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在前不久举行的《2023中国诗词大会》总决赛上,来自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红寺镇魏沟村的50岁农民工朱彦军一举摘下亚军,赢得人们的掌声和称赞。尽管只有初中学历,朱彦军却用不懈的努力和坚持成就了自己的诗词梦想。30多年来,他在繁忙艰苦的务工之余,始终没有放弃对诗词的学习。收工之后的夜晚和假日,当工友们都在休闲娱乐时,他却趴在架子床上,抑或走进书店,一头扎进诗词的世界,独享其中乐趣。一时间,这位「烟火里谋生,诗意中寻梦」的农民工大哥,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从央视的舞台回到老家,朱彦军说,用苏轼的「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来表达自己此刻的心境,最为合适不过。 ◆文:香港文汇报记者 张仕珍、郭涛 甘肃报道 / 图:香港文汇报甘肃传真
「从小我就喜欢古诗词,家里有一本《唐诗一百首》和《毛主席诗词》,我的童年就是在这一百多首诗词里浸润而过的。」朱彦军说,初中毕业后,经不住村里同伴和外面世界的诱惑,也想外出闯一闯。漂泊的打工生活从此开始,他亦开始领悟到生活的艰辛。
流连街边书摊 不撵看到收摊
「起初有同学告诉我,大城市里高楼林立,汽车很多,每年还能挣两三千块钱,我当时非常羡慕。」但是现实却给了朱彦军重重的一拳,「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候,因为都是跟着私人小老板干活,经常干几天或者一个月就没活儿了,特别不稳定。」朱彦军笑着说,那时候才感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也很无奈。
尝到心酸之后的朱彦军,重新捡起自己看书的习惯。白天打工没时间,他就晚上到街上遛一遛,「那时街上有旧书摊,借着城市里的路灯光,我就趴在摊主跟前看书。」朱彦军说,有时候摊主也不乐意,会说上几句,他只能默默离开。有时摊主不说,他就一直看到人家收摊。
多年来,朱彦军辗转西安、无锡、厦门、内蒙古等地,做过搬运工、油漆工,也在三轮车加工厂干过,手上厚厚的老茧是他多年打工生涯的印记。不管打工生活多么辛苦,他始终没有放弃读书。「繁重的体力劳动之余,我能从诗歌中找到一点慰藉。」朱彦军告诉记者,每次进入诗歌的意境之后,打工的疲惫一扫而光,似乎就只剩愉悦感了。
下班床上看书 放假直奔书店
在工友们的眼中,朱彦军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下班之后,大家都围坐在一起打牌、刷手机,他却趴在床上看书读诗;放假休息的时候,别人都找吃喝玩乐的地方休闲,他却直奔书店而去。多年来,每到一个城市打工,朱彦军第一个找的就是书店。「因为经济比较紧张,随便买一本书就得四五十块,心里还是舍不得,去书店最经济实惠。」
在朱彦军的记忆中,西安是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在他打工的时候,到处都有报刊亭,让他的精神生活得到了极大满足。而第一次到达无锡,那种「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的江南意境瞬间吸引住了他。
但他最喜欢的还是厦门,「在厦门的时候,我去书店的机会很多。」朱彦军笑说,因为厦门经常下雨,一下雨工地就停工,有时遇上台风天,一停工就是三四天。「对于我来说,那真是求之不得的假期。早上一吃完饭,我就直奔书店,然后坐上一整天,晚上赶最后一班公交车回工地。」
买不起书的朱彦军,每次去书店都做足准备,「我会拿着笔记本,遇到喜欢的就摘抄下来。」如今,随着手机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有时朱彦军就先拍照存下来,回到宿舍后再誊抄到笔记本上。随着摘抄的笔记本越来越厚,这些笔记也随着他奔波在多个工地。
赛场高手云集 一路过关斩将
多年的埋头苦读让酷爱古诗词的朱彦军在今年迎来了人生的高光时刻。去年12月,他接到《2023中国诗词大会》的录制通知,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追了好几季《中国诗词大会》,心里总有一种想去一趟的梦想,希望到现场感受一下。」朱彦军说,作为一个地道的农民工,他明白自己与其他选手的差距,「很多都是高学历的选手,他们诗词储备量大,诗词周边知识也很丰富。」于是,第一次上场时,朱彦军就引用李白的「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表明自己希望见识一下大场面的心情。
一路过关斩将,他最终凭借深厚的积淀与稳定的发挥,荣获了《2023中国诗词大会》的亚军。「从一开始的紧张,到最后获得亚军的时候,心里反倒觉得很平静了。」朱彦军笑着说,对自己来说,能够有这样一次经历,已经足够,也算是对自己多年努力的一个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