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是我国第16个“全民健身日”。夏日炎炎,抵挡不住人们的运动热情。
在广州天河体育中心内,球类运动爱好者们挥汗如雨;佛山市游泳馆里,青少年游泳培训如火如荼;深圳莲花山公园前的草坪上,飞盘玩家追逐竞技……巴黎奥运会火热进行中,在粤港澳大湾区,全民健身热潮与奥运精神同频共振。
“今年是国际体育赛事大年,随着奥运会等国际赛事的举办,消费者对于运动的热情显著提升,不少热门单品上架就‘秒空’。”迪卡侬中国副总裁王亭亭对此颇有体会。“中国体育消费取得了爆发式增长。”她指出,欧美等传统市场经历了较长的发展培育周期,中国的体育消费市场“爆发力”更强,在短短数年内呈现几何级增长。
1994年,迪卡侬在中国开启生产采购业务,迄今已有30年。自北京奥运会以来,中国体育产业飞速发展,不仅为这家法国企业提供了广阔舞台,也见证了其作为积极参与者的角色。不久前,迪卡侬全球CEO芭芭拉·马丁·科波拉强调的“在中国,为中国”理念,表达了对中国体育产业发展前景的信心。
【对话】
大湾区生产要素与产业链条完备,体育消费市场成长性高
南方+:今年是体育赛事大年,精彩的体育赛事背后蕴藏着巨大商机。您观察到中国的体育消费市场近年来有哪些新趋势、新变化?
王亭亭:近年来,随着众多国际赛事的举办,中国消费者对运动的关注度持续提升。除了传统的大众项目,新兴运动也逐渐从小众走向大众视野。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桨板、自行车、飞盘等新兴运动,几乎是在一夜之间火遍大江南北,带来了很多商机。这对于我们体育产业,尤其是体育产品品牌来说,无疑是非常好的机会。
南方+:粤港澳大湾区的体育市场有哪些独特性?
王亭亭:大湾区的体育市场特点鲜明:消费力强、市场活力强、年轻化趋势明显、潜在客户基数大且持续增长。特别是青少年群体的体育需求快速增长,我认为这也为大湾区未来的体育消费市场奠定了更稳定、更具成长性的消费者基础。
另外,体育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体育场景的呈现。近几年,大湾区在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了很大提升,为居民营造了很好的运动体验场景;同时,随着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等国际级场馆改造升级、逐步投入使用,将有效提升市场活跃度和消费力。
依托消费力和消费场景这两个重要因素,大湾区的体育消费市场成长空间巨大。对我们而言,要努力把握机遇,乘着市场的东风实现更好的发展。
南方+:迪卡侬目前在大湾区的产业布局如何?
王亭亭:迪卡侬和大湾区市场的渊源很深,早在创立之初,我们在全球的第一个生产合作伙伴就是在中国香港,并逐步发现了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活力。1994年,我们进入中国内地市场的第一站就是广州,在此开设了第一个生产采购办公室,并决定从零售商转型为全产业链的体育产业经营者。
粤港澳大湾区的生产要素与产业链条完备,这里是迪卡侬生产合作伙伴和潜在合作伙伴最密集的区域之一,初创企业、独角兽企业数量众多。在进行新产品研发设计时,我们可以在大湾区内找到各细分领域的优质企业,高效实现产品创新和创意落地。
目前,迪卡侬在粤港澳大湾区拥有超过100家深度合作伙伴,覆盖了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近年来,我们更加注重在新兴运动和高科技体育产品方面的布局,特别是可穿戴设备领域,如智能穿戴运动手表等,通过迪卡侬全渠道、全产业链的优势,将产品推向国际舞台。
将大湾区作为创新实验场 加速拓展全球市场
南方+:接下来,迪卡侬在大湾区有怎样的发展计划?
王亭亭:体育产业在中国仍是一个值得开发的万亿级市场,尤其是大湾区拥有的市场潜力在全球并不多见。
接下来,我们将抓紧新赛道、新机遇,紧跟大湾区新兴运动市场的发展趋势,寻找新的机遇和发力点。其次,大湾区具有极好的创新孵化土壤,让设计创意迅速成为产品现实,我们希望借助这一优势,让更多新技术在新产品中得到运用。
因此,希望能将大湾区作为我们的创新实验场,实现迪卡侬相关孵化项目的突破,并积极收集市场和消费者的反馈,进一步加快新产品拓展全球市场的速度。
南方+:对于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大湾区的法国企业及其他外资企业,您有什么经验和建议分享吗?
王亭亭:粤港澳大湾区是企业投资与合作的沃土,任何开拓这一市场的企业都有机会成为彼此的合作伙伴。
相较于其他发展时间较长的传统市场而言,中国市场迭代速度快、要素齐备。特别是在大湾区,市场空间广阔,待开发的赛道多、潜力大,即便对于已经在此投资的企业而言,仍有许多值得合作开拓的空间。此外,在大湾区,企业可以通过合作实现更短的研发链路,并获得更快的市场反馈,极大提高了企业经营与创新的效率。我们也期待更多的体育产业相关企业和机构来到大湾区市场,共同开拓新的市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