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世,物一世」是叶维昌不问结果,勇敢逐梦的人生格言,从只身前往四川汶川大地震展开救援工作起,到2010年后的十年间,他作为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少数驻外港人,曾在巴勒斯坦、阿富汗、约旦、叙利亚、缅甸等地,留下人道支援和灾后重建的足迹,甚至亲历枪林弹雨的惊悚画面,从塔利班武装份子手上营救33名阿富汗师生,在红十字国际委员会驻贾拉拉巴德办事处遇上炸弹袭击……走过烽火大地,回港后他专注于青年工作,与青年共同探讨梦想与尊重,亦致力于帮助中小企「走出去」,他用无数不平凡的故事,鼓舞着每一颗年轻向上的心。◆文:聂杨铮
从事人道支援工作的想法萌生于他在非洲的一次实习。「记得在大学二年级时有国际交流计划,一个是到南非一间国际会计师楼实习,另一个则是前往肯亚贫民区参与项目实习,我选择了后者。」在肯亚实习的半年,他发现当地贫民窟居民有六成人是感染爱滋的患者,这冲击了他的人生观,令他开始思考接受教育的意义是什么,人生是否只为成为「上车买楼」的高薪白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由好奇心出发而后变为责任心。他说:「当年在国际上从事人道支援工作几乎没有华人的身影,我们是否能为战乱或贫困地区的人民尽自己的一份力呢?」他希望能将父母一代为他所建立的观念,升华成另一个层次,继而为香港下一代提供更多社会责任。于是大学毕业后,他为实现梦想制定了自己的五年计划。
「既然梦想那么重要,难道不应该认真计划吗?」他常和港青互勉的话是:「追逐梦想不意味着要放弃一切,而要更好的装备自己。」「打铁还需自身硬」,他笑言,逐梦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他更加希望青年朋友在听到他的故事后,不仅意识到梦想的重要性,更要理性追梦,关注到自身的成长与学习。大学毕业后,叶维昌先是进入投资银行工作,并同时为日后从事人道支援工作铺路。「我出身普通家庭,经济并不十分富裕,所以先要储够本钱,让家人无后顾之忧。」于是,他一边工作一边学习法语报考红十字国际委员会,2008年汶川大地震、2010年舟曲泥石流灾害都有他的身影。从与死亡竞速的生命救援,再看到如今日新月异,欣欣向荣的汶川,叶维昌很幸运自己是时代的见证者亦是参与者,他用一年半的时间,扎根当地,与群众同吃同住协助灾后重建工作,他坦言,正是这段经历让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看到了他。此后,他辗转于以色列、巴勒斯坦工作,并于2013年赴任阿富汗。
多元学习拓国际视野
十年的人道支援工作令叶维昌意识到具备国际视野、理解不同文化的重要性。他说道:「香港虽然有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高速发展的资本市场,但世界很大,生活、发展方式还有很多,我还是希望年轻人多出来,不要把自己限制在某一个圈子或者某一种文化定势里。」每次前往新的国家,叶维昌都要熟读当地的政治、历史和文化知识。不以「救世主」的心态从事人道支援是他一直以来不变的坚守,他认为,要放下固有思想,用心倾听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之间人们的声音,真正地融入其中,去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不仅会感觉到生命的另一种成长,还会为自己未来的发展储备另一种「可能」。「当下好像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感到迷茫,我们从小到大都只有一种生活方式,而当那种生活方法与客观环境的变化有所冲突与矛盾时,我们就会感到迷茫。因为我们缺少另一种生活的技能与模式。」因此,他建议青年读万卷书亦要行万里路,不断开拓国际视野,为自身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