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政府别忽视我们这些小群组”。因疫情影响,传统戏班因行管令限制,在加上神庙宗教场合仍不能开放,至今已3个月不可公开演出,因此也零收入生计完全大受影响。
随着不少领域一个接一个复业,正当大家为可以去购物广场、跨州回家乡,还有美容理发等而欢呼开心时,可是一群艺术工作者,他们默默在背后为传承文化付出努力,也靠这份行业维持生计,可是因为疫情冲击,导致他们失去了收入,一个接一个离开,另谋高就。
金玉楼春潮州木偶剧团班主吴历达(36岁)接受《光华日报》访问时透露,自行管令于3月开始实施至今,主要依靠酬神演出的传统戏班,不获公开演出,也因政府仍禁宗教场合包括华人神庙。
他说,当时行管令开始,也刚好迈入农历三月,也是以往传统戏班的酬神演出高峰期,既有玄天上帝、妈祖,以及大伯公等其他神诞,还有接下来的七月的中元节,以及九月的九皇爷神诞,每逢这个时期,都是传统戏班最忙碌的演出时刻。
他指出,传统戏班除了潮州木偶剧,也包括福建布袋戏,以及大戏班等。其实除了传统戏班,相关与酬神演出的行业如歌台,以及道士,他们也面临近3个月零收入来源。
“如果政府接下来仍不开放宗教场合,我们连接下来的中元节与九皇爷诞等酬神活动的生意,也不能接手,对我们这些靠传统生意维持收入者,是很大的冲击。”
他表示,传统戏班不像其他行业一样,有每个月固定薪水收入,也不像一般的大公司企业,是占据国家经济领域重要一环。“我们只有在神诞时,收到来自神庙组织的邀请时才有的演出,是传承古迹文化的一部分,反而收入是其次。”
“刚开始因为这场疫情,很多人都不准营业开工,包括我们这一行传统戏班行业也受到影响,这我们都没怨言;如今现在许多领域已开放复工,而我们这些属于小群组的传统行业,至今仍不能回到工作岗位,难道政府把我们给遗忘了吗?”
吴历达:人数少理应可复业
吴历达也表示,传统戏班不像购物广场一样,因后者空间大人群多,需要维持社交距离,才能有效控制人群,反而传统戏班占用空间不大,人数少,理应也可复业,但不解为何政府仍不批准开放宗教场合活动,尤其是这些比较小型的传统戏班。
他说,基本上传统戏班是表演给神明“看”,民众其实都不热衷于观看这类活动,不像戏院一样有大批人看电影,现在的人尤其是年轻一代,几乎都已经不爱看传统戏班了。
“所以我们没有大量观众群,例如木偶戏只有几个人在幕后表演工作,以及大戏除了幕后工作者,需几名演员在台前表演,所以基本上我们的人数不多,只需保持社交距离,穿口罩与洗手就可以了。”
他感叹说,要维持传统戏班并不容易,尤其是新生代都较少接触这行业,这类传统行业已渐渐失传,也面对青黄不接问题。“如今又突然来这场疫情,我们更是雪上加霜,困难重重,若再这样下去,我们这些传统行业,就要完全被淘汰,更是全面断层,走入历史了。
他也说,目前也集合州内一些传统戏班业者,希望能与槟州旅游发展委员会主席杨顺兴见面讨论,以将他们的诉求传达予州政府。“希望政府能关注我们这些传统艺术表演工作者的情况,能早日开放宗教场合活动。”
吴慧玲:不多人看线上传统表演
槟城潮艺馆馆长兼创办人吴慧玲指出,在科技新时代里,从事传统行业要‘转型’寻求突破并不容易,就如她将表演工作,从舞台上“搬”到线上电脑荧幕前,可是反应并不热烈,也没太多人会在线上观赏他们这些传统艺术表演。
她表示,起初行管令开始实行时,她就开始透过脸书直播授课,以及戏曲表演进行“卖艺”工作,如今也“转行”帮忙卖榴梿,以赚取一些微薄收入。
她说,本身的潮艺馆因行管令不获开放受到影响,其他传统戏班的前路更是坎坷,因宗教场合仍未开放,以致完全没有收到来自神庙组织酬神演出活动的邀请。
她也说,如果在接下来疫情没有好转,接下来的中元节,或许这些神诞演出可以转至线上表演,不过这需得到相关庙宇组织愿意配合合作,以及提供器材,不但可以‘转型’,也可保留这些传统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