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斯市14日讯)位于哥达巴都的汶莱海事博物馆今天为国内媒体举办预览活动,主要分享有关汶莱海事黄金时代历史文物。
历史文物将对外开放包括游客,并分为三个区,当中有汶莱帝国的崛起,苏丹是马来群岛最古老的马来王国之一;汶莱从事国际贸易和东南亚陶瓷。
在预览期间,海事博物馆官员向媒体成员简要介绍了历史文物的背景,尤其是在15世纪苏丹柏嘉(Sultan Bolkiah)统治下(1485年至1524年)汶莱处于黄金时代的鼎盛时期。
漫步在历史文物中,讲述了汶莱第五位苏丹的黄金时代,由于海上贸易及其在中国和东南亚地区之间的战略位置,汶莱成为入境和国际商品。
在汶莱和国际贸易历史文物上展示了汶莱在13至17世纪与中国,佩古,彭亨,登嘉楼,吉兰丹,马六甲,阿切赫,武吉士,马尼拉,苏鲁克,北大年和暹罗之间参与的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是考古文物成立后的证据,例如硬币,珠子,玻璃手镯,贝壳(曾经用作货币),净重以及苏丹国生产的某些产品(例如铜)。
这些历史文物在提供认识过去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又是我国以前存在和进行过的贸易活动证据。
在文物展出的展览还表明,定居点主要是沿河而来,这反映了当时汶莱人民如何实现其日常必需品,如通讯,经济,交通,社会活动和贸易。展出的所有藏品,包括当时在汶莱人民中间已成为主要交通工具的船只和其他王国的国际贸易。
在文物的第三个区,展示了在汶莱期间发现的陶瓷,这些陶瓷来自东南亚的多个王国,而所展示的陶器则来自泰国,越南,占巴和缅甸。陶器还用碳定年来表示,表明了它的制造世纪以及公元10至13世纪生产的材料类型。
根据第四次松邦计划,开放时间为周二至周四,周六和周日上午9时至下午2时,并在每个周一和周五关闭。
汶莱海事博物馆于2015年3月23日由首相署高级部长皇太子哈芝阿穆达迪毕拉主持开幕仪式。