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赤水河红军大桥上,来自香港公立医院的医生钟浩然驾车驶过,看着远处高耸的群山,不禁想起桥下奔流的赤水河上,当年红军的那段历史——1935年初,长征途中的中央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在毛泽东同志指挥下,四渡赤水,粉碎了蒋介石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计划。而如今,作为一个喜欢历史、喜爱读书的人,钟浩然驾车行驶在属于他的「长征」路上,正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他想去看看那些被记载于册的革命老区真实的样子。怀着这样的初衷,2023年10月,他从井冈山开始了自己的旅途,他想在亲身探访中思考,长征与红军精神对于当下的我们意义是什么?亲临实地的见闻与书本中的记载有何不同?为什么历史选择了红军、选择了共产党?在路上,他找到了答案。 ◆香港文汇报记者 李海月、常丽娟
「为了中国人的未来 而不是为了自己」
在贵州遵义的土城古镇,钟浩然遇见了红军何木林的儿媳林成英女士。她告诉钟浩然,何木林对自己红军的身份曾这样说道:「我是为了中国人的未来,而不是为了我自己当红军的。」作为长住在红军渡口的革命家庭,他们一直秉承着老红军的精神,靠自己的努力生活。当地政府曾想安排一个更好的工作给何木林的儿子,却被他儿子拒绝了,仍选择做一名普通的矿工,过普通的生活。他儿子在60岁左右过世,现如今只留下儿媳一个人。儿媳也教导女儿及外孙,要坚守红军的理想和信念,将其世代相传。钟浩然感叹道,时代已然巨变,我们已经不用再翻雪山过草地,但红军精神仍然在许多家庭中生生不息,成为一道永恒的传承。
山村女孩考入大学 普通百姓平凡伟大
更多的人与红军虽然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但仍然深受其影响。太平古镇的杂货铺老板远眺赤水河,发出感慨:「我和毛主席以及当年的红军战士完全没有关系,他们既不是我的家人,也不是我的朋友,我们甚至完全没有见过一面,但我对他们极为尊敬。因为没有他们,我就不可能活成今天的我。中国人可能仍然要像清朝时一样被外国人欺负,我们可能仍然只能待在这片土地上,不能去到其它地方。」如果没有红军的艰苦奋斗,中国人就不能摆脱被外国欺负的命运;如今的独立富强,也离不开平凡百姓日复一日的努力。
在泸定磨西古镇的餐厅进餐时,服务员李洪英身上那种天然去装饰、干净纯粹的气质引起了钟浩然的好奇。李洪英从小生活在偏远的山村中。大城市的孩子们可以专心读书,而她在努力读书的同时还要兼顾农活,父母亦因为要外出打工赚钱,而不能陪伴其左右。尽管家庭条件十分艰苦,但她没有放弃对梦想的追求,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入大学,即将在今年9月成为一名护士专业的学生。
在她的身上,钟浩然看到了坚韧与纯粹的善良,她的毅力、她身上顽强的拚劲,都是出生于城市的孩子们身上所罕有的,「对我们(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来说,在医院里出生、上幼儿园,这些事情是天经地义的,而她在家中出生,也没有经历过城里学生那样的基础教育,最终还是能够上到大学,这种努力值得我们去欣赏、去赞扬。」
参观学生稚气未脱 自信许诺做国家栋梁
在遵义,他偶遇茅台镇二中的一群中一学生,他们在学校组织下参观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在向他们说出『你们是国家未来的栋梁,国家以后是要靠你们的』时,他们没有害羞,笑着回答我说『好!』」他们朝气蓬勃的精神让人不禁期待起他们光明的未来。「很多事情是在课本中无法明白的,我站在这里,仰望陡峭的山口,才能懂得当时红军由山下向上方打过去,攻克国民党军队的困难,才能体会到成功的来之不易。」钟浩然由衷地希望这些年轻人能够在遗迹中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在成长路上一步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亲临实地尚且不够 与人交谈体会更深
约90年前的长征,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重走长征路,不仅是一次穿越时空的追寻,更是对长征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再次感悟。钟浩然感慨,在网络上看到的历史可能有宣传目的,可能有编撰,但这一路上用心观察、随机与人们交谈,见到的一切都是最真实、最自然的状态。「我觉得光是来到当地还不够,看旧物、遗址和与人交谈的感受是相当不同的。许多香港人会对内地人抱有刻板印象,觉得他们不好接触,实际上只要你交出诚意,对方一定会回报你以诚意。」他说。
钟浩然说,他将继续踏上旅途前往江西瑞金,从长征的起点一路走到终点延安,并预备将见闻写成一本新书。他说:「香港的学校教西方历史比较多,我认为,身为中国人,对中国的近现代史也应该有意识地去了解。『成功需要坚定的信念和艰苦的奋斗』不是一个标准答案,只是我重走长征路时对历史的个人思考。希望香港的学校能够和茅台镇二中一样组织学生亲临历史故地,去走走看看、去登高远望,去获得书本外的知识与感动,得到自己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