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夜幕降临,内地城市的街道或餐馆酒店门前,时常可见一类人群:他们头戴安全头盔、身穿反光马甲、身背双肩背包、脚踏折叠电单车,时刻关注着手机上的信息敏捷接单,为酒后的客人代驾轿车回家,收取代驾费用。30岁出头的王师傅便是内地某专业代驾公司的驾驶员,入职3年、原本收入不菲的他,在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下,生意也大受影响;虽然当下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各行各业复工复产,但代驾业务仍减少三分一,行业重新兴盛仍需时日。■文 / 图:香港文汇报记者 丁树勇
本来可以在手机App上抢到客人下的订单,再在限定时间内前往指定地点代驾,但业内大多司机仍选择在餐馆酒店、酒吧歌厅等场所蹲守,为的是客人需要代驾时,可以方便快捷地提供服务;尽管客人可以面对面地召唤代驾,但司机们也会热情指导客人通过公司的手机App下单。通过正规的公司平台,服务更为规范,一旦代驾中出现纠纷也能更好地解决,保证客人、公司、司机三方的权益。
夜晚生意占98% 停市打击大
这天晚上9点许,王师傅在昆明月牙塘公园大门一侧的某酒店,接到了他当日晚间首单代驾生意。征得车主同意,王师傅打开后备厢,仔细铺上垫子,将自己的折叠电单车、头盔和背包放好,礼貌地征询车主意见后,按照约定的行车路线上路。40分钟后,王师傅将客人安全送抵,停车就位、指导客人在App上付费后,取出自己的折叠单车,礼貌地告别客人,继续到附近的餐饮酒店蹲守。据其经验,当晚还可再接一单代驾业务,就将转入其「下半场」业务。
王师傅介绍,业内通常将每天夜间的业务分为「上半场」和「下半场」。「上半场」通常为朋友聚餐或商务宴请的酒后代驾;而下半场则为酒吧、KTV等娱乐场所的酒后代驾;「夜间的接单量占了代驾业务的极大部分。」王师傅的说法得到了《代驾行业发展白皮书》的证实,2017年8月,清华大学法学院公法研究中心研究团队发布的《代驾行业发展白皮书》分析认为,酒后代驾仍是用户最大的使用场景,占比为97.8%。
不过,一般人不知道的是,代驾在日间仍有业务,诸如二手车交易送车、代客户接送车辆保养维护等,也是王师傅的业务范围,而零星的工作劳累、商务接送、接送家人等代驾需求,王师傅同样也能接到单。
一线城市代驾收入逾万元
三年前,王师傅一家3口从靠近中越边境的小城来到省城工作和生活,妻子在家照顾年幼的孩子和劳累的丈夫,全家的经济来源完全靠王师傅的代驾。好在从事代驾业务原本收入不菲,虽然住的是租来的住房,一家人倒也生活无忧。《代驾行业发展白皮书》数据显示,2016年,全职代驾司机全国平均月收入已达6,957元(人民币,下同),大幅超过当地平均水平,北上广深杭等一二线城市的全职代驾司机收入更是过万元。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王师傅代驾业务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餐饮、娱乐行业停业,人们被隔离在家中而减少了出行,代驾业务像被踩了刹车,一落千丈!」回忆刚刚过去的那段最严格措施控制疫情的日子,王师傅仍「心有余悸」。
「好在疫情很快得到了控制。」随着应急响应级别降低,餐饮行业恢复堂食,人们的聚会逐渐增多,代驾业务也随之增加,王师傅将其当前业务的恢复喻为「减速上坡」。疫情前其每天夜间的上下「半场」分别可接3-4单,现在每天每「半场」仅能接2-3单,业务量减少了三分之一。
为客户扑口罩 积极储人脉
应对疫情下的业务量锐减,王师傅称自己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不过,只要人勤快、服务好、注意积攒人脉,也可以接到一些业务,不至于「手停口停」。
疫情袭来时,正值春节前夕,王师傅带着一家人回到了家乡。由于靠近中越边境,在省城现口罩荒的时候,其家乡仍能由各种渠道采购到越南生产的口罩。王师傅联系省城的部分代驾客户,了解到他们有口罩需求,自驾车送来了一批,为客户解了燃眉之急。虽然每包50只装的口罩仅有50元的利润,但他更看重的,是人脉的拓展。这些客户将口罩派给亲戚朋友时,往往也会分享他的联系方式,告诉他们有口罩需求和代驾需求时,可以直接联系他,王师傅认为「无形中又为我拓展了新的人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