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翔凤翥入刀笔,宝晋山林风月寒。一把剪刀剪出精彩人生,在所热爱的领域里,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这就是吉林工艺美术家、民间剪纸艺术家李宝凤。在李宝凤手中,剪纸不拘泥于特定的颜色、图案和技法,她将画作的精髓融入剪纸中,让这门起源于乡土的民间艺术,充分汲取艺术的营养,把祖国大好河山、红学经典、伟人肖像、苗族姑娘等一系列形象表现得栩栩如生。
●香港文汇报记者 卢冶 长春报道 作品图片︰受访者供图
「我的作品已经不止一次被误认成油画了。」李宝凤笑着说,「其实我只是对剪纸进行了创新,采用了多层套色剪纸的方法。」
一幅画有明暗层次,即深浅的颜色灰度变化。要剪出一张层次丰富、形象逼真的剪纸,首先要根据画面的灰度分层,分的层越多,剪品越自然,难度也越高。她把每种颜色剪出一个模样,再用五六十幅这样「千剪不断」的单色作品套成一幅色彩斑斓的作品,呈现出了水彩画的效果;为了实现这种美不胜收的效果,宝凤团队还专门对纸张进行了研发,这样才有了大家看到的油画般质感的剪纸作品。
红楼群芳跃然纸上
大型剪纸作品《红楼梦·大观园》是李宝凤的代表作之一,曾在国内国际屡获艺术大奖。李宝凤告诉香港文汇报记者,《红楼梦》是自己从小就喜欢的一部经典名著。1996年,李宝凤受邀去北京参观大观园,「当时下着大雨,大家都说雨太大了就不入园参观了,但是我还是顶雨去了,当时只有我自己。」大观园的景象给了李宝凤很多触动,同时也给了她创作灵感。于是她有了把《红楼梦》人物形象做成剪纸的想法。几乎每天早上四点,都可以在工作室里看到李宝凤忙碌的身影,画画、剪剪、改改,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红楼人物经她的巧手诞生。「而且我想做到以形传神。林黛玉的娇弱、薛宝钗的娴雅、王熙凤的泼辣……让大家看一眼就能辨识出这是谁。」历经三年不断地修改,一幅长4米,高1.2米,包含了55位红楼人物的剪纸作品《红楼梦·大观园》终于完成了。
各地展出获选国礼
1998年,机缘巧合之下,这幅作品出现在一个全国性会议的纪念品名单中,一经展出,顿时博得满堂彩。李宝凤进一步按照《红楼梦》故事情节创作出100多幅剪纸作品,不久便收到了赴北京展出的邀请。1999年春节前,她把有关《红楼梦》的剪纸作品用一张大报纸一包,和丈夫买了两张硬座火车票就踏上了进京的旅程。这年8月,李宝凤的作品在大观园举办专题展览。「红盏一丈现红楼,满眼群芳百态收。也似娥皇铺彩石,神工巧剪世无俦」,红学泰斗周汝昌连声赞叹,为李宝凤赠诗一首。
2010年8月27日,当时的国家领导人在长春会见一位外国领导人,恰逢长春农博园开幕,国家领导人邀请该外国领导人去农博园参观,恰逢李宝凤的《大观园》正在展览。这位外国领导人对「红学」也深有研究,看到作品时大加赞赏。最后,李宝凤的《惜春作画》作为国礼赠与了这位外国领导人。
「我想让更多的人了解剪纸,看到不一样的中国剪纸,不一样的中国文化和艺术。」当香港文汇报记者问到李宝凤有没有去香港开作品展的想法时,李宝凤露出了期待的目光,「我当然想去香港展览,如果能让香港的民众看到我的作品,并且把一幅作品留在香港作为礼物,那将是我的荣幸。」
自制刀具伤痕累累
「艺术是没有国境的。」李宝凤这样说。即使是现在,李宝凤也一直在学习,在俄罗斯参展期间,她看到了俄罗斯油画的虚实渐进,于是开始自己研发纸张;在敦煌参观壁画时,感叹敦煌壁画的精致美丽,于是改善自己的工具,从剪刀到壁纸刀再到男士用的剃须刀,后来甚至直接把锯条弄折,再把它打磨成趁手的工具。「刀锋很快,完成一部作品,手上就是深浅不一的伤口,但是我没有感觉到疼,作品完成了我很开心。」李宝凤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平时在各大美术馆举办展览的时候,我非常喜欢让各大艺术家给我的作品提一些意见,我不排斥意见和建议,自己很难看出自己作品的不足,但是可以通过别人提出的意见不断地改进,从而不断学习探索,进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