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木兰县建设路上,「老严黑白铁匠铺」不那么起眼,却是街坊社区的老店了。63岁的严继祥是这个店铺的主人。人称「老严」的严继祥因患小儿麻痹行动不便。尽管没有机会外出看过大好河山,严继祥照着电视上的画面和图片,花了一百多天,手作出精致的「天安门」,让人啧啧称赞。「这回咱也算到了天安门,也是圆梦了! 」◆香港文汇报记者 于海江 哈尔滨报道
核桃制作的琉璃瓦,桃木雕成的中国龙,冰棍杆儿黏成梁脊,这是严继祥制作的「天安门」微缩模型。在这个小小的工作室里,身高1.62米,体重不足110斤、行动不便的老严用一双灵巧的双手制作出无数精美的工艺品,小小的工作室内,充满着浓厚的艺术气息。
邻里倾情协助 筹集多项原料
金黄色的琉璃瓦,鲜艳的五星红旗,整座微缩「天安门」长115厘米、宽42厘米、高60厘米,由3,000多个零件打造,庄严雄伟、金碧辉煌、造型逼真。严继祥告诉香港文汇报记者,「用了500多枚核桃、100多根筷子和100多根竹签终于创作出了自己心中的天安门。」
严继祥因身患残疾生活不太富裕,在整个制作过程中,得到了周围很多邻里的帮助。「天安门琉璃瓦是用邻居为他现买来的核桃做的,工作室旁边的冷饮厂老板送的冰棍儿杆做成了梁脊,吃羊肉串用的竹签做成木柱,国徽和中国红灯笼和条幅是用亚克力板做的,条幅特意去县里的复印社打的字,老板娘看到是残疾人没有要钱。」老实木讷的老严,谈起创作的过程和帮助他的好心人时眼里泛着温暖的光。
工序繁杂 苦心钻研分毫不差
北京天安门,一直是老严最向往的地方。他说,「天安门在建筑学上的创造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做起来工序复杂到常人无法想像,一砖一瓦,一梁一柱,其中排列的顺序非常科学严谨,如做不到分毫不差,整个模型的精确度将会被打破,美感就会缺失。」 老严比对自己设计图纸尽可能还原图形原貌,但很多细节在图纸上无法呈现,一点点试验着做。为了能完美呈现预期效果,每道工序老严不知道得做多少次、浪费多少材料才能完成。
白天做了一天没有思路,晚上睡不着苦思冥想,灵感来了不管多晚都起来立即到工作室接着做。老严指着15厘米长,呼之欲出的中国龙说,这是「天安门」上的点睛之笔,由桃木雕刻,当时也不记得做了多少次、多少天才完成。老严回忆说,在这过程中,最难做的就是微缩版的国徽,直径5厘米,五角星直径仅有0.5毫米。还有城楼上层的黄琉璃瓦片是用家核桃分成四份做的,做时要提前泡上一天,不然用铁锯锯的时候容易碎,且家核桃小而圆 ,做起来难度非常大。
捐赠博物馆作教育展品展出
「天安门」模型完成后,得到很多乡亲朋友的关注和点赞。大家的认可,让老严备受鼓舞。他将这个模型,捐赠给了木兰县博物馆,「当接过捐赠证书的那刻起,想着自己的作品在博物馆能让更多的人观赏,就感到很欣慰,心里也踏实了。」木兰县博物馆副馆长孟令颖说,「由衷的感谢严继祥的捐赠,这件作品会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展品展出,让更多的青少年参观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一定要带家人去天安门看升旗
老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在他的努力工作下,大女儿高中毕业,小女儿中专毕业,现在都成家在外省工作生活,老伴两耳失聪在家做家务,两个女儿都非常支持老父亲的业余爱好,经常给他出些好点子,给了老严很多创作灵感。他说,「有机会一定要带着老伴和两个女儿去天安门亲眼看看升旗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