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最后关键时刻,民众不会冒险地在巴刹争相抢购和囤货!
我国周四单日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冲破200宗,社交媒体就狂传消息,指我国可能会再度实施最早期的行动管制令(MCO),甚至有人夸张地说大家可以开始“办年货”了。
继周四新增260宗确诊病例后,州内巴刹及商店等并没有因为疫情一度走高而掀起抢购食材、干粮及日常用品等情况。
光华日报记者周五前往槟城数家巴刹、食店和商店视察发现,情况一般。一些小贩中心和咖啡店,仍然是满满的食客,每个入口处都有自愿警卫团协助检测体温等;早上七八时的巴刹,虽然没有周末的人潮那么多,但也有家庭主妇陆续前来买菜,但是购买的数量并不多,也没有出现抢购和囤货情况。
有些商家认为,随着疫情的需要,可能一些罐头食品、快熟面可以逐步买来囤货,但是一些容易变质的青菜、水果等就不能,一般须要每三四天进货一次。因此,目前售卖新鲜食材的巴刹,还没有出现民众争相抢购和囤货情形。
一些商家说,他们不会因为担心政府会宣布再实施行管令而大量存货,因为目前的经济放缓,很多货物销量都比平时来得缓慢,而且一些货物如药材,放久了会发霉、变质,卖不出去的,最终贩商自己必须承担亏损。因此,很多贩商在生意难做的时期,即使担心也要摆档,走一步,看一步。
蔡文川:蔬菜不能放太久
菜贩蔡文川(67岁)受访时表示,很多青菜都不能放太久,很快就会变黄,即使是行管令,很多人也不会大量买来囤货。
“如瓜类、马铃薯、茄子,这类蔬果比较耐久,可以收三四天才煮。”
他说,这几天并没有看到大家抢购的现象,很多人都是想好了要买什么,买了就走;目前也没有出现短缺问题。之前行管令,因为罗里都不能通行,才会导致一些菜类出现短缺。
何梅华:多数买罐头酱料
卖干料的贩商何梅华(63岁)说,行管令期间,大家都不能出门,所以都会在家自己煮,一般会买来收的包括快熟面、罐头类,以及一些酱料。
她说,尤其是包装酱料,特别受欢迎,很多人都会买来收,因为它会让很多不会煮的人,都可以煮出麦片虾、妈蜜鸡、咖里鱼等。
“很多的腊肠、罐头等都是中国入口,如果真的回到行管令及面临短缺,可能就要在本地找替代方案,走一步看一步。”
骆詠顺:购药材煲汤保健
售卖药材的贩商骆詠顺(57岁)表示,疫情期间,大家都想要保持健康的身体,除了比较热气的药材,都会选择六味汤、润肺汤、参须鸡汤,帮助补气的中益气汤,还有煲一些糖水、祛湿排毒的橄榄凉茶等。
他说,较早前的行管令,一些人会买20包来收,现在最多是3包。“这些药材都是中国入口,如果中国没有货源,本地售价会稍微提高;我们也不敢多存货,因为这些药材容易发霉,有些须要存放冰箱,一旦处理不好就要自己承担亏损。”
庄氏:巴刹人潮大量减少
鱼贩庄氏(50岁)说,在行管令期间,曾经禁止渔民出海捕鱼,加上罗里不能运输,才会导致一些海产短缺。
他说,现在峇都蛮、直落巴巷、美湖,每天都有提供新鲜鱼虾,唯每天来买的人潮大量减少。周末情况还好,至于平时,过了上午10时,巴刹都是一片冷清清。
陈氏:防疫用品货源充足
在我国疫情还不稳定期间,药剂行的防疫用品都是时时保持货源充足。
药剂师陈氏表示,目前口罩、洗手液、消毒液等,几乎是应有尽有,而且牌子也越来越多,价钱也越来越便宜,大约便宜15至20%。
他解释,目前不少口罩都是本地厂生产,随着本地的口罩制造厂翻倍的林立,市场上不但不会面对短缺问题,消费者还可以有更多选择,价钱也比较便宜,根本不需要再依赖从中国进口。
他说,目前唯一涨价的是本地生产的手套。基于本地手套有出口到外国,尤其是一些疫情比较严重的国家,随着疫情的需要,其价钱也从原本的13、14令吉,涨至24令吉左右。无形中,导致一些须要用手套的领域,如餐饮业,他们的开销就会因此增加了。
他受询时说,大约几个月前,大家因为担心而补充维他命,加强自己的免疫系统,但是,现在来买维他命的人比较少了。因此,该药剂行也不会特别去补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