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名希盟及民兴党的国会议员,呼吁政府开放教育部辖下的全寄宿学校,予各源流学校学生就读。
他们指,我国自80年代起就开始设立全寄宿学校,为郊区的家庭提供稳定和良好的学习环境,籍此推动教育平等。
“30年后的今天,全国有69所全寄宿学校,平均每所学校有800名学生,包括砂沙两州的5所全寄宿学校,全国共累计超过5万5000名学生。”
“学校完全由教育部的全寄宿学校部门所管理,只专注于提供中一至中五的中学教育。”
这5名国会议员分别为古打毛律国会议员依斯纳莱莎、淡边国会议员拿督哈山巴隆、古来国会议员张念群、双溪毛糯国会议员西华拉沙,以及华都牙也国会议员西华古玛,他们周三联署发表文告时,这么表示。
他们指,既然国家教育政策所倡导的是包容性教育,那我们应该着重探讨为何全寄宿学校不接受母语源流学校和宗教小学的学生?这些学校也同样是由教育部管理,也使用相似的课程纲要。
“全寄宿学校不接受母语源流学校和宗教小学学生的政策,明显与包容性教育背道而驰,同时也是歧视全国1300多间华小、500多间淡小的学生与130多所的宗教小学。”
他们指,这无疑是将同样是大马人、也同样是在受政府教育的学生,只因为他们选择了不同源流的政府学校,而将他们拒于由政府资助的全寄宿学校门外。
“此外,我们也有数以千计的土著就读于母语源流学校,尤其是马来穆斯林。为什么政府会歧视这些在母语源流学校和宗教学校的土著学生呢?至少为了B40家庭的学生,政府必须重新审视这项政策。”
“讽刺的是,教育部一边花费了大量时间、资源和精力在学生之间建立团结,另一边却全面排除来自母语源流学校的学生进入全寄宿学校。”
他们说,这是不公平的,打造团结必须是双向的。 团结和包容种族多样性需求,需要在各阶层政策的实施上获得共同关注,并成为集体责任,尤其是教育部这样的关键部门更是如此。
“我们迫切呼吁教育部长和教育部秉持首相所提倡的‘大马一家’精神,在照顾全民利益下检讨这项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