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国际广播电台(KBS WORLD)报导,5月中国对韩国贸易顺差达11亿美元(48亿8413万令吉),6月也出现12亿美元(53亿2814万令吉)以上的顺差。这是1994年以来,中国对韩国贸易时隔28年首次出现顺差(在韩国角度则是逆差)。
据分析,韩国对中国出口虽无明显增减,但从中国进口则日渐增多。韩国对东盟和美国等其他国家的出口持续增加,但对中国却非如此,这主要是受中国新冠疫情封锁政策的影响。此前,韩国对中国贸易一直呈现顺差,有分析认为,韩国和中国的贸易已开始出现结构上的变化。
报导称,中国正迅速渗透韩国处于优势的领域。中国扫地机器人在韩国的市占率超过3成。KIA新款电动车也在当地车款首次配备中国企业生产的电池;双龙汽车也决定今后和中国企业联合开发汽车电池。
韩国《东亚日报》分析,韩国对中国贸易逆差不是一时的现象,而是结构性问题所致。过去,中国只停留在从韩国进口中间材料,制造成品后出口到第3国的垂直分工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结构上。但是最近随着技术水准的提高,中国正在转变为可以自行调配零件和生产成品的尖端制造业中心国家。
例如,半导体记忆体和手机配件等韩国主要出口产品,在中国国内所占的比重急剧减少,早已亮起了红灯。相反地,韩国进口中国生产的二次电池(又称充电电池)和石油化学产品、纤维类的规模正在大幅增加。
报导称,目前韩国制造业的大部分核心材料和通用产品都是从中国进口的,对中进口依赖度很高,因此供应链变得更容易出现危机。韩国有必要以原材料、零件、装备等高附加值产业为中心,扩大与中国的技术差距,同时开拓新的贸易市场、改变集中于部分商品和特定国家的贸易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