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一类一案」把握疏与堵 小贩:做生意心里踏实
成都是内地率先「试水」为地摊、夜市「松绑」的城市。截至5月21日,「地摊经济」带动当地新增就业岗位约十万个。地摊的回归,在打通民生经济的同时,也对城市管理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成都不同区域的地摊经营点,各个区域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管理方式,在经营和市容等方面取得平衡。■香港文汇报记者 向芸 成都报道
一排绿色地毡、20个固定摊位、每个摊位贴有一至两个号牌……在簇锦街道太平园中三路,曾经在附近商圈「打游击」的流动摊贩们,如今都集中到了这个近百米长的「便民占道摊区」(下称摊区)。
卖水果的崔大姐在三轮车上贴了两个号牌:绿色17号、蓝色20号,分别对应上午7时至11时和下午3时至8时,有效期从5月15日至6月15日。「我每天可以在这两个时间来这里摆摊。」
据了解,临时占道经营证根据不同时段标记为3个颜色,目前这里的20个摊位共有47个摊主在不同时段出摊,实现定时、定点、定人。
崔大姐说,由于租不起门面,她以前都是东跑西跑到处卖,有城管来就要躲。「现在有了固定摆摊点,每天上下午按照号牌的数字,摆在指定的位置就行,心里踏实多了。旁边就是地铁站,周围上班的人也多,生意还可以。」
顺着摊区从头走到尾,只见以绿色地毡划定的经营区域内侧的人行道通畅整洁,没有摊位越界或是挤占盲道,而外侧则是腾出了原先的汽车停车区的几个车位以弥补人行区,让行人能够如常通行。天色渐晚,有准备收摊的摊主清洁着摊位周围的地面。
实名备案学法规 定时持证出摊
簇锦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王正国说,想在这里摆摊的商贩要在街道进行实名备案,学习相关法规并签订经营承诺书后便可发放临时占道经营证;涉食品加工的,还需办理健康证。
夜色渐暗、华灯初上,春熙路「壹购潮流」广场门前的空地上,36个摊位呈弧形排开。人们在各个摊位前驻足,有的试戴各种小饰品、有的轻嗅香水、有的对针织娃娃爱不释手……这是「壹购潮流」广场营运经理叶杨乐于见到的一景。
商场外开集市 客流复近九成
叶杨说:「我们3月1日复工,3月的客流量只恢复了20%左右,4月做了线上引流活动,但整体人气和客流恢复还是不尽如人意。」叶杨表示,成都出台「五允许一坚持」政策后,他们萌生了在商场外做集市的想法。「第一季持续到5月底,商场客流量恢复到89%。6月初开始的第二季,我们引进了一些文创商家,希望更多地聚集人气,让场内外形成联动。」
餐饮外摆需提供经营示意图
从「收进去」到「摆出来」,需要有效处理好「疏」与「堵」的关系。锦江区春熙路城管执法人员周兰表示,要找到这一平衡点,在于「一类一案、一街一策」的探索。
目前,春熙路街道办事处已针对商场占道促销、餐饮外摆、流动商贩占道经营等分别制定了管理方案。商家提交申请后,春熙路综合执法协调办公室会现场勘查,并在试运行期间广泛征求周边居民、商家的意见。此后,由春熙路城管综合执法队进行统一管理,社区、工商、衞生等职能部门相互配合、协助管理。
「比如餐饮外摆,除外摆经营时间、性质、种类、范围等信息外,我们还要求提供外摆经营示意图或手绘图,以便规范管理。」
周兰说,相应的监管机制也在同步完善,如外摆出现违规或投诉时,城管综合执法队会下发整改通知单;第二、第三次则分别责令商铺暂停占道经营一日、一周。据悉,目前暂未出现下发第二次整改通知单的情况。
周兰并称,商家们也更愿意主动出谋划策了。「比如提出在商场空地上做集市以吸引人气,主动把店面门口的共享单车摆放整齐,环衞工人在中午用餐高峰时段协助清扫白色垃圾后,免费提供一顿午餐作为回报等。」
「现在都是在探索,哪种方法在实践中更好用、哪个方案更符合区域的特点,我们就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