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财政部长林德纳透露,正在举行的七大工业国集团(G7)财长暨央行总裁会议会议讨论到,为了强化全球供应链的韧性,有必要降低对中国的过度依赖。
路透社报导,G7各国财长11日起在日本新潟市举行3天会议,讨论对在中国投资祭出定向管制等议题,为19日在日本广岛市登场的G7领袖峰会做准备。
然而,反制中国到何等程度,G7各国立场不一。如果伤害到与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贸易,可能对德国和日本等仰赖出口的国家带来沉重打击;且各国目前经济体质脆弱,不太能承受得起更多风险。
美国身先士卒主张对中国採取更强悍的措施。财长耶伦11日表示,许多G7成员经济体和美国一样,关切中国对其他国家的“经济胁迫”,并因此正在思考有哪些方法来反制这类行为。
日本则带头推动以投资和援助等方式与中低收入国家建立合作关係,来将供应链从中国分散。日本邀请了巴西、印度和印尼等6个非G7国家参与12日的一场延伸会议,讨论供应链合作等事宜。
德国财长林德纳12日在一场记者会上表示,德国等国家想要减少对中国的依赖,“在这方面,新兴国家与低收入国家起了作用”。
汪文斌:经济胁迫 应声讨美国
12日在北京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发言人汪文斌有关G7成员国将宣布要共同应对“经济胁迫”,以便向中国发出信号。
汪文斌回应:“说到经济胁迫,第一个应当受到声讨的恐怕非美国莫属。美国一再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滥用出口管制措施,对别国企业採取歧视性和不公平做法,其行为严重违反市场经济和公平竞争原则…如果G7峰会要把应对经济胁迫列入议程的话,我建议可以先讨论一下美国的所作所为……不要做经济胁迫的同谋和帮凶”。
中国官媒:G7全球影响力下降
有消息称本月19日在日本举行的七国集团(G7)峰会将针对中国发布相关声明,中国官媒《人民日报》13日对此发表评论文章说,一国或一个国家集团号令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沉迷于搞“小圈子”,七国集团的影响力只会更趋式微。
文章指出,从G7近期一系列部长级会议以及美日媒体提前释放的信息看,即将在日本广岛举行的G7峰会跳不出挑动阵营对立的冷战思维,改不了大国富国霸凌欺压小国弱国的行事方式,摆脱不了非常浓厚的美式霸权“小圈子”色彩。
文章说,尽管G7仍旧习惯于摆出一副代表国际社会的架势,但随着国际格局深刻调整,七国集团全球影响力持续下降的态势难以改变。
文章认为,G7想向全球强推其价值观和标准,完全没有道义基础和现实支撑。美国治理乱象迭出,政治极化、社会撕裂、枪支暴力、贫富差距等痼疾加重,美式民主和人权让人大跌眼镜;日本不但一再突破“专守防卫”原则,背离日本宪法的和平理念,还违背国际法义务强推核污染水排海计划;加拿大原住民寄宿学校丑闻不断发酵。文章引述德国柏林普鲁士协会名誉主席福尔克尔·恰普克犀利指出,从全球视角来看,G7是一个旧时代的集团。
文章说,面对影响力下降危机,G7非但不反思自身问题,反而热衷于强刷存在感,附和炒作美国为打压他国而制造的种种议题,给世界增添分裂和对立。G7还配合美国编织所谓“民主对抗威权”虚假叙事,妄图在全球煽动意识形态对立,引发国际社会普遍反感。
文章提到,在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之际,今年的G7峰会抛出了一个议题——“经济安保”。从媒体报道分析看,所谓“经济安保”无非是要继续把经济问题泛安全化、意识形态化、武器化,打着“安全”的幌子推进“小院高墙”“脱钩断链”,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自身优势,千方百计遏制打压别国正常发展。
文章批评,在事关世界经济、全球发展的重大议题上,G7表现得无力、无能,不仅经常口惠而实不至,反倒把心思用在试图垄断发展权利、给他国发展使绊上,大搞“经济胁迫”,只能让其在国际社会更加不受待见。
文章还点名批评美国抱持冷战思维,沉迷于拉帮结派、挑动阵营对立,G7中部分国家投美国所好、唯美国马首是瞻,导致其日益沦为美国打压异己的工具。
文章最后说,一国或一个国家集团号令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一个团结而非分裂、和平而非动荡的世界符合全人类共同利益。七国集团的未来在于与国际社会携手,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共促和平发展。沉迷于搞“小圈子”,G7的影响力只会更趋式微。
日本媒体早前透露,本月19日至21日在日本广岛举行的G7峰会,联合声明中拟首次点名中国,内容将呼吁中国采取负责任行动,反对使用武力改变现状和经济胁迫。
路透社也引述一名美国官员透露,G7领导人将在下周峰会发表一份声明,对中国在海外交易中使用“经济胁迫”表示担忧。另有一份“经济安全声明将更多地谈到用于应对中国这些行为的工具”,包括规划和协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