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山环抱,蓝天白云下,潺潺溪水围绕着一座有着100多年历史的美丽古寨;
花田鲜花盛开,蔬菜大棚区农户忙采摘,一派生机勃勃景象;
叶厝山上,林禽、林药、林蜂等模式种养间作忙,绿色大山已成致富金山……
紧抓“绿色田园、新兴农业、特色古寨”三大资源,今年,闽侯鸿尾乡溪源村正在描绘一幅“古韵·生态休闲村”的新画卷。
古寨焕新
建设特色旅游点
日前,记者一行刚到溪源村口,入眼可见一座气势恢宏的方形古寨,它是村里的地标建筑——溪源寨。
溪源寨占地6000多平方米,由当地乡民林有宜建于1853年。溪源寨由土木石混合构筑,前后三进,共有232间房间。蓝天、白云、远山衬托之下,古寨宛如一幅绝妙的画卷。
走进古寨,透雕等技艺并举,线条生动流畅。矮墙内侧仍保留着人物故事与鸟兽花卉等图案。整座古寨最有意思的是大门和围墙。大门用硬木制成,厚达20多厘米,外围以铁板防火,十分坚固。寨墙沿着地形环绕四周,将数栋建筑包裹其中,墙上留有近百个射孔。溪源寨内修有水井、水渠,保障了用水,寨内广阔的空间可存储粮食。遇险时,只要两重寨门一关,寨墙内便可百铳齐发。1992年,溪源寨被评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借着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的东风,溪源村两委利用市、县下拨的资金,投入到溪源寨的修缮中。
“前后斥资近百万元,历时一年多,如今的溪源寨,正焕发出新光彩。”溪源村党支部书记蒋孝勇告诉记者,目前一、二进基本修复完工,接下来将在其中建设红色图书室、溪源风光书画诗词摄影作品展览室、特色工艺品展示室、特色农产品展销室、传统农具展示室和民宿等,打造成特色旅游点,吸引更多游客。
林下生金
让青山变金山
让溪源寨焕发新
生,仅是溪源村乡村振兴的一环。而如何让本土青年发挥担当作用,为溪源村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力量,尤为关键。
距离溪源村3 公里的叶厝山上,村民黄世铿正和家人一起采摘铁皮石斛。“别看现在枝条粗壮,刚种下的时候,只有火柴棍粗细,历经3年长成的铁皮石斛每斤可卖300元。”黄世铿说。
黄世铿今年32 岁,是溪源村党支部委员。今年5月,他入选首届最美福州青年典型选树活动名单。
2009 年,黄世铿回到溪源村创办了铁艺工艺品厂,并赚到人生的“第一桶金”。在发展中他发现,铁艺工艺品厂对本村经济的带动作用并不大,而且从长远发展看,可能对周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溪源村地形主要是山地和丘陵,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自然环境适宜农作物生长和家禽养殖,如果能发展林下经济,那才是生态保护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为此,黄世铿将目光瞄向距离溪源村3 公里的叶厝山,并于2013年创立了福州养心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种植铁皮石斛、金线莲及其他中草药100多亩;养殖土鸡31.59万只,配备现代化生态土鸡养殖房、保温室、检疫房、无害化处理池……
利用人工林间和株间的空闲地,采用种养间作的复合经营模式,如今园区内已形成了林禽、林药、林蜂、林花、林菜、林菌等多种模式。公司吸纳了20 多名村民,人均年收入达4万元以上。
黄世铿一家探索多年的林下经济终于显现效益。去年,该公司年产值达900万元,曾经的绿色大山变成了一座致富金山。
前不久,在溪源村干部的努力下,该公司还与福建省医药集团达成合作。在这契机下,黄世铿和家人正致力于向村民推广铁皮石斛的种植,并计划将示范种植面积扩大到500亩。
品牌做精
打造村庄综合体
除了特色古寨、新兴农业,溪源村还有近千亩的农田,新建了蔬菜大棚,是福州市区蔬菜供应基地之一。
经人居环境整治,如今的溪源村,规范了穆源溪两岸家禽养殖,并安装微动力污水处理系统,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溪源寨门前左侧新开发的50亩花田,春有油菜花、花菱草,夏有向日葵、百日草、荷花,秋有醉蝶花、非洲菊……
四季皆赏心悦目。此外,花田的最外边,是一条围绕着花田和穆源溪修建的鹅卵石道路,串联观花台、古凉亭、李果林、农田和瀑布等,极具乡间气息。
“结合村庄现有的山野田园风光,把溪源村打造成以生态、文化为特征的旅游型村庄,正是鸿尾乡政府接下来的主要工作之一。日前,溪源村委会与厦门一家旅游公司签订合作协议,为发展旅游打了一剂强心剂。”蒋孝勇说。
按照最新规划,溪源村将依托溪源寨,形成村民生活生产核心区;沿溪顺势发展,打造户外露营的运动场所;以周边农田风貌为底蕴,构建现代化农业设施与休闲娱乐协同发展农业区;以养心园基地为基础,形成以林下经济及森林康养项目为主的生活片区。近期,古厝民宿区(溪源寨)、特色果蔬采摘、田野公园、自行车骑行步道等旅游产品项目有望逐一推出。
(陈木易/文石美祥/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