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成功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一消息传来,一群正在大学里学习的年轻「茶人」们兴奋极了。在口口相传的技艺传承之外,中国在高等院校开设的茶学专业,也是人才培养、产业科研的特色途径。
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科技学院院长李大祥博士告诉香港文汇报记者,2019年全国招收本专科茶学专业学生的院校共计71所,其中本科31所,专科40所,本专科年招生总量约5,800人。而至今年,全国招收本专科茶学专业学生的院校增加了14所左右,其中本科1所,专科增加了13所,估算本专科年招生总量增加至少400人。◆香港文汇报记者 赵臣、蒋煌基 安徽合肥、福建泉州报道
安徽农业大学茶学学科是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农业部和安徽省重点学科。自1942年第一届茶叶专修班学生毕业以来,安徽农业大学茶学学科共培养各层次专业技术人才7,300多人,其中博硕士研究生1,000余人。
自1996年以来,学校茶学学科先后获批建设有农业部茶树生物学与茶叶加工重点实验室、茶叶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等一系列创新平台。其中,该校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全国唯一的茶学国家实验室,近5年在全球茶学科研论文总量排名位居第二位,取得了破解中国种茶树基因组、建立全球首个茶树生物信息学平台等多项代表性成果,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及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30余项。
「发现茶学很复杂 需要下功夫学习」
2020级茶学专业本科学生张依依说,她当初选择就读安徽农业大学,正是因为安徽农业大学的茶学专业在全国高校中享有盛誉。她说,经过两年多的学习,自己也彻底改变了当初对茶学的认知:「之前可能想得茶学比较简单,就是怎么泡茶、喝茶什么的,之后发现从茶园到茶杯这一整个流程还是很复杂的,需要下很多功夫去学习,我觉得我们这个专业还是很厉害的。」
坚持产业需求导向,紧紧围绕全产业链建设茶学学科,是该校茶学学科的办学特色。李大祥告诉香港文汇报记者,多年来,学校茶学科学的专业设置也一直在不断变化调整。该校茶学学科曾于1978年创办机械制茶专业,1985年增设茶叶经济贸易专科,2005年还创办了茶艺高职专业。2011年,该校茶学专业又设立茶文化与贸易方向并开始招生。目前,该校茶学本科设有茶学和茶学(茶文化与贸易方向)两个专业,每年面向全国招收100人左右,并在茶学学科形成了涵盖本科、硕士、博士和博士后的完整人才培养链。
张依依说,在学校的茶学本科专业学习中,课程包括茶叶生物学、茶叶制作加工,以及茶树栽培育种等。但她觉得茶学「博大精深」,仅仅是完成本科阶段的学习还是「知识比较薄弱」。她已准备在完成本科学业后,继续在茶学方向深造,考读研究生学位。
年轻「茶人」大数据把控茶叶品质
「我觉得在安溪茶学院的学习是我认知的起点,是开启我茶学的钥匙,茶学院像是一个开门人。」安溪茶学院2014级学生连帅阳告诉香港文汇报记者。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是中国乌龙茶之乡,也是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国家连续多年的一号文件都关注『三农』问题。」连帅阳称自己对农业情有独钟,「农业有前景,也有『钱景』,更有我们所学的发挥空间。」2018年毕业后,连帅阳在福州某茶企品控岗位任职。他告诉香港文汇报记者,中国人饮茶已经有数千年历史,悠久的茶历史、文化传承,以及前人对茶的经验总结,让我们可以站在前人的肩上前行。
「我们现在运用大数据平台,对茶叶进行品控,可以严密监控茶叶品质、价格,并关联到后期生产及损耗等。」相比前人,高科技的运用,让这部分工作变得更有效率。连帅阳认为,前人更多偏向经验总结,而如今对茶叶品控更多是让数据说话,降低人为误差。
据了解,安溪茶学院以茶产业链为主线,本科专业设有茶学等4个专业,还设有硕博研究生的茶产业相关专业。学生的实践通常又和地方产业紧密结合,所用皆所学,让连帅阳对如今的工作游刃有余。「茶学院有很多平台,如校外导师制度、校企合作制度,让我们在课堂上所学马上就能在实践中验证。」连帅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