,孕育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城市精神。近年来,我们秉承弘扬习近平主席当年开创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一以贯之传承历史文脉,不遗余力弘扬闽都文化,一如既往深化友城交往,努力为国际友好交流和人类文明进步增辉添彩。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福州国际友城文化节和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国别展的举办,搭建了一个更加开放、更加高效的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必将推动不同地域、不同文明深入互学互鉴、共促繁荣发展。希望大家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增进交流互动,加强务实合作,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 开幕式上,福州市与阿根廷马德林港市、老挝琅勃拉邦市分别签署友好交流协议书和友城意向书。 (潘倩严鑫)

厚植成长沃土民企轻装快跑

厚植成长沃土民企轻装快跑

项目建设加速推进、生产线满负荷运转、产业结构持续调整……眼下,在三江口片区,民营企业信心增强、轻装上阵,奋勇争先,释放着“拔节向上”的发展活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步伐清晰可见。 打造城市会客厅,离不开民营经济的澎湃动能。三江口片区,正千方百计为民营企业解难题、办实事、增信心、添动能,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厚植民营经济发展沃土 金秋九月,位于火车南站附近的世界茶文化交流港项目,建设热火朝天。这个由福建春伦集团打造的具备展示体验、新产品开发和检测、交流人才培训、国际电子交易平台等功能的项目,将汇集春伦集团最核心的优势资源,打造中国国内一流、行业领先的“农产品实体经济发展要素平台”。 “项目计划投资10亿元,一期计划2025年上半年完成。”在福建春伦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傅天龙看来,企业持续发展壮大,与三江口片区愈发向好的营商环境密不可分,他说,“各级政府部门,给予了我们民营企业很大的关心和帮助,项目才得以推进这么快、这么顺利。” 民营企业得以良好发展,是三江口片区持续支持民营经济稳步向前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仓山区出台一系列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举措,从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强化民营经济政策支持力度及法治保障,强化融资支持保障、人才战略支撑,壮大产业集群等方面,促进民营经济做大做优做强。仓山区还对各项政策进行了梳理,形成《仓山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政策体系清单》,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和法治保障。 这些措施,在三江口片区迅速落地见效,成为企业成长的沃土,也化身为招商引资的“梧桐树”。 2021年,福州新区仓山功能区共落地招商项目36 项,总投资169.34亿元,招商引资综合成绩排名仓山区第一。 去年5月,嘉里·福州国际商务招商中心、仓山总部经济港在三江口片区的嘉里·榕城江上图揭牌。这是嘉里建设(中国)有限公司历时四年半,在福州打造的集高品质商务办公、居住和商业于一体的滨江生态大型国际综合体。仅仅一年后,山姆会员商店福州二店项目于今年上半年入驻榕城·江上图。这是福建省目前最大的山姆会员商店。如今,作为“一带一路”重点招商引资签约项目福建亚升总部大楼正加快建设,有望明年封顶……这些项目相继落地三江口片区,充分说明了片区向上发展的潜力。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的感受是最直接、最真切的,就像晴雨表。“三江口片区是发展的好地方。”嘉里建设(中国)有限公司相关人士表示,从项目落地、征迁、建设到投入运营,得到了福州市、仓山区的大力支持,市、区的高效工作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良好的营商环境,让企业有“家”的感觉。“春伦集团从一家小作坊发展到现在的规模,从来没有离开过三江口,就是对这里营商环境最大的认可。”傅天龙说,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福州工作期间,亲自擘画了“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的构想。现在,三江口片区正传承这一战略构想,全力打造城市会客厅,这让企业的发展更有保障、更有依靠、更有信心。春伦集团将主动融入三江口片区发展战略,推动双世遗茉莉花茶不断走向世界。 全力解决企业急难愁盼 9月1日,城门镇浚边村福峡路西侧出让地块被春晖科技集团拍得。这块地将用于建设企业新应急防护基地,推动企业发展更上一层楼。 谈及这块地的顺利投标,春晖科技集团董事长潘丽金感触很深——三江口片区干部专人驻点企业,从政策指导到业务协调,实时跟进进度,给了企业很大的助力。 春晖科技集团作为福州土生 土长的民营企业,已成长为中国东南沿海唯一同时具有工业、医疗、消防服装生产资质的企业。 潘丽金说,长期以来,市、区、镇各级干部定期走访企业,听取企业的诉求,即使遇到不能现场解决的问题,也都记录在册,企业很快就能得到反馈。干部们帮助企业解决了融资、信贷、科技创新、税费减免、招工用工、员工子女就学等各方面的实际困难,大幅提升了企业的获得感。就在8月下旬,片区干部到企业走访后,推荐她参加仓山区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与仓山区负责人面对面,直抒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堵点问题。 在三江口片区,各级干部持续强化服务企业能力,相继开展了服务企业大调研,落实仓山区领导挂钩联系重点民营企业工作机制、“千名干部进千企”专项行动,制定为企业办实事清单,打出精准服务企业与精准落实政策的“组合拳”。...

Page 5 of 2069 1 4 5 6 2,069

广州Direct

琴澳多面睇|港澳旅游从业人员在横琴执业续期换证服务开启

5月15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简称:合作区)正式启动港澳旅游从业人员在合作区执业续期换证的相关工作,继续支持港澳旅游从业人员在合作区便捷有序开展执业。 从业人员专用证件与港澳执业注册有效期一致 《港澳旅游从业人员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执业规定》(简称:《执业规定》)第六条明确指出,“合作区旅游从业人员专用证件有效期与港澳执业注册有效期一致”。因此,本次成功续期的从业人员,其获发的证件有效期将与其本人用作申请的港澳执业证件的有效期相同,故此次续期换证工作更符合澳琴旅游从业人员的实际工作需要。 此次申报对象为持有澳门特别行政区有效导游工作证的澳门居民、持有香港特别行政区有效导游证或领队证的香港居民,且原取得过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专用导游证的港澳旅游从业人员。 相关人员可通过微信搜索小程序“港澳导游横琴之家”,进入小程序界面。已注册的用户,可填写手机号和密码后直接进行登录;如以前登录使用的手机号码遗失或更换,可联系工作人员后台操作更换手机号码。 用户登录个人账户后进入“年度审核”界面,通过在线答题考试(60分以上即为通过考试),通过后可根据页面指引核对或更新填写个人信息,审核通过之后即可完成导游证的年度审核并获得续期。 新一轮港澳旅游从业人员职前培训课程即将推出 2020年12月1日,《珠海经济特区港澳旅游从业人员在横琴新区执业规定》正式施行。 为满足尚未取得过专用导游证人员的执业需求,合作区经济发展局将研究推出新一轮的港澳旅游从业人员在横琴执业前的职前培训课程,有关消息将适时发布。 港澳旅游从业者在合作区参加岗前培训 助力港澳旅游从业人员拓宽就业空间 日前,《国家移民管理局关于实施进一步便民利企出入境管理若干政策措施的公告》(2024年第2号)发布,明确“参加‘琴澳旅游团’人员可以多次往返琴澳”,首发团也于5月8日顺利结束澳琴两地行程。该措施的落实进一步促进了澳琴文旅融合发展,为业界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也进一步拓宽了港澳旅游从业人员的就业范围。 而港澳旅游从业人员在合作区执业政策的落地、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专用导游证的持续颁发,更有利于持证旅游从业人员在“一程多站”旅游新模式下执业,并提升港澳旅游从业人员在合作区执业服务能力,深度契合澳琴旅游合作发展需要。同时也可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人才的自由流动和资源的深度融合,对推动横琴国际休闲旅游岛建设,配合澳门打造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具有重要作用。

华媒看广东|这些生活好物让社长们忍不住要当“带货官”

5月14日至17日,广东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组织“2024年海外华媒看广东高质量发展”活动,来自五大洲的近三十家华文媒体的三十多位社长、总编、记者代表共同报道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新故事。5月16日,华媒工作者参访了广东工业设计城和美的集团,了解佛山高质量发展的最新情况。 “2024年海外华媒看广东高质量发展”活动合照 16日上午,海外华媒团走进广东工业设计城,这是以工业设计为主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该设计城于2009年1月开园运营,启动区面积约4.8万平方米,概算总投资约22亿元。 经常出差,衣服晾不干怎么办?对于欧洲华语广播电视台副台长邵丽如而言,这是个困扰她许久的难题。在广东工业设计城,一个折叠烘干衣机帮她找到了答案,只需把衣服挂在这个形似衣架的烘干机上,20分钟便能烘干衣服。 “我昨天(15日)回得比较晚,所以浴巾没晒干,如果有这个衣架,就很便利了。”邵丽如拿着展示台上的烘干机,直呼“很想买”。在广东工业设计城,她还看到了许多实用又有趣的设计,计划回到法国后化身“带货官”,让更多人了解中国各种各样的产品。 在美的集团总部,这个世界知名“灯塔工厂”背后的科技故事成为了华媒工作者们追逐的焦点。经过56年的发展,美的集团已成为一家集智能家居、楼宇科技、工业技术、机器人与自动化、数字化创新五大业务板块为一体的全球化科技集团,产品及服务惠及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5亿用户。 华媒工作者在了解美的的最新产品。 “美的的产品,我们(的印象)都停留在以前的小家电,例如空调、洗衣机等。现在看来,它已经收购很多品牌,企业做得很大了。”《神州时报》中国支社社长张守江更新了对美的的印象,他觉得美的不仅家电产品不断进步,其他产品也做得非常好,例如医院的检测设备等。 除了了解美的最新科技和产品,《新西兰先驱报》内容官吕霈更感兴趣的是品牌背后的故事,他还参访了美的创始人支持建设的养老院。吕霈介绍,华人对中国那些创新和前端的品牌都非常了解,但这些品牌背后的故事却知之甚少。他举例,讲好中国故事需要“刚柔并济”,美的的产品和技术是“刚”的,养老院的人文关怀则是“柔”的。 “除了高科技,高质量的发展还需要传承历史。”《千岛日报》记者潘小娴对这次活动的行程很满意,她觉得既有像美的这样的科技企业,也有祖庙、岭南新天地这样的历史人文景点,可以感受到科技和历史之美。 据介绍,佛山是广东省第三大城市,也是著名侨乡,祖籍佛山的华侨和港澳台同胞达140万人。

澳门旅游业复苏良好!亚太旅游协会2024年度峰会16日在澳门开幕

亚太旅游协会2024年度峰会(以下简称“峰会”)16日下午于澳门举行开幕仪式,来自约30个国家和地区超过400位旅游业界代表参加以“重新想像旅游”为主题的国际旅游会议。澳门旅游局局长文绮华表示,澳门旅游业复苏势头良好,今年1至4月入境游客人数已经超过1140万人次,较2019年回升83%。 澳门旅游局局长文绮华表示,亚太旅游协会及其主要活动一直以来提供重要平台,让澳门旅游业从业者与世界同业交流联系,也助力亚太地区共建充满活力且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产业。她认为,澳门可借召开峰会的机会,向与会者展现澳门在疫后作为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的活力与新发展。 16日上午首先举行了“亚太旅游协会2024年青年论坛”和“亚太旅游协会–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中国对话”两项活动。前者为来自外地的协会学生分会成员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的旅游大专生提供平台与业界领袖进行交流讨论,后者则侧重探讨中国内地入境旅游市场和粤港澳大湾区内旅游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下午在开幕式后则举办了由BBC News主持的“亚太旅游市场及品牌推广”及“创设美好将来的旅行和旅游政策”两项专题讨论环节,来自8个旅游目的地的旅游部门领导参与讨论。 据了解,国际旅游会议17日举行“与何超琼对话”活动,由协会主席彼得·西蒙将访问信德集团有限公司行政主席兼董事总经理何超琼。此外,欧睿国际(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在会上分享“透视旅行和旅游业重要趋势”;亚太旅游协会发表人力资本发展报告;Visa信用卡公司将以“旅行和旅游业之未来”为题,发表闭幕主旨演讲。 据悉,澳门旅游局自1958年起成为亚太旅游协会的成员,协会澳门分会现时由51位本地旅游业界成员组成。亚太旅游协会成立于1951年,总部设于泰国曼谷,属非牟利组织,致力推动亚太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现有成员包括来自全球各地的政府旅游单位、国际航空及机场管理公司、款待业协会及教育机构。

华媒看广东丨前期是追赶,中期是追随,现在是引领

5月14日至17日,广东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组织“2024年海外华媒看广东高质量发展”活动,来自五大洲的近三十家华文媒体的三十多位社长、总编、记者代表共同报道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新故事。5月15日,华媒工作者参访了东莞松山湖科学城展览馆、中国散裂中子源、腾讯云(松山湖)数字经济产业基地,了解东莞产业升级的最新情况。 15日上午,海外华媒团走进东莞松山湖科学城展览馆,了解松山湖及科学城的发展历程、规划蓝图、建设进展及未来愿景。 “松山湖科学城展览馆以及其展示的科技,体现了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状态。”缅甸《金凤凰》报社社长张翀第一次来到东莞,就被这座城市的“科技范”所吸引。张翀认为,东莞不仅引进了许多科研机构和科学技术,还引入许多高校培养的人才,并让他们更好地落地生活,达到了人才可持续发展的效果。 除了参加“2024年海外华媒看广东高质量发展”活动,张翀还抽空逛了一下松山湖,他觉得这里不仅科研氛围好,生活气息也很足。张翀感叹,“以前我们认为,东莞可能是以纺织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现在一些产业的转型开始向创新、科研、科技的方向发展,我想这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 了解松山湖的整体规划后,华媒团走进中国散裂中子源,这是国家“十一五”立项、“十二五”重点建设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高科技多学科应用研究平台,也是我国材料科学技术、物理、化学化工、生命科学等先进强大的科研平台。 华媒团参访中国散裂中子源 “刚刚听了很多讲解,因为我是文科生,并不一定能够完全理解,但是我看到了很多希望。”让泰国《新华杂志》执行总编辑袁力炬印象深刻的是,中国散裂中子源科研团队的平均年龄是33.2岁,在他看来,年轻的团队意味着更多的发展潜力,未来更可期。 这两天的走访,让袁力炬看到了广东高质量发展的迅速,他感慨,“我们(中国)前期是追赶,然后中期是追随,到了现在是引领。”袁力炬举例,14日参访看到的比亚迪车,是泰国销量最好的电动车。目前,泰国大约有1000多万华人,他们对中国的发展寄予厚望。 在腾讯云(松山湖)数字经济产业基地,印度尼西亚《千岛日报》记者潘小娴喜欢上一个兔子机器人,只需轻轻一按,就能获得家庭保洁等服务。她还体验了“腾讯连连”小程序,可以用这个小程序控制智能家居,提前进行煮饭、煲汤等。 “小兔到家”机器人 “科技就是要给生活带来方便,给生活创造舒适感,科技创造生活,生活因科技更加精彩。”潘小娴认为,像腾讯云这些产品,给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据介绍,截至2022年末,东莞市常住人口1043.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962.81万人,城镇化率92.25%。另有海外侨胞20多万人,港澳同胞70多万人,是著名的侨乡。

看广东高质量发展,海外华媒走进深圳高新技术企业

5月14日至17日,广东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组织“2024年海外华媒看广东高质量发展”活动,来自五大洲的约三十家华文媒体的三十多位社长、总编、记者代表共同报道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新故事。5月14日,华媒工作者参访了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中芬设计园和广东省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等地,了解深圳科技创新的最新情况。 14日上午,海外华媒团来到“2024年海外华媒看广东高质量发展”活动的首站,参访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比亚迪”)。工作人员介绍了比亚迪的发展历程、电池技术和新能源汽车数据等,华媒工作者亲身体验了相关技术,赞叹连连。 “比亚迪给我感觉,用一个英文词来形容是,surprise!”时隔一年,《国际日报》中国事务部副主任伍新雄再次参访比亚迪,他体验了比亚迪汽车的智能网联系统,感叹比亚迪的快速发展。作为华文媒体工作者,伍新雄表示会尽力讲好中国故事,向更多海外受众推介像比亚迪这样的好企业、好产品。 伍新雄(右一)体验比亚迪汽车的智能网联系统。 夏威夷《中国日报》总经理张冬凝同样惊叹于广东的快速发展,作为一个中国人,他觉得十分骄傲。这次参加“2024年海外华媒看广东高质量发展”活动,他希望能收获更多素材,去讲好中国故事。张冬凝说,“华人媒体是一个很重要的媒介,我们希望能把这些故事讲给大家听,讲到海外去。” 下午,海外华媒团走进中芬设计园,这是深圳与赫尔辛基因设计结缘正式成为国际友好城市后,由两地政府倡议在深圳设立的以工业设计为核心的国际化产业集聚区。 走进中芬设计园,《北欧时报》社长何儒感到十分震撼,“这个设计园的北欧元素跟中国元素的结合得挺好。”在何儒看来,深圳是个非常有创意的城市,设计的理念很超前。在北欧生活了二十多年,他觉得北欧人对广东的文化很感兴趣,很乐意接受华文媒体传播的内容。 在广东省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人工智能技术与机器人技术的结合,让《澳洲环球商报》记者林秋莉印象深刻。作为深圳人,她感叹家乡的高质量发展,每次回来都能看到新的东西。“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比亚迪和这个人工智能中心,它们的技术完美体现了深圳的高科技的魅力和文化。”

广州艺术家交流团赴台参访,“久别重逢仍倍感亲切”

近日,应台湾中华多元文化艺术复兴协会邀请,由广州市台办牵头,广东美协艺术家、广州美院师生等组成的广州市文化艺术交流团一行19人赴台湾开展文化艺术交流活动。 据了解,此次交流活动期间,广州美术学院与台南艺术大学以“共南风”为题在台南大新美术馆举行两岸青年艺术交流展,两岸26名艺术家带来百余件油画、水墨画、雕塑等精品力作。本次展览将展至2024年5月19日。此外,交流团一行还到桃园市立美术馆、甘乐阿舍美术馆、许自贵AKai美术馆、侯立仁美术馆、线上美术馆·徐永旭工作室、梁任宏·忘了制造所及林鸿文工作室等艺术机构参访,两岸艺术家围绕当代艺术创作、书画艺术展览、文创产业推广等主题开展了6场交流座谈。 两岸艺术家如根茎相连,激发彼此创意 “这是时隔5年后第一次赴台交流,交流团的成员们都很兴奋”,广州美术学院教授、交流团团长罗必武对记者说,文艺交流让两岸青年能够了解彼此的异同,这不仅是一种彼此的相互学习,更是一种包容与理解的美好方式。“两岸青年的艺术创作如树的根茎一样,是相连也必须是相连的,根茎的连接也是多样化的,相互创生,不断生成,具有一种鲜明的时代创造力。”罗必武说。 “共南风”大新两岸双城青年艺术交流展 此次交流过程中,罗必武发现,两岸艺术家创作形式相似,但题材的表达角度各有不同,可以相互借鉴。例如大陆艺术家用笔墨表达诗意的经典国画的熟练程度受到台湾艺术家的热烈称赞,台湾艺术家的大胆风格也同样受到大陆艺术家关注。罗必武提到,展览中一名台南年轻艺术家的陶艺作品让他眼前一亮,其作品利用各种生活物件作材料,不仅从视觉上呈现出咖啡文化的艺术,保证了作品的完整度,还展现出商业潜力,找到了商业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平衡点;另一位台湾卑南族艺术家利用自身熟悉的环境,拾取干枯的树枝装饰作品,用更具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呈现想法。“这些创作思路对我们来说都是很好的启发。”罗必武说。 青年艺术家周易伯陶艺作品《黑语喃喃》 作为交流团的艺术家之一,陈文才对此次两岸青年艺术家交流展有着自己的观察。他认为,在艺术表达形式上,广州的艺术家偏具象化,而台南艺术家偏材料、实验、概念化。整体上青年艺术家视角多样化,使得展览现场效果轻松、多元。在拜访私人美术馆的过程中,他赞赏不少台湾青年艺术家有着超出常人的专注力与惊人的创造力,也有些艺术家在台南艺术大学附近购买土地,自建工作室小庄园,将艺术与生活完美结合,感受艺术创作的快乐与自在。“这是一次很棒的交流体验。” 雕塑家陈文才展出作品《守望》  雕塑家陈文才展出作品《彩虹桥》 久别重逢倍感亲切,“三分钟速写”大受儿童欢迎 在桃园市儿童美术馆,广东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许鸿飞与孩子们“即兴互动”,“三分钟肖像速写”体验受到热烈欢迎,孩子们在现场排起长队,等待一张属于自己的专属画像。 许鸿飞与现场参观儿童合影 “孩子们非常热情、可爱,很多人向我表达了到大陆游览的愿望。那一刻我感到两岸民众之间没有隔阂,十分亲切。”许鸿飞对记者说,这次赴台交流只是一个起点,未来还会有许多双向交流活动陆续展开。“我正在和台湾当地美术馆接洽,准备在当地举办展览。”许鸿飞透露。 崭新开馆的桃园市儿童美术馆也让广州青年艺术家张羽留下深刻印象。“可以看出来台湾很重视儿童的艺术教育,从小开始这方面的兴趣培养,期待内地也有越来越多此类美术馆开放。”张羽告诉记者,虽然上次到访台湾已经是七年前,但重回宝岛依旧感到格外亲切,“两岸在文化和艺术创作中有很多一脉相承的地方,交流起来感到很轻松,很容易理解彼此。” 来自广州的雕塑家陈文才则称赞桃园市儿童美术馆的专业程度和规模都相当震撼。展览内容及艺术教育活动充满了对儿童的尊重与关爱,让儿童在游戏活动中感受自由创新的喜悦和美学的熏陶与培养。馆内设置当代艺术展和探索未来的互动区块,馆外则设有艺术小集市、小吃摊,参观当日就吸引3万多人到场。“这对我们很有借鉴意义。” 超200位台艺术家赴广州驻村,盼两岸交流持续扩大 据了解,此次交流活动由广州及台南两地的大新美术馆大力支持。自2016年创建以来,大新美术馆已连续举办8届海峡两岸青年艺术创作交流(奖)展,作品以绘画、雕塑、影像、版画、音乐等多元的方式精彩呈现,带给参观者沉浸式的艺术体验,为两岸艺术家提供切磋平台。多年来,位于台南和广州的两间大新美术馆给予两岸艺术家驻留机会,以交流促进艺术发展。 大新美术馆行政总监秦武芮妍介绍,截至目前已有来自台湾的200多位艺术家到广州大新美术馆驻留,同时台南大新美术馆为广东艺术家参访台湾搭建平台。“通过这次‘破冰之旅’,大新美术馆希望充分发挥民间力量,为未来两岸持续扩大开放交流奠定基础,促成两岸更多双向交流。”秦武芮妍说。 两岸艺术家热烈交流...

Welcome Back!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Add New Play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