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闽侯县青口镇杨厝村,最为有名的建筑当属“龟山阁”,它是为纪念宋代著名理学家杨时、朱熹而建的。
龟山阁,初名杨厝阁,始建于南宋年间,历代屡有修缮。明弘治二年(1489),杨氏十一世祖杨逸荃进行了第一次重修,后来作为族人延师课读之场所,之后又在明天启、崇祯年间进行了翻修、改建。因阁中主祀的杨时,号龟山先生,故又名龟山阁。
南宋庆元年间,朱熹曾到龟山阁讲学。据说,当时朱夫子在此讲学时,既惊叹于龟山阁周边钟灵毓秀之风光,又欣喜地看到理学先辈的后人在此繁衍生息,遂挥毫写下题匾“鸢飞鱼跃”赠予杨氏后人。鸢是一种小型的鹰,以擅长于在天上做优美持久的翱翔著称,鱼跃当是取之鲤鱼跃龙门的典故,这些都是蕴含着勉励他人奋发进取的意义。令人惋惜的是,该匾于“文革”期间被窃,使得今人无从一窥朱夫子的妙笔,后人只好依据记忆临摹了一块新匾。
那么,朱熹当年为何特地来此讲学呢?这里就不得不提到朱熹的师传渊源了。朱熹31岁拜理学家李桐为师,而李桐是杨时的弟子罗从彦的学生,因此他可以说是杨时的三传弟子。所以,不难想象,当年朱熹是怀着深厚的师友情谊来龟山阁传学,同时凭吊先贤的。史料记载,南宋绍熙五年(1194),朱熹在丞相赵汝愚举荐下,任焕章阁侍讲,为皇帝讲解经史。不久,权臣韩侂胄为排斥异己,将赵汝愚“诬以不轨,下贬永州”。朱熹因上书陈情受到牵连,被革去官职,剥夺俸禄。此后的庆元年间,朱熹避居闽中,四处设馆,讲学传道,足迹踏遍了全闽各地。闽侯县也是他经常游历讲学的地方,故而今闽侯的龟山阁、三溪口、五虎山等处都留下朱熹的足迹。
龟山阁1989年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初,台湾杨氏宗亲杨清钦慷慨捐资人民币117万元,修缮龟山阁,使其重现昔日风采。建成后的龟山阁为双层全木结构建筑,占地面积500多平方米,坐西朝东,面阔三间,前后四进,穿斗式回廊木构,重檐歇山顶,二进前后竖六柱环护四周,设有临水美人靠,门窗、大梁雕刻工艺精致,三叠檐转角衔接,呈折扇骨旋朝上开翘,富有特色。
在今天的龟山阁公园里,还有两处古建筑:一处是三麻相公庙,供奉五代时期因抵御南唐军队而牺牲在杨厝村的三位闽国将领;还有一处是古刹善继寺,供奉释迦牟尼佛、观音菩萨、土地公等神佛,此外还有杨氏先贤杨震、杨时、杨再兴的壁画展示。
东汉时,杨时的先祖太尉杨震暮夜辞金,留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四知”佳话,世人由此赞誉他的品行,以其为天下廉吏的典范。明崇祯四年(1631)进士许豸在龟山阁读书,深为杨时祖先杨震婉言辞金的品格所感动,中举后撰楹联留在阁中曰:“哲理爱交流,文学渊博三尺雪;廉声光竹帛,官箴敦守四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