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闻着稻香了没有!」站在自家合作社12,000亩水稻田中,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川县玉成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总经理赵德山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他三步并作两步跑到稻田间,随手抓起一把稻穗,「你看这稻粒又圆又多,去年一穗收成80个粒到90个粒,今年能有110个粒。」
从省城哈尔滨出发去位于三江平原腹地的佳木斯市,在公路两旁有数不尽的水稻、玉米、大豆擦肩而过,金秋九月,麦浪飘香,嫩绿色的底色上,被涂了一层金黄色的油彩,远远望去,整齐划一的稻田「兵」们正时刻准备着接受检阅。赵德山说,今年水稻的亩产,能比去年增加150斤左右。
■文:香港文汇报记者 于海江、吴千/图:于海江
前不久,赵德山带着社里种植出来的水稻样粒到中国农科院下设的权威检测机构做了全面「体检」,不仅矿物质含量、胡萝卜素等各项参数指标均有所提高,特别是综合测评米饭食味的「食味值」更是增长了15%,平均值达到80%,甚至有的稻米达到了食味值的最高值95%,也就意味着新鲜度、外观、香气、黏性等,都达到了最佳状态。
保鲜粮库 拓展加工价值链
因为疫情影响,春耕开始后,赵德山与合作社成员将12,000亩水田分成了15个区,每区两个人,采取「机械+人工」的方式进行「隔离式生产」。然而不久,正值疫情防控的非常时期,稻田中出现的病虫害让赵德山等人措手不及。
「通过网络上中国农科院的专家视频中了解情况,分析原因并科学配比生物质杀虫剂,有效地解决了难题。不仅如此,中国农科院还帮我们解决了多年来我们一直想要解决的选种问题。」赵德山说,选种是困扰了他们多年的大难题,之前只敢想想但不敢做,因为风险比较高,对他们刚成立不到5年的合作社来说是风险性非常大的一步棋。今年中国农科院帮助合作社种植了15款苗种,根据当地的气温、土壤特性等条件选择三款最适合的种子来种植,而且让稻米的质量、产量、效益都能得到更大幅度的提高。
赵德山说,合作社今年又投资了300万元(人民币,下同)投资搭建5,000平方米的保鲜粮库,进一步拓展水稻加工价值链。据了解,占该合作社产量一半的有机大米,市场价格每斤可达到32元。
玉米大豆 较往年更长更高
而站在成片两米多高的玉米地前,富锦市福来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霍维宝表示,在玉米生长的各个重要时期天气都非常适宜,授粉的效果也特别好,玉米棒较去年长出两公分,棒尖上的玉米粒都长得非常饱满。「以往玉米每亩能产400斤,照今年的长势每亩能多收140多斤,能多挣100块钱。」霍维宝笑得合不拢嘴。
「俗话说『豆打成枝』,今年大豆植株明显高于往年,平均都有12节,往年好一点的地块才能达到12节,而且今年病虫害较少,长得都嘎嘎的!」富锦市景志玉米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吕金鹏随手扒出一株大豆植株数起数来,全株有12节,共有豆荚47个,豆荚圆润饱满,多数包着三粒豆,顶端三四节的每个豆荚里都包着四粒豆。
收割在望 无大风即可丰收
「今年真是人努力、天帮忙。整个水稻生长期积温特别好,稻苗长得壮,每穗都100多粒,往年也就90粒左右。」富锦市东北水田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春表示,「距离收割还有一个月,现阶段需要把田里的水排掉,让水稻吸收泥土里的水分,同时让土壤收干,方便大型机械收割。这一个月只要不刮太大的风让稻穗倒伏,大丰收基本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