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汇报讯(记者 张帅 北京报道) 备受消费者关注的央视「3·15」晚会,今年将第一弹瞄向了网络和数据安全。爆料指,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人脸识别技术正在深度融入民生服务、城市治理、安防保障等各个领域,但不少商户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违规利用人脸识别技术,记录消费者信息。针对人脸识别乱象,工信部在16日发布的《2021年工业和信息化标准工作要点》指出,将研究与制定网络和数据安全标准,并编制相关指南。
当前,各式的监控摄像头在民众生活中几乎已经无所不在,这些摄像头大都是以保障公共安全为目的,但是部分商家所安装的摄像头看似普通,实则暗藏玄机。曝光信息称,不少科勒衞浴门店安装有具有人脸识别功能的摄像头,在顾客不知情的情况下,抓取人脸数据,生成人脸ID。
有平台拥上亿人脸数据量
除了科勒衞浴、无锡宝马汽车4S店,港汇恒隆MaxMara专卖店,也被发现安装有人脸识别功能的摄像头。相关「捕捉」记录显示,不到两分钟,消费者便被摄像头的人脸识别功能抓拍了三次,角度虽然不同,但人脸编号却都相同,消费者人脸信息被商家精准掌握。
目前,提供这种人脸识别摄像头的企业至少有四家,分别是万店掌、悠络客、雅量科技、瑞为信息等。悠络客公司有经理透露,其一家就已经安装了「上百万」个人脸识别功能摄像头。万店掌公司薛经理更是表示,他们平台目前拥有的人脸数据量已经「上亿」。
去年60人涉窃卖「人脸」被捕
商家获取消费者人脸信息有何用?调查显示,在后台,商家可以对搜集的人脸数据进行编号、备注信息等,并且还可以获取客户在不同门店出入、消费记录,以后顾客再去哪家店,去过几次,商家便都会知道,然后再有针对性地进行营销。令人更为担心的是,人脸识别正在成为违法犯罪新手段。2020年,60名犯罪嫌疑人因窃取、贩卖人脸数据被公安部抓捕。
泄露将威胁财产隐私安全
信息行业专家指,人脸信息属于个人独有的生物识别信息,目前已经成为很多用户的账号密码、支付密码等,但由于用户无法更改自己的人脸信息,一旦泄露,将严重威胁用户的财产安全和隐私安全。日常生活中,人脸识别具有无意识性与非接触性,个人很可能被长时间大规模地积累数据而不被察觉,具有很强的侵入性。
目前,虽然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在《个人信息安全规范》中明确规定,收集个人信息时应获得个人信息主体的授权同意,但是目前在大多数应用场景,被搜集信息的个体几乎都被「蒙在鼓里」。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将「加强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作为一项重点工作。香港文汇报注意到,作为维护信息安全的主管部门,工信部在16日最新发布的《2021年工业和信息化标准工作要点》中,将维护网络和数据安全列为一项重点工作,并透露今年将大力开展5G及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络和数据安全等标准的研究与制定,编制网络和数据安全强制性国家标准体系建设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