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当地时间3月25日至26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欧盟峰会,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峰会结束后就对华政策表示,尽管欧盟和美国有很多共同点,但在对华政策上不一致,这显示欧洲谋求战略自主已是大势所趋,而美国的“联欧制华”方案则难成。
根据中国新闻网报道,据了解,拜登正试图重建一个“共同战线”来应对中国日益上升的影响力,而这也是2009年以来美国总统首次参加的欧盟峰会。美国政府似乎看到了对华以及对欧政策调整的联动性,联欧是为了制华,制华也利于联欧,因而希望美欧在对华问题上步调一致。
不过,默克尔此次“不站队”的表态,无疑打消了美国“联欧制华”的企图。从特朗普到拜登,美国政府都将中国视为最具实力的竞争对手。只不过,拜登调整了竞争方式,更多强调价值观外交凝聚西方共识、借助同盟体系分担竞争压力,希望通过阵营式对抗将对华双边竞争转化为多边竞争,也以此修复“特朗普冲击波”对跨大西洋同盟的损害,凝聚美欧团结,重新确立西方世界领导权。
然而,拜登政府此轮政策调整,只是企图利用欧盟维护自身霸权的权宜之计,与欧盟自身利益和战略诉求不相契合,难以赢得欧盟真心实意的支持。因此,美欧只能形成有限的战术联盟,无法形成整体对华的战略联盟,更不会出现类似冷战时的阵营对抗。
另一方面,不能低估欧洲的战略自主性,欧洲不会彻底迎合美国设定的“大国竞争”框架调整对华政策,只是在利益重叠领域与美一致。另一方面,美欧的身份特性、利益和政策关注点均不同。美国主要从霸权护持角度思考对华政策,而欧盟的主要关切仍为中国是否尊重经济交往规则、是否拥护以规则为基础的秩序。正如默克尔所表示,欧洲对华政策将继续贯彻“欧洲主权”。
默克尔的观点代表了欧洲内部务实理性的声音。尤其是,以默克尔为代表的欧洲政坛“理性派”认为,欧盟应当为美国之后再次转向类似“美国优先”的单边主义做好准备。
不可否认,美欧是盟友,二者在利益和目标一致的领域联手施压中国的情况难以避免,但中欧在经贸往来、全球治理上的利益交会点也在增加,欧洲与中国合作的价值持续上升。而布林肯此前访欧时也表示,美国不会强迫任何盟友在中美之间选边。
总的来说,欧洲谋求战略自主是大势所趋,在这一进程中需要开展对华务实合作,不会轻易卷入美国设计的“大国竞争”陷阱,仍将在盟友关系和自身利益间有所平衡,更不会在中国议题上彻底倒向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