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代台商江佳欣:自家农场做基地 「让更多人认识真实大陆」
编者按:台商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建设者和贡献者。随着两岸交流的持续扩大,深耕大陆的第一代台商已经向二代乃至三代「交棒」。先行者的经历和理念深深感染着他们的后代,并将前行的信心与责任薪火相传。如今的大陆经济已由过去的高速度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台商二代们在守业的同时更重创新,辟出自己一番天地,继续书写属于两代人的故事。
到福建创业已19个年头的台商林守宏,从早前的电商转型现代观光农业,2014年在福建漳州漳浦开建台康园生态农场。台康园坐落在一处苍翠幽静的山谷里,在林守宏一家人辛勤打理下,以台湾九品莲花为主题的生态康养农场成为集餐饮、文化、观光、休闲、养生为一体的度假村。女儿江佳欣一边用所学拓展父母经营的生态农场业务,一边为岛内台青「牵线搭桥」。她希望到农场观光的游客和入驻的台青「来了都不想走」。■香港文汇报记者 何德花 漳州报道
江佳欣在农场里既要安排行程,又要做导览,即便晒得黝黑也乐在其中。暑假时期,农场里的亲子游很热络,「离开台湾的舒适圈,用所学服务农场,是件幸福的事。」江佳欣笑眼盈盈地说。
由于父母较早到大陆,江佳欣也经常往返于两岸。2013年,主修观光事业管理的江佳欣从大学毕业,在台湾工作三年之后,她还是来到福建漳浦和父母一起经营台康园农场。或许是学院派原因,江佳欣觉得自己是满腔热情地带着「台湾先进的观光生态农业知识」西进大陆的。但在与家人共同开发经营中发现,自己很多想法不现实、不接地气。
两代共商耕作方式
「比如我主张『植物与杂草共生』,因为这是现代生态农业流行的耕作方式,然而家人立刻提出这样会让人工除草的成本增加数倍,杂草与植物也会互相传播病菌等问题。这是事实且我也无法解决。」江佳欣坦言。在矛盾和冲突中,两代人多次讨论,最终的方案是用砂石覆盖土面防止杂草生长,而将观赏注入小番茄一类的蔬果从地面种植改用盆栽种植,既达到美化景观又防止病菌传染。「就这样,我们两代人一同打造了这个农场的生态样板。」
江佳欣说,两代人接力家族事业难点在于,父母是老板,孩子是员工,如何保持平衡点。「很多问题我们也吵架,发现既伤感情又没成效,后来迅速做了相处模式调整,选择了倾听。当意见不统一时,我们就进行角色互换,就事论事,放轻语调。」
引入多样农产品种植
除了农场事务外,江佳欣还是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的一名义工。去年,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推出针对台湾人才的创业辅导基地举措,江佳欣负责联络、协助台青,她家的农场也成为台湾人才的创业辅导基地之一。
「农场已有莲花池、莲花培育室等围绕莲花主题的区域。但仍有不少闲置用地,可以引入更多样的农产品种植,建设成一体化的休闲农场。」江佳欣介绍,去年11月,屏东两位「80后」新农人江炙勳、王昭景,就在生态园内的台青创业辅导基地试验性种植了金钻凤梨、柠檬、火龙果等品种。
「我们做好服务,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林守宏说,合理利用土地,台青入驻后可以不断调试他们的创业项目和方向,也为休闲农场带来多样化的景观。
江佳欣说,大陆现在有很多优惠政策需要人讲解、释疑。在台湾做推广,台青们会问各种不同问题,也常被问到诸如「会不会失去自由」这样疑问,佳欣都大方地邀请他们先来大陆走走看看。「要把优惠政策该如何享用、创业会遭遇哪些困难讲明白。」江佳欣说,这次海峡论坛期间来考察的台青有几位已约定年底前入驻台康园农场,成为他们西进创业梦想的第一个起点。
江佳欣觉得,为台青牵线搭桥,最大的乐趣还是多交了朋友。「让更多人认识真实的大陆,让他们来了也像我一样不想走,那我就很有成就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