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家中最关心的事情莫过于今天吃什么,明天又吃什么。每日围观厨房里的烰、炖、炊、灴、煠,锅碗瓢盆共福州话齐飞中窥见的,乃是福州人的“灶台功夫”。
人是铁饭是钢,福州人厨房里最常听到的一句话是——“饭熻未?”
“熻”有闷热、焐热之意,比如福州湿热的夏天常常“熻侬蜀身汗”。作为烹饪动词时,它意同“焖”,“熻饭”就是盖紧锅盖把饭焖熟。据传这种焖饭方式乃自粤传入,所以老福州人也称之为“广东熻”。
除了最日常的“熻饭”,福州人还讲“炖饭”和“炊饭”。有时爸妈不在家,只有我和奶奶两人吃饭,奶奶便不说“熻饭”,而说“炖饭”。只做一到两人份的饭,放在小碗小罐中蒸熟,这种情况就叫“炖饭”。
利用蒸汽之热让食物变熟的“炊”,在福州也常见,往往要用上蒸笼、笼屉式等器具。比如“炊馍馍”“炊包”。用大蒸笼(福州话“甑”)蒸出来的米饭,在福州话里还专门有个响当当的名字——“炊甑饭”。并不是所有米饭都能叫“炊甑饭”,真正的“炊甑饭”一定是疏松柔软,稻米香中带着炊甑独有的香气。这一碗看起来平平无奇的白米饭,却有着电饭煲等当代炊具难以复刻的味道。
不难看出,福州话中的“炊”和“炖”都与普通话里的“蒸”和接近。比如福州人所谓“炖卵”,并不是在煨蛋汤,而是指“蒸蛋羹”。但普通话的“炖”所含有的“加水用文火久煮使食材烂熟”之意,福州话亦有。如“炖羊肉”“炒炖”(鸡、鸭或鱼肉等用老酒、姜片炒至半熟后再炖汤)。福州人厨房中常见的同类操作还有“炣”或“灴”。“炣”是相对而言熬煮更久的一种做菜手法,它收汁黏稠,比如家常菜“海蛎炣豆腐”;而“灴”则必是多汤多水,猛火煮开,比如冬天家人常会“灴”一锅热气腾腾的“杂灴”,也就是“杂烩汤”。
每次年节过后,家里必有一段时间要饮食清淡,调养脾胃。爸爸打趣说那是“生煮白煠灴”,或者称之为“生煮白灴”。其中,“煠”指“白水烫煮”,我小时候最讨厌吃的白煮蛋,就是“煠卵”。时下流行的广式“白灼”,也可以用福州话之“煠”来表达。而“煮”“灴”“煠”数个福州家庭常用的烹饪动词并列,便有泛指一切“做食”活动的功能,再加上“白”“生”这些形容词限定了风味,好似一桌清汤寡水,用来形容“不加任何配料和调料煮东西”的清淡滋味,还真是贴切。
除此之外,荔枝肉在上酱汁之前要先油炸,这个过程叫作“烰”。鱼块、肉片勾芡做汤叫“滑”,肉丝过油快炒是“熘”,在炒白粿前先下五花肉碎在热锅中逼出肥油香气是“煏”……
这些来自福州寻常人家厨房的一个个“做食”动词,是代代相传的家常菜谱,记录着福州人日复一日,平淡却有滋味的饮食人生。

专栏作者:星云
品种:95后福州土鸟 / 构成成分:荔枝肉、音乐剧、面包脑袋和咖啡罐子 / 备注:行踪成谜,但可以在剧场捕捉到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