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奇妙之处是每个人都会有独特的生命轨迹,唯一相同的,是我们每天都在经历同等量值的时间。而随着时间推进,它将一个个生命体的付出结合成记忆与时代的产物,甚至将一个群体、行业与城市的面貌慢慢转变成今天的模样。艺术展览「盲棋–走入CHAT六厂藏品的分岔路」就借其中一种博弈的方式,来扩阔观赏者的想像,并通过展出各种艺术品、物件与文本来勾画出各人对香港这座城市发展的时间轴与工业发展的追忆。
文、摄:香港文汇报记者 陈苡楠
CHAT六厂自2019年开幕以来带来了数个艺术展览,而本次的展览「盲棋- 走入CHAT六厂藏品的分岔路」由即日至10月11日于南丰纱厂CHAT六厂展出六厂基金会收藏的展品。展览带来了黄荣法的作品《时.针系列》、陈丽云的《Fabric of CHAT》、日本艺术团体Chim↑Pom的《这是一个墙的世界》系列作品中的一部分以及艺术家口田行弘的《Patch Pass》等作品,各人利用艺术的方式来呈现对于昔日香港的记忆与想像。而前身作为纱厂的CHAT六厂,除了展出上世纪留下来的旧物,如:机器、设备、文本,以及当时工人留下来的私人物品等,同时配以播放四位纺织界旧工友以口述的方式勾画珍贵记忆。
CHAT六厂展览策展人王慰慰形容,展览中的所有展品都被剥离了各自原有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时间线索,因此它们的解读性都变得更自由灵活。「『盲棋』是需要双方棋手蒙着眼睛,通过脑海的想像棋盘,用口述的方式去完成。」王慰慰希望借「盲棋」这个词来让观赏者的自我想像介入,把作品想像成自己下棋的对手,并从想像中勾连彼此的联系。同时,她亦盼观赏者能够试着忘记所谓的标准答案,并用自己的方式去解读展览。「我是想给大家提供观看展览的另外一种可能性。」王慰慰说。
铁柱成针 把时间实体化
本地艺术家黄荣法多年来以「时间」作为轴心,创作出不同的作品,而《时.针系列》除了给观赏者简单而震撼的视觉效果以外,还给他们拆解时间–一个既实在又抽象的概念。展览厅的中央排列着25根针状的玻璃器皿,里面载着铁柱的碎屑,它们全都是黄荣法每天从一个与自己身高和体重都一样铁柱磨下的钢屑。灵感取自于中国唐代诗人李白的逸事「铁杵磨成针」,《时.针系列》是黄荣法一辈子的艺术项目,用以探讨他对时间的体会与思考,以及他怎样将时间的流逝从无形转化成有形的载体。
「开始的时候我是觉得没有意义的,我只知道将来这些碎屑会有用。」于是黄荣法就将每次从铁柱磨成的碎屑一路保存下来,直到自己想好、决定要将碎屑放进一个个玻璃管。「这样就像将艺术家的努力和时间都收藏在里面了。」黄荣法认为碎屑都代表着艺术家一生的付出,而他则希望以玻璃管作为一种记录和呈现。每个人每天都在感受时间带给我们的生活节奏与变化,黄荣法关注到香港人的生活尤其急速,所有东西都变得数码化,对于时间的体验更是变得越来越碎片化,甚至有时时间会在生活中失控。
「在生活里面我们不能够控制时间,即使有多想延长或者停止它,也不会有这个可能。」有见及此,黄荣法觉得只能够透过艺术尝试去把握时间,在创作的过程中换来对于时间的另一种体会。黄荣法将作品的创作比喻成制衣,由一种物料转化成生活的用品,而他则将时间转换成独有且实体的呈现,犹如不同单位之间的切换。「一分一秒是时间的单位,但对于我来说可能是一支针、走的每一步,来让时间变成属于自己的单位。」黄荣法认为自己无论作为一个艺术家还是普通一个人,与一般大众都一样,开心的时候会觉得时间过得快,沉闷的时候亦会感受到时间的长度,艺术品给他提供了一个出口来将平时感受时间的方式扭转。「我尝试去让自己对时间有一个控制权。」黄荣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