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上周六说,他们在智利发现一个草食性恐龙物种的遗骸,过去从未在南半球见过,这个结果推翻了长久以来对于鸭嘴龙分布范围的看法。
这个物种被命名为Gonkoken nanoi,身长可达4公尺,体重可达1吨,生活在7200万年前的南半球南端,即现在的智利巴塔哥尼亚地区。
这项研究刊登在“科学先端”期刊上,并于智利首都圣地牙哥发表。
智利大学古生物学网络计划主任瓦尔加斯是研究作者之一,他说:“这些恐龙看起来很轻盈,可以轻易以两脚或4脚著地的方式,取得高处或地面上的植物来吃。”
新发现显示,巴塔哥尼亚曾是非常古老鸭嘴龙物种的栖息地,鸭嘴龙在1亿4500万年到6600万年前的白垩纪时期,常见于北美、亚洲和欧洲。
瓦尔加斯表示,科学家非常诧异,这种恐龙居然存在于偏远的智利南部,他们接下来必须“了解这些恐龙的祖先是怎么去到那里”。
Gonkoken nanoi是在智利发现的第5个恐龙物种,科学家在2013年发现了它,随后展开长达10年的调查。
研究主要作者阿拉康说,他们起初以为那些骸骨和其他南美鸭嘴龙属于同一群体,但随著持续研究才意识到,这是前所未有的发现。
阿拉康说,研究员挖掘出上百片骸骨,然后由科学家确认这些骨头属于同一物种,并以现有研究来比对,验证这确实是新物种。
Gonkoken这个名字来自特韦尔契人所用的语言,意思是“类似野鸭或天鹅”。特韦尔契人是最早在当地生活的原住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