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划构建‘江铁海’中西部陆海新通道”首次出现在湖北省宜昌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列入未来5年规划。
宜昌市人大代表、宜昌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郭康新表示,新通道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和焦柳铁路综合优势,提高中国与东南亚(东盟)物流的综合运输效率。
宜昌是中国国家物流枢纽城市,长江黄金水道横贯东西,焦柳铁路纵贯南北。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航运飞速发展,东中西部物流在宜昌进行高强度交换。经过多年发展,宜昌建成了较为成熟完善的三峡枢纽多式联运体系,成为鄂西、陕南、甘南、黔北等地经长江铁水联运上下水的最佳转运点。
郭康新说,焦柳铁路是中国北煤南运的主要通道,但随着浩吉铁路湖北荆州段开通,北煤南运铁路通道增至2条,运力未得到充分发挥。
他建议,由浩吉铁路承担煤炭运输功能,焦柳铁路则扩能升级,向进出口运输转型,打通宜昌—柳州—北部湾—东南亚的“江铁海”“一带一路”联运通道。
他说:“这一通道打通后,将彻底替代中国与东南亚(东盟)传统的海江联运模式。”
郭康新指出,中西部地区面向东南亚(东盟)进出口传统通道为“海进江(新加坡—上海—长江中西部港口)”模式,运距长达3900公里,耗时18天至24天。新通道建成后,从东南亚(东盟)进口的生鲜农副产品,经焦柳铁路直达长江中上游,运距节省1300公里,运输时间仅需8天至13天,可大幅提高综合运输效率。
他表示,新通道主要由长江和焦柳铁路在宜昌形成十字构架,水运通道沿线可辐射长江中上游沿线重庆至武汉间所有城市,铁路通道沿线可辐射山西、陕西、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广西等中西部省份,有利于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要素资源高效集聚与流动。新通道相关规划研究已进入深化论证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