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许多令人敬佩的平凡人物,他们用自己的善举和奉献,成为社会的典范和楷模。他们有帮助聋哑人士的律师、助学贫困学子的爱心人士、帮助残疾人就业的外国人……他们的故事不断诠释着仁爱和勇气,让我们看到了生活中的真情和温暖。香港文汇报自2016年开设「神州有情」专栏,记者用温情笔触记录下一个又一个温暖故事。数年过去,温暖和正能量仍在传递。香港文汇报即日起在神州有情栏目下特设「回访系列」,继续记录这份流淌的温度。
2018年4月,香港文汇报记者采访了内地当时第一位懂手语、为聋人提供法律援助的律师唐帅。是年冬天,他获得年度中国法治人物,一时间家喻户晓、风光无两。名气带来了更多的社会责任:六年来,唐帅活跃在为聋人发声的各个领域:他培养了内地首位聋人律师谭婷,与当地政法院校合作开设手语班,拍摄聋人普法视频和聋人新闻联播(节目)在视频平台播放……今年4月,香港文汇报记者再见唐帅,他坦言,让聋人共享中国法治成果这条路虽然艰难,但「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香港文汇报记者 孟冰、张蕊 重庆报道
「我也许是第一,但不想做唯一」。唐帅在首次接受香港文汇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这些年来,他致力于以微薄之力让更多聋哑群体知法懂法,而他的学生谭婷成功获得律师资格证,亦给唐帅更多信心,「至少,我不再是唯一了。」
2017年,唐帅招收30位聋哑学生进律所,每月提供几千元工资,由律所组建团队指导他们学习法律,8岁时失聪的谭婷便是其中之一。
谭婷毕业于重庆师范大学特殊教育专业,原本是法律的「门外汉」。但当她看到所有需要法律服务的聋人都焦急地围着唐帅转,她迫切地想要成为一名律师,而通过司法考试是必经之路。
司法考试是内地难度最大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之一,平均通过率只有百分之十七,即使是最顶尖高校毕业的法学学生,也可能因无法通过司法考试而被迫转行。为了能通过考试,谭婷不仅购买了大量辅导类书籍,还在网上寻找公开课,她听不见,便把公开课用手语软件翻译后再学习,不过软件翻译的许多专业术语并不准确,因此学习过程既艰难又漫长……2018年第一次报考时,她毫无悬念地没有过线;2019年差4分再次与过线失之交臂;2020年,母亲生病住院,谭婷在医院一边照顾母亲一边复习,终于通过司法考试,成为中国首位聋人律师。
聋人普法任重道远 师徒愿做星星之火
聋人群体对于法律帮助的需求度很高,对唐帅和谭婷的依赖程度远远超过普通人,「报案找我们,调解找我们,有时候甚至借钱、谘询贷款也找我们。」很快,谭婷的两个微信号都也已经加满了客户微信。
谭婷用手语告诉香港文汇报记者,许多聋人的法律观念淡泊得让她吃惊。「我在网络上做的普法,都是很基础的民法法条,比如婚姻家庭法、合同法的基本内容。有一次,一个聋人朋友找到我,说他看了我的视频,才知道婚姻竟然是一夫一妻制,他差点和两个女人结婚——这很荒唐,但是它真实存在于聋人的群体中,他们太需要和法制文明接轨了。」
作为律师,谭婷偶尔也会感到迷茫:她是听障人士,能与聋人委托人沟通,但无法像普通律师一样顺利开庭,且和法官沟通也存在一定程度的障碍。不过唐帅告诉她:「出庭只有几十分钟,而为聋人普法则是几十年要做的事情。我们站在法庭上,就是星星之火,可以带动更多人关注听障人士、更多人愿意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